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劳教.docx
- 文档编号:30496132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87KB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劳教.docx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劳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劳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劳教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劳教(强戒)场所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
马立明点击数:
264更新时间:
2011-05-26]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医疗科学难题和社会焦点话题。
劳教(强戒)场所作为艾滋病高危人群密集场所,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阵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吸毒人员这一易感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的增多,如何筛查确认、隔离管理、教育矫治、医治救助这一特殊人群已成为当前劳教(强戒)场所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一、劳教(强戒)场所HIV感染人员管理模式的发展
自1990年首次在云南省劳教所检出HIV感染人员以来,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所相继报告发现了HIV感染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劳教场所收容人数不断增多,检测确认的HIV感染人员数量也逐年递增,对这类人员的管理方式也适时地发生着变化。
(一)分散管理。
早期,由于没有明确要求劳教场所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艾滋病防治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2002年以后,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有条件的劳教场所逐步开展了艾滋病筛查检测,发现HIV感染人员数量有明显增长,但出于社会治安和防止扩散考虑,未批准此类人员办理所外就医。
为了防止他们得自己病情后产生过激行为,只能隐瞒结果将他们分散到各大队与普通劳教人员无差别混合管理。
由于管教民警和劳教人员均不知实情,这种管理模式也称“双盲管理”。
(二)相对集中管理。
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采取必要措施,为羁押和监管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设立专门场所”。
2006年,司法部和卫生部明确要求监管场所必须对监管人员进行全员艾滋病病毒筛查检测,并将确认者实行相对集中管理。
由于当时要求将确认情况告知一线民警,而没有明确必须第一时间告知劳教人员,许多劳教场所采取了解教后告知方式,这种管理模式被称为“单盲管理”。
(三)集中管理。
2007年,一些省、市劳教场所开始逐步收缩HIV感染人员管理范围,试点开展集中管理。
2008年,司法部为切实保障监管人员合法权益,防止发生交叉感染事故发生,提出了监管场所必须将HIV感染人员进行集中管理的新要求,并要求各省设立专管区,对确认的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落实告知并进行集中管理,坚决杜绝交叉感染事件发生,切实保护民警和劳教(强戒)人员安全,这种管理模式也称“告知管理”。
劳教(强戒)场所HIV感染人员收治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发展,反映了劳教(强戒)场所职能的拓展延伸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关怀救治,凸显了我们国家社会法治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
二、劳教(强戒)场所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的重要意义
监管工作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加强对劳教(强戒)人员的管理符合社会管理创新要求。
HIV感染人员作为劳教(强戒)场所的特殊群体,加强对他们的集中管理,是规范执法管理行为、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
(一)集中管理是落实国家防艾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
对劳教(强戒)场所的HIV感染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既符合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又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司法部《监狱劳教场所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行动计划(2006-2010)》等政策文件精神。
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明确要求“要将监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艾滋病防治规划,加强对监管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病毒检测和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工作,建立健全对艾滋病病毒违法者的监管制度,做好其回归社会的治疗、救助等衔接工作。
”这既为劳教(强戒)场所艾滋病防治和集中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保障,又对场所艾滋病防治和集中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劳教(强戒)场所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护群众权益责无旁贷,对HIV感染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不仅有利于监测、防范、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也有利于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宣传教育、关怀照顾和医治护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感恩社会,减少再犯罪和“报复”行为发生。
(二)集中管理是拓展场所职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需要
