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村学校的凤凰涅盘.docx
- 文档编号:30508148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71KB
一所乡村学校的凤凰涅盘.docx
《一所乡村学校的凤凰涅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所乡村学校的凤凰涅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所乡村学校的凤凰涅盘
一所乡村学校的“凤凰涅槃”
文/王帮玉
(2014年10月30日)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在慢的过程中实现快的发展,需要一种锐意进取的崭新姿态。
茅石中学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在校长刘晓东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团队共同努力下,紧紧扭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以独特的文化定位朝着慢中求快、快中求好的目标奋进,立足办好有“责任感”的学校、打造有“责任味”的课堂、培养有“责任心”的团队,不断探索追求着神形兼备的办学目标。
“梦圆责任书山修大义,恩报国家人海展宏襟”,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实现了一所乡村学校的“凤凰涅槃”。
立志高远办好有“责任感”的学校
茅石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执掌贵州军政大权的周西城故里。
茅石中学位于茅石镇东面,与茅坝河畔相邻,和景色怡人的垂柳山庄接壤,校园环境优美,身临其中,浓厚的“责任”文化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初到这里,也知这里是莘莘学子成人成才的理想之地。
该校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一度陷入停办的绝境。
1995年,茅石中学重新恢复招生。
1996年建成了新校区。
通过近几年的打造,目前,该校占地面积约7750平方米,学生500余名,9个教学班,教职工45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
2012年,刘晓东被任命为茅石中学校长。
刘晓东到任后,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凝聚师生集体智慧,提炼出“责任”教育,立志办好有责任感的学校,并深挖细做,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如今,说起茅石中学的“责任”教育,可谓声名鹊起、家喻户晓,来访者络绎不绝。
当笔者和茅石镇党委、政府教育分管领导梁林交谈时,梁林自信地说:
“茅石中学是我镇实施‘金牌教育’战略的有力支撑,成为了全县教育的一大品牌。
”的确,在桐梓县近年来的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创建中,茅石中学的“责任”教育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茅石中学的‘责任’教育个性鲜明,在全县“抓特色”的总体要求下,措施有力,实现了学校内涵发展,成为我县甚至是全市特色学校创建的一大亮点。
”县教育科技局专门分管特色学校创建的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杨兴满如是说。
细节决定成败。
对一说学校而言,教育是否到位,可观细节。
当笔者走进校园时,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深厚的“责任”文化:
从学校的校训到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办公室文化等每一个方面都浸润着“责任”教育,形成一个具有完整“责任感”的办学体系。
校园环境干净舒适,学生寝室整洁有序,食堂管理安全规范,就连在喝水的纸杯上留下了“责任”教育的字样。
师生一声声问好声,都发自于心灵对“责任”教育的认同和外显。
当笔者走到学校树阴下,刘晓东校长指着树阴下挂着的指示牌说:
“这些指示牌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虽然学生都能摸得到,但仍旧没有学生去损坏它。
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责任”习惯。
”细微之处见成效。
对一所具有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学校来看,从这些细微之处,足见学校的“责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与城市学校相比,实属不易,更为难得!
当校长刘晓东告知桐梓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娄义钊先生为学校景观“面龙亭”题写对联时,反复推敲连续修改了5次。
笔者妄加猜测,可能老先生也受着“责任”教育的启示,并用实际行动将“责任”担当的高尚品质影响着茅石中学的每一个师生。
“大课间”活动是茅石中学“责任”教育点睛之笔。
活动中,学生(师生)全员参与,积极享受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播体操、兔子舞、竹竿舞、绳操(花样跳绳)、拔河、篮球、乒乓球等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在2014年桐梓县“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均衡发展”现场会上,伴随音乐《西班牙斗牛士》《我的中国心》《大家一起来》与校歌《梦想成长的地方》旋律响起,全校学生有序变换,最后定格成“责任”二字,并齐呼誓词: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任有大小,惟其所能。
全校学生声和形的完美结合,加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锤炼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意志,无不让在场的百余名校长们震撼和感慨。
茅石中学远离城市的喧哗,在静谧的乡村办着“人”的学校,办学生快乐幸福成长的学校,这不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所追求的乡村教育吗?
