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x
- 文档编号:30481023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52MB
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x
《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一、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3.目的:
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导致产品成本差异。
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较低廉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包括工业联系、地方服务、生产组织和职工培训等的资金投入。
发达国家
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向国外转移
发展中国家
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国内市场饱和或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需要,促使企业转移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易错提醒] 1.产业转移中转移的产业并非都是区域发展中淘汰的产业
产业转移中转移的产业多种多样,因其实质是为了追求最优区位,因此转移的产业中既包括区域发展中淘汰的产业,也包括技术领先的产业。
2.产业转移并非只表现为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
◎
(2018·四川德阳三诊)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作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海外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业高速成长,之后开始将部分生产转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地,同时本土企业转型,形成全新生产方式。
2000年后,日本纺织服装业逐步从单一制造产业成功转型为集制造业、流通业、广告业、化妆品及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活关联产业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成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海外生产基地的主要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B.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C.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外运D.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
2.材料中的“全新生产方式”可能是( )
A.欧美品牌、本土生产、海外销售
B.欧美品牌、本土设计、本土销售
C.日本品牌、本土设计、海外生产
D.日本品牌、本土生产、海外销售
3.2000年以后,生活关联产业体系的形成会使日本纺织企业( )
①就业岗位减少 ②市场适应能力提高 ③专业化水平降低 ④获得规模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A 2.C 3.D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江苏省委发出“促进南北产业转移、推动共同发展”的号召后,位于苏北的宿迁先后派出800余批次、3000多人次赴苏、锡、常等地招商。
苏南的红豆、波司登、梦兰、恒力等一批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快步向苏北“溢出”,苏北已经成为苏南大型纺织企业新的主战场。
下图示意江苏省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1)分析苏北能够吸引苏南纺织服装企业落户的原因。
(2)简析纺织服装产业省内转移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土地与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与企业总部距离较近,其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市场需求量大;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铁路等陆路交通比较发达。
(2)对迁出地的有利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吸引高科技人才的集聚,提高创新能力;改善城市环境,减轻人口压力,营造宜居环境。
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如下图:
(2)转移方向: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如下图:
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来看: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
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 我国的产业转移
1.路线
2.主要驱动因素
(1)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2)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成本等。
3.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类型
主要原因
影响
沿海企业向
内地的迁移
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
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台湾产业
向大陆转移
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改善
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相对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
(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组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综合思维素养,结合M公司的发展过程图推断其关闭自有生产厂、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的原因。
[解题流程]
[自主尝试]
(1)A
(2)D (3)A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方法
(1)要注意抓住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转出”,二是“为什么转入”,也就是产业转出去的原因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2)要注意抓住两类地区,一是发达国家转出区和发展中国家承接区,二是经济发达的转出区和经济落后的承接区。
(3)明确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产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地区转出的产业还有相当部分对环境污染严重。
(4)明确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转出区是追求最佳区位,获取最大利润;承接区一般是将区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地缘优势等转化为经济优势。
(5)明确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
⇨
⇨
(2016·全国卷Ⅰ)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1.D 2.A 3.C [第1题,景德镇和佛山陶瓷生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得以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因而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比景德镇发展迅速。
第2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因此,2003年,随着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第3题,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最大优势还是景德镇作为“瓷都”,拥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陶瓷文化底蕴,即产业基础好。
]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图中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4.A 5.B [第4题,当前,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说明应该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A正确;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B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由于这里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新工艺、新技术的提高,C错误;新疆是我国的棉花重要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
第5题,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
]
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出区和产业转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低级阶段―→重化工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经典题)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
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组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和人地协调观。
运用综合思维素养,结合制鞋业的生产特点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并分析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人地协调观,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解题流程] 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方法
一是要从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两个角度回答,二是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
三是从社会影响、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分析。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抓住核心。
(2018·安徽合肥二模)美国苹果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将制造业务外包,目前其产品主要由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厂商代工生产。
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近年美国出现高端制造业回流趋势,苹果公司亦将部分Mac电脑转回美国生产。
据此完成1~2题。
1.苹果公司产品制造业务外包给亚洲厂商,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原料 B.劳动力
C.市场 D.政策
2.高端制造业回归利于美国( )
A.减轻环境污染B.提高城市化水平
C.提升产品质量D.维持产业优势
1.B 2.D [第1题,苹果公司生产电子产品所需零部件是全球采购,与某地原料关系不大;其高端电子产品销往世界市场;亚洲国家与其他地区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同样有政策吸引,不是影响其布局亚洲的主要因素;该苹果电子产品制造业务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亚洲劳动力优势明显。