劳教(强戒)场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劳教(强戒)人员的管理,尤其是HIV感染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管理更是职责所在、形势所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禁毒斗争的深入开展,吸毒人员这一艾滋病易感人群的增多,劳教(强戒)场所也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前沿阵地,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治疗是新形势赋予劳教(强戒)场所的新任务、新要求。
同时,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讲,如何把他们管理好、教育好、安置好,更能有效防止他们传播疾病、危害社会,直接或间接抑制违法犯罪案件、违法犯罪人员的增长,减少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发生。
(三)集中管理是保护感染人员合法权益、体现党和政府关心关怀的重要举措
对HIV感染人员进行集中管理,籍此做好艾滋病监控防治工作,是尊重和保障以生命权、健康权为主要内容的劳教(强戒)人员的基本权益的有力体现。
劳教(强戒)场所的HIV感染人员既是违法者,应给予相应的惩处、矫治;又要把他们作为病人,给予更多的医疗救助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对HIV感染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根据他们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思想政治教育、违法行为矫治、习艺劳动组织和集体活动安排;也有利于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集中开展抗病毒治疗及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药物治疗等工作,延长他们的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更有利于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一定程度避免他们受到歧视,并给予心理、情感的指引和帮助。
因此,集中管理发挥了保护感染人员合法权益、体现党和政府关心关怀的双重作用。
(四)集中管理是维护场所矫治秩序、提升教育挽救质量的有效途径
监管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是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由于劳教(强戒)人员得知自已感染艾滋病后,可能出现惊慌、恐惧、焦虑、抑郁等异常心理,甚至采取自伤自残、自杀、报复等危险行为,可能危及其本人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必须通过集中管理,缩小他们的活动和接触范围,加强直接管理的力度和强度,减少可能引发的危险行为和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场所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充分发挥现有管理设施、教育设备、医疗条件、矫治经验等资源优势,对HIV感染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矫治、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增强他们面对社会、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促进提高教育矫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3+1”模式的实践探索
2008年,司法部“12?
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广东举办,在座谈会上陈训秋副部长提出了“要实现对艾滋病感染者的集中收容收治,不能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混合管理”的新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司法部对劳教(强戒)场所艾滋病防治和集中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推进,掀起了全国劳教(戒毒)系统“集中管理”试点探索的新热潮。
广东作为全国收容收治违法犯罪人员最多的省份,在押在教在HIV感染人员也居全国之首。
特别是近年来,吸毒共用注射器感染艾滋病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导致劳教(强戒)场所收容收治的HIV感染人员数量的明显增多,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如何加强对这类特殊人员的有效管理,防止引发安全事故,显得尤为迫切、非常重要。
为了破解这一新难题,落实司法部集中管理要求,广东省劳教(戒毒)管理局先后设立了5个专管区推进这项工作,并指定广东省南丰劳教(强戒)所为“集中管理示范点建设单位”。
2009年,又作出了“将已暴露身份的男性HIV感染人员全部送往省南丰所集中管理”的调整部署,逐步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当时,集中管理既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也无现成模式可套用,许多民警“闻艾”色变,想方设法调离专管区,集中管理会否引发感染人员集体诉求闹事,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职业暴露等问题困扰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在此艰难的背景下,广东省南丰劳教(强戒)所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按照“收得下、管得住、矫治好、无事故、创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全国一流、体现广东特色的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示范单位”的工作目标,以确保安全稳定和防止职业暴露为前提,以完善硬件设施和提高防控能力为基础,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和提升医治水平为重点,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专业化水平为核心,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特殊管理队伍为保障,集管、教、治三位一体的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3+1”模式。
(一)以人本管理为理念,探索体现广东特色的集中管理新方式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注重尊重人的自身和发展需求,给予人文关怀、心灵满足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省南丰所在集中管理中引入人本理念,在落实对HIV感染人员的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隐私需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将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融汇到场所管理当中。
