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治病理法系列文章10.docx
- 文档编号:30487302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02.61KB
养生治病理法系列文章10.docx
《养生治病理法系列文章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治病理法系列文章1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生治病理法系列文章10
三、万病至简论——理法方论篇
文/悠然生
《万病至简论》谈的是原则性问题,下面这篇文章在理法方论上详细阐述。
导致疾病的原理有两方面:
一是有形物质基础。
二是无形功能【气】的运转。
有形物质基础有两个方面:
一是导致疾病的垃圾。
二是清洗垃圾的水【津液血液】。
无形功能【气】的运转也是两个:
一是升。
二是降。
一.物质基础
1.导致疾病的垃圾主要来自于饮食。
肉味厚重属阴,多食肉体内垃圾就多。
凡有形之病【肿瘤、痘痘、痤疮、痔疮、增生、结石】越吃肉病越重。
有时候不是医生不高明,处方不好,而是患者吃肉太多。
所以,这类病,应该少吃最好不吃肉。
疾病好的快慢取决于患者自己。
在病理上,成形的垃圾形态有两种:
痰湿、瘀血。
阳化气的原理,浓度较低的垃圾加热了直接就可以化解掉。
但是郁结久了,坚硬的痰淤就要用专门化解的药物来清理。
这些药物相当于强力清洁剂,效力越强的,腐蚀力就越强【对身体伤害性同时也加大】。
针对痰核,较柔和的是陈皮,接着是半夏,再接着就是胆南星。
针对瘀血,最柔和的是红花、当归、田七、川芎、元胡。
红花最轻,效力也是最缓和。
但是速度快,用于清理悬浮状态的瘀血效果是最好的,比如新伤内出血,立即大量红花嚼服,温黄酒送服,可以迅速止血,延缓、稳定病情,活血化瘀同时还能生新。
其它的都是块状茎,和它们沉重的质感一样,功效也是缓和的,适用于阴血不足,淤滞较重、较粘稠的情况,就像厚重的油污,清洗速度快是没用的。
所以化瘀血的药多质重。
相对来说,归身补血不攻,只有归尾可以活血,破血都说不上,所以当归化瘀功效最低;田七最沉重,气感柔和沉敛绵长,攻补兼施,适合较长期服用。
相对于当归作用于血,田七偏作用于筋骨,所以,有个习俗就是在孩子二七二八的时候,每个月服用一两次田七,孩子就长得好;川芎气感最强,走串最快、气势浑厚,可以作为化瘀血基础药;元胡的气感是尖锐的,渗透性最好,适合巷战;化瘀血最厉害的是三菱、莪术,也都是块状茎。
两者通常搭配使用,他们就像坦克一样,无坚不摧,用于攻坚战,破碉堡,最难化开的由它俩上,但是破坏性也最大,不可久用。
越顽固的淤块【久病之人的体质】,越快不了,只能慢工出细活,药效需要的是粘合附着慢慢渗透。
所以,化瘀血痰浊时,我通常会选用酸味药。
说实话,对于理论上说的咸能软坚散结,我是体会不大,酸味的软坚散结,我倒是感受最明显。
用山楂泡水,再多污垢的茶壶杯子,立即就清清亮亮。
最硬的牙齿,吃了酸梅后立马打软。
所以,但凡有淤滞,我惯用乌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陈皮、白芍这几味酸药。
效果相当好。
特别是在排除宿便这块,应验最多最显效。
至于化瘀,最好用丸剂,缓慢释放、附着、渗透、分解。
2.清洗垃圾的水就是体内的津液血液。
垃圾相当于污物,血液津液相当于水。
水越多,清洗就越容易。
水越少,清洗就越难。
津液血液不足的人,中医叫“阴虚”。
这种人很难治,因为无论你怎么用功,都必须在有足够运输载体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
再好的洗衣粉、洗衣液,都必须有水才可以发挥功效。
阴虚的人垃圾再多,症状再难受,有时候没办法优先解决,因为你没有水,先要给你补水,其它治疗才可以跟进。
所以,这类人的疾病好的快慢,已经被阴虚的体质限制死了,只能慢慢来,有水了再说。
要致富,先修路。
要治病,也要先修路——水路。
补津液的药都是富含汁液的,比如党参、麦冬、天冬、沙参、玉竹、枸杞、熟地、红枣。
补水加上锁水,效果就会更好。
锁水的是酸味药,比如五味子、山茱萸、乌梅。
严格区分,同样补津液,他们还有各自不同的归属特点,比如补肝、补肺、还是补肾,但人是一体的,补哪里不是最终都会汇合?
