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五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30471353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54.05KB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五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五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五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新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五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新人教版
专题五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摘要:
本专题内容既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又是高考命题的难点。
其中遗传规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常考、常新的热点。
常以文字信息、表格数据信息和遗传图解及遗传系谱图等形式考查对遗传学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结合原核生物的特点与基因突变考查DNA分子结构与复制或结合同位素标记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考查DNA的复制方式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一、专题知识突破
1.考纲要求
细胞的减数分裂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动物的受精过程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基因的概念
DNA分子的复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8)实验: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考点剖析
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体验真题】
1.(2013天津卷)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
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细胞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
、
和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
作为受体细胞
【解析】据图可知,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需要促性腺激素的调节,A项正确;细胞
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伴随着受精作用完成的,B项正确;
、
和
分别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它们在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2N、2N、4N,染色体数不同,C项错误;动物细胞的受精卵全能性高,因此培育转基因动物常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D项正确。
【答案】C
【考题切点】从考查内容看,单纯考查对概念理解和记忆的题目已基本不出现了,关于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过程知识点的综合性考查明显增多。
高考命题点主要涉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数目的变化规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图像的识别;减数分裂产生子细胞的类型、数目。
从考查形式看,该专题知识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特别是图像识别和曲线分析题较为常见。
从命题趋势看,减数分裂知识与遗传规律、人类遗传病等内容联系密切,因此将继续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考点透析】
1.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
2.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
(1)特有染色体行为: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基因重组的表现类型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3)遗传物质减半发生时期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与体细胞相比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时期
变化
精(卵)原细胞
减Ⅰ
减Ⅱ
精细胞(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精(卵)原细胞
初级精(卵)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行为
与体细胞相同
染色体复制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对称)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染色体已减半,无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
着丝点一分为
二,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
染色体进入两个核中变成染色质
含体细胞一半数目的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2N
2N
N
N
2N
N
N
DNA数目
2C
2C
→4C
4C
4C
4C
2C
2C
2C
C
C
4.数目变化曲线
①染色体复制只发生于减Ⅰ间期。
②减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同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③减Ⅱ与有丝分裂相似,但不同的是减Ⅱ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5.配子多样性的原因——基因重组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6.受精作用的理解
(1)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同种生物的两性生殖细胞才能融合。
(2)生物膜的流动性——使两性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
(3)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考题预测】
1.基因型AaBb男性的二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由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
A2、B1和B2B.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B1和C1、B2和C2
C.DNA数目相同的是A1和B1、A2和B2D.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
2.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阶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成1∶1
D.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考点2: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
【真题导航】
2.(2013新课标Ⅰ卷)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
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进行了DNA的复制,所以在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数目、DNA数目都相同,在减一前期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以及部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两者染色体行为不同,A、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加倍,而减一后期只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没变,两个过程的DNA数目没变化,C正确;有丝分裂的末期,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个染色单体分成的两个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分裂结果是两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是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分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染色体减半,DNA分子数目都减半,二者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
【答案】C
【考题切点】通过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可看出,高考命题点主要涉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数目的变化规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图像的识别,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考点透析】
1.区别与联系
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不
同
点
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全部真核生物
部位
精(卵)巢、花药、胚囊中进行
各组织器官均进行
母细胞
性原细胞
体细胞(受精卵)
子细胞类型
生殖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体细胞
子细胞数目
1精原细胞→4精细胞
1卵原细胞→1卵细胞+3极体
1母细胞→2子细胞
分裂次数
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
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
不
同
点
同源染色体
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四分体中可能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出现联会、四分体,无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子细胞染
色体数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子细胞中
核遗传物
质组成
不一定相同(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一般相同(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相同点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都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主要分裂时期的图像辨析
时期
方式
前期
中期
后期
有丝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必定成对)
不联会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着丝点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必定成对)
联会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可以不成对)
无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着丝点分离
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受精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4、细胞分裂与变异类型的关系
分裂方式
变异类型
无丝分裂
基因突变
有丝分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考题预测】
3.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的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期正确的是( )
A.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⑤⑥为有丝分裂后期
C.②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⑤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
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末期
考点3:
遗传物质的探索和发现、DNA分子的结构和基因的概念
【体验真题】
3.(2013新课标II卷)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的X光衍射实验
A.
B.
C.
D.