1、直接管理和自主管理相结合。
民警直接管理是确保场所安全稳定的前提和保证,HIV感染人员自主管理是发挥他们自管自治作用、防止发生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
直接管理做到“五亲自”:
一是亲自关心生活,抓好起居用餐、卫生消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二是亲自安排生产,组织出收工、收发工具、计分讲评、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三是亲自开展教育,组织上课学习、批改作业、个别谈话、开展各类帮教活动;四是亲自送诊就医,组织身体检查、看病问诊、发放药品、开展各类康复训练;五是亲自处置问题,及时处置各类纠纷、诉求及突发事件,努力营造稳定和谐氛围。
自主管理做到“五推行”:
一是推行民管会“自荐直选”制度,进一步发挥民管会“自治”功能,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是推行“同伴教育”方法。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宿舍舍长,使其协助民警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影响。
三是推行“关爱互助小组”方式,以6到8个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带领组员开展生产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四是推行“一帮一”做法,针对个别“问题”人员,选派积极分子与其结成“一对一”帮扶,协助民警做好正面引导、信息反馈和包干夹控工作。
五是推行“友爱相处、关爱互助、共建和谐”相处理念,努力消除老乡观念和歧视心理,共同营造友好互助、和谐共处的生活氛围。
2、严格管理与宽松处遇相结合。
HIV感染人员具有违法者和受害人的双重身份,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关心照顾,做到宽严相济、奖惩结合。
严格管理要求在执法管理过程中把HIV感染人员与普通戒毒人员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严格落实《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办法》,该奖则奖,当罚则罚。
同时,出台《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办法》、《HIV感染人员日常考核办法》等32项专管制度,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严明纪律要求,决不因讲以人为本而不顾法度,决不因有特殊病情而区别管理,决不因给关怀照顾而失之于宽。
宽松处遇包括:
一是政策从宽,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落实“四免一关怀”等政策,为关爱HIV感染人员寻求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二是待遇从优,定期组织体检和CD4检测,提高了伙食标准,保证24小时开水供应和有热水洗澡,天冷发放防寒服、添置棉垫棉被;三是保障从先,配齐了全新日常生活用品“二十个有”,做到一人一床、一人一柜;四是合理作息,坚持半天习艺劳动、半天文体教育,保证每天有充足休息、锻炼时间;五是优化环境,美化绿化净化院区,加强文化氛围建设,营造绿色、温馨、和谐的院区环境;六是丰富生活,定期开展球类比赛、拓展运动、书画展览等文体活动,落实人文关怀。
3、尊重人格隐私和引导自重自爱相结合。
无知和歧视有时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因此,尊重HIV感染人员的人格隐私是集中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引导HIV感染人员自重自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珍惜自我、重塑自我的有效途径。
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重塑HIV感染人员人格,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戒毒的决心。
一方面,通过面对面谈话、握手、拍肩、拥抱等近距离接触,做到不歧视、不偏见、不“贴标签”,在日常管理中尽量回避“HIV”、“艾滋病”等字眼,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照顾他们特殊心理和隐私需要。
另一方面,注重引导他们学会自重自爱。
首先,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清罪错、认知病情、认明身份,自觉遵守场所规章制度,服从民警管理教育;其次,要求他们珍惜自我、珍惜现在、树立信心、不弃不妥,积极参与戒毒康复训练和治疗;再次,希望他们推己及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传播,不报复,不气馁,主动承担应尽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二)以关爱教育为特色,探索符合HIV感染人员特点的教育矫治新方法
关爱教育就是践行关心爱护的教育理念和矫治态度。
省南丰所坚持按照“三像”要求,从行为、情感、心理三个层面入手,推行关爱理念,创新关爱措施,营造关爱氛围,打响关爱品牌,使教育矫治水平和戒断操守率有了明显提升。
1、认知矫正。
HIV感染人员既是吸毒违法人员又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必须在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上给予强制性的规范和养成,使其“知身份、守秩序,知毒害、除心瘾,知艾滋、消恐惧,知责任、敢担当”。
一是加强入所入队教育。
通过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开展队列训练,背诵“五要十不准”和戒毒信条,学唱戒毒歌曲,使他们增强身份意识,端正改造思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加强戒毒和防艾知识教育。
通过组织参观毒品警示教育室、观看毒品危害教育片等方式,强化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戒除毒瘾的决心;充分利用广播、所刊、所报、宣传栏等媒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增强了HIV感染人员的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是落实课堂化教学。
积极推广引导启发式、座谈讨论式、自我学习式、游戏互动式教学,调动HIV感染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开展习艺技能培训。
引进符合HIV感染人员身体特点的习艺生产项目,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生存技能,为回归社会就业谋生做好充分准备。
五是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
根据不同时段的形势要求确定教育专题,丰富改造生活,活跃场所氛围,培养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情感关爱。
