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模体系模板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0494693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806.74KB
木模体系模板施工方案.docx
《木模体系模板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模体系模板施工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模体系模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中交丽景七号地块三标段
建设单位:
重庆中交丽景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
地勘单位:
重庆市勘测院
监理单位:
重庆双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河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该工程位于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巴国城,场地北侧紧邻巴国城商业广场。
建筑概况:
建筑物占地约12000㎡,1#楼为22942.12㎡地下三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高度99.2米;3#楼为19474.72㎡地下三层,地上三十三层,建筑高度96.3米;7#号楼为35940㎡,地下二层,地㎡上31层,建筑高度87.3米;9-11#楼7235.34㎡,车库部分4565.25㎡;共计建筑面积90157.34㎡(按照现在图纸计算),建筑物主要的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工程设计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基础形式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和独立基础;部分采用带型基础和筏板基础;
三、质量目标
模板工序是使混凝土按设计形状成形的关键工序,本工程拆模后混凝土构件必须达到表面平整、线角顺直、不漏浆、不跑模(爆模)、不烂根。
使混凝土成形
质量达到重庆市“优质结构”标准。
四、安全目标
确保施工安全,杜绝跨塌、重伤及死亡等重大安全事故,轻伤率控制在0.3%以内。
五、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选择
为确保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本工程模板施工采用以下方法:
1、支撑体系:
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2、加固体系:
框架柱采用钢管夹具;剪力墙(短支剪力墙)采用高强对拉丝杆;梁采用木夹具及对拉丝杆。
挡墙及核心砼地面以下部分墙体采用一次性带止水片的对拉丝杆;人防部分墙体采用一次性螺杆加固。
3、模板体系:
柱、墙、梁模板采用915*1830*18mm九夹板,楼板模板材用1200*2400*8mm尿醛覆膜竹胶板。
模板背楞均采用50*100木方。
除核心筒内模、外墙边柱外模采用定型木模外,其余构件模板均采用散拼散拆方式。
六、施工准备
1、熟透设计图纸、交底及变更,绘制配模图。
2、配模图经过项目部审核后方可进行模板配制。
3、所有板底垫方必须经过压刨,确保接触面平整、顺直。
七、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模板安装基本要求
a、模板配置(或更换模板)时必须做到尺寸准确。
弹线切割,切割边线必须平直,直线度及尺寸误差均不得大于1mm。
b、模板安装时拼缝严密。
模板拼缝宽度必须小于2mm。
除构件阳角外,不得使用双面胶或封口胶处理。
c、拼模时应特别注意梁侧模与板底模的拼缝,板底模压梁侧模,确保阴角方正、线条顺直、拼缝严密。
d、板模拼缝处下面必须有木方支撑,接缝处应用钉子钉牢,铁钉间距不宜大于500mm,且每边不少于3颗,确保接缝平整度。
其余部分板底木方净距不宜大于200mm.
e、柱墙模板背枋净距不宜大于200mm,木方高度必须一致。
梁柱模拼缝处模板外侧钉木条拼接,木条间距不大于500mm,且每条缝均不得少于2根,如下图:
2、配模
(1)、木方,两个平面必须刨平,高度必须一致。
确保模板与木方紧密贴合,使板底标高一致及墙模表面平整。
(2)、配模时必须弹线切割,切割剧片应选用细齿剧,确保裁边准确、顺直。
为确保梁、墙、柱内无杂物,模板应先切割、打孔,后安装。
(3)、柱、墙模板配制时必须是长边包短边,短边封头模板宜比设计尺寸小3mm,以抵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微胀模引起的误差。
封头模板两边应刨平,确保结合紧密。
长边模板宜比封头模板长5cm,安装时封头模板两竖向边平钉木方作背楞,长边模板钉在封头模板背楞上,保护封头模板边不被定坏,提高封头模板周转次数。
如下图:
(3)、梁、板模板配制:
梁底模配制时应考虑梁侧模夹梁底模,板底模压梁侧模,梁底模宜比设计尺寸小3mm,以抵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微胀模引起的误差。
如下图:
3、柱墙模安装
(1)、工艺流程
施工缝处理→抄平、放线→施工缝处理→焊定位桩→清洁→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立模→找正→拚缝→安放背楞木→上夹具→加固、校正→检查→验收。
(2)、柱墙模板安装工艺:
①、放线:
柱墙模板安装前,应先待柱墙轴线标记,采用广线拉通纵横轴线后,弹出柱墙中心线和模板安装内外边线。
②、柱墙模及支撑安装:
柱墙模就位后应加临时支撑固定,固定后根据柱上设置的铅垂线校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满足要求为止。
③、对于结构施工中的的梁柱节点,为克服节点处传统上使用拼装模板,木枋塞缝不规范,致使节点处梁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通病,故采用套割吻合节点模板,以保证工程质量。
④、柱墙夹具安装:
柱墙夹具安装应自下而上进行,调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满足要求为止。
⑤、检查校正:
柱墙模安装完毕后,应全面复核模板的垂直度,截面尺寸等项目,支撑必须牢固、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漏设,且必须准确、稳固。
⑥、柱墙模群体固定:
群体柱墙支模时,必须整体固定。
同一排柱墙模,应先校正两端柱的模板,校正好后在柱顶接通线,使整排柱墙保持一致,并校正各柱柱距,然后在柱脚和柱顶分别用水平杆拉通连固,最后安装剪刀撑和斜撑。
4、梁、板模板安装
(1)、工艺流程
放线→满堂架搭设→抄平→架梁底杆→摆梁底模→架板底杆→摆板底方→铺板底模→梁侧模找正与板底模顶牢→上梁夹具及加固→清洁、验收。
(2)、梁板模安装工艺:
、支模架的搭设:
支模架搭设前,支模架的地面须经夯实平整,所有立杆均设150×45木垫板,通长设置,支模架采取多层支设,上下层立杆设在同一垂直线上。
、支模架搭设完毕,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无误后,调平梁模支架,在支架上铺放“-”字形带连接角模的梁底模,并使其就位,用扣件与支架卡紧,每根据梁底模视其长短固定不少于三点,再分别吊装预组接梁侧模与底模拼接,并设临时斜撑固定。
、板模采用九夹板,100×45木枋作加劲肋,间距@200,其两端将梁侧模上口顶紧固定。
板底板铺设好后,应检查板面标高、平整度,以及拼缝宽度,必要时采用不干胶贴缝,防止板模漏浆。
、检查校正:
模板安装后全面复核,梁板模的位置及形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漏设并应位置准确。
检查钢管支架扣件的扭力矩是否满足要求,支模架必须稳定、牢固。
5、穿插施工顺序
(1)、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开浇筑穿插顺序(互不影响的工序可平行施工):
施工缝处理→柱墙放线→灯笼架搭设→柱墙钢筋竖焊→绑扎柱墙钢筋及垫块安装→施工缝处理→柱墙钢筋验收→焊定位桩→清洁→立模→找正→拚缝→安放背楞木→上夹具→加固、校正→检查→验收→柱墙混凝土浇筑→满堂架搭设→抄平→架梁底杆→摆梁底模→安装梁钢筋→架板底杆→摆板底方→铺板底模→梁侧模找正与板底模顶牢→上梁夹具及加固→清洁→绑扎板底钢筋→板面吊模安装及水电预留预埋→绑扎板面钢筋→垫块、清洁→验收→梁板混凝土浇筑。
