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2.docx
- 文档编号:30479508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42KB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2.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2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2)
内容预览:
期中测试题
(二)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宿儒(sù)白颊(jiá)不妨(fáng)战栗(lì)
B.鉴赏(jiàn)秕谷(bǐ)襟怀(jīn)絮说(xù)
C.觅食(mì)和蔼(ǎi)颏下(kē)掳去(lǔ)
D.蝉蜕(tuì)嫉妒(dù)着急(zháo)模样(mó)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道西风秋高气爽老气横秋春花秋月
B.万里悲秋相间而生晴空一鹤老树寒鸦
C.流水潺潺落燕平沙战地黄花风急天高
D.小桥流水长烟落日孤鹜残霞气候宜人
3.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
坐着,坐在。
B.一点飞鸿影下。
鸿:
大雁。
C.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
有冲破的意思。
D.苔藓斑驳的树枝压得弯弯。
斑驳:
指一种颜色与别种颜色错杂在一起。
4.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2分)
A.刘禹锡--唐代--《秋词(其一)》
B.马致远--元代--《〔越调〕天净沙秋思》
C.杜牧--宋代--《山行》
D.杜甫--唐代--《登高》
5.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3分)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愚昧的人,一辈子像游走在黑暗之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最后一事无成□智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光明之中,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怎么会不谱写出人生的美乐章?
①“□”内应加的标点是
②将划线句改成陈述句。
6.(2010·浙江绍兴)下面是某同学习作中的一个片段,有两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帮助改正。
(4分)
初中时,我对《社戏》是了解不深的。
但课文里乘船观戏的插图,却给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条小船沿着潺潺水道,穿梭于古老而悠长的水巷。
于是从那时起,梦里水乡就时时招唤着我。
如今我终于来到社戏故乡,一睹她的风彩。
(1)改正错别字:
改为改为
(2)修改病句:
7.(2010·宁波中考)根据语境及括号内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
(任选两个作答)(4分)
快乐是什么?
孩子说,快乐就是和同伴一起搭积木并A(表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成人说,快乐就是和友人一起品茶而B(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老人说,快乐就是和家人一起共享C(形容家庭之乐)。
我选,成语:
;我再选,成语:
。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回答8-11题。
(12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
“可”字有什么用处?
去掉它行吗?
(3分)
9.将语段第二句改成:
“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
”好吗?
为什么?
(3分)
10、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
(3分)
11.这一语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8-12题。
(15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2.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分)
13.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2分)
14.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2分)
15.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2分)
16.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
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4分)
17.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3分)
(三)(2010·甘肃省中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6-17题。
(8分)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4分)
19.“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
(16分)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⑴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酷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
⑵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是生命的暗示吗?
⑶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
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
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
那么人呢?
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⑷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⑸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⑹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⑺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_
。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
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⑼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
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⑽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
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⑿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隐逸着多少暗示?
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20.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⑶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
(2分)
深谙:
21.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
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3分)
22.阅读本文第⑸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3.阅读本文第⑺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4分)
24.研读本文第⑻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4分)
三、创新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父母对子女眷眷的爱,子女对父母拳拳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
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
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3)字数在600字左右;(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及点拨
一、积累运用
1.D点拨:
“模样”的“模”读音应该为“mú”。
2.C点拨:
“落燕平沙”的“燕”应为“雁”。
3.A点拨:
诗句中“坐”的意思是“因为”。
4.C点拨:
杜牧是唐代诗人。
5.①“;”或“分号”。
②改成陈述句:
最终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6.“招”改为“召”,“彩”改为“采”
病句修改:
“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7.A.乐此不疲。
B.怡然自乐或怡然自得。
C.天伦之乐。
点拨:
根据提示的语义,仔细揣摩不难写出答案。
此题考查平时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
(一)8.“比较的无味”不是无味,是和热天的百草园比,差一点。
“可”字强调了感叹的语气,用在句中表示了对雪天百草园的喜爱。
去掉它语气平淡,感情也就一般了。
9.捕鸟过程具体细致,显示了捕鸟人技术灵巧,也流露出回忆者的愉快心情。
改成概述,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10.第一句总写雪天百草园也有好玩的。
第二句是分述,把两种好玩的比较了一下,捕鸟更好玩。
第三、四、五句写捕鸟的过程和结果。
这三句是承接第二句的。
11.这一段话写冬天在百草园捕鸟是很有趣味的。
(二)12.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13.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14.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15.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16.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17.例一:
会。
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
不会。
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点拨:
答案不统一,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即可。
(三)18.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
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点拨:
“朝雨”即早晨的雨,“浥”字说明这场春雨下得恰到好处。
19.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一路珍重的殷殷祝福。
点拨:
“劝君更尽一杯酒”表明离别的时刻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体现出的是对友人的不舍。
(答出惜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即可。
)
(四)20.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
点拨: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大体意思即可。
21.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22.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
23.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24.示例:
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
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
点拨:
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25.略。
......
小编寄语:
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语文 上册 期中 检测 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