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docx
- 文档编号:30508868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75KB
《登月之旅》.docx
《《登月之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月之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月之旅》
《登月之旅》
郑渡小学:
沈建坤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难点:
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件①回顾人类观察月球的历史;②环形山形成的资料;③月球形状及第一次登月情况;
(2)演示实验器具: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准备: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及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模式:
想像——了解——欣赏——模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小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1、欣赏月亮。
2、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指名学生交流)
3、谈话: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一次——登月之旅。
板书课题。
二、了解月球。
1、谈话:
图片介绍人类观察研究月球的历史。
【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师】: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撩开月亮的神秘的面纱。
直到1609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并绘制出了月面图。
他看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
认识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们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400年,就出现过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
)
……
3、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1)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有关月球的知识,那么你们这些知识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可能会说从书本上,电脑上了解到的)
(2)师:
书本上、电脑上的知识又来自于哪里呢?
(学生回答)
(3)师:
是呀,这些知识都来自于科学家们对月球的不断探索。
在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为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成功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4)播放“阿波罗登月”的视频资料。
三、探究环形山的形成
1、师:
登上月球后发现月球上有很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也叫做月坑。
那这么多的环形山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2、指名学生交流。
3、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4、实验(讲清实验要求和注意问题)。
学生观察环形山的图片,做出假设,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板书:
陨石撞击)
谈话:
假设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那我们怎样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汇报实验方案出示“
(1)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
(2)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两张表格,教师引导提出改进的意见。
出示友情提醒:
①不同的高度距离一定要明显,相同的高度请组长指定一个高度;②做完第一次实验后,一定要将沙盘中的坑弄平后才做第二个实验。
学生做环形山模拟实验,进行探究。
完成课后77页的活动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讨论:
a)第一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b)第二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思考的真缜密,科学家就具备这样的气质。
谈话:
那如果老师想要观察月球上的环行山,你觉得怎样观察?
下面老师请组长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一下沙盘中的坑,观察坑影子的变化?
小组讨论一下,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师小结:
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农历的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
四、总结全课,观赏月球。
1、谈话: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关于月球的许多知识。
2、介绍中国的登月计划
(1)师:
同学们,我们知道美国已经成功登陆月球,而登上月球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梦想,那同学们知道我国的科学家们为登月作了哪些准备呢?
(2)学生交流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3)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对祖国的航天事业非常关注,相信经过我国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的航天员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登上月球,圆我们祖先的梦想,我也衷心希望我们同学中将来也能出几个航天之星。
3、如果你有机会来作一次真正的月球旅行。
那根据你们的了解,去月球旅行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月球旅游的导游解说词,准备参加全班的“导游解说”竞赛
《纸》教学设计分析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走入社会,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纸,知道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各种有关纸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又培养了提问的能力;
3、学生通过采访、上网等途径,进一步了解纸的制造过程、纸的文化艺术等,从而培养了学生调查、处理资料的能力;
4、使学生对纸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深刻认识到应该节约用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确定主题
1、谈谈话:
“同学们,纸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你能说说生活当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纸吗?
”
2、出出示课件: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纸,想看吗?
(展示剪纸、生活用纸、工业用纸、纸的手工作品……)
3、除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纸?
4、“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纸,纸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你们想不想研究它?
”这次活动我们就一起研究纸好吗?
板书:
纸
1、交流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纸
2、观看课件,了解各种纸
3、同位交流还有哪些纸
4、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
提出问题
确定课题
1、引导学生结合主题提出问题;师:
“你们曾经看过用过各种各样的纸,有的同学可能还观察过。
你都观察过哪些纸?
从中发现了什么?
2、师:
“根据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
3、谈话:
“吸水纸怎样吸水?
这样的问题用一句话能不能解答?
那还有研究的价值吗?
到底怎样提问?
什么样的问题才有研究的价值呢?
”
4、教学生提问的方法:
“牛顿大家听说过吧,他坐在树下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通过这一现象他不断提问反复研究,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举社区宠物狗到处拉撒由此现象引出的环境卫生问题)
5、小结:
其实问题就是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提出来的。
那么结合本次活动主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想研究的问题,最好能把你为什么想研究它也说出来。
”
7、指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整合,确定出小课题;
8、划分小组;
1、汇报自己观察过什么纸?