区分意义不大。
津液不足都可以用这些药搭配。
补血的药,当归首当其冲。
通常把熟地也算入补血药。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本来都不补血,他们只是提供补血所需的养料、原料而已,制造血的才是补血,睡觉才是造血、补血的根本。
最补血的是早睡觉!
即使不吃当归,普通饮食不照样制造了生长需要的血液吗?
服用当归不早睡觉,照样补不了血;不服当归,早睡觉,血液依然生成。
何轻何重,应该是很明确了。
所以,再讲究哪味药补血不补血,谁效果更好,意义就不是太大了。
上药三品:
精、气、神——都是人体自己本就具备的功能。
让它们正常发挥功能,就是最补的药,最好的药。
二.无形功能的运转——也就是气的运转
人体气的运转有以下规律:
热升、凉降。
左升、右降,前升、后降。
刚好就形成一个圆圈,这种气的运动就叫圆运动。
功能不正常就是气升降的功能不正常。
左路叫不升,右路叫不降。
有没有升太过呢?
有,体现为不降。
有没有降太过呢?
有,体现为升不及。
所以,本质的只有“不升”和“不降”两种。
气的升降和功能之间如何关联呢?
气就是热能,气走到哪里,能量就走到哪里,那里的功能就发动起来。
1.升升的功能、位置,体现在身体左边、前面的功能正常发挥。
性质上,升为阳气发散、热、用阳。
有病了,多体现为阳气发散不利、功能不足的症状:
左边手脚无力【气不足】、恶寒畏寒【气不足不升】、精神萎靡【气不足】、手足冰冷【气不足】、食欲不振【气不足】、尿多、记忆力下降【气不足】、大便溏泄【阳气不蒸化上升】、皮肤痒【气不透】、胸闷【气不透】等等。
2.降降的功能、位置,体现在身体右边、后面的功能正常发挥。
性质上,降为阳气收敛、凉、藏阳。
有病了,多体现为阳气收敛不及、功能太过的症状:
右边手脚僵硬、前胸乳腺疾病、发热、大汗、便秘、失眠、多梦、焦虑、烦躁、口苦、咽干、目眩、渴饮等等。
治病就是让不升的升,不降的降,圆圈画好了,病就好了。
治病也就很简单了:
画个圈而已。
用一元堂常用的术语叫做:
调升降。
升左路的药略谈:
附子,川乌草乌【通常配合使用】、细辛、生姜、桂枝、麻黄、柴胡、川芎。
附子作用于最深层次,相当于圆运动的最低点,对应于肾,少阴系统,骨头内,深寒,陈寒。
久病入里,或者大量输液导致急、慢性肾功能问题,骨髓病【白血病、造血功能病】。
生附子力道峻猛,用于救急,熟【泡或者叫制】附子用于缓和期的助阳散寒。
生附子的钻透力也较熟附子好,所以用于刺痛、钻痛的效果比熟附子好;川乌草乌擅长于筋骨关节层面,这些部位的病痛,用川乌草乌效果最好;川乌草乌是特种大队的话,细辛就相当于特种小分队,骨节隙缝的穿透性非常好,穿破陈寒的屏障,打开通道效果非常好。
细辛单独力量不够强大,通常都是配合附子、川乌草乌来发挥功效。
生姜就是基层部队,但是,是最重要的基础部队,所有作战都是在基层部队的基础上发挥功效。
基层部队的特性就是量大,无所不至,无处不有。
所有温阳药在加上相对最大量的生姜基础上,功效都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附子无姜不热,就是说附子的热性相当于大将军,气势强大,但是必须有兵力配合调用,才可以显示出来,光头司令是作用不大的。
将军驾到,前面还需要有小兵开路,走起来就顺畅了。
这就是大量生姜搭配附子使用就不会有剧烈排病反应的缘故。
火神理论推广最大问题就是排病反应的剧烈。
加入一味生姜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这是澄空先生的智慧。
桂枝作用面在皮下,肌肉之间。
麻黄作用面在皮肤。
所以,肌肉酸痛多用桂枝【解肌】,皮肤痛用麻黄【解表】。
这两味药讲的最多,我就不再多讲了。
