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识.docx
- 文档编号:30459956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72KB
书法常识.docx
《书法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常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法常识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唐开元间中进士。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
德宗诏文曰“器质资质,公忠良好,收支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其实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
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对后世影响庞大。
他的书迹作品,听说有138种。
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初学王羲之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他的传世书迹许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源出于汉隶,节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则中见萧洒,笔画穿插,摆设妥贴。
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赵孟頫(1254-1322),元代字画家、文学家。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今属浙江)人。
宋宗室。
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
中国古代著名楷书书法家有三国魏时的锺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钟绍京、颜真卿、柳公权,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宠、祝允明等。
颜真卿,欧阳修等
这就多了,东晋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明代有个是赵孟頫,这些都是楷书名家,你要是学楷书,就学他们的,而且各家威风凛凛气魄都纷歧样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山东临沂人。
他七岁开始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游历名山大川,广集秦汉诸家书法之大成,形成了一种平和自然、奇逸豪放、含蓄有味的独特风格,开创了妍美流便的一代新书风。
《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
王羲之在书法的发展进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历来被誉为“书圣”。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湖南长沙人。
他早年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的笔意,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很有王羲之楷书的风味。
欧阳询还广泛地学习北朝碑刻,同时吸取唐朝其他书家的长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世称“欧体”。
欧体的最大特点是“险劲”,同时在险劲中求其平稳。
好比悬崖峭壁上的高楼大厦,看来非常惊险,却筑得平稳坚固。
唐代另一位大书法家是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健,充分显示出一种不为魏晋书法所拘束的大但创新精神,这在唐代书法家中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书法有一种端庄厚重、朴质博大之美,呈现出一种雍容大方、开阔雄壮的气概。
颜真卿的书法,在魏晋之后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代表了唐代书法的第二次高峰,更加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著名碑帖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争座位》、《祭侄文摘》等。
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是陕西耀县人柳公权(778-865)。
他也是唐朝书法第二次高峰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的书法对柳公权早年影响很大,但柳公权也十分注重吸收隋唐以来的书法成就,从而逐渐创造出自己的健劲清瘦的风格。
他的书法中,吸收颜体的成分较多,在用笔上强调骨力的美,但又有秀丽的韵味,在结构上讲究工巧严密,但又不失开阔自然的特点。
柳体与颜体相比,柳体在秀丽中见雄壮,而颜体则在雄壮中见秀丽,各具不同的特色,所以素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杈的著名碑帖有:
《玄秘塔》、《神策军碑》等。
宋代的楷书虽比不下唐代,但行草还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
俗话说:
书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
宋代书法的“尚意”,讲求意态,注重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
苏轼,正是这样一位书法家。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学识渊博,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
他一生中最喜写字,几乎见到笔、纸就要写,但又从来不喜欢别人向他求字。
早年他对金石碑刻十分留心,晚年对颜真卿的书法特别推崇。
但他自己的书法不专宗一家,而是在继承多家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沉着、苍劲、豪放的书法风格,达到了既不同于魏晋,也不同于唐代的美的境界。
苏轼认为“书无常法”,但不是没法可寻,而是不死守前人章法。
他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书法才有进益,否则会徒劳无功。
他有句名言: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意思是说:
学习书法而无学识见解,专门摹仿,即使下的功夫再大,也不过徒有形式;只有读书万卷,心胸开阔,下笔才有神韵。
苏轼的著名碑帖有:
《寒食诗》、《赤壁赋》、《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等。
] 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草书张旭、怀素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
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
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
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
第一步先描红。
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
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
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
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
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
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
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
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
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
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
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
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
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
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
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
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
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
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
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赞同
13
|第一、运笔收敛。
楷书运笔缓慢、凝重,多用藏锋,笔画平直,笔画间的萦带关系藏而不露。
如:
上五十正工二土士三王目。
第二、点画精微。
楷书点画顿挫明显,点画精到,一笔不苟,一般不能作简省。
如:
炎灭河六心冬必纱兴州求。
第三、结构端庄。
楷书因字赋形,或长或短,或正或斜,有平有正,正斜适度,重心平稳。
如:
月申卜田四甲回曰夕方乃万。
第四、章法严谨。
楷书有多种布局方法,但字字独立,讲究单字成章,行气贯通,章法整齐。
如:
行成于思自强不息一马当先。
二、基本笔画在汉字中的作用
汉字由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个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充分理解各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作用并正确地书写是练好书法的基础。
常言说:
磨刀不误砍柴功!