发现了什么?
2、结合自己所观察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3、明确提问的方法:
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提问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
5、全班交流问题
6、明确小课题
7、划分小组
推选组长
制定计划
1、指导学生选出小组长;
2、小组内出现两人竞选的进行小组长竟职演说;
3、谈话:
“活动之前要有一个完善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怎样制订计划呢”(指导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4、教师给以适当的补充;
1、学生自荐或推选出小组长;
2、小组长竟职演说;
3、指名交流如何制定活动计划;
3、小组合作制订计划;
4、指1-2个小组交流计划,其余组听后补充
5、各分组完善计划
教师总结
提出要求
1、提出调查的要求(保证安全、作好记录);
2、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1、明确要求
2、按计划进行调查;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
∙
∙作者:
江阴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陈洪庆来源:
时间:
2009-10-1016:
37:
40阅读362次【大中小】
∙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你们玩过磁铁吗?
今天我们研究磁铁有哪些本领。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二、引导学生认识磁铁有各种形状
师:
每组同学把你们的磁铁放在一起比一比,形状相同吗?
学生分组观察、比较,汇报磁铁形状。
学生小结:
磁铁有各种形状,(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有条形的,有蹄形的,有环形的,还有柱形的,等等。
三、指导学生认识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师:
在每组实验桌上有两块磁铁,把两块磁铁的任意两个极相互接近,看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生:
我把两个磁铁相互靠近,它们一下就靠在了一起。
生:
我发现把两块磁铁靠近时,它们有时很容易就吸上了,有时它们就很难靠在一起,它会翻个跟头,再和另外一个靠在一起。
师:
你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什么发现?
生:
我发现把颜色不同的磁铁的两头往一起推时,很容易就吸起来,但把颜色相同的磁铁两头往一起推时,怎么也合不到一块。
师:
你发现了一个规律。
你能说出这是一个什么规律?
或者是磁铁的什么性质?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评析】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话,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再给出“排斥”、“吸引”等词,引导他们逐步达到用精炼的、规范的语言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
当两块磁铁的两个极相互接近时,相同的极互相推斥,不相同的极互相吸引。
简单说就是:
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
巧取回形针。
谈话:
同学们,你们能不弄湿磁铁,取出水杯里的回形针吗?
学生想办法动手取杯中的回形针并汇报方法。
(可以有多种方法)
让同学自由合作,研究磁铁可以吸哪些东西。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发现:
磁铁能吸铁,磁铁还能隔着东西吸铁。
【评析】这个环节,教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去,而是根据“磁铁翻跟头”这个现象让学生去挖掘其中的科学道理,让学生自
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分析其中的原因,理解磁铁的性质是:
同极时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
四、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师:
我们先辨认一下教室内的方向。
谁能指出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师:
你们再观察一下指南针,有什么发现?
生:
我们无论怎么摆,它总是红色的一端指向南方。
师:
还有什么发现?
生:
我们这组发现它有时候方向会偏一下。
师:
找一下原因。
生:
原来是在文具盒上有磁铁,它被吸过去了。
讲解:
把泡沫塑料板放在水槽里的水面上,再轻轻地把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板上,不要动,等磁铁不再旋转的时候,观察磁铁的两端分别指向哪个方向。
反复实验两三次,看结果是不是相同。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1)磁铁的两端分别指向哪个方向?
几次实验结果是不是相同?
(2)磁铁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用磁铁的两端的颜色或标着的字来描述)
(3)各组实验结果是不是相同?
讨论;这说明磁铁有什么性质?