柴胡是由内脏一路通到肌表的。
上述的药可以理解为走外围,柴胡可以理解为走内路。
更准确的说,是打通上下。
柴胡用药的部位是根部为主,连带手指长的细枝。
枝上行,根下潜。
所以,柴胡的特性,说升或者说降都不太合适,说调升降,上下通行是最合适的。
川芎主要就是走血液血管内。
也应该理解为通行,而不需要定性上或者下。
肝主藏血,血管有升有降,走肝的药,大多都可以这样定性。
厥阴肝木、少阳胆木的特征就是寒热并存,上下通行。
降右路的药略谈:
龙骨、牡蛎、黄芩、石膏、知母、百合【兼论五味子】、杏仁、川贝、厚朴、枳实、大黄、芒硝、白芍。
龙骨、牡蛎沉重手感冰凉【生用。
煅的收敛为主,降性减弱】,决定了性质就是下潜重镇的作用。
用于神志上亢、不清不明、太过的状态。
黄芩和石膏都是从上往下降的,但是黄芩类似于干冷,凉而干燥;石膏类似于湿冷,凉而带润。
黄芩小量取用即可,一般20克内;石膏需要大量,一般10克到上百克都有。
黄芩的作用迅速,但不持久;石膏的作用较慢,但绵长。
知母凉降之性次于石膏,润性强于石膏,用于兼燥的病。
百合,合阳明,汁肉肥厚,可以归属于养阴物质基础方,但因为其聚敛下降的作用也很突出,所以,列入降气类。
质感清而不腻,收敛而又不会过于滋腻,可以大量使用。
五味子收敛之性强,但是本性温,降性不足,所以不宜列入此列。
收敛是由外向里收,下降是由上而下。
相类似而不同。
五味子收敛而不降,就像网一样把木气、金气束缚住,所以不宜多用,一般20克内为宜,组合比例中从属为宜。
杏仁有甜杏仁、苦杏仁之分,甜杏仁因其甘,偏于润肺的作用;苦杏仁因其苦,偏于降逆下泄肺气。
杏仁带有油脂,润降止咳,对比其它止咳药如紫菀、百部,功效比较温和。
川贝也降逆止咳,但是补益的作用就大于杏仁,降气之性稍逊杏仁。
贝母也有类似于杏仁的甘、苦之分。
浙贝带苦,降逆止咳之效更强,性凉偏寒。
川贝甘为主,润肺之效更佳。
性凉。
大家发现没有?
这些降气之药,多作用于肺。
五脏中:
心、肝、脾、肾皆升,唯有肺独降【严格来说也还有升,宣发的作用就是升,但主要体现以降为主】。
对应六经为阳明燥金,阳明病里提纲证,就是白虎汤证,君药石膏。
所以,如果一个人肺有问题,气的下降就出现很大问题。
肺切除的患者,睡眠就非常难办,因为你连降气的工具手段都没有了,用方中,你就只能至始至终多加生脉饮【党参、麦冬、五味子】帮助下降。
在前面讲的补津液的药,其实也是下降的药,但它们是以本身体质沉重之性来降,而不是下降之性。
所以,归入补充津液的基础方更合适,而不放入下降方。
但是通过组合,入生脉饮,下降的功效还是不错的。
轻微的气不降,用生脉饮就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严重的气不降,就必须搭配降气的药了。
黄芩和石膏两味药基本就足够了,在量上作调整就是。
止咳的根源是降气,只要降气就可以止咳。
所以,不一定非要用杏仁、川贝。
让肺气宣的,让肺气不降的,就是肝气,它是左路上升的最主要的气。
肝气根于肾水上达于肺金,沟通上下的作用。
作用于肝的既有升药,也有降药。
前面生姜升肝气,这里厚朴、枳实就是降气作用。
降就有重着之性。
所以,厚朴为厚厚的一层树皮,枳实为沉重的果实切片。
厚朴偏作用于心、胸口上段,枳实偏于腹腔一段。
通常同时搭配使用。
大黄的下泄之力,大名鼎鼎了。
芒硝也是下泄的,不过,相对而言,大黄泄无形之气,芒硝泄有形之实。
所以,大黄煮久泄力就不足,要泄利,一般后下。
芒硝是非常沉重的矿石,遇水即化,所以一般用药汁搅拌冲服。
芒硝味咸性寒,借其重坠之性迅速下达肠腑之间,所以,通腑之效一流,五脏之病就所顾不及。
肠腑之间有任何瘀血痰浊,芒硝都可以快速清除,是其它药所难以比及的。
但是,这个时代,肥脂厚腻吃多了,枯燥硬结之病机,还能有几个?