第2题,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不能减轻污染,甚至相关产业会带来污染;美国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产业回流对此影响不大;高端制造业有一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不会因为改变生产地而有较大变化;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经历了产业流失,产业地位不断弱化,高端制造业回流有助于美国保持高端工业的领先地位。
]
(2019·山东潍坊期末)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3~4题。
3.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D.基础设施完善
4.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3.C 4.D [第3题,太康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项C正确。
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选项A、B、D错误。
第4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转出地部分劳动力失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会加快转出地产业升级的速度,但不会造成社会失稳等问题。
]
5.(2019·江西七校联考)富士康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企业。
公司成立于1974年2月,专注于电子代工服务(EMS),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2005年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MS厂商。
结合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士康主要选址城市与路径。
注:
年度为峻工或投产日期,数字为各城市7月份最低工资(单位:
元)。
材料二 2010年三大产业比重及人均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GDP/元
四川
14.4
50.5
35.1
21182
江苏
6.1
54.1
39.8
52448
山东
9.4
56.4
34.2
41147
全国
10
47
43
33198
(1)从劳动力与基础设施的角度对比2015年富士康在贵阳与昆山的不同。
(2)简述富士康进入中国大陆后不断迁移新址的原因并评价其对新址城市的不利影响。
(3)分析四川人口主要迁往江苏的原因并说出对四川的积极作用。
解析 第
(1)题,昆山比贵阳经济发达,导致昆山比贵阳的劳动力价格高、基础设施条件好。
第
(2)题,富士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时间推移,原址地区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不断迁移新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断迁移新址还可以扩大影响力,占领市场;迁移新址还受政策的影响。
富士康迁入后对新址的不利影响从产业层次、对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的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气候、水源、土壤、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其中经济是最主要的因素。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四川,所以四川人口迁往江苏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交通、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四川是人口迁出地,人口迁出造成的影响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贵阳的劳动力丰富(或廉价),昆山的劳动力缺乏(或较贵)。
贵阳的基础设施较差,昆山的基础设施较好。
(2)迁移原因:
原址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或中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低);扩大影响力,占领市场;政策。
对新址城市的不利影响:
产业层次结构偏低,不利于持续发展;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的负担。
(3)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引力强(或四川经济较落后,推力较大);四川到江苏的距离较近,交通便利;气候等自然环境相似。
意义:
减轻当地的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趋好;促进迁出地技术的引进或收入的提高。
图表专攻(十九)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转移示意图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图示之一,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迁出地、迁入地、时间等要素。
第一步:
看图名,明确转移产业类型与空间范围。
图1为我国首钢区域转移示意图;图2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示意图;图3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国外发展过程示意图。
第二步:
看转移方向,明确移出地与移入地的差异。
图1中移出地为北京石景山区,移入地为河北省唐山曹妃甸港区,由大城市迁移到海港。
图2中显示几个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移的过程。
图3显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在两个阶段在国外为规避贸易壁垒工业发展的过程。
第三步:
依据变化,分析主导因素。
图1,首钢由北京迁往曹妃甸,主要因素为减少对北京城市的污染,同时还能利用廉价的海运降低成本。
图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主要是向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区集中,其产品则向发达国家和地区销售为主。
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靠近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地区。
图3,我国工业公司最初由在我国生产向异国销售,要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到第Ⅱ阶段则在销售国建立了生产工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2016·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
(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题指导]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材料中可知,日本家电产业向国外转移的是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1)B
(2)A (3)D
(2019·山东泰安模拟)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下图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源禀赋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D.能源结构
(2)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
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1)D
(2)A [第
(1)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以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为主;中部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
由模式图可知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差异均能造成产业转移;我国西部开发战略会使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结构均以常规能源为主,新能源占比较少,因此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结构无关。
第
(2)题,由“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可知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或政府合作。
]
课时作业(三十二)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
20世纪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进入中国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90年代,该类型企业向中国内陆城市扩张,并且由早期合资为主的方式转变为独资为主的方式。
据此回答1~3题。
1.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工业基础好 B.廉价劳动力
C.国家政策D.海运便利
2.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
A.市场经济制度完善B.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
C.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大D.地方政策更优惠
3.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中国方式的转变,最主要目的是( )
A.知识产权的保护B.经济利益最大化
C.便于生产经营管理D.提高资本利用率
1.C 2.B 3.B [第1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和外国的先进技术。
故C项正确。
工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海运便利是区位条件,但不是本题中要求的主导因素。
故A、B、D错误。
第2题,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地区欠发达,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量不大;地方政策更优惠无资料显示。
故B项正确。
第3题,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从而达到追求更高利润。
故B项正确。
]
(2019·山西太原模拟)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据此完成4~6题。
4.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5.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6.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
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4.D 5.A 6.B [第4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
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
第5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
第6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一般会发展新型工业,我国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提升我国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
(2019·山东泰安一模)某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广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
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乌鲁木齐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乌鲁木齐,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西亚等地。
据此完成7~9题。
7.与广东省相比,乌鲁木齐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B.生态环境好
C.交通便利D.原料丰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二 产业 转移 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