教师小结:
以上实验说明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
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是这样。
五、介绍指南针的历史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就发现有一种石头能吸铁,并且能指南北。
人们把这种石头叫做磁石。
人们把磁石磨成一个勺形,把它放在一个非常光滑的铜盘上,这个勺形的磁石就慢慢地旋转起来,等磁石静止时,勺柄总是指向南。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后来,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罗盘。
古罗盘已经很像现在的指南针,有磁针,有刻度盘。
把罗盘装在船上,可以给人们指引方向,到海上去航行。
大约在800年前,我国发明的指南针才传到非洲、欧洲,成为世界各国不可缺少的指南仪器,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科学、文化、经济的发展。
六、玩磁铁玩具
会游水的小鸭子:
在硬纸板上画上活泼的小鸭子,在它的底座上固定一个小铁皮,在另一块纸板上画上水波,用磁铁隔着纸板吸着小鸭子向各个方向移动,小鸭子就会向四处游泳。
蝴蝶飞舞:
在硬纸板上画上美丽的花丛,用铁皮做一只花蝴蝶,手拿磁铁隔着纸板吸住蝴蝶向各个方向移动,蝴蝶就会在花丛中飞舞。
七、联系实际。
了解磁铁的作用
提问:
磁铁吸铁的本领很大,人们是怎样利用它的呢?
你知道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塑料文具盒的盖上用了磁铁,电冰箱的门边上用了磁铁,书包和背包扣子上用了磁块,磁性黑板(或花蝴蝶、小蜜蜂、小鸟)上也是用了磁铁,在门的下角处或橱柜的门上安装带磁铁的门吸,磁悬浮列车等等。
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对,磁铁的用处非常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铁的作用会更加广泛。
八、研究不同磁铁之间的磁力的大小
师:
你能比较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吗?
先说一说,你怎么办,再动手实验。
学生回答方法:
(1)看各自能吸多少大头针的个数。
(2)两块磁铁在相同距离吸同样大小的小铁块,看谁先吸走。
(3)两个磁铁放在一起,磁力小的一定会向磁力大的一边移动。
师:
你们说得真好,动手试一试,比一比。
可以用实验证明,隔着东西,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根据课本上提示的方法进行实验。
填好统计图表。
教学片段评析
片断之一:
磁铁到底能吸引哪些物体?
师:
要研究清楚这一问题,先要讨论该怎么做。
生:
找很多材料做实验。
生:
特别是找很多的金属,实验以后才有发言权。
师:
说得好!
只有经过实验,你的观点才能更有说服力。
师:
老师在科学工具包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先用工具包里的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中的发现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不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比如说拔一根头发,用磁铁吸引自己光滑而且漂亮的脸蛋等。
(生笑)
师:
请大家听一段音乐,音乐开始是开始动手实验的信号,音乐停止,希望同学们也能给自己的研究画一个句号。
生分组实验,3分钟后学生开始离开座位,到教室的各个角落找寻可探究的材料——
生甲要把老师的眼镜架拿来做实验,老师蹲了下来……
生乙把听课老师的领带夹和皮带拿来做实验……
生丙专门寻找教室里金属制作的器物,他似乎有很多的发现。
生丁认真地记录着……
一生用自己的磁铁吸听课老师皮包上的扣子与拉链头。
一生准备用磁铁吸一吸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另一名学生马上上来阻止,并和他讨论起来,而后又来征求老师的意见。
一生突然大叫起来:
“老师,我发现磁铁能吸引投影的屏幕。
”老师急忙赶过去和他一起探究。
音乐停,生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并互相提醒着:
“音乐停了,赶紧坐好。
”
师:
刚才大家都研究得很认真,相信大家肯定有不少的发现,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刚才探究的发现整理一下。
片断之二:
(偶然情境)
师:
老师刚才不小心把制作蝴蝶玩具的针掉进讲台桌的缝隙了。
生;我有办法。
(生上台用磁铁取出针)
师:
谢谢!
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
生:
针是铁做的,它掉进缝隙,磁铁可以通过磁性把它吸上来。
师:
刚才老师的针只是掉进一个比较浅显的缝隙里,如果是掉进一个很深的窟窿里,这个窟窿人又进不去,怎么办?
生:
用一根竹竿,把磁铁绑在竹竿上,就可以把针吸上来。
生:
可以用线把磁铁绑起来,吊下去吸针。
生:
我有个更好的办法,可以找一根铁竿,把磁铁吸在一端,不用绑线,就可以把针吸上来。
师:
利用磁铁的磁性可以设计很多玩具,请每个同学回家制作一个磁性玩具,自己实在不会设计的可以仿造老师的磁性蝴蝶进行制作,下节课我们要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谁发现的问题最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月之旅 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