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30474186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63.50KB
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docx
《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XXX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
XXX镇人民政府
XXX公司
二〇一四年九月
XXX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编制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法人代表(或代理人):
XXX限公司
前言
目前,由于诸多原因,全国各地农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是饮用水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难度大,环境监测、监管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及集中式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村水源地污染更为严重。
二是生活污染加剧。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农户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源量大面广,农村基本没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到村内外的沟渠、河流中,是造成地表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严重。
农村养殖无论是散养还是养殖场,畜禽养殖大多数无污染治理设施,粪便直排,是地表水水质氮、磷超标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更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
这些环境问题不解决,农村环境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改善,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就难以协调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局面就难以形成。
因此,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2009】11号)精神。
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要求,全面推进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展开,结合XXXX镇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选取XXXX镇所辖的XX村、XX村、XX村进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通过在XX镇农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开创性建立试点乡镇农村环保工作体制,利用约1年时间,使XX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状况得到显著提升。
附录: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连片范围分布图
附图3连片区工程布局图
附图4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布置图
附图5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第一章项目示范区背景
一.1项目示范区域概况
1.1.1区位条件与地理位置
XX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地处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
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云南省华坪县,北连盐边县,全区幅员面积1727.07km2。
XX属于XX市管辖的县级区,区有23种民族杂散居住,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区政府驻地XX镇,距离市政府13km,北至成都788km,南距昆明335km。
本项目位于XXXX镇。
XX镇位于XX南部,东临金沙江与会理县隔江相望,西南与云南省永仁县交界,北与大龙潭乡、大田镇、啊喇乡接壤。
成昆铁路、G108、S214及京昆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交通较便利。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1.1.2自然资源与环境
(1)地形地貌
XX镇地属二半山区,境内多为山地,最高海拔2367m,最低海拔928m,相对高差1439m。
(2)气候气象
XX镇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7℃,全年无霜期长达305天,年均降雨量600~800mm,年日照时数2300~2700h。
(3)土地与植被资源
XX镇耕地面积10590亩,其中田6450亩,地4140亩,人均耕地0.75亩;林地面积202298亩,森林覆盖率达74%。
(4)XX镇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拥有较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如:
XX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川省最具保护价值的村落)、南丝绸古道、谈经音乐、史迪威公路遗址、XX名族文化村等;自然景观资源如仙人洞奇特景观、全国苴却名石、XX葡萄沟生态观光区、方山风景区、跃进水库、XX水库。
(5)境内有石灰石矿储量约3000万吨,石膏矿储量约7000万吨,苴却石矿储量约2000万吨,高岭土矿储量约3000万吨。
1.1.3农村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
XX镇面积176.43平方公里,下辖XX村、XX村、辣子哨村、XX村、波西村5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
全镇总户数4265户,户籍人口14991人,常住人口15271人,其中农业户数3649户,农业人口13712人,农村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1888人,占总人口86.7%,是四川省117个少数民族乡镇中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最大的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XX市XX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比例最大乡镇之一。
2、农村经济及产业结构
2012年,XX镇国内生产总值10460万元,同比增长10%;本级财政收入500万元,同比增长9.2%;工业总产值5003万元,同比增长24%;工业增加值1653万元,同比增长33%;农业总产值9953万元,同比增长7%;农业增加值6028万元,同比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7384元,增加926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79万元,同比增长10.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00万元。
(1)第一产业
2012年,烤烟种植面积从2006年3794亩增加到6400亩,产量从13000担增加到17920担。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逐步扩大烤烟、葡萄、板栗、绿色蔬菜四大产业规模。
