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概述.docx
- 文档编号:30505974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0.94KB
世界经济学概述.docx
《世界经济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学概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
●怎样提高效率
1通过商品交换和国际分工提高效率
2通过建立世界市场、世界货币体系提高商品交换效率
3通过世界资本的运作提高货币使用效率
4通过建立相应秩序和组织提高效率
●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
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规律、趋势、问题以及各国的政策措施。
●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
1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
2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3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
4新技术革命影响世界经济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各国经济结构调整,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三产业上升。
2经济增长类型改变,粗放外延到集约内涵。
3世界经济基本格局改变,多元化。
4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国际化。
5非国有化趋势。
6世界经济中心东移。
●当代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
1经济危机
2世界性通货膨胀
3人口问题
4原料和能源短缺
5贫富两极分化
6生态环境恶化
7长期战乱严重损害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的研究内容
1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2当代科技革命
3国有经济
4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
5经济一体化
6原料和能源问题
7国际贸易的发展
8国际金融的发展
9世界性通胀和危机
10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和发展
11发展中国家与南北对话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
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结果。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
2自然条件
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大小
4跨国公司
5经济贸易政策
6资本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1促进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
2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地理分布结构
3增强了国际分工的广泛性
4增强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
●简述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阶段
地理大发现及殖民开拓,促使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发展。
2形成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开始形成,“垂直型”分工体系形成。
3发展阶段
分工的中心扩大为一系列发达国家,“水平型”分工体系发展。
4深化阶段
“大脑——手脚”型国际分工成为潮流。
●国际分工的类型
1垂直型,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2水平型,发展水平相似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
3混合型。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影响国贸的发展速度
2影响国贸的地理方向
3影响国贸的商品结构
4影响国贸的利益分配
5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
●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充分利用各国的自然资源,促进资源全球共享
2提高出口部门收益,降低进口部门收益
3有时会损害政府利益
4促进政治一体化
●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关系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国际分工发展。
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的萌芽
产业革命的深化促进世界市场萌芽的出现。
2世界市场迅速发展
大机器工业发展的需要、城市扩大化与资源开发等促进。
3世界市场的形成
多变贸易体系的形成,国际价值规律的形成。
●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1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2商品结构复杂化
3世界市场规模扩大
4世界市场的垄断性增强
5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6世界市场的国际协调与管理逐步发展
7世界市场的投机日益加剧
第三章新技术革命与世界经济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其中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客观规律的重大发现。
技术革命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1543年,标志是太阳中心说、牛顿经典力学等。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标志是能量守恒定律、电磁场理论、生物进化论等。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标志是电力和无线电的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标志是量子论和相对论等。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标志是原子能、微电子、航天技术等。
●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演变过程
1945-1955年,原子能的释放及和平利用。
1955-1965年,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5-1975年,DNA重组实验成功。
1975-1985年,微处理器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1985-1995年,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
1995-,互联网普及。
●当代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1物理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学。
2生命科学,如分子生物学、生态系统学、脑科学。
3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
●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如传感、通讯、计算机技术。
2新能源技术,如核技术、太阳能、超导技术。
3新材料技术,如信息、能源、结构功能材料。
4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5空间技术,如航空航天。
6海洋技术,如海上城市。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1大科学
2高技术
3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结合
4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
5实用化技术普遍加强
6各国政府加强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与干预。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原因
1对高额利润的争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2科技力量的壮大与应用
3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传递手段现代化
4各国对科技领域投入增加
5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6国际协作的深化
●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2引起了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产业、就业、能源、贸易结构等。
3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如城乡关系、脑力体力劳动者关系、阶级关系。
4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促进产品流通国际化、加快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剧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
1实行科技立法
2协调基础研究
3促进军转民
4推动国家实验室、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政策
1重视技术引进
2鼓励企业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
3科学普及
4传统部门的技术改造
第四章国家垄断经济
●国家垄断经济
指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经济。