创新教育理念,推行情感教育,坚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教育、用诚心帮扶”,培育HIV感染人员美好情愫,使他们拥有感恩之心、激发感激之情、学会尊重他人。
首先,要使他们感知“被爱”。
爱是减轻艾滋病病人痛苦的良药,要通过定期举办集体生日晚会、座谈会、亲情帮教会,开展集队点评、个别谈话和关爱留言,在习艺车间、宿舍等区域设立温馨提示牌、民警鼓励语和学员自勉语等特殊手段,给予HIV感染人员心灵慰籍,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重视,坚定接受康复矫治的信心。
其次,要让他们学会感恩。
将“关爱、康复、感恩”相结合,组织HIV感染人员学唱《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等歌曲,激发他们对民警教育、同伴帮助、家人关心、社会帮扶的感激之情,鼓励他们亲手制作感恩明信片赠给家人、朋友和同伴,使他们学会感恩社会、感激他人。
再次,要让他们学会“爱人”。
通过开办书画、音乐、花草种养等多个兴趣小组,培养关注爱护情感;通过开展每月“关爱之星”评比,表彰帮助他人的学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发动捐赠活动,对无顾送、家庭有困难的HIV感染人员实施帮助,培养社会责任感。
3、心理辅导。
HIV感染人员普遍存在心理疾患,对此,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有效缓解和消除了HIV感染人员的心理问题。
一要建立心理矫治中心。
通过建立各种心理咨询和矫治功能室,配齐各类心理矫治设备设施,帮助HIV感染人员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化解心理危机。
二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课堂化教学内容,大力推行广播体操、心理健康操、太极操和拓展训练,增强HIV感染人员身心素质;三要大胆尝试气质分类教育。
要建立健全HIV感染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按照心理气质分类实行编组施教,并引入情绪宣泄法、“花草”疗法、沙盘体验等心理疗法,提高心理矫治效果。
四要主动实施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
可采取个别咨询、音乐放松等方法,帮助HIV感染人员缓解环境适应、应激反映、回归展望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必要时可邀请心理专家来所开展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帮助HIV感染人员消除心理障碍。
(三)以科学防治为重点,探索建设全国一流的艾滋病综合管理示范所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集中管理的重点、难点,由于劳教(强戒)场所医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治疗经费不足,难以满足HIV感染人员康复治疗需要。
省南丰所通过提升防控能力、治疗水平和应急成效,促进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上新台阶,努力建设艾滋病综合管理示范所。
1、提升防控能力。
为杜绝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在场所内的传播,最大限度避免HIV病毒的交叉传染,必须做到:
一要坚持“双百”检测。
要对新入所人员100%初筛检测和对转调人员100%筛查确认,并将确认结果通过网络直报国家疾控中心。
二要规范行为养成。
要严格落实一日行为规范制度,实行一人一套洗刷用品、一人一套剃须用具制度,严禁纹身、同性性行为。
三要落实消毒制度。
宿舍、病房坚持每天紫外线消毒,餐具、医疗器械严格高温消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液严格按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交由地方疾控部门处理。
四要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有利时机,通过发放宣传小册、举办专题讲座、张贴防治海报和开展现场咨询活动等方式,加大了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2、提升治疗水平。
提升劳教(强戒)场所的治疗水平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要高标准建设医院。
要完善硬件设施,严格按照一级医院标准设置门诊室、急救室、筛查实验室等功能室,添置B超、心电图、脑电图机和脱毒治疗仪等设备。
二要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
既要“请进来”又要“送出去”,积极聘请医疗机构、专科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所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更要专管民警和医务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级艾滋病防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
三要落实主动救治模式。
按照“主动查检、主动问诊、主动巡诊、主动治疗”要求,密切观察HIV感染人员的健康情况,及时做好巨细胞病毒、真菌、分枝杆菌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定期进行免疫学指标观测,对CD4细胞低于200微升指征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及时办理所外就医,对不符合所外就医条件的及时送所医院治疗或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四要发展防艾共建关系。
要地方防艾委共建“艾滋病健康教育示范基地”,适时邀请他们指导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共同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3、提升应急成效。
应急处置不仅反映场所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民警的协调作战能力,更是维护场所安全、保障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和根本要求。
一要完善应急机制。
要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和指导手册,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处置程序,指导基层一线民警正确应对突发事件,防止发生职业暴露行为。
二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要专管民警和医护人员配发防护服、隔离服等防护物品,在习艺车间、宿舍区配备紧急消毒处理药品,在医院储备足量的预防职业暴露药物。
三要开展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培训。
要组织医护人员到专科医院学习HIV感染人员护理知识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技能,确保做到有急能应。
