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知识指导.docx
- 文档编号:30507453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62.62KB
院前急救知识指导.docx
《院前急救知识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指导.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院前急救知识指导
灾害事故院前急救工作预案
灾害性事故发生突然,无预兆,给院前急救的准备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120急救指挥中心及各级急救站日常要为战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急救车辆、药品、器械、通讯设备、急救预案、现场急救规范(搜寻、分检、急救、转运、分流)。
充分体现院前急救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特点,迅速、准确、有序,招之即来,来之能救。
一、灾害事故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 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3 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4 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二、灾害事故调度方案
(一)调度指挥网络系统
1、成立灾害事故急救医疗领导机构。
2、“120”调度指挥系统是全县院前医疗急救统一的指挥调度中心。
3、全县救护车辆和急救室都安装专用的有线、无线通讯设备,每周进行一次例行检查,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灾害事故急救组织
建立灾害事故急救领导小组:
成立以领导和急救、车管、通讯调度等科室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现场指挥、急救、协调、转运。
(三)急救人员、车辆
1、最先到达现场的救护车辆应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并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
1灾害事故的性质,现场准确地点与路线。
2人员伤亡情况:
伤亡人数;受伤程度、部位;已采取的措施和亟需支援的内容(车辆、药品、器械)。
3重要伤、病员身份以及分流情况。
4事故是否已被控制,有无发展趋势。
2、车辆停放在便于开展急救和分流的安全地点。
3、当地卫生行政领导到达前,急救医师临时担任现场指挥任务。
三、灾害事故的调度指挥
1.“120”在接到事故呼救电话后调度员应立即做出反应,详细了解事故性质、地点和伤亡人数。
2.迅速调度离事故现场最近的车辆前往事故地点,并根据事故性质调度其他值班车辆赶往现场或待命做好应急准备。
3.向县紧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
灾情性质、地点、人数、伤情、灾情趋势(是否发展)、已经采取的措施、现场亟需的救援物资。
4.通知有关人员(各级部门领导、急救医师、司机),迅速赶往急救现场或按领导指示到指定地点集合待命。
5.通知所有急救机构按急救预案集中车辆、人员,各医院急诊科做好接待伤病员的准备。
6.根据现场汇报派出增援车辆、人员、医疗队。
四、灾害事故现场急救原则
1、建立指挥系统,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忙而不乱。
①灾害事故现场在卫生救援组织未到达之前,由当地政府、公安等部门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并向上级政府及“120”呼救。
②“120”指挥中心接到呼救后,立即统一调动人员、车辆、设备、药品等,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奔赴出事地点。
2、现场急救原则
1先排险后施救。
2先救命后治伤(病),先救后送。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复苏后固定。
5先止血后包扎。
3、迅速调查灾害,快速诊断,因地制宜地开展急救医疗工作,控制、稳定局面。
4、及时向主管部门呼救,依靠机动卫生救援力量,分类处理伤病员,先抢救危重病人,再转运经初步处置后的轻症病人。
5、医务人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分秒必争地进行急救,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驾驶员、担架员服从医务人员安排,做好相应工作。
6、指定专人向患者家属及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取得家属及单位的理解与配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7、指定专人向卫生主管部门汇报救治工作进展情况。
8、在送达医院急诊科前,认真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做好病员、病情抢救情况交接准备工作。
9、急救医师对现场进行搜寻和对伤员进行检伤、分检。
可采用分检卡对伤员分检:
1黑色:
已死亡。
2红色:
重度,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或处理的伤、病员。
3黄色:
中度,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的伤、病员。
4蓝色:
轻度,基础生命体征正常,可暂时不处理的伤病员。
五、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
1、到达现场的当地最高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即为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总指挥,县紧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及各级急救站应服从并配合做好救援工作。
2、及时联络领导机构,在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统一进行现场急救工作。
3、做好与其他应急系统(公安、武警、消防、交通、军队)的联络、配合、协调。
4、利用当地条件成立急救医疗点,对重伤和必须进行现场处理的伤员进行急救。
5、保持与“120”指挥中心的联系,协调急救调度。
6、统计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数量和分流地点。
7、组织指挥对伤员的分流。
1灾害抢救现场的分流由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2伤病员的分流应遵循就近、专科、医疗实力、技术力量、承受能力的原则合理分流。
3特大灾害事故伤病员特别多时,应遵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按急救预案分流。
五、物资储备
每辆值班救护车为一个急救单元,人员配备应达到医生1名、护士1名和驾驶员1名的要求。