●简述国家垄断经济的历史进程
1产生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为适应战时需要。
2发展时期,一战结束到二战,经济危机和战时需要。
3高度发展时期,二战结束到1970年,国家经济计划性增强。
4非国有化趋势,1970到现在,国有企业滞涨严重,效率低下。
●国家垄断经济出现的原因
1大生产巨额投资与资本积累的有限性。
2现代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遇到私人垄断经济的阻碍。
3生产的组织性与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
4有效需求不足。
5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
6国际分工协作的需要。
●国家干预经济的目标
1谋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实现充分就业
3谋求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率
4抑制经济波动
5稳定物价,防止通胀
6谋求公平与效率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
1财政政策,如调节税收、政府采购等。
2货币政策,如调整利率、法定准备金率。
3产业政策,促进特定产业发展。
4收入政策,调节工资水平。
5计划经济。
6国际性调节,支持本国垄断资本扩张,加强国家资本国际间协调。
●国家垄断资本的作用
1有利于协调部门比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缩短经济危机时间,减缓其程度。
3使战后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发展。
4有利于国际间调节。
5促进规模经济。
6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条件。
7制约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
8一定程度缓解劳资矛盾。
●国进民退
指某国国有资产进入而民营资本被迫撤出的现象。
●国进民退的原因
1公有制指导思想
2庞大政府及角色错位
3特权垄断利益集团
4法律和政府偏向国有部门
●国进民退的主要危害
1支撑了集权,破坏了法治。
2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形成了官僚市场经济。
3损害政府的信用和权威。
4造成了腐败。
5形成了分配不公,扩大了贫富差距。
6扼杀了民族创新能力。
第五章跨国公司
●资本的国际流动
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是资本的一种跨国运动形态。
●资本国际化的表现
1直接投资扩大化
2资本流向从垂直向水平分工转化
3金融资本国际化
4国际资本镇证券化
●国际直接投资
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企业或并购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
指国际收支表中金融资产交易项下的投资活动,具体包括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租赁等。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者拥有被投资企业的直接控制权
2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3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4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战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际资本流动逐渐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为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国际竞争激化
4贸易保护主义
5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
6发展中国家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与流向变化
1投资来源国结构的变化
2投资流向地区结构的变化
3投资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化
●跨国公司
指在两个或以上的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对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管理权的企业。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2加速了生产国际化
3促进并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推进国际资本流动
5促进科技开发利用日趋国际化
6对母国经济造成影响
7对东道国经济造成影响
8对世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第六章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
指跨越本国疆土,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其职能的银行。
●跨国银行的特点
1经营范围全球化
2经营业务多样化
3银行业务证券化
4集中和垄断
●跨国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
1资本国际化造成,跨国公司需求拉动
2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催化
3各国货币、经济政策刺激
4欧洲货币市场促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国家和地区之间为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彼此间约束经济主权,通过签订协议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促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到有效配置,从而实现经济繁荣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1特惠关税区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
4共同市场
5经济货币同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1国际分工深化、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提高
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
3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4国家广泛干预国际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经济互助委员会
2欧盟
3北美自由贸易区
4东南亚经济联盟
5欧佩克组织
6独立国家联合体
7亚太经合组织
第八章原料和能源问题
●发达国家对原料资源的控制
1直接投资
2利用资金技术和管理
3控制市场
4利用关税政策
●原料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政局动荡
2经济畸形发展
3资源遭到破坏
4国与国贫富差距扩大
●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国际收支严重失衡
2西方国家政治危机
3提高石油产量
4推动世界性节能和再生能源发展
5引起国际间产业结构变化
第九章世界性通胀
●战后通胀的特点
1普遍性和持久性
2通胀受政府抑制
3国际间不平衡
4习惯性通胀,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加强
●战后通胀原因
1资源短缺
2扩张性政策
3垄断的加强
4国际间传递
●通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虚假繁荣
2使债务经济迅速发展
3调节生产结构
4保护贸易盛行
第十章世界性经济危机
●周期性危机
指有规则地反复出现的危机,按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循环。
●中间性危机
指局限于某些部门或地区,持续时间短、破坏程度较小的非周期性危机。
●战后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特点
1经济周期阶段性不明显
2生产下降幅度较小,破坏程度较轻
3生产过剩危机和金融危机并发
4“滞涨”现象普遍
5经济周期与科技产业相关
●战后科技革命的作用
1是经济危机成为局部危机
2导致经济危机深化
3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高涨阶段长
4使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上升
●次贷危机
指一场发生在美国的,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动荡引起的危机。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指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国家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政治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国家。
这些国家也称为第三世界。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特征
1自然资源丰富
2社会发展水平低下
3经济畸形发展
4对外资有较大依赖性
5经济发展不平衡
6人口增长快,贫富差距悬殊
●解决经济问题对策
1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2调整产业结构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实行对外开放
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南北经济矛盾尖锐
1南北差距扩大
2南方债务负担加重
3北方发展援助不足
4国际资金供求矛盾尖锐
5南北贸易权利不平等
6环保问题尖锐
7推进国际新秩序艰难
●南南合作的特点
1地区集团化趋势
2合作内容多样化,合作伙伴多元化
3不结盟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经济学 概述 世界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