由原来单一发展葡萄和板栗两大特色支柱产业,调整为以葡萄、板栗为主,核桃、精品水果枇杷、杨梅、冬桃、樱桃以及无公害绿色蔬菜等多种产业为辅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葡萄基地4800亩,板栗基地15000亩,核桃基地3700亩,精品水果种植2500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面积5500亩。
(2)第二产业
攀西阳光、同泰生石材厂等大型投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工业总产值完成5003万元,同比增长24%;工业增加值完成1653万元,同比增长3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00万元。
(3)第三产业
完成XX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规划、总体开发规划及川滇民族风情街建设规划;创建XX省级文明生态示范村,完成核心区道路、巷道部分改造;积极营造旅游环境,以争创“五十百千”优美环境示范镇和示范村(XX村)为契机,完成以彝人街为核心的城乡风貌打造,及集镇市场升级改造,市政环卫设施的配套建设;完成以XX村斗会田为核心环行道路硬化、沿线绿化,完成集镇周边和斗会田168户庭院改造;规范旅游产品市场,举办具有俚濮文化特色火把节;升级包装民族文化(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等),促进XX镇旅游三产快速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共投入农业各项建设资金7406万元。
其中完成各年烟基工程4300万元(小水窖、蓄水池建设投资1200万元,烟水烟路建设投资1040万元,烟电建设投资760万元,烤房建设投资1300万元);投入2756万元完成人畜饮水项目、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0万元完成XX秸秆气化供气站和670口沼气项目能源建设任务。
交通基础投资6219万元,完成国道G108、平啊路改造,完成S214XX—石夹口村道弹石路、XX村环形水泥道路、马头村弹石路建设、大布乍水泥路、斗会田村道硬化建设,极大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教育基础设施投入1370万元,完成XX镇所有学校新建或维修,大大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一.2区域污染现状分析
目前该镇辖XX村、XX村、辣子哨村、XX村、波西村5个行政村,但由于辣子哨村、波西村农户较分散,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不便收集,本次农村连片整治仅包括XX村、XX村、XX村。
1.2.1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XX镇地处山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落后。
目前该镇除XX村外,各村农户家中均建有沼气池,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后,用于农灌,对环境影响较小。
XX村居民聚集区大部分未建沼气池,目前仅XX街一条街道的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送至已有的人工湿地(容积约300m3,钢混结构)处理。
XX村居民聚集区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经暗沟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未经进一步处理,直接经已有的排洪沟排至老鸦大箐沟。
有的污水直接流入地表河流,有的流入农田、水塘或直接渗入地下。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周围地表水水质造成较大威胁,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该片区未实现雨污分流。
通过对XX镇各户家庭抽样调查,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洗浴废水和冲厕废水。
目前该镇场镇片区约有1600人的生活污水需集中收集处理。
该整治片区属于半干旱地区,且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用水量按60L/人·d考虑;产污系数按0.8计,则生活污水的产生量约76.8t/d。
1.2.2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以厨房垃圾、白色垃圾为主,由于部分能回收的垃圾居民均已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人·d计算。
表1-1垃圾产生量估算表
序号
行政村名
户数(户)
人口规模(人)
垃圾产生量(t/d)
1
XX村
1238
4793
4.79
2
XX村
601
2193
2.19
3
XX村
803
3176
3.18
合计
各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0.16t/d(即3708.4t/a)。
目前,该整治片区仅设有1座垃圾填埋场,容积约2.5万m3,上游设有截洪沟(0.4m×0.4m,砼结构),边界设有围墙,下游设有挡渣坝。
该整治片区无垃圾收集设施及垃圾清运工具,因此垃圾填埋场未发挥作用。
根据现场观察,在整治片区的沟渠内、街道边,各种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白色垃圾和建筑垃圾随意堆弃,环境极差,臭气熏天,尘埃漫飞。
同时,大量的生活垃圾直接被扔到水沟边,村容村貌受到严重影响,也对地表水造成了污染,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1.2.3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该整治区无大型的养殖场,农户家中的家禽均为圈养。
目前该整治区养殖户家中均已建设沼气池,圈养家禽的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用于居民煮饭;沼液、沼渣可用于土地灌溉。
该片区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1.2.4饮用水源污染现状
整治片区除XX镇集镇采用集中式饮用水外,该片区其余居民均饮用自家井水。
XX镇集镇由落伍水库供水,该整治片区的饮用水源地采取了保护措施,划定有保护区,设有明显的标识及隔离设施,水库内的水经管道抽送至水厂处理后,送至XX镇各用户家中。
一.3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1.3.1当前主要环境问题
(1)根据调查分析,该片区大部分地区未能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容易滋生蚊蝇、产生臭气,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同时,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边的自然沟渠,最终流入金沙江,对金沙江水质造成较大威胁,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经现场调查,当前该片区受生活污水影响的人口约1600人。
(2)该片区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和堆放,部分垃圾随地表径流进入周边自然沟渠、周边水塘、农田或随风迁移落入水体,从而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污染水源。
同时,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放,会产生恶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整个片区的卫生环境,受影响人数约10162人。
1.3.2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成因