“勇于担当成于坚守”。
正是在学校“责任”教育的精神引领下,茅石中学全校师生养成了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有力地增强了责任意识、培养了责任情感、提高了责任能力,规范了责任行为,师生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自觉。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茅石中学就是这样做的,在努力办具有时代责任感的学校。
盯牢质量打造有“责任味”的课堂
曾经的茅石中学因长期教育教学质量低迷的境况无不让全校师生揪心。
面对排名中偏下的教学成绩,家长不放心、学生不满意这一现实,茅石中学的教师尤其是学校班子无时无刻不在反思,一直在苦苦思索着。
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最好的办法和途径就是抓实抓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求质量。
几年的实践证明,茅石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荣辱与共、奋力拼博,抢占制高点,打造出了有“责任味”的课堂,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快提升的目标,有力诠释了当初的抉择。
2012年,茅石中学高举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大旗,发扬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精神,全面启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预习与设计、合作与展示、检测与拓展三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力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当笔者到课堂去实地观课时,学生们正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脸上流露着成功的喜悦;教师们正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责任味”的课堂,让师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正是现代教育需要的真正课堂。
对所有的学校而言,都想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其关键是怎样抓好的问题。
课堂形式和成效的完美结合才是硬道理。
为此,茅石中学在实施“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勇吃“螃蟹”,全力打破坚冰,在课堂上融入“责任”元素,着力构建适合于学校自身的“三共”师生关系,即“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个性共扬”。
通过构建“三共”师生关系,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固有模式,为着力打造和谐课堂、生命课堂、个性课堂、高效课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晓东校长告诉笔者,思维共振,就是从思维的目标、内容、方法到思维的结论,互启互促,合拍一致,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熟悉彼此的思维特点,在磨合的基础上达到默契;情感共鸣,就是着力创设教学气氛或情境,师生的情感通过互感、互动、互移,达到的一种高度一致的状态;个性共扬,就是教师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个性的丰富和发展。
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体验成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有力地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大突破。
有了好的理念,关键是落实。
为把“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三共”师生关系的思想贯穿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上。
茅石中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设计与预习”环节上,要求教师根据新课标,吃透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撰写讲学稿。
再通过专业共同体进一步审核修改,提交学校审核,确保质量关。
并统一模式,课前一天发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完成讲学稿上的预习检测内容。
在“合作与展示”环节上,由教师安排学习任务,提出相关要求,各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教师深入小组进行督导、引导、指导。
最后由小组组长整理学习成果和生成性问题,根据合作探究情况,选派代表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质疑。
教师适时引导,予以鼓励。
各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巩固练习。
在“检测与拓展”环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检测,面向全体,以优带差,强化训练,全面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完成设计的相应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效果,认真反思、调整,再设计讲学稿。
与此同时,为让有“责任味”的课堂彰显活力,学校加强了经费、师资、制度保障。
课改专项经费不少于公用经费的20%,主要用于讲学稿制作费、教师业务培训、必备的学习材料、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教学观摩、专题研讨、外出培训与交流等。
重视师资培训,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推门听课”为主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坚持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典型示范和全面推动教师素养提升。
逐步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成果、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突破仅以考试分数论优劣的误区,结合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过程、创新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各班制定小组流动红旗,根据各组综合表现,每周轮流一次。
在学校“责任”人文管理下,全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冷德江、代昭容、杨启秀、张庭华、杨洁等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多次在省市县乃至全国的优质课、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即便在早餐排队等待时,学生人人手持书本,进行阅读,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14年,茅石中学教学质量从全县排名中偏下一跃位居全县第一,这就是抓“责任味”课堂教学全力提升质量的最好佐证。
终极目标培养有“责任心”的团队
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茅石中学的每个人都是主角,形成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团队,演绎着一个个精彩、难忘的故事,教育和影响着一批批茅中人。
2012年,茅石中学拉开了提升团队素能的帷幕,派出全校二十余名(组织全校)教师到绥阳开展拓展训练。
四川雅安地震后第三天,学校组织了“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为主题的悼念活动,全体师生积极主动捐款。
每年学校都要推荐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给老师们“充电”。
每逢传清明节,师生到红军亭进行祭扫,学生手持自制的白色小花,庄严肃穆的向革命先烈献花;端午节,学生亲自包粽子送给老师;教师节,各班学生发送短信,祝福老师。
……
学校几年对师生责任心的培养和引导,迅速让这个团队走向成熟。
茅石镇中心学校校长李保和说,在全镇的严格要求下,茅石中学的教师表现得非常出色,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集体,特别是从2013年要求禁止‘走教’以来,老师们以校为家,扎根学校认真工作,为全镇教师带好了头。
“我们的老师在学校责任教育的引领下,很敬业,也养成了严谨的作风。
”刘晓东告诉笔者,学校在抓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明确校级领导每个人都要帮扶10名学生,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都很尽责,常常找到帮扶的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遇到有困难的,总是及时帮助,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学生在老师敬业精神的感召下,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把自己当成了学校的“主人”。
当笔者问起老师的工作情况时,刘晓东校长很激动地说,老师们的干劲很大,特别是临近中考时,为帮助学生们解决疑问题,老师们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细心辅导,特别是一些学习上后进的学生,老师们花费的时间更多,晚上常常要到十一点左右才能休息。
“由于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个别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付出了很多,考核结果却不理想,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也没有因此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仍然坚持努力工作。
”刘晓东说,这也可以反映我们的老师有着顾全大局的思想,真正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茅石中学的全体师生都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而骄傲。
茅石中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团队,如同一个攥紧的拳头,正在为学校的深入发展不断搏击。
桃李不言,下自在蹊。
短短几年的时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茅石中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全面提升,学校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2012年、2013年、2014年,被茅石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学校、先进党支部;2012年、2013年,被桐梓教科局考评为先进单位;2013年,被评为遵义市农村寄宿制管理示范学校、遵义市绿色学校,被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评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被桐梓县委、政府评为中考质量先进单位。
2014年,该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同时被确定为桐梓县教学常规工作现场会观摩点之一,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刘晓东校长告诉笔者,近几年,茅石中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来路漫漫,今后我们将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茅石中学全体师生一定会不负众望!
天下兴亡少小责无旁贷,人间忧乐襟怀任继先贤。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教师站在学生排成“责任”两字之间,同学生一起齐声高唱着国歌。
茅石中学的师生共同发出的声音在小山村中响彻云霄,穿越炮火硝烟的战争时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采写手记:
源于对教育的“责任”,我多次走进茅石中学,同学校领导、教师一起交流,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生在那里一切让我感慨,更让我感动。
一所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村中学,有这样一群追梦人,他们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着、奋斗着,不自觉地使我用这支笨拙的笔去记录着他们的点点滴滴。
但无论我怎样尽力去做,也无法书写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只希望茅石中学的师生们过上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愿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在这片乡村中学(充满红色气息)的土地上都梦想成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学校 凤凰 涅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