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6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0501668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69.41KB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6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6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6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6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7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酮酸、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都含N元素
B.大肠杆菌的细胞膜、线粒体内外膜、高尔基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脂质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不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D.酵母菌、念珠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膜系统主要是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详解】丙酮酸、脂肪酸不含N元素,A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高尔基体,无生物膜系统,B错误;脂肪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质中的性激素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C错误;酵母菌、念珠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DNA,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IV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B.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凋亡,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Ⅰ表示细胞分化;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Ⅱ过程表示细胞衰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因此过程Ⅲ表示细胞癌变;Ⅳ表示细胞凋亡。
【详解】细胞2是癌变细胞,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即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细胞2和细胞1的遗传物质不同,A错误;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核的全能性,B错误;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属于细胞免疫,C正确;细胞2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生命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以下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龙胆紫将DNA染色
C.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增加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的小球数
D.观察插条生根的实验中用到的药液浓度过高时,用沾蘸法处理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
1;2、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甲基绿将DNA染色绿色,B错误;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增加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的小球数,C正确;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是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时间较短,D正确;故选B。
4.下列有关变异、育种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B.长期使用同一品牌的农药会诱导害虫发生定向基因突变,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经常先筛选F1花粉类型,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四倍体(4N=44),这种四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
然后用四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四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四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三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子。
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先杂交,取F1的花粉进行花粉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幼苗期时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变为纯合二倍体;优势——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每一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的前期联会紊乱,故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A错误;基因突变不定向,B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经常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筛选单倍体植物类型,C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
5.寒冷的冬天,某同学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皮肤血管舒张,在室内的散热速率小于室外
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细胞内ATP的水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D.在室外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详解】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皮肤血管舒张,由于室内的温度比室外高,故在室内的散热速率小于室外,A正确;室温比室外高,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减弱新陈代谢,维持体温,B错误;细胞内ATP的水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使ATP和ADP的量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在室外时,机体体温处于平衡状态,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故选A。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是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打破种子休眠
D.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能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故都是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微量有机物,A正确;植物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未体现出两重性,B错误;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打破种子休眠,C正确;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能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D正确;故选B。
7.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
B.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利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C.光导纤维和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合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都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能够作胃酸的中和剂,故A正确;B.活性炭为糖浆脱色是利用它的吸附性,臭氧漂白纸浆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故B错误;
C.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聚酯纤维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D.汽油属于烃类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有N元素,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合物,是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故D错误;
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0NA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0.lmo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0.l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D.密闭容器中,1molN2与3molH2反应制备NH3,产生N—H键的数目为6NA个
【解析】
【详解】A.60g丙醇为1mol,丙醇中含7个C-H键、2个C-C键、1个C-O键和1个O-H键,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故A错误;
B.2Na2O2+2H2O=4NaOH+O2↑,Na2O2中一个氧原子从-1价升高到0价;另外一个从-1价降到-2价,每生成lmo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生成0.lmo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B正确;
C.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故C错误;
D.氮气和氢气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1molN2与3molH2反应产生的NH3小于2mol,故产生N—H键的数目小于6NA个,故D错误;
8.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某同学对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①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③一定条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④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与冰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正确;
②含有羧基,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故正确;
③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
④含有羟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与冰醋酸发生酯化反应,故正确;
10.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尾气吸收Cl2
吸收CO2中的HCl杂质
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乙酸乙酯的收集装置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来吸收氯气,A正确;B、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错误;C、蒸馏时应该用接收器连接冷凝管和锥形瓶,C错误;D、为了防止倒吸,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D错误,答案选A。
11.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W与Y元素同主族,且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工业的杀菌与消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C.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D.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答案】A
【解析】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Y元素同主族,且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工业的杀菌与消毒,故W为O,Y为S,Z为Cl,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X为Na。
【详解】A.W为O,与其他三种元素可形成,Na2O2和Na2O,SO2和SO3,Cl2O7、ClO2,Cl2O等,故A正确;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SO4为强酸,H2SO3不是强酸,故B错误;
C.Z的氢化物HCl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X和Y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水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A。
12.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
2FeO42-+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上升,Zn为电池的负极,A项正确;K2FeO4为正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B项错误;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C项错误;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向负极迁移,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3.室温下,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均为20.00mL0.100mol•L-1的HCl溶液和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20.00mL
C.V(NaOH)=20.0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V(NaOH)=10.00mL时,醋酸中c(Na+)>c(CH3COO-)>c(H+)>c(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滴加NaOH溶液时,0.1mol/L盐酸pH=1,0.1mol/L醋酸pH>1,所以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Ⅰ,故A错误;
B.V(NaOH)=20.00mL时恰好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pH=7,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应该稍小,即V(NaOH)<20.00mL,故B错误;
C.V(NaOH)=20.00mL时,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醋酸钠,醋酸根发生水解,浓度小于氯离子,即c(Cl-)>c(CH3COO-),故C正确;
D.V(NaOH)=10.00mL时,与醋酸反应后得到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由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CH3COO-)>c(Na+),溶液中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
c(CH3COO-)>c(Na+)>c(H+)>c(OH-),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4.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C.法拉第首次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D.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
【答案】C
【解析】【详解】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A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没有预言引力波的存在,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人是爱因斯坦,故B错误;法拉第首次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选项C正确;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的值,选项D错误;故选C.