慢性病阴虚之体【污浊易于留滞】,穷困之地多用。
其咸能软坚之性,我理解为咸令局部大量吸水、聚集、渗透之故。
体会不多。
当年的“神医”胡万林就是靠大剂量芒硝通利治病而起名。
现在没有多少阳明腑实【便质坚硬的便秘】的病人了,胡万林来到今天也成就不了当年的风云气势。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的组合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承气汤。
白芍是和川芎刚好相反相应的一味药。
它们都走肝入血,但是川芎走串发散,白芍收敛内聚。
川芎的化瘀是辛散之性,白芍的化瘀是酸的软化分解之性。
别论:
陈皮、干姜、炙甘草。
陈皮气清芳香【特别是正宗的新化陈皮】,清气上行,头脑精神为之一振。
但是服用后放屁多多,就说明下通腑气的作用也很强。
所以,我将陈皮定义为调升降之药,不在纯升或者纯降之列。
左升、右降的中间,还有一个轴心,那个轴心也在转,只不过位置不变,定在那里转,相当于自转。
外圈的升降相当于公转。
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前与后的气交流都要通过这个轴心来转。
轴心自己只是一个传力、通道的作用而已。
所以不需要发力,只需要保证通道通畅即可。
通畅用门户来形容就叫开,开的力量来自于热,寒凉则合。
所以,只需要保证足够热就可以。
干姜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生姜嫩,牛气冲天,老了就圆滑了,锐气收藏起来,不走动了。
老姜就是守得最好的。
用老姜做成的干姜就更加固守了。
它的效力一般维持在脾胃中焦这个圈里。
姜的火力猛,但是不持久。
为了让这个力量缓和持久的作用,就需要炙甘草的作用来搭配。
干姜是火,炙甘草就是土块,把火的热量藏起来持久保温。
生甘草收藏补益之力不如炙甘草。
生甘草偏凉,降气清火。
干姜就像热汤,炙甘草就像汤面上的油,陈皮就像放在汤中的那一撮葱花。
整个搭配就非常美妙了:
有热,又能持久,还不油腻。
别论:
五味子、山茱萸、砂仁。
五味子收敛上半部,从上往下收【敛肺,用于虚咳多汗】,山茱萸收敛下半部【敛肾,用于尿频多尿】从上往下聚。
刚好相对称,上收下引。
砂仁作用于中焦脾胃,把外散的气向脾胃收敛【敛脾胃,用于腹胀】。
这三味药就像三个金钟罩,护住了一气在规定范围内周流不息。
收太紧就会影响气的运转,所以一般作为辅助药,用量比例较低。
特殊药组:
附子+石膏、附子+大黄
寒热不调、升降不调的病机,严重时会表现为:
上半身如处冰窖,下半身如陷火窑,或者相反。
或者表现为左右的区别。
这时候就可以加大圆运动的周转力度,用大热大寒之药搭配:
附子+石膏。
如果是久病,垃圾堆积严重,几天一次大便的,可以改用附子+大黄。
加石膏是调气,加大黄是通过泄有形垃圾调无形之气。
因为这组药的强力,所以中效即止。
寒热调平,上下、左右寒热平均了,排出污秽之便了,就要立即停用这对组药。
每个人对药物的体会都有不同,大方向都一样,但具体细节都有自己的特色。
以上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仅是大家可以借鉴的一个说法而已,仅供参考。
气升不及的病,表现为“寒”和“功能不足”,则用升药;
气降不及的病,表现为“热”和“功能太过”,则用降药。
在判断好疾病的性质之后,再考虑物质基础问题【能量和垃圾】,相应的选择药物,一个处方就出来了。