只有平心静气,不畏劳苦地钻研基本笔画,才能使个人书法的雄鹰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点画的书写及作用
点画在汉字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因其所处位置不同而形态各异,应该根据其在字中的位置和字形来决定写法。
1、右点
书写时应注意其角度和位置,它决定着全字的精神和重心。
如:
以玄太主
2、左点
左点多放在字的左边与右点产生呼应关系,收笔多向右方提锋。
如:
示恢必火
(二)、横画的书写及作用
横画在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但不能写成水平,应略左低右高。
1、短横
起笔稍轻,收笔略顿或回锋收笔,形状稍短。
如:
日且其上
2、中横
写得粗壮结实,坚定有力并略有扛肩之势。
如:
于壬夫在
3、长横
在任何字中,只要有长横,它便起着关键的作用,略有扛肩,中部不可太粗。
如:
百丁七五
(三)、竖的书写及作用
竖画在字中起支撑作用。
竖不直则字不正,竖分为垂露竖和悬针竖两种。
一般在字之末笔用悬针竖。
1、悬针竖
垂直,不向左右倾斜,锋尖轻轻收笔,但不可轻浮。
如:
市十千甲
2、垂露竖
不一定都是垂直的,往往在左侧时向左凸,在右侧时向右凸。
如:
川非博往
(四)、撇的书写及作用
撇画在字中一般起平衡作用和稳定重心作用。
有时与捺画对称,书写时须自然舒展。
1、短撇
短撇是字的精神,用途极广,要注意粗细和笔势的走向。
如:
公丘手兵
2、长撇
弧度较大,形状稍长。
如:
屈庭少令
3、竖撇
竖撇不同于长撇,竖撇是先竖后撇,在一些字中的使用是相对固定的。
如:
皮凡夙丈
(五)、捺画的书写及其作用
捺画是汉字的“脚”。
它粗细分明,运笔轻重多变,书写难度较大。
1、斜捺
应与左边的撇画形成一种对称的呼应关系。
如:
改天度彼
2、平捺
写好平捺是全字的关键,要把握好它的角度和长短,起伏变化,波折有致。
如:
述建遂起
3、反捺
由轻到重入笔,向右下行笔略带弧度,至末端处顿笔回收。
如:
买餐食退。
(六)、提画的书写
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
1、提
从左上向右下顿笔,转笔迅速行笔向右上出锋,长短和走向各有不同。
如:
孔沉理坡
2、竖提
提锋与后继笔画紧密呼应。
如:
狐狼低底
(七)、钩画的书写
钩画不能单独成为笔画,需要附着在横、竖等笔画上。
书写时应顿笔后再向上或向下钩出,且不宜过长。
1、竖钩
竖钩也叫直钩,在书写中要注意挑钩不宜太长。
如:
持扶到有
2、弯钩
竖笔略有弧形,挑钩稍左上势,与竖钩笔法略有不同。
如:
乎手承享
2、斜钩
斜钩作为主笔,要大胆拉长,最忌写短,弧度适当。
如:
戌城戒戟
4、竖弯钩
竖笔下行应稍细,拐弯自然圆润,尾部挑出勿长。
如:
地化吨毛晚
5、横钩
横笔稍右上斜,略上凸,顿笔后出锋勿长。
如:
罕安寒富
(八)、折画的书写
折画与钩画一样,不能单独成为笔画,是在书写时将横与竖,或横与撇等连成一笔书写时的转折笔画。
折画有的圆转,有的方折,视不同汉字的书写需要而定。
1、卧钩
犹如将弯钩仰面放倒,入笔轻而尖,渐渐加重,最后有力地钩出。
如:
必心惩态
2、横撇
由横和撇组成。
横短撇长,横稍斜,撇有弧度,折角约四十五度。
如:
叉反汉圣
3、横折
先横后竖,要注意处理好转折处的形态,折处劲挺刚健,圆实有力。
如:
五页帖厘
4、横折弯钩
由横和竖弯钩组成。
横略向上仰,折角坚实。
竖弯略向左斜,弯钩要适当舒展。
如:
九气吃亿
5、横折折撇
由横折和横撇组成。
上紧下松,上短下长,整体稍窄,略左倾。
如:
及吸岌建
6、横折提
由横折和提画组成。
横短且上仰,竖略左挺,夹角须紧,不宜太松,整体呈长形。
如:
说该谈论
7、竖折折钩
由竖折和横折组成。
上下等距,竖略右挺,钩向内收,重心平稳。
如:
马与乌鸟
8、横折钩
折角宜方,竖直挺。
有的横折钩可写得斜一些,折角和竖钩内收,叫“横折斜钩”。
如:
习勾甸淘
9、竖弯
短竖自然向右弯,不能硬折,弯角约九十度,末端不出钩。
如:
西四酉酒
10、浮鹅钩
起笔作顿,竖垂直下行向右弯,由轻渐重行笔,顿笔出钩,底部宜平,又叫“竖弯钩”。
如:
它也扎乱他
11、横折斜钩
斜钩的弯度应根据具体字体来定,须使其自然舒展。
如:
风气氧佩
12、横折弯
由横折和竖弯组成。
横和折均等,竖弯角度约九十度,不能上翘或出钩。
如:
朵没设船
13、横折折钩
由横折和横折钩组成。
上紧下松,上仰下斜,重心平稳,最后一笔的折钩位于中心线。
如:
乃仍扔奶
14、横撇弯钩
由横撇和弯钩组成。
上紧下松,上折下弯,在字左时小巧,在字右时略宽大。
如:
队邓邮阿
15、撇点
撇比短点稍长,两头粗,中间细,折角的角度根据不同结构需要适当调节,形状稍左倾。
如:
女巡妄要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材料,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楷书有八种基本笔画,即:
点、横、竖、撇、捺、提、钩、折。
在实际书写中由这八种笔画演变出了更多更复杂的笔画,书圣王羲之有《永字八法》的专述,有机会可以看看。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笔画有多么复杂,我们在练习时只要用心思考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有机结合,做到灵活运用而不失法度,就能得心应手地掌握汉字规范的书写技巧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纠正学生的执笔姿势。
有的教师平时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只停留在:
“三个一”上,即眼睛离纸面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法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