15.质量为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1kg、大小可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取g=10m/s2.若在铁块右端施加一个从0开始增大的水平向右的力F,假设木板足够长,铁块受木板摩擦力Ff随拉力F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两个动摩擦因数的数值为( )
A.μ1=0.1μ2=0.4B.μ1=0.1μ2=0.2
C.μ1=0.2μ2=0.4D.μ1=0.4μ2=0.4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象分析二者的运动情况,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大小,分析铁块的摩擦力随F的变化关系,求解μ1;再以铁块为研究对象,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求解μ2。
【详解】根据图线可知,当0<F<2N过程中,整体保持静止;当2N<F≤6N过程中,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加速前进;当F>6N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说明二者打滑,发生相对运动;所以在2N<F≤6N过程中,系统的加速度
,对铁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f=ma,解得f=
F+μ1g;当F=6N时f=4N,解得μ1=0.1;当F>6N过程中,铁块的摩擦力不变,则有μ2mg=4N,解得μ2=0.4,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答题时的一般步骤是:
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正交分解、在坐标轴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进行解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b间输入一稳定的正弦交流电,原线圈接有理想交流电流表A,副线圈接有理想交流电压表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不变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C.电流表的示数增大D.电阻R2的功率减小
【答案】B
【解析】电源电压U=UR1+U1,UR1=R1I1,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当滑线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副线圈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电压变化。
【详解】当滑线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阻减小,副线圈电流变大,原线圈电流也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故R1分压变大,则原线圈输入电压减小,匝数不变,副线圈电压减小,故电压表示数减小,故AB错误,C正确;当滑线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阻减小,副线圈电流变大,R2阻值不变,故功率变大,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变压器的动态分析与恒定电流动态分析相似,只是注意“电压由原线圈决定,功率和电流由副线圈决定”。
17.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
,其中n=2,3,4…,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有一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它向低能态跃迁时,可能辐射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详解】一群氢原子处于n=3激发态,据玻尔理论在这3种频率光子中,可释放出的光子频率种类中,当氢原子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长,E2=-
,E3=-
,
=E3﹣E2,λ=
=
,故A正确,BCD错误
18.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区域(含边界)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a=60°,∠b=90°,边长ac=L,一个粒子源在a点将质量为2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以大小和方向不同的速度射入磁场,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中,速度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越大,粒子的运动时间越长,粒子沿ab边界方向射入磁场从ac边射出磁场时转过的圆心角最大,运动时间最长,作出粒子运动轨迹求出粒子的最大轨道半径,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的最大速度。
【详解】粒子沿ab边界方向射入磁场从ac边射出磁场时转过的圆心角最大,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最长,粒子速度最大时运动轨迹与bc相切,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知:
∠a=60°,∠b=90°,边长ac=L,则ab=
L,四边形abdO是正方形,粒子轨道半径:
r=
L,粒子做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mB=2m
,粒子的最大速度,解得: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带电粒子在有界的磁场中运动的类型,注意根据圆的对称性得到出射时粒子速度和边界的夹角与入射时速度和边界的夹角相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粒子的运动规律,画出临界轨迹,结合几何关系确定轨道半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最大速度,注意粒子不能从C点射出.
19.如图甲所示,左侧接有定值电阻R=2Ω的水平粗糙导轨处于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T,导轨间距L=1m。
一质量m=2kg,阻值r=2Ω的金属棒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CD处沿导轨向右加速运动,金属棒的v-x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金属棒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μ=0.2,则从起点发生x=1m位移的过程中(g=10m/s2)( )
A.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W1=0.25J
B.金属棒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5J
C.整个系统产生的总热量Q=4.25J
D.拉力做的功W=9.25J
【答案】AC
【解析】由速度图象得出v与x的关系式,由安培力公式得到FA与x的关系式,可知FA与x是线性关系,即可求出发生s=1m位移的过程中安培力做功WA=-
x,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拉力做功;根据能量守恒求解整个系统产生的总热量Q.
【详解】由速度图象得:
v=2x,金属棒所受的安培力
,代入得:
FA=0.5x,则知FA与x是线性关系。
当x=0时,安培力FA1=0;当x=1m时,安培力FA2=0.5N,则从起点发生x=1m位移的过程中,安培力做功为:
WA=-
x=-0.25J;即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
W1=0.25J,故A正确。
金属棒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2=-μmgx=-0.2×2×10×1J=-4J,故B错误;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产生的电热,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产生的摩擦热,则整个系统产生的总热量Q=WA+W2=4.25J,选项C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得:
WF+W2+WA=
mv2,其中v=2m/s,μ=0.2,m=2kg,代入解得拉力做的功为:
WF=8.25J。
故D错误。
故选AC。
【点睛】对于电磁感应问题研究思路常常有两条:
一条从力的角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另一条是能量,分析涉及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根据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列方程求解.
20.2018年3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已知“北斗第三十颗导航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运行速度为v,向心加速度为a;地球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全国卷 选择题 满分 冲刺 训练 76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