(2)、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整体浇筑穿插顺序:
放线→满堂架搭设、柱墙钢筋竖焊→梁板模板铺设、柱墙钢筋绑扎→柱墙钢筋验收→柱墙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板面吊模安装、水电预留预埋→柱墙梁板模板加固、板面负筋绑扎→垫块及清洁→整体验收→混凝土浇筑。
八、模板支撑体系受力验算
1、梁模板及支撑体系
本工程量最大断面尺寸为500*1600,层高6200,楼板厚度150,为受力最不利位置,以该梁进行受力验算。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0.50;梁截面高度D(m):
1.60;
混凝土板厚度(mm):
15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0.6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10;
立杆步距h(m):
1.2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1.2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7.20;梁两侧立杆间距(m):
0.80;
承重架支撑形式:
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2;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
1.00;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
24.00;模板自重(kN/m2):
0.30;钢筋自重(kN/m3):
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
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
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
东北落叶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
10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
15.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6;
面板材质:
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
20.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6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
4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
9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
7;
5.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
500;次楞根数:
14;
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
4;
固定支撑水平间距(mm):
450;
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
300mm,600mm,900mm,1200mm;
主楞材料:
圆钢管;
直径(mm):
48.00;壁厚(mm):
3.20;
主楞合并根数:
2;
次楞材料:
木方;
宽度(mm):
45.00;高度(mm):
90.00;
次楞合并根数:
2;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17.848kN/m2、18.000kN/m2,取较小值17.848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次楞的根数为14根。
面板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
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M/W<[f]
其中,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50×2×2/6=33.33cm3;
M--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0.1q1l2+0.117q2l2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1.2×0.5×17.85×0.9=9.638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1.4×0.5×4×0.9=2.52kN/m;
计算跨度:
l=(1600-150)/(14-1)=111.54mm;
面板的最大弯矩M=0.1×9.638×[(1600-150)/(14-1)]2+0.117×2.52×[(1600-150)/(14-1)]2=1.57×104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1q1l+1.2q2l=1.1×9.638×[(1600-150)/(14-1)]/1000+1.2×2.520×[(1600-150)/(14-1)]/1000=1.520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1.57×104/3.33×104=0.5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0.5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ν]=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q1=9.638N/mm;
l--计算跨度:
l=[(1600-150)/(14-1)]=111.54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50×2×2×2/12=33.33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9.638×[(1600-150)/(14-1)]4/(100×6000×3.33×105)=0.005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l/250=[(1600-150)/(14-1)]/250=0.44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05mm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0.446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1.520/0.500=3.040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45mm,高度9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2×4.5×9×9/6=121.5cm3;
I=2×4.5×9×9×9/12=546.75cm4;
E=10000.00N/mm2;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076kN·m,最大支座反力R=1.672kN,最大变形ν=0.024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7.60×104/1.22×105=0.6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0.6N/mm2小于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500/400=1.25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24mm小于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25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1.672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2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4.732=9.46cm3;