(1)该片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2)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目前村内大部分村社均没有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3)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生活条件及习惯差。
1.3.3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1)必要性
①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整治片区缺乏完善的垃圾清运系统,各村垃圾任意堆放。
沿河的村社则向河流倾倒垃圾,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渗滤液,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流入河流,造成对周边地表水域的污染,“脏、乱、差”问题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其中环境质量改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同时,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是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具体体现。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施XX镇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有利于提高村内饮水安全,有利于人民群众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形象,增强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2)紧迫性
本项目共涉及人口约10162人。
到目前为止,片区区域内,每天需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产生量约76.8t,生活垃圾约10.16t,但没有一套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污染物得不到有效处理。
长此以往,这些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居民对于排污难、垃圾处理困难的呼声反映强烈,迫切需要建设一系列环境保护设施。
(3)有利性
XX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求XX镇党委、政府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环保项目申报及实施工作;通过随机抽查,80%以上的农民有强烈的治污要求。
由于该整治片区不存在大型养殖场,且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均采取了保护措施,本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优先解决该片区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系统(收集、垃圾转运)问题,形成示范片区。
一.4连片示范模式
连片示范有以下三种模式:
(1)区域成片整体综合整治(地域空间连在一起);
(2)相同或类似环境问题,相同保护对象目标,连片治理;
(3)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服务及辐射区域相连。
结合XX村、XX村、XX村的地域情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类型,综合考虑该片区选取的连片模式为相同或类似环境问题,相同保护对象目标,连片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服务及辐射区域相连。
第二章目标任务
二.1总体目标
通过对XX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用11个月(即2014年8月—2015年6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设施的设计及建设,加强环境宣传,完善污染防治体系、环境监管制度,有效解决该镇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环境的问题。
项目的实施,可使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其成为具有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态村;具有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物耗能耗低、污染物排放量小,符合环境与资源特色的生态产业;具有整体、协调、循环、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可建设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文明、富裕”为一体的生态示范镇。
二.2具体指标
根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标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保护标准》等有关指标要求。
到2015年,XX镇的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要有所控制,项目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率达8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利用,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建立健全环境宣传与监管机构、增强村级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有效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
XX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成效评估指标见表2-1。
表2-1XX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成效评估指标
考核内容
指标名称
总体目标
要求
连片整治
连片整治率(%)
≥80
项目村庄受益人口覆盖率大于80%
整治内容
地表水环境质量
按功能分区
达标
实现项目区“四没有”:
一是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和零星垃圾;二是集镇、村庄没有散排的污水和散落的垃圾;三是河、库(塘)岸边没有未处理的污水和堆放的垃圾,水面没有漂浮垃圾;四是公路沿线、村间道路没有乱堆的垃圾、乱排的废水。
生活垃圾地点存放清运率(%)
无害化处理率(%)
100
≥90
生活污水处理率(%)
≥80
环保管理
乡镇环境保护机构
健全
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有机构、有人管、有人干”
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
≥90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95
第三章示范区项目内容与实施计划
三.1连片整治示范内容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促进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村庄环境连片整治。
本项目连片整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根据整治片区目前村庄布局情况和建成后运行维护费用等问题,因地制宜,建设污水管网、检查井、厌氧池和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底部及侧面为混凝土结构,并作防渗处理。
人工湿地内填料基质从下至上依次为炉渣、砾石、土壤,且在土壤中种植芦苇、菖蒲等人工植被。
(2)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程
