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docx
- 文档编号:30490527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3.91KB
晨鸟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docx
《晨鸟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晨鸟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晨鸟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第一期诗词赏析
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诗词赏析试题汇编(第一期)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
①素舸:
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
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感情的理解。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一)诗歌鉴赏(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答案】9.听觉和视觉
10.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角度。
“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C.有误。
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
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
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2019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②③
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
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
理淮北盐务。
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
顶有金牛洞,又名二
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
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
④仙人:
指三元宫山
僧。
⑤迓(yà):
迎接。
7.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7.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
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8.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
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
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
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
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
本题作答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
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据此理解作答。
山东省青岛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8.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7.C8.D
【解析】
【7题详解】
C项理解有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
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表达乐观旷达之情。
勉励朋友不要在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
待。
【8题详解】
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理解有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峨眉山月歌》写
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苏省宿迁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4.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5.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6.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
4.作者愁:
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5.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6.D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答。
《夜泊旅望》这首诗是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
作。
所以“中宵起望乡”一句写出阵江行夜泊时触景而生的“乡愁”;“沙明连浦月,帆白满
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此情形下,诗人用“烟波三
十宿,犹未到钱唐”,既抒发了前路遥遥不知何时到达的愁思,也为自己未来的前途难料
而忧愁。
据此概括作答。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诗句“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作者用“沙明”“浦月”“帆白”“船霜”勾勒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烘托了诗人心绪难平和忧愁。
据此理解作答。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的“晓”“夜”是从时间上写;“云鬓改”“月光寒”暗中写出了空间的变化。
所以这两句诗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写出了诗人的凄怨之深、哀婉之痛。
故答案为D。
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二首其一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干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答案】
6.A7.B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
两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
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
故选A。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
B:
甲诗中“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
不是“反衬”。
故选B。
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4.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15.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B.梅花C.菊花
【答案】
14.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15.B。
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
客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
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后两句又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仅仅是把“寒夜”作为背景,着重描写的是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结合全文的意境分析,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
符,且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暗赞来客品质,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而雪花则少了梅花傲雪独放,高洁傲岸这一层意思。
用“雪花”不够体现诗歌中心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征,再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9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队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太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诗人在尾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所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故答案为D。
浙江省金华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
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
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
作诗。
④浙东:
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3.吴音渐已变儿童
14.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
写出了诗人
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时间之长。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时。
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
对仗工稳,风格清雄。
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用语言表达。
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
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享誉整个浙东呀。
既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
据此理解分析作
答。
浙江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语文试卷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②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注释】①稔(rěn):
谷物成熟。
②张元忭:
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
③骅蹓足:
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答案】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理解诗歌大意后具体分析诗句即可作答。
如“谷亭渡口麦初熟”“眼前颗粒皆珠玉”描绘的是谷物丰收。
“绿野黄云绕茅屋”写的是乡村景美。
“筑场老子酒半醺”是写乡风淳朴。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是写平和祥乐。
这些都是诗人“喜而作歌”的原因。
山东省德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①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注】①钓台:
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7.这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民间传说有关。
8.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活状况怎样?
9.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答案】
7.鹊桥仙牛郎织女
8.“我”是一名渔父。
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
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9.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对词和传说认识。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词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一般用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
题目,故本词的词牌名是“鹊桥仙”;民间传说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故本词与牛
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
【8题详解】
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由词的最后一句“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的身份为渔夫;由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去”可知,“我”的生活状况:
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潮生时出去打
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根据题意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作答即可。
【9题详解】
考查对词的主旨的理解。
《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首词,词中借一位弃绝红尘,隐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鱼为生的渔父形象,来表达词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同。
由最后一
句“时人错把比严光(严光:
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即使生活清贫,人生不得志,依然能够独善其身,以捕鱼为生也乐在其中。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山东省济宁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5分)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
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
国人争媚。
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分)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答案及解析】
(1)【答案】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
衬。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衬托手法与内容理解。
词中的核心意象是“兰花”,次要意象“松
篁和桃李”先写是为写兰花作铺垫,作为一种陪衬,突出兰花的君子的品德。
(2)【答案】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
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弄懂表层含意,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再从艺术手法,分析其妙处。
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答题格式为:
手法+特征+情感。
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五)古诗阅读(5分)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17.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
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
(
5分)
【答案示例】
【示例1】:
一样。
《牧童词》“声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
《牧
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困游。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
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2】:
不一样。
《牧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
率性天真。
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
《牧童》中
“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
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5分。
结合具体诗句1分,明确牧重形象2分,明确生活向往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可以抓住《牧童词》“声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困游。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或者,抓住《牧童词》中牧童“乱插”“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
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
而《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写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
四川省达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诗歌鉴赏(共5分)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分类 汇编 解析 第一 诗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