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0461664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1.55KB
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解析版
徐汇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卷
历史试卷
2019.1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所有试题答案按照试题对应编号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不作为阅卷和评分依据。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的古代青铜器,由于成本高,质地脆,较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也很少做成一般器物,排除ACD。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作礼器和兵器,故选B。
2.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大意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符合题意,故选C;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排除AB;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为教”,排除D。
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天子到士,是层层分封的体现,故选A;郡县制是与分封制不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B;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
4.以下能正确反映东汉末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和吴。
其中,北方的魏,西南方的蜀,南方的吴,故排除ABC,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关于三足鼎立的局面,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
220年曹丕建立魏政权,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5.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
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唐太宗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是为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故排除ACD,选B。
6.“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袭制主要指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世代垄断官位和爵位的制度,排除A;禅让制是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B;察举指是汉代由地方官推选人才,中央量才授用的制度,排除C;科举制始于隋唐,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选官制度,故选D。
7.“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陈桥”“黄袍”“兵变”等词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诗涉及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故排除ABC,选D。
8.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克己复礼”,排除A;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排除B;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春秋大一统”,排除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故选D。
9.西方历史上,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发生在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时期
D.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皇帝”和“《民法典》”可知是在描述拿破仑的《民法典》。
根据所学知识,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杰出人物,排除BCD,选A。
10.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倡导
A.专制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共产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把矛头指向专制主义和天主教神权,排除AC;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故选B;文艺复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不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观点,排除D。
11.某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
“拿破仑日后承认,造成他失败的因素,除了甲国的广大空间外,就是乙国的工业力量。
”文中所指的乙国是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普鲁士
【答案】C
【解析】
【详解】拿破仑时期,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工业实力强大,故选C;拿破仑时期时期,俄国和普鲁士是落后的封建国家,排除AD;拿破仑所指的国家不可能是法国自身,排除B。
12.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
A.从根本上废除了君主制
B.首次阐述天赋人权思想
C.确立了人权和法治原则
D.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权宣言》并未宣布永久废除君主制度,A错误。
首次阐述天赋人权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排除B。
1789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宣言》侧重强调各种天赋人权,以人类理性对抗宗教迷信,从而确立了人权和法治的原则,故选C。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系统阐发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D。
13.下图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部分商品进口税率的变化,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
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于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故选A;B是1860年,C是1895年,D是1901年,排除。
14.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孙中山
【答案】A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故选A;B是活跃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派的代表人物,C是19世纪末的维新派的代表人物,D是19世纪末20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BCD。
15.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1851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式上,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和骄傲,主要是因为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
1851年召开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检验,故D正确。
“光荣革命”是在1688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完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日不落”帝国建立是在18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故C错误。
16.在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使清政府成为“木偶”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尚未成为“木偶”,故A项正确。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尚未成为“木偶”,故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尚未成为“木偶”,排除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木偶”,故选D。
17.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
A.抵御列强入侵
B.维护清朝统治
C.创建新式海军
D.实现自强求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选B。
抵御列强入侵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排除A;C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排除C;D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排除。
18.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三民主义
C.脱亚入欧
D.实业救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权力分配,不符合所学,排除;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其指导的思想是民族、民权和民生,即三民主义,故选B;C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排除;D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业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口号,排除D。
19.下列有关历史变迁特征的叙述中,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是
A.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
B.元明之际,行省变为内阁
C.三国时代,统一变成分裂
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历史上被称为“大变革”的时期是社会转型。
商周时期中国社会仍然是奴隶社会,没有重大的社会转型,排除A;无论是元明还是三国时代,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没有社会转型,排除BC;清末民初,由专制转向民主,是社会转型的表现,故选D。
20.以下主张不能准确体现民国初年民众愿望的是
A.发展民族工业
B.收回领土主权
C.实现国家强盛
D.征服世界称霸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A体现了中国人民发展民族工业的迫切要求,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国人民收回领土主权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热情符合所学,但不符合排除B。
近代中国贫弱多难,中国人民渴望实现国家强盛,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
征服世界不是中国人民的愿望,该项明显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常常会出现依据一定思想理论及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
材料一:
材料二:
(董仲舒向汉武帝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
“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
“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
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材料四:
他(伏尔奉)对孔子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
他宣扬自由平等,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中外政治思想史》
(1)材料一中的画像是哪一历史人物?
他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的开创者?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所提出的建议。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
(3)材料三中“上卷”诸书的传播对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中卷”诸书较之“上卷”有哪些新的特点?
(4)伏尔泰是哪一场运动的领抽人物?
请写出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直接体现伏尔泰上述思想的文献。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人物:
孔子。
派别:
儒家。
(2)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
用思想的大一统来维护和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3)积极影响:
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或现代化)。
新特点:
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运动:
启蒙运动文献:
《人权宣言》。
(5)在先进思想的引领下发生了社会的变革,社会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发展。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也影响了世界。
(2)第一小问,由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结合所学,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目的是用思想的大一统来维护和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3)第一小问,由上卷“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可得出,材料反映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促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小问,由材料“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可见“中卷”诸书突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4)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典型的代表人物是伏尔泰,根据材料三“他宣扬自由平等”的信息可知,他的思想体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中,《人权宣言》宣称人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5)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社会要传承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不能盲目的全盘接受。
2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答案】
(1)①权利法案②三权分立共和(联邦)制③波旁④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⑤林肯⑥王朝统一战争⑦明治维新⑧新航路开辟⑨资本输出⑩火车(轮船、飞机、汽车)⑾瓜分世界
(2)①对世界:
世界间联系加强,各大洲从彼此孤立到连为一体(或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②对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通过殖民等方式获得充足原料及充分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对亚非拉等被殖民国家:
列强对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解析】
【详解】
(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此后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可以填“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联邦制和民主原则,故可依之填空。
结合所学,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故可以填“波旁王朝”。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北方领导人的是林肯。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日本是明治维新确定了天皇制。
1500年前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国家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外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而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而交通工具有火车、汽车和飞机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本题可以采用不同史观,可以从对世界、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对亚非拉等被殖民国家等不同角度分析归纳。
对世界可以采用整体史观,而对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采用近代化史观,而对亚非拉等被殖民国家则可以采用革命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结合。
23.考古与文献中的历史史料涵信息,历史须验证。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
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
……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
——(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
材料四:
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
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
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
(注:
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
材料五:
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
……22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
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
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
”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
“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战役?
该战役发生于哪一年?
(2)就研究此次战争而言,上述五段材料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可作为印证清朝官兵英勇奋战的史料。
将此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和比对还原历史的研究方法称为。
(填材料序号)
(3)材料三认为清朝首先挑起战争,日方如此记载的原因为何?
【答案】
(1)战役:
甲午战争(或丰岛海战)时间:
1894年
(2)材料一、材料四、二重证据法
(3)试图掩盖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与本质,并将战争的责任推给中方(清政府)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结合所学,丰岛海战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的一次海战,期间“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遇上日本联合舰队“吉野”等军舰。
故可以判之为:
甲午战争(或丰岛海战),时间为1894年。
(2)第一小问,材料一属于反映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遗物,属于原始史料。
第二小问,材料四“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可见能印证清朝官兵英勇奋战的史料。
第三小问,材料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验证,是二重证据法。
(3)由材料“清舰……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首先开炮,我亦迎战”,这是将甲午中日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从而掩盖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与本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徐汇区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学习 能力 诊断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