本项目能回收的垃圾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通过“户分类、村集中、镇转运、卫生填埋”的一体化模式处置生活垃圾。
该整治片区已有1座垃圾填埋场,通过与业主沟通,整治区拟增设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房、配备垃圾清运车。
该整治片区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后,由垃圾清运车送至该片区已建的位于XX村的垃圾填埋场处置。
该项目工程量见表3-1。
表3-1项目工程量
序号
建设内容
型号
材质
工程量
单位
备注
1
生活污水
污水管网
DN300
HDPE
2168
m
其中约1185m铺设于硬化地面下,983m铺设于土质地面下;埋深约1m,坡度1%
2
检查井
Φ700
HDPE
72
座
3
格栅
栅缝60目
玻璃钢
24
个
位于设有沉泥槽的
检查井出水口
4
沉泥槽
/
砖混结构
24
个
高约30cm,断面与检查井一样
5
1#厌氧池
3m×2m×2m
钢混结构
12
m3
底部及侧面做防渗处理
6
2#厌氧池
10m×6m×1.5m
钢混结构
90
m3
底部及侧面做防渗处理
7
连接管
DN300
HDPE
30
m
8
人工湿地
(三级)
20m×6m×1.5m/级
钢混结构
540
m3
底部及侧面做防渗处理,底部设置填料,以便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
9
人工湿地填料
(炉渣)
0.32m厚,粒径20~40mm
炉渣
115.2
m3
/
10
人工湿地填料
(砾石)
0.24m厚,粒径10~20mm
砾石
86.4
m3
/
11
人工湿地填料
(土壤)
0.24m厚,粒径2~10mm
土壤
86.4
m3
/
12
水生植物
/
/
3600
株
1500株芦苇,2100株
菖蒲
13
排水管
DN200
HDPE
20
m
/
14
生活垃圾
移动式垃圾收集箱
/
钢结构
22
个
/
15
垃圾收
集房
8m3/座
砖混结构
13
座
底部及侧面作防渗处理
16
垃圾清
运车
/
/
3
辆
/
三.2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技术及工程内容
3.2.1技术选取原则
(1)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政策要求原则;
(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原则;
(3)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
垃圾处理以分类处理减量化优先;污水处理以回用与农用资源化优先;
(4)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原则;
(5)“不重复”原则。
对已建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如沼气池、户用污水净化池,小型净化槽系统、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系统、要充分利用,不重复建设;
(6)“三低一广一简单”原则,投资成本低、维护成本低、运行费用低,辐射面广、操作简单原则。
3.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内容
1、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工程实施内容
除XX村居民相对集中外,其他村社居民相对分散,且分散的农户家中均设有沼气池,因此该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仅针对XX村片区家中未建沼气池的居民。
XX村片区污水采用管道收集。
整治区共铺设约2168m长的污水管网(DN300,HDPE材质),污水管道埋深约1m。
整治区农贸市场已有污水管网(DN300),本次污水管网主要沿G108两侧布设,污水管网有一处需跨越G108道路,采取直接通过原公路涵洞穿越,不开挖路面;约有1185m的污水管网铺设需开挖现有硬化地面,管网铺设后需将土石回铺,并将地面重新硬化。
污水管网每隔30m设置1座检查井,本项目污水管网上共设置72座检查井。
每隔2座污水检查井在检查井出水口处设格栅,底部设沉泥槽,共设置24个格栅,24个沉泥槽。
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工程量见表3-2。
表3-2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工程量
序号
建设
内容
型号
材质
工程量
单位
备注
1
污水
管网
DN300
HDPE
2168
m
平均坡度约1%,埋深约1m
2
检查井
Φ700
UPVC
72
座
/
3
格栅
栅缝60目
玻璃钢
24
个
/
4
沉泥槽
/
砖混结构
24
个
高约30cm,断面与检查井一样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内容
由于XX村居民相对集中,且人口规模不大,需收集处理的生活污水量为76.8t/d,因此该片区生活污水采用无动力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
根据该片区地形,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厌氧池(2个,尺寸分别为3m×2m×2m,10m×6m×1.5m,钢混结构),经厌氧处理后,进入水平潜流三级人工湿地钢混结构,20m×6m×1.5m/级),人工湿地底部及侧面为C15砼结构,并作防渗处理。
(1)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方法,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经砂石、土壤过滤,植物根系的多种微生物活动,污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被吸收、转化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该片区的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厌氧池。
污水经厌氧发酵处理后,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底部填充有基质,从下到上依次为炉渣、砾石、土壤,基质上部为水。
人工湿地内种植水生植物,利于污水净化。
本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艺流程见图3-1。
(2)主要工艺参数设计
①厌氧池有效容积:
厌氧池有效容积考虑为其容积的80%,拟建的1#厌氧池容积约12m3,则1#厌氧池有效容积约9.6m3;2#厌氧池容积为90m3,则2#厌氧池有效容积约72m3。
2停留时间:
厌氧池的有效容积V=日处理污水量÷24小时×停留时间(根据《“厌氧系统+人工湿地”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叶红,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采用厌氧—人工湿地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在厌氧池的停留时间一般取1.2~30h)。
1#厌氧池收集约300人的生活污水,污水量约14.4t/d,2#厌氧池收集约1300人的生活污水,污水量约62.4t/d;经计算1#厌氧池停留时间约为16h,2#厌氧池停留时间约为27.7h。
污水在厌氧池内的停留时间均满足要求。
③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污水在湿地内的水力负荷应小于0.5m3/m2·d,停留时间宜为1~3d,长宽比宜控制在3:
1以下,长度宜为20m~50m,湿地面积宜小于800m2。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次方案设计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为三级湿地,单级尺寸为20m×6m×1.5m,总尺寸为20m×18m×1.5m,总面积为360m2,水深为0.5m,水力停留时间1.8d,则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能力为100m3/d。
④人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环境 整治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