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 文档编号:30468316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12KB
7 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7 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
D
解析:
昆体良的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的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斯宾塞的教育观点。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答案:
A
解析: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答案:
C
解析:
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答案:
B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
B
解析:
略。
7.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答案:
D
解析: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主张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
B
解析:
理解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答案:
B
解析:
“授人以渔”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教学中注重发展能力的表现。
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天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
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
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表现为能够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困难,坚决执行道德动机所引起的行为的决定。
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D
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
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答案:
C
解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13.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
这种现象称为()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
A
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题干的描述符合顺向正迁移的特点。
1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中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
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答案:
B
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15.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
晓敏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性
D.同时性
答案:
C
解析:
题干所述是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
16.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
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答案:
A
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
17.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
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A.主观要求
B.相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
C
解析:
艾利斯认为,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表现为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就产生一种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信念,从而陷入悲观、抑郁的情绪中而不能自拔。
18.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答案:
C
解析: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又称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或社会习俗的定向或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这一阶段儿童的价值是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总是按照这种要求去展开思维。
19.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
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情绪宣泄
B.精神升华
C.行为补偿
D.认知改变
答案:
D
解析:
主体对挫折情景的认识评价如何,直接影响挫折感的产生。
比如,题干中高考落榜是小强产生挫折的情景,如果改变对高考落榜的严重性的认识,并发现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可以继续努力,明年再考,这样就可以减轻挫折感。
这种对挫折情景的重新认识与评价,称为认知改组。
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20.张老师课前宣布:
“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
”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
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答案:
B
解析:
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21.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答案:
C
解析:
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辨析题(每题8分)
22.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反映了培养人的方向性、共同性,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培养人的共同要求,培养目标则体现了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解析:
2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的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而是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析:
24.
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液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如记忆广度在性质上即属液体智力。
液体智力的特征是:
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
液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人在20岁以后,液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此外,心理学家们还发现,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解析:
25.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但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解析:
简答题(每题10分)
26.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案: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解析:
27.
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案: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解析:
28.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
解析:
29.
简述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情绪学说。
答案:
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有三个主要观点:
(1)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
刺激情境一评估一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感受器接受情绪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解析: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30.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
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当面或在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做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中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
(4分)
运用哪些德育方法?
(4分)
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0分)
答案:
(1)①如果我是班主任,根据小芳的表现,我认为对她的教育应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又称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材料中的小芳,勇于承担任务,表明现她具有责任心;而且体育成绩好,能够为班里争光,对此可以对小芳的性格优点及体育优势提出表扬,帮助小芳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以使她克服缺点,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②针对材料中的小芳故意破坏纪律、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欺辱同学等行为,班主任可以贯彻疏导原则,对小芳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同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引导其遵守纪律、尊重老师、爱护同学等。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小芳,正确认识和评价其思想特点,并据此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
(2)①对小芳的教育,我会采用实际锻炼的德育方法。
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锻炼的方式主要有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我会让小芳多参加课外文体活动,让她能够在活动当中锻炼意志力、注意力等;可以通过活动扩大她的交际范围,培养她与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并通过实践增强她的学习动机。
②此外,还可以采用品德评价法。
班主任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辅。
针对小芳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可进行批评,但要适度。
同时,班主任还应发扬民主,对小芳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小芳,批评其不足的地方,表扬其优点,进而促使其品德健康地形成和发展。
解析:
31.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
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
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
问题解决的方法是:
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
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
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了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
(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6分)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6分)
答案:
(1)①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
实验中,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把它当作重物使用,这主要说明了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②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应着重在创设思维氛围、激发思维兴趣、培养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以及发展逆向思维等方面。
(2)问题解决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问题情境;②定势;③原型启发;④已有知识经验;⑤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上半年 教育 知识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