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学习要点资料七课内考察.docx
- 文档编号:30454722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96KB
七下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学习要点资料七课内考察.docx
《七下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学习要点资料七课内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学习要点资料七课内考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学习要点资料七课内考察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七)课内考察
十一沁园春雪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这首词以“雪”为题,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一幅恢宏阔大的雪景图。
上阕写北方雪景图,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像虚景。
下阕因祖国山河壮丽引出英雄人物,又勾画出一幅历史英雄图,在点评历代英雄时,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上阕中“望”字可领起以下七句。
下阕中的“惜”字统领以下七句。
全词让我们看到一个伟人博大的胸襟,一个智者冷静的头脑,一个英雄伟大的气魄,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一个“风流人物”坚强的灵魂!
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具体的直觉,气象雄奇。
“顿”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黄河平日滚滚滔滔的气势此时全无。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舒展柔美,“驰”——奔腾壮烈。
山原是静物却被赋予了动感,有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山势丘陵的绵延起伏在天地浑然一色中会有这样的错觉;也有心理因素,经历了磨难的作者,此时意气风发,他眼中的世界自然也是生机勃勃;还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历尽磨难,此时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作者是将对革命的信心寓于自然景物中了。
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略”“稍”体现着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的自信、乐观,体现着一个时代英雄对革命成功的信心,也体现着一个伟人非凡的抱负。
4、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体现着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的自信、乐观,体现着一个时代英雄对革命成功的信心,也体现着一个伟人非凡的抱负。
十二芦花荡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
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文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十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这篇诗化的散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略。
突出表现了他作为学者、诗人和作为革命家在言和行方面光明磊落、不贪名利、顽强坚定、大义凛然的英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英雄精神。
作者用精当的选材突现人物精神,诗化的语言赞美人物精神。
一、仔细阅读课文,说说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对待“说”和“做”的。
(P103)
全文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将闻一多先生的作为分两方面阐述:
作为学者,诗人为一方面,作为革命家为另一方面。
前者突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者突出“说”了就“做”。
最后用“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来作概括。
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请你从文中或从课外读物中找出支持这一观点的材料。
(P103)
“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关于“革命家”方面,作者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十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
它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写人叙事。
先写金家父女的遭遇,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鲁达救人和拳打恶棍,叙述事情的经过;终写郑屠身死,鲁达出走,点明了事情的结局。
课文可围绕“问”“救”“打”这三个字来梳理情节。
在情节推进中,我们看到鲁提辖“安良”在前,“除暴”在后,主要情节“拳打镇关西”放在高潮部分。
一、阅读课文,按照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局,写出情节提纲。
(P113)
开端(1-7):
鲁提辖倾听金家父女的血泪控诉。
发展(8-9):
鲁提辖救助金家父女逃离虎口。
高潮(10-19):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结局(20-21):
鲁提辖奔南门弃官而走。
二、品读课文中“拳打镇关西”的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P113)
1、
鲁达拳打郑屠前,为什么要先“消遣”郑屠一番,又是怎样“消遣”的?
拳打郑屠之前,他故意激怒郑屠,使这场仗打得有理,又用切肉去消耗对方体力,使自己轻松占上风。
2、
鲁达是如何三拳打死郑屠的?
对这三拳的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这三拳所着位置由鼻子到眼眶际眉梢到太阳穴,一着比一着厉害。
作者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三方面来写拳落之处带给郑屠的感觉,并用了油酱铺、彩帛铺、全堂水陆道场作比,使三拳的效果格外分明。
3、
鲁达明知失手打死了郑屠,为什么还要说“这厮诈死”?
这是他粗中带细,有勇有谋的明证。
4、
文中四次提到郑屠的伙计和周围的人“谁敢向前”阻拦,有什么作用?
反衬鲁达气豪胆壮,显示其力量的强大;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
三、体会下面描写对表现鲁达性格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鲁达是一位怎样的英雄?
他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
(P113)
1、
鲁达道:
“问甚么!
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
这厮,只顾来聒噪!
”
2、
(鲁达)回头看看李忠、史进道:
“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
3、
鲁达又道:
“老儿,你来!