救护车的急救医疗设备、器械,应根据卫生部的要求配备,如院前急救需求和经济允许可适当增加,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其作用、效率和效益。
在选购时要遵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重量轻,体积小,性能稳定,携带方便,尽可能使用充电电池或直流电)的原则,器械要具有抗震动、耐温差变化的良好性能。
一次性医疗性耗材要尽量选购小包装、已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的,以便于能较长时间保存。
急救药品也应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相关要求配备,单元药品应充足。
救护车的基本药品配置要求是维持呼吸和循环、止血、止痉、止喘等,尽量选择使用方便、起效快的药物。
普通型救护车器材配备
品名
规格
数量
急救箱(包)
只
1
血压计
只
1
听诊器
副
1
敷料剪
把
1
手电筒
把
1
镊子
把
1
止血钳
把
1
止血带
条
1
砂轮片
只
1
体温表(口表)
支
1
绷带
卷
2
三角巾
条
2
敷料(大、中、小)
张
若干
胶布
卷
1
棉签
包
2
氧气瓶(固定在车上)
个
1
氧气袋
个
1
给氧鼻导管
根
2
简易产包(含消毒手套)
个
1
5ml注射器(一次性)
副
5
20ml注射器(一次性)
副
2
静脉输液器
副
5
开口器
副
1
压舌板
副
1
拉舌钳
副
1
吸引器
台
1
气管插管(含喉镜)
套
1
简易气囊面罩呼吸器
套
1
心电图机
台
1
夹板或负压式骨折固定气垫
副
1
颈托
副
1
快速血糖测定仪
台
1
移动式担架床
副
1
铲式担架
副
1
注:
乡镇卫生院救护车可选配:
心电图机、气管插管器械、快速血糖测定仪及铲式担架。
普通性救护车药品配备标准
品名
规格
数量
盐酸肾上腺素
1mg/支
10
异丙肾上腺素
1mg/支
5
尼可刹米(可拉明)
0.375g/支
5
洛贝林
3mg/支
5
多巴胺
20mg/支
5
阿拉明
10mg/支
5
速尿
20mg/支
5
利血平
1mg/支
5
西地兰
0.4mg/支
5
地西泮
10mg/支
5
非那根
25mg/支
2
强痛定
0.1g/支
2
氨茶碱
0.25g/支
2
阿托品
1mg/支
5
地塞米松
5mg/支
2
止血敏
0.25g/支
4
碘解磷定
0.4g/支
2
复方氨基比林
2ml/支
2
灭吐灵
10mg/支
2
硝酸甘油
5mg/支
2
利多卡因
50mg/支
5
纳洛酮
0.4mg/支
5
10%葡萄糖酸钙
10ml/支
2
25%葡萄糖溶液
20ml/支
2
50%葡萄糖溶液
20ml/支
2
5%葡萄糖溶液
250ml/支
5
0.9%氯化钠溶液
250ml/支
5
20%甘露醇
250ml/支
3
麝香保心丸
粒
30
硝酸甘油片
片
10
心痛定片
10mg/片
10
季德胜蛇药
片
20
冰袋(一次性)
只
5
止痛喷雾剂
瓶
1
安尔碘溶液
60ml/瓶
适量
注:
(1)同类药物可选择配备、替换使用;
事故和重大活动备用急救药品、设备和器材
灾害性事故时,其急救药品、设备和器械配备在普通型救护车的基础上,需另配置专用急救药箱,药箱内含:
5%葡萄糖溶液(250ml)10瓶
0.9%氯化钠溶液(250ml)10瓶
20%甘露醇(250ml)10瓶
5ml注射器(一次性)20副
20ml注射器(一次性)20副
静脉输液器30副
安尔碘溶液1瓶
绷带30卷
三角巾20条
敷料(大、中、小)若干
给氧鼻导管20根
夹板10副
止血带10条
检伤分类卡:
蓝色(表示轻度损伤)、黄色(表示中度损伤)、红色(表示重度损伤)、黑色(表示死亡)个若干。
院前急救信息报告程序
一、报告单位与报告人
参与院前医疗急救各级急救站、120急救指挥中心、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急救车驾驶员及指挥调度员。
二、报告范围
本县所属辖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医疗急救和常规院前医疗急救的相关信息。
三、报告类别
根据病伤人数、病伤原因和事件性质的相关信息分为常态报告和非常态报告。
1、常态报告:
指病(伤)3人以下或死亡2人以下(枪伤、爆炸、核与辐射损伤、化学及药物、环境污染、疑似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特殊人群等除外)的院前医疗急救的相关信息;
2、非常态报告:
是指除常规院前医疗急救以外的其他所有院前医疗急救的相关信息。
四、报告内容
1、常态报告
(1)报告急救车出车时间、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急救车离开现场时间,急救车送病人到达医院时间。
(2)急救现场的具体地点、病伤人数、初步诊断、主要病情、症状;
(3)急救处理情况、是否需要上级医院提供技术援助;
(4)事态是否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2、非常态报告内容
(1)报告急救车出车时间、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急救车离开现场时间,急救车送病人到达医院时间。
(2)急救现场的具体地点、事件性质(或主要症状病情)、病(伤)人数,初步判断的伤亡人数;
(3)信息来源、波及范围及拟采取措施;
(4)现场救治情况;
(4)病(伤)员的分流救治情况及所有病(伤)员的诊断;
(6)终结报告最终伤亡人数。
(7)特殊人群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
五、报告方式和程序:
1、常态报告
各级急救站以电话方式向120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报告,120指挥中心以电话方式酌情向县卫生局分管领导报告。
2、非常态报告
各级急救站以电话方式向本院领导及县120指挥中心报告,120指挥中心以电话方式向县卫生局报告,卫生局根据情况以电话和书面方式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院前急救事故的预防
院前急救工作在保障人民健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尤其对因意外事件或突发事件危重病员的院前紧急救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时间性、随机性,易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一、院前急救医疗事故的预防
1、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依法执业。
防止急救医疗纠纷的首要基础是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对院前急救的宣传。
近年来,随着急救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120”认知度不断增加。
但是,广大市民对院前急救的任务、性质还不够了解,期望、要求有时过高,加强宣传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任务。
3、加强对医护人员、司机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掌握现场急救常用技术,分秒必争的实施救护工作。
4、建立院前急救病历和保管制度。
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的原则。
5、尊重患者权力,履行告知义务。
6、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管理,制定完善的制度、急救流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使院前急救逐步进入现代化轨道。