I=2×11.357=22.71cm4;
E=206000.00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弯矩图(kN·m)
主楞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695kN·m,最大支座反力R=9.103kN,最大变形ν=0.668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6.95×105/9.46×103=73.4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73.4N/mm2小于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0.668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300/400=0.7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68mm小于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0.7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00×20×20/6=4.00×104mm3;
I=600×20×20×20/12=4.00×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M/W<[f]
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1.2×[(24.00+1.50)×1.60+0.30]×0.60×0.90=26.633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1.4×(2.00+2.00)×0.60×0.90=3.024kN/m;
q=26.633+3.024=29.657kN/m;
最大弯矩及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q1l2+0.117q2l2=0.1×26.633×83.3332+0.117×3.024×83.3332=2.10×104N·mm;
RA=RD=0.4q1l+0.45q2l=0.4×26.633×0.083+0.45×3.024×0.083=1.001kN
RB=RC=1.1q1l+1.2q2l=1.1×26.633×0.083+1.2×3.024×0.083=2.744kN
σ=Mmax/W=2.10×104/4.00×104=0.5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0.5N/mm2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q1/1.2=22.194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83.33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83.33/250=0.333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26.633×83.34/(100×6000×4.00×105)=0.00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04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ν]=0.333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梁底支撑小楞的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2.744/0.6=4.573kN/m
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
方木计算简图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5×9×9/6=60.75cm3;
I=4.5×9×9×9/12=273.38cm4;
方木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M=0.1ql2=0.1×4.573×0.62=0.165kN·m;
最大应力σ=M/W=0.165×106/60750=2.7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2.7N/mm2小于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3V/(2bh0)
其中最大剪力:
V=0.6×4.573×0.6=1.646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3×1.646×1000/(2×45×90)=0.61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τ]=1.6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61N/mm2小于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1.6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4.573×6004/(100×10000×273.375×104)=0.147mm;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ν]=0.600×1000/250=2.400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147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ν]=2.4mm,满足要求!
3.支撑小横杆的强度验算
梁底模板边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1=RA=1.001kN
梁底模板中间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2=RB=2.744kN
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及梁侧模板自重传递的集中力:
P3=(0.800-0.500)/4×0.600×(1.2×0.150×24.000+1.4×2.000)+1.2×2×0.600×(1.600-0.150)×0.300=0.947kN
简图(kN·m)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力:
N1=N3=1.685kN;
N2=14.245kN;
最大弯矩Mmax=0.499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133mm;
最大应力σ=0.499×106/4730=105.5N/mm2;
支撑抗弯设计强度[f]=205N/mm2;
支撑小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05.5N/mm2小于支撑小横杆的抗弯设计强度205N/mm2,满足要求!
(七)、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八)、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1.0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6.0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R=14.245kN;
R<16.0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九、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向支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685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1.2×0.149×7.2=1.286kN;
楼板混凝土、模板及钢筋的自重:
N3=1.2×[(1.20/2+(0.80-0.50)/4)×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木模 体系 模板 施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