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
”
4、
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见义勇为,具有正义感,慷慨大方,重义轻财,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平民英雄。
四、郑屠是一个怎样的人?
欺软怕硬(对金家父女手段卑劣,强逼强骗。
对鲁达开始则唯唯诺诺),色厉内荏(被鲁达打时,开始叫“打得好”,后来却讨饶)。
他成为鲁达英雄形象的最好陪衬。
十五勇气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妇女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
赞美了为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
这篇的主旨是赞颂为和平,为正义而努力的人们的勇气和信仰。
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珍惜和平、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应是人类的共同职责。
全文以“勇气”为组材线索,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用倒述的手法,写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这是全文的引子,起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部分(第2-18段):
讲述《勇气》的故事。
这是的主体。
文中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
第三部分(第19-22段):
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提示主题。
是画龙点睛、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的部分。
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P119)
二战时,盟军进攻法国前期24小时在诺曼底地区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
其中一个美国伞兵空投地点错误,误入敌人控制区。
这个美国伞兵遇到德国军队的追捕躲入一个法国农妇家中,这个法国妇女救了他,但被德军发现搜出,法国妇女的丈夫被德军打死。
这个美国伞兵在狱中侥幸逃脱,他跑进了树林里,德军继续追捕他,当时的情况又迫使他逃回到这个法国妇女的房子,这个法国妇女再次掩护了他。
这个美国伞兵获救。
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二、课文题目叫“勇气”,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P119)
作者赞叹了美国伞兵的拼命勇气和法国妇女不怕牺牲的勇气。
前者侧重的是因智慧而产生的勇气;后者侧重的是由信仰而产生的勇气。
作者更关注、更为敬仰的是后者。
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褒扬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很明显。
另一方面,美国青年身上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
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因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更具有感染力。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作出正确选择捍卫和平,所以她的勇气更难能可贵。
作者主要赞颂的还是这种勇气。
三、课文结尾,将军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你怎么理解这里的“幸福”和“信仰”?
(P119)
法国妇女的信仰就是和平。
对和平的信仰给了他勇气和力量,使她变得美丽而高贵,令人仰之弥高。
这种信仰使她能够在危急时刻敢于牺牲,这种信仰使人觉得她永远可以信赖,她当然是幸福的人。
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
四、说说本文独特的叙述方式。
这篇小说的写法非常独特。
从全篇来看,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主体部分来看,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样写的好处:
用第一人称视角显得真实,感人,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他对事件的感受,议论抒情更充分。
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视角利于故事更加客观、完整的描述。
这样写使小说有一种纪实风格,显得真实。
十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是邓小平同志两次谈话的节录。
这两次谈论都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第一”的含义,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并加以说明。
(P129)
(1)“第一”是指在诸多因素中排在第一位,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2)根据:
①从农业方面,只有靠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出路。
②从中国落后的局面中可看出轻视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从反面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二、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轻松的语气阐述了一个重大的命题,请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加以体会。
(P129)
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以其生活化的语言,强调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又如“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忍耐一些”“牺牲一点速度”虽是通俗易懂的口语,但传达出的含义却十分深刻。
三、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P129)
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
从1978年至1988年期间国内虽有变化,但邓小平认为力度还不够,仍不能与世界发展同步,所以说我们“落后了”。
而正是这个“落后”促使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宗旨。
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因此,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十七神奇的纳米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既简洁而准确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更满怀激情地给我们展示了未来纳米时代纳米技术美妙的应用前景。
一、略读课文,围绕以下内容提取相关信息,制作读书卡片。
(P134)
1、
纳米:
一种长度单位,又称毫微米,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
2、
纳米技术:
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3、
纳米机器人:
即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二、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说明纳米是“极小的”,却又是“神奇‘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P134)
外科手术不用手术刀而用纲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清除病灶,不流血,无疼痛,痊愈快;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亮度;纳米陶瓷杯子掉在地上不会摔坏,能像有弹性一样蹦起来;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机可以直接印在墙壁上;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计算机可以精确到原子水平;在航天方面,可以用纳米技术制造卫星,一次卫星发射可以将数百万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三、在介绍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前后,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想像中的外科手术和未来世界纳米技术的应用情况?