【解析】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的基本规律,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空间结构的构建提供依据。
【答案】C
4.(2012重庆高考2)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解析】噬菌体侵入寄主后,利用寄主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所以A对;子代噬菌体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来复制的,B错;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C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是在寄主菌体内合成各个部件后,组装,释放,使细菌裂解,D错
【答案】A
5.(2012江苏高考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
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析】遗传因子只是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的理论产物,孟德尔并未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错;由于噬菌体转化实验将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而肺炎双球转化实验中DNA和蛋白质不能完全分离开,所以噬菌体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错;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
【答案】B
【考题切点】
本知识点,从考查形式看:
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简单题,都注重实际应用,考查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简答题不以填空而以问答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及知识归纳能力。
【考点透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③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他们的作用。
侵染特点及过程
A.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B.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
装→释放五个过程。
结果及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实验思路相同:
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去观察DNA的作用。
只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从S型菌直接提取分离,而噬菌体侵染实验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间接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结论相同:
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生物界而言的,需要许多实验共同来证明的结论,单独的某一实验只能证明DNA是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5.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生物类型
所含核酸
所含核苷酸
含氮碱基
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原核、真核生物)
DNA、RNA
两种
8种:
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
5种:
A、T、G、U、C
DNA
病毒
DNA病毒
DNA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
A、T、G、C
DNA
RNA病毒
RNA
4种核糖核苷酸
4种:
A、U、G、C
RNA
6.结合图解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
从上图可看出: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在碱基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
(2)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3)脱氧核糖与磷酸基、碱基的相连情况:
在DNA分子单链一端的脱氧核糖与1个磷酸基和1个碱基相连;在DNA单链中间的脱氧核糖与2个磷酸基和1个碱基相连。
7.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比例关系
【考题预测】
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死亡,存活,存活,存活B.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C.存活,存活,存活,存活D.死亡,存活,存活,死亡
考点3:
DNA分子的复制及转录、翻译过程分析
【真题导航】
6.(2013浙江卷,3)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解析】图示过程为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功能,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同时开始mRNA的延伸,A项正确;DNA—RNA杂交区域中,DNA链上的碱基A与RNA链上额碱基U配对,B项错误;由图可知,多个核糖体结合在该mRNA上,该mRNA翻译能得到多条相同的肽链,C项错误;根据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项错误。
【答案】A
7.(2012上海卷)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
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
【解析】根据中心法则可以看出,翻译是以RNA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逆转录以RNA作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RNA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只存在于某些RNA病毒。
【答案】D
8.(2011年江苏卷)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解析:
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所以所需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转录时,RNA聚合酶能够识别基因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并与之特异性结合,激活DNA的转录功能;翻译过程中核糖体首先结合到mRNA上并沿着mRNA向前移动,翻译出多肽链;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性,其对生物体生存的意义在于减少因基因突变所引起的性状上的改变。
答案:
C
【考题切点】本知识点,从考查形式看:
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简单题,都注重实际应用,考查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简答题不以填空而以问答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及知识归纳能力。
【考点透析】
1.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
项目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
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和能量
酶(RNA聚合酶等)和能量
特定的酶、能量和tRNA
原则
A-T;G-C
A-U;G-C;
T-A
A-U;G-C
产生
形成2条DNA双链
一条单链RNA分子(mRNA)
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肽---蛋白质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仍保留原来双链结构
一个mRNA分子上可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传递
方向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性状)
要点:
DNA的复制是典型的半保留复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可以证明。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随着DNA的复制而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实际上就是基因的表达。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在拟核进行。
2.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数目计算(其双链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a个)
(1)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两个一样的DNA分子,所以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得到的DNA分子数量为2n个,复制(n-1)次后得到的DNA分子数为2n-1,第n次复制增加的DNA分子数为2n-2n-1=2n-1,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3.在遗传物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始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转录时以DNA解旋后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A—U,G—C、T—A、C—G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
(2)翻译时按A—U、G—C、U—A、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配对的tRNA运
载着特定的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4.中心法则
(1)中心法
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为:
图中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
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
图中①体现了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它是通过DNA复制完成的,发生于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图中②③共同体现了对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它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的,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2)各种生物的信息传递
a.在细胞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b.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胰岛细胞中胰岛素的合成)为:
c.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d.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d.RNA病毒(如烟草花叶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5.基因表达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从分子水平看,个体发育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
①直接途径
基因
蛋白质的结构
细胞结构
生物性状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的病因。
②间接途径
基因
酶或激素
细胞代谢
生物性状
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考题预测】
5.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
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
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
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________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________。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
A和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
码子为U
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
3.方法指导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综合复习
本专题知识多、概念多,且需运用概念、原理、定律解释的生命现象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多,因此,复
习时,要抓住“能力”这个核心,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复习。
对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复习,可以“中心法则”为主线,即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并联系DNA的结构与复制、染色体与基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经过思考、分析、归纳,最后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题预测参考答案
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分开的是姐妹染色体,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其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答案:
A
2.解析:
a~c阶段(不含a、c两点)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
A错误,bc段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突破 遗传 细胞 基础 分子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