春季生物八下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511041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1.25KB
春季生物八下教案.docx
《春季生物八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生物八下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生物八下教案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2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序号01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学习重点:
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2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到第8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美的景物,美的感情,美的语言,更有不断延续的美好生命个体。
通过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命的个体得以代代繁衍生息,使地球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那么生物究竟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呢?
2.出示目标:
1)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
2)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
3)知道无性生殖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3页到第5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有性生殖: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
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
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4、P5、P9例题
2、导学方案第6页、第10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6页、第11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
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
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2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序号02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学习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到第12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而在这当中种类最多的就是动物界中的昆虫,其数量超过了100万种,几乎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有分布。
对于昆虫你了解多少呢?
2.出示目标:
1)了解变态发育概念。
2)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3)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发育方式。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13页到第15页的“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14、P15例题
2、导学方案第15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15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2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序号03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学习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14页到第17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乡村和郊区里的水塘是蛙类生活的乐园,蛙类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已经在地球上衰落了,而现存的种类也迅速成为濒危物种。
那么两栖动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
2.出示目标: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2)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17页到第19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
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
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
。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19例题
2、导学方案第19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19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
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
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3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序号04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和讨论锻炼学生的仔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学习重点:
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
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到第21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早春的山野乡间,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布谷鸟的鸣叫声,这种鸟的学名是杜鹃,杜鹃鸟在生儿育女时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但是照样繁殖后代。
那么杜鹃鸟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
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2.出示目标:
1)鸟卵的结构。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21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鸟卵的结构:
鸟卵既可以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22、P23例题
2、导学方案第23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24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4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
鸟卵既可以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3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序号05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和方法: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
性状的概念。
学习难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到第28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
为什么会与父母既像又不像呢?
在你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进入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了。
2.出示目标:
1)生物的性状。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27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生物的性状就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29小结展示。
2、导学方案第29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29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就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3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遗传序号06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学习重点: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学习难点: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到第32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孩子总是或多或少会像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有的甚至会更像自己的姑姑、舅舅等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这种现象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结果。
那么基因在亲子代间是如何传递的呢?
2.出示目标:
1)基因、DNA、和染色体。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31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基因、DNA、染色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出现的(生殖细胞除外)。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32例题
2、导学方案第335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34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遗传
1、基因、DNA、染色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出现的(生殖细胞除外)。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3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序号07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学习难点:
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33页到第37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1840年2月,21岁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婚后那他们一共生下9个孩子,四个男孩中有三个是血友病患者,女孩也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什么女王和她的表哥本身没有病,孩子却患病,这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有什么关系呢?
2.出示目标:
1)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2)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35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2、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4、禁止近亲结婚。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36例题。
2、导学方案第36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37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3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2、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4、禁止近亲结婚。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4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四节人的性别与遗传序号08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学习重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学习难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到第42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一位母亲生出性别不同的双胞胎被称为“龙凤胎”。
为什么一对双胞胎的性别不同呢?
男女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2.出示目标:
1)男女染色体的区别。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38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男女染色体的区别: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和X染色体。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40例题。
2、导学方案第40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33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四节人的性别与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区别: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和X染色体。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学校
岢岚二中
班级
205班
授课教师
田海林
授课时间
2014.4
备课教师
田海林
集体备课时间
2014.1
课题: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序号09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学习重点:
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学习难点:
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导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
课时: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到第48页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
放眼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差异,生物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
变异对生物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该如何利用生物的变异原理为人类服务呢?
2.出示目标:
1)探究一种生物的变异现象。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见导学方案第42页“教材导读”、“互动探究”。
三、展示反馈
1、探究一种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导学方案P43、P44例题。
2、导学方案第44页“基础反思”
课后练习:
导学方案第44页“能力测控”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1、探究一种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季 生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