上文所列的药物只是一小部分,不过,就已经足以解决大部分的疾病了。
再怎么增加药物,只不过是细节的再精确而已,大同小异,大方向脱不了这个圈圈。
右路就是左路上升的障碍,右路降了,左路上升也通畅了,就像睡一个好觉【右路降】,第二天精神会更好【左路升】。
圆运动,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可以想象圆圈为一条绕成环形的水管,左升右降,力量没有区别,升的同时也在降,降的同时也在升。
升是动力,降是阻力,没有谁更重要的区别,同等重要。
同时用工。
所以,有时候不降可以用助升左路的方法,不升可以用助降右路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减阻力和加动力是同样的效果。
按一气周流的原理,不管是用以升左路为主的小柴胡加姜附汤(增强动力),还是用以降右路为主的生脉熟地枸杞饮(减轻阻力),本质都一样,都是为了加快一气循环周流的速度。
一气周流的原理太妙了,所以对于元气太虚的患者,如果用升左路的方法元气反而经不起消耗,得不尝失,就可以考虑用降右的方法,使其聚集一身元气,降极而升。
正治行不通,可以用反治,这就是一气周流的灵活之处。
所以,中医真的可以很简单!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普通患者完全可以自助式的解决自身的问题。
稍有一点不舒服,患者自己最先察觉到,这时用药,因为病轻,会很容易就见效!
小病自己解决,大病找医生,这是多么好的意境啊!
具体用药时间,根据天道即可:
春夏气升,秋冬气降;白天气升,下午晚上气降。
白天就是春夏,晚上就是秋冬。
用药法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助阳发散,升发助阳之药白天服用;秋冬助阳收敛,下降敛阳之药晚上服用。
养阴的意思,是帮助阳气的收藏。
影响人的因素有:
天、地、人。
天道指日升、日落,非人力可变;地指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改变,非药力范围【属于风水范畴】。
但是其中的寒热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夏天不要用空调或者采取防护措施,冬天不要开太高的暖气,10~15度为宜。
以及避风。
这些是养生问题。
所以,真正影响我们自身变化最大、最多的是人自己。
主动性最大的也是人。
服药的时机借助“天”的力量,“地”的因素不变,相对“人”就是二比一的优势了。
所以,公式化的早扶阳、晚养阴,就足以应对绝大部分的疾病。
傻瓜式操作。
人体的变化再多再大,最终要回归到天道来——多重的病,你还是得向着白天醒,晚上睡这个规律靠拢。
所以,即使不能精细辨证人体的诸多变化而调整用药【有时候晚上得用升发的药,白天得用收敛的药】,也无妨,你就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就是。
中国文化智慧的巅峰代表——《周易》,有三个基本规律:
简易【简单原则】、不易【不变的规律】、变易【表现形式的多变】。
中医亦如是。
作为普通患者,仅为了解决自己的轻微小毛病,用简易和不易就已经足够。
作为专业的人士,变多了,有时候会迷失,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迷失了,但愿我的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重归简易和不易。