四要加强应急演练。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集体闹事、公共卫生和职业暴露等事件进行反复演习,提高了医疗应急处置能力。
(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探索建立一支专业化特殊管理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后,队伍是决定性因素”。
集中管理工作的成败关键是队伍建设,省南丰所注重强化队伍的责任意识、专业培训和激励引导,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规范的专业化特殊管理队伍,为集中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1、增强责任意识。
开展集中管理工作必须教育引导广大民警树牢“不畏艰险、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精神信念,培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并不断增强“三种意识”:
一是“服从大局、服从安排、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奉献意识。
通过谈话谈心、关怀慰问、召开家属会和思想动态分析会等方式,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干一行、爱一行,切实增强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公正执法、文明管理、关爱教育、科学医治”的履职意识。
既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又落实好各项关怀政策、关爱措施和从优待遇,把好宽严相济的尺度。
三是“科学认识不歧视、掌握方法懂处置,熟悉预案善应急”的防范意识。
通过加强防治教育、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切实增强民警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不发生职业暴露事件。
2、强化专业培训。
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推动集中管理工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为扎实开展好集中管理工作,省南丰所多次组织专管民警赴重庆市北培劳教所、四川省大堰劳教所等兄弟单位跟班学习,并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所举办专题座谈,积极联合省内医疗机构、专科院校、当地疾控部门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帮教活动和专题调研,努力提高一线民警的管教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初步建立起一支政治觉悟高、作风纪律严、执法能力强、专业技能精的专管民警队伍。
3、落实从优待警。
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
一方面,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考核,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民警岗位职责量化考核办法,规范执法行为和办事程序,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和依法文明管理。
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政策支持,解决民警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提高专管民警政治待遇、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发放高危岗位津贴、落实带薪休假和体检疗养、优先享受场所资源设施,等等,努力营造一线民警“吃苦不吃亏”的干事创业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省南丰所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3+1”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五个零”指标,即:
安全管理“零事故”、难改分子转化“零反复、所内传播“零感染”、职业暴露“零发生”、执法管理“零违纪”,较好地落实了司法部提出的集中管理新要求,又确保了场所的安全稳定和有序运作,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场所实际、体现广东特色的集中管理新路子。
2008年司法部“12?
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2010年司法部劳教局艾滋病感染人员病例交流讨论会在该所举办,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多部门联合督导组也到该所调研集中管理工作,卫生部原部长张文康、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桂希恩教授、北京大学刘谦教授受等领导和专家学者都到该所参观调研,对集中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四、劳教(强戒)场所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工作的思考
劳教(强戒)场所的艾滋病疫情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集中管理要求,对维护场所安全稳定、落实“首要标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意义非常。
(一)困难及问题
集中管理是一种创新、一次尝试。
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念,迎难而上,集中精力,研究解决。
1、制度不健全,执法不统一。
虽然监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虽纳入了国家艾滋病防治范畴,但相关细则仍未出台,工作机制仍未理顺,一些集中管理制度仍未健全,存在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现象,参照普通劳教(强戒)人员要求执行,也可能存在“偏差”,有随意执法之嫌,影响执法公信力。
2、管理难度大,安全压力重。
集中管理后HIV感染人员出现了待遇要求高、就医要求高、违纪率高、发病率高的“四高现象”,且不合理诉求逐渐增多,动辄就采取静坐、绝食、自残等“借题发挥”闹事行为,增加了场所的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
3、保障不到位,经费标准低。
一是劳教(强戒)场所HIV感染人员的监管未明确列入“高危”工作范围,若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毒,没有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保护其合法权益;二是高危津贴参照的标准低。
参照《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管理 创新 视野 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