7、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达现场应及时通告病家,取得理解或采取其他救治办法。
急救技术操作
一、2010版心肺复苏技术
(一)确认环境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吸。
1、确认环境是否安全。
2、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及呼吸:
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立即呼救。
(二)胸外心脏按压
1、将患者平放于地面(软床胸下垫胸外按压板),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
2、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
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口述:
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判断时间为<10秒。
不能确认有颈动脉搏动,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3、确定按压部位:
双乳连线中点,一手的鱼际处紧贴在按压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双臂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陷大于5厘米,压下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反复进行。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同,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
每次按压30次。
(口述:
01、02、03、。
。
。
。
30)
(三)开放气道
1、双手将患者头部偏向对侧,取下义齿,清理呼吸道。
2、开放气道方法:
①压额提颏法(注意保护颈椎)
②托颌法
③托颈压额法)
(四)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使用简易呼吸器)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吹起完松开鼻孔。
吹气时间1秒以上。
吹气量要明显看到胸廓起伏。
连续吹起两次。
2、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气流量8-10升/分,一手CE手法固定面罩于患者口鼻部、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以400-500ml的送气量2次,并可以看到胸廓起伏。
3、两次呼气间隔为4-5秒。
(五)复苏成功后整理患者,行高级生命支持。
(六)注意事项
1、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30:
2。
必须操作五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大于5秒少于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
2、从第一次心脏按压开始至第五次人工呼吸结束的时间要求是120秒。
3、整个心肺复苏过程≤5分钟。
4、2010(新标准):
先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操作流程。
二简易呼吸器使用
目的1.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适应症
1.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2.运送病员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作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
3.临时替代呼吸机遇到呼吸机因障碍,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可临时应用简易呼吸器替代。
操作步骤
抢救者站于病人头顶处,病人头后仰,托起病人下颌,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分钟,扣紧面罩;一手以“CE”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有规律地挤压呼吸囊,使气体通过吸气活瓣进入病人肺部,放松时,肺部气体随呼气活瓣排出;每次送气500-1000ml,挤压频率为每分钟成人12-16次。
注意事项1.面罩要紧扣鼻部,否则易发生漏气。
2.若病人有自主呼吸,应与之同步,即病人吸气初顺势挤压呼吸囊,达到一定潮气量便完全松开气囊,让病人自行完成呼气动作。
三、电除颤/电转复术
(一)电除颤术
适应证
适用于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抢救治疗。
操作步骤
1.患者平卧位。
2.迅速开放气道,放置口咽管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在准备除颤器的同时,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4.将两个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5.将除颤器设置为非同步状态。
6.首次充电单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360J,双向波除颤仪能量选择120-200J。
7.充电完毕时,检查术者及他人确无与患者身体接触后开始放电。
8.给予一次电击除颤后,立即给予尽可能不中断的持续胸外按压,配合药物治疗直至转复成功或停止抢救。
9.如心电监测显示为心电静止,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具体用法见“心脏骤停”)。
10.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并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四、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
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等患者。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位,清除口腔内假牙、血块及分泌物等异物后,头部充分后仰,使口、咽、喉三点呈一直线。
2.左手持喉镜,右手将患者上、下齿分开,将喉镜叶片沿口腔右颊侧置入,将舌体推向左侧,即可见到悬雍垂。
再继续进人,即可见到会厌,把喉镜向上提起,不得以牙齿当支点,并挑起会厌,充分暴露声门。
3.右手持气管导管,对准声门,插入3~5cm(气囊越过声门即可)。
如有管芯,立即拨出,向导管气囊内注入空气5~7m1。
4.连接筒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器气囊,并双肺听诊,如有呼吸音,立即退出喉镜,放入牙垫,用胶布将气管导管与牙垫固定。
亦可连接呼吸机及氧气。
注意事项:
1.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易进入右侧支气管,而造成左侧肺不张,左侧呼吸音消失;插入过浅易脱落或导管气囊压迫声门引起水肿。
2.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成人通气量500~600m1/次,呼吸机8~15ml/kg/次,12~16次/分。
3.气管导管内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
4.气管导管气囊采用低容量充气,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25cmH2O以下。
留置气管导管一般不超过48小时。
5.心肺脑复苏术中通过气管内给药方法应将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稀释至10m1,用导尿管或一次性输液器塑料管连接注射器,将其远端通过气管导管送至气管分叉处(体表投影即胸骨角处)注入,然后加压呼吸,以促使药物吸收。
五、吸痰术
适应证:
意识不清的已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操作步骤:
准备两瓶生理盐水分别供吸气道和鼻口腔使用,选择比插管长4~5cm,内径不超过管径1/2的吸痰管。
1.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2.调节好吸引装置,负压<一6.7kpa为宜。
3.撕开一次性吸痰管。
4.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5.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道直到支气管(大约比气管插管长3~5cm)后,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而出。
动作要轻柔、置管要够深、正压进入、负压出。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6.吸痰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观察病情:
1.生命体征的观察:
脉搏、呼吸、血压、神志、末梢循环等。
2.观察气管插管是否移位,看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均匀。
六、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胸腔穿刺术适用于气胸、血胸紧急减压。
操作步骤:
1.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2.穿刺部位:
(1)气胸穿刺部位:
患侧锁骨中线稍外第三肋间。
(2)血胸穿刺部位:
一般选用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的部位。
可选肩胛下角第7~9肋间,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3.常规局部皮肤消毒。
4.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用1~2%普鲁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进针,自皮肤至胸膜逐层麻醉。
5.麻醉后,用胸腔穿刺针(止血钳夹住胶管)沿原麻醉点缓慢进针,方向与胸壁垂直,至胸腔内。
6.抽气或抽血完毕,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穿刺抽气、抽液量不宜过多过快,以免造成纵隔摆动、胸腔内压突然降低危及生命。
七、股静脉穿刺术
目的:
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血标本等。
部位: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的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位,将一侧大腿外旋,小腿屈曲成90度角,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
2.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
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清股动脉搏动明显处。
3.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缓缓将空针上提并抽吸活塞,见抽出血液后即固定针头位置,抽取需要的血量或输入液体。
4.注射完毕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至不出血为止。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如抽出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持续压迫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
3.抽血或注射完毕,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数分钟,以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八、气道异物阻塞清除术
诊断依据:
1.气道异物不完全性阻塞
强烈的刺激性咳嗽,病人神志可保持清醒。
咳嗽的间隙出现喘息。
2.气道异物完全性阻塞:
病人不能说话、呼吸、咳嗽,并用拇指和食指抓压颈部。
很快面色、口唇青紫,意识丧失。
小儿不能哭出声。
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手法:
(一)腹部冲击法
1974年美国医生海曼发明的海氏手法(Heimlick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解除气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方法。
海氏手法又叫做“腹部冲击法”。
腹部冲击法的原理是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隔肌而使得空气由肺内压出,如此产生人工咳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
为了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必要时多次重复这个推动的动作。
1.病人立位或坐位时的腹部冲击法
(1)适应范围:
病人神志清醒。
(2)操作步骤:
①救助者站在病人的背后,用双臂围抱病人的腰部。
②准备好一只手并握拳;
③拳头的拇指一侧对着病人的上腹部,即剑突与脐之中点的位置;
④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突然向上快速猛推,压入病人上腹部;
⑤重复连续推击,直到异物从气道排出或病人意识丧失。
⑥注意:
实施每一个新的猛推动作,应是不连贯的、顿击的动作,试图以此使异物排出来。
2、病人卧位时的腹部冲击法
(1)适应范围:
病人神志已丧失。
救助者因手臂短而围不住清醒病人的腰时可采用此法。
(2)操作步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救 知识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