逮着“简易”,说简单不足以应对临床需要
逮着“变易”,说变化那么复杂抓不住根本
于是这些人就成为了永远都是正确周易“大师”——“不易大师”
以下用案例来演绎上文的思想——论牛皮癣
皮肤在人的外围,肺所主,肺居最上,所以,皮肤应于天。
牛皮癣,就是天空中垃圾堆积严重,乌云密布。
把乌云去除就是牛皮癣的治病之道。
那问题就简单了:
阳光,热发散;或者寒水雨露下降。
阳光是又热又发散的生姜;再加上大将军附子;云层太厚,就要穿透,加上细辛;最擅长于打开皮肤毛孔天幕的就是麻黄。
这只是外围的,由里向外、向上透发的,是肝的木气,所以要加入柴胡,升发的药,这样就足够了。
还要考虑水分足不足,没有水,热气是运行不了的,水就相当于气的舟楫。
所以,加入党参、红枣、炙甘草。
舟楫需要穿过中间的闸门,开门就加干姜——这个处方,其实就是我创立的小柴胡加姜附汤加味了【多加了麻黄、细辛】。
所以这个也可以相当于此方的方解。
淤滞久了,就要化瘀,皮肤的淤滞相对来说表浅,浓度不大,还是比较容易化开的,然后又是广泛散布的,所以,就应该加红花——早上,升发阳气的处方就出来了。
下午养阴,本质就是涵养阳气,把阳气收回来,第二天就有足够的阳气继续发散用功。
收阳气的过程,也就是降雨的过程。
降雨需要水,需要寒,所以,选用党参、麦冬、五味子——这一组是降雨的最佳拍档。
这是给肺补水的,补肝水的是枸杞、乌梅,给肾补水的是熟地,水太多,太寒了脾胃就吸收不了,所以加入干姜、陈皮、炙甘草这组最佳组合——这个处方实际就是我创立的生脉熟地枸杞饮了,这个也可以相当于此方的方解。
前面说了,化瘀最好缓慢持续的药效。
所以,实际红花用在下午、晚上是最合适的。
早上也可以用,但是效果就不如晚上好了。
我的文章《什么叫相火归位——兼论论人体的工作流程》里面讲到了,身体清理垃圾最好的时间在三焦主时,晚上9~11点。
如果上述力量还降不下来,就可以加强下降的力量,加石膏或者黄芩。
但是宁用甘寒的石膏,不用苦寒的黄芩。
甘则润,不伤阴,苦则燥,伤阴。
石膏至少降阳不伤阴。
石膏还有辛的性,辛可以透,寒凉有闭塞的作用,有时候会把火气郁闭在里,形成冰包火、水火两重天、水火不能互济的局面。
而用石膏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这也是为何养阴的药里面要加辛散的干姜或者生姜的意思。
喝小柴胡加姜附汤相当于身体里放一个太阳,如果身体外面也有一个太阳,效果就会更好,这个太阳就是热生姜水。
热姜水洗慰法——生姜1斤~2斤,熬水,水开有20分钟即可。
洗慰患病局部,全身患病则泡浴。
干燥严重,加水:
加党参200克。
皮肤硬块严重,则用酸软化:
加醋80克。
或者山楂80克。
原理:
热生姜水发散,开皮肤,拨云散雾,引邪外出。
推而广之,只要是皮肤病【烫伤的除外】,各种类型的皮肤瘙痒,都是垃圾淤滞在皮肤的病机,都可以用热姜水洗慰。
小儿常见的蚊虫叮咬,则用生姜片涂抹即可。
有服用上方的,直接用药渣熬水洗慰就好。
阴虚火燥严重之人,同样可以使用上方。
在方中减少生姜,多加补水之药就是。
比如麦冬、天冬、沙参、玉竹。
阴虚严重,再加一点酸,帮助阴的涵养锁水会更好。
注意:
在白天【阳气发散】的时候使用为宜。
实在难受,随时泡洗,但是在晚上使用会升发阳气导致睡眠不好,甚至彻夜不眠。
朝阳晚雨,牛皮癣要消除,就很快了。
如果延伸开来,还有多少病能跳出这两个处方的范围呢?
所以,如果仅仅是把这两个处方限制在治疗牛皮癣范围,那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根据气的圆运动原理,我创立一方:
小太极
生姜30g,石膏40g,生甘草50g。
生姜升左路,石膏降右路,生甘草补物质基础养阴,兼调和升降之性不至于太过,使作用缓和持续。
3为木数主升发,4为金数主下降,5为土数主调和。
此方降右路为主,有生姜便不至于伤正。
加减:
哮喘、咳嗽加川贝或者杏仁,阴虚物质基础不足加党参,阳虚动力不足加黄芪【不超过石膏量】
适用于:
1.难以接受排病反应的患者;
2.对中医信心不大者;
3.为避免输液带来更大伤害,至少这个方子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取效后改为扶阳补救调养;
4.提供一种思路,可以作为固定组合搭配,在降右路力量不足时可以选择这个组合。
5.吃火锅上火,或者熬夜上火,紧急情况【急性哮喘发作或者高烧】深夜不便咨询医生又难以买到药,平时先备用此方,一时应急可用。
症状还不缓解,送医院急诊为宜。
6.此方及其廉价。
所以,此方是为方便之术,不是最好的方。
不要苛求疗效。
具体情况,辩证施治为宜。
是组方的一个思路而已,不是全部。
一阴一阳谓之道。
既有降右方,当有升左方。
故再立一方以示规则。
上方命名为:
小太极-降右方
下方命名为:
小太极-升左方
生姜80g,石膏40g,生甘草50g
只是一位生姜剂量变化,3、8同为木数,但量级不一,整个处方就变了:
由右降变为左升。
示以规范,希望大家临证多多变化以应万变。
此方适应于左路不升之病证。
也叫虚寒诸证。
以攻邪【寒邪】为主,非补益之方。
虚寒可用,纯阳虚不宜。
小太极两方皆为调升降所设,补能量另有所宜。
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有问有答
mingda123:
悠然生先生的论述很是精妙。
这篇饱含了他的临证经验与多年心得,无私的奉献给我辈,实乃大慈悲之举。
我辈无功而受,只能心存感激。
悠然生先生的此文,很好。
但有一处不明,望能抽空赐教开愚。
内经言“背为阳,腹为阴”,“而阳主升,阴主降”。
所以按一般的推理应为“背(后)升,腹(前)降”。
而悠然生先生确说:
“人体气的运转有以下规律:
……前升后降……”。
这是为何?
出自何处?
庄严:
山茱萸收敛下半部【敛肾,用于尿频、多尿】从上往下聚——个人认为,山茱萸在于敛肝,木之体用双补,既补气,又敛气,还补肝体。
适用于厥阴病虚寒证、精虚证、阴虚证、气虚证和气阴两虚或是气血两虚证。
可大剂或单味使用,但要去核。
关于此点,张锡纯论述最详,其用最广。
升左路的药略谈:
附子,川乌草乌【通常配合使用】,细辛、生姜、桂枝、麻黄、柴胡、川芎。
——事实上,山茱萸也是升左路的药,但是先降然后才升。
升是其间接作用,降才是其直接作用。
五味子收敛上半部,从上往下收【敛肺,用于虚咳、多汗】——五味子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是在厥阴病阴虚证阶段,用了麦冬、百合之后,仍无法控制病情的主药。
针对痰核,较柔和的是陈皮,接着是半夏,再接着就是胆南星。
——再不行,可考虑用熟地。
升左路的药略谈:
附子,川乌草乌【通常配合使用】,细辛、生姜、桂枝、麻黄、柴胡、川芎。
——个人认为桂枝应该放在首位。
姜的火力猛,但是不持久。
为了让这个力量缓和持久的作用,就需要炙甘草的作用来搭配。
干姜是火,炙甘草就是土块,把火的热量藏起来持久保温。
生甘草收藏补益之力不如炙甘草。
生甘草偏凉,降气清火。
——言简意赅,直中要害。
姜还有生姜、炮姜、干姜之别。
在厥阴病阶段或是精气虚体质者要精益求精,细而又细。
砂仁作用于中焦脾胃,把外散的气向脾胃收敛【敛脾胃,用于腹胀】。
——砂仁是一味具辛味却具降功能的药物。
所以既可开太阴,又可合厥阴。
能左能右,能升能降,这是很难得的药。
柴胡用药的部位是根部为主,连带手指长的细枝。
枝上行,根下潜。
所以,柴胡的特性,说升或者说降都不太合适,说调升降,上下通行是最合适的。
——柴胡是先开然后才降,开是排废气,降是收一元之气。
俊临天下:
“用山楂泡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生 治病 法系 文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