(P134)
不惜笔墨以外科手术为例,是为了展示纳米医学技术的神奇功能,以便于一步步把我们引入神奇的纳米世界。
十八甘露的秘密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这篇科学小品选取中国古代典籍中经常被提及的“甘露”作为说明对象,介绍了它的真正身份——蚜虫的排泄物,并详细说明了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甘露的秘密。
(P141)
甘露既非瑞征,亦非圣药,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含较多糖分,有滋养作用,但对庄稼为害不浅。
二、除了明白甘露产生的秘密外,你从课文中还获得了哪些与蚜虫有关的信息?
请将这些信息分类制作读书卡片。
(P141)
如:
①蚜虫附生在草木枝叶上,专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②蚜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XX多种,有麦蚜、豆蚜、棉蚜、菜蚜、桃蚜、葡萄瘤蚜、甘蔗绵蚜等;③除五倍子蚜虫外,蚜虫都是庄稼的大敌,危害庄稼、蔬菜、果木等;④蚜虫的排泄物颜色雪白,含较多糖分,有滋养作用,俗称蚜蜜;⑤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而蚂蚁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卫士”和“保姆”。
三、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P142)
1、
蚜虫在觅食的时候,先用那唇端的短毛,向四周探索一番,一旦发现了可以猎食的目标,便将那根尖细的刺吸式口器刺进植物组织内部,不停地吸取植物体内的浆汁。
“探索”“发现”“刺进”“不停吸取”,动词的使用非常形象,蚜虫觅食和吸食的过程如画面般呈现于我们眼前。
2、
蚜虫……把多余的糖分和水一起排泄出来,洒在植物的枝叶上,有的“其凝如脂”,有的“皎莹如雪”,这就是所谓的甘露。
“其凝如脂”“皎莹如雪”既是引用,又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蚜蜜的质感和颜色。
3、
七星瓢虫是专门歼灭蚜虫的能手,据说一只七星瓢虫一天大约能吃270只蚜虫。
于是,瓢虫便成了蚂蚁的冤家。
小蚂蚁一看到瓢虫来捕捉蚜虫,就会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直到把瓢虫赶走。
列数字,准确说明了瓢虫消灭蚜虫的能力;而“冤家”的比喻和“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的场面描写,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蚂蚁对蚜虫的保护作用。
十九思想的声音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教材精选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寄语。
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指出:
成功并不取决于天赋,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后天的勤学,是时还需要有尊重个人兴趣的客观环境。
而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要有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中国青年寄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也提出了共同的希望,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P148)
让.多塞:
要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人应该是自由,独立,自尊的。
只有尊重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的作用。
福井谦一:
要敬畏大自然,要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注重对大自然的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认识大自然那无比深奥、美丽和微妙。
西德尼.奥尔特曼:
读书,接受教育和努力工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P.G.德然纳:
关注自然,理解自然,生命科学和社会伦理将是科学研究的广阔领域。
乔治.夏帕克:
对人性本质的研究是重新确定的研究方向,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需要的,就不要怕晚。
詹.c.斯科:
①要激发年轻人对科学和科学传播的兴趣。
②要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质疑人们己接受的事物,努力拓展知识的疆界。
关注研究过程,不强调结果,是一个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③能够自由地交换信息,乐于思辨和系统地阐述问题,乐于追寻解决的办法并能够体会研究中的乐趣。
二、
请以课文为例,归纳寄语、祝辞类文字的特点。
(P148)
喜庆性
祝辞、贺辞是在喜庆的场合对祝贺对象的一种真诚的祈颂祝福和良好心愿的表达,因此喜庆性是祝辞、贺辞的基本特点。
在措辞用语上务必体现出一种喜悦、美好之情。
体裁的多样性
祝辞、贺辞无须拘泥于某种文体,而可以根据祝贺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贴切的体裁。
如既可以用一般的应用文体,也可以采用诗、词、对联等各种其它的文体样式。
二十
我的信念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信念的总结与回顾。
全文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科学研究的宗旨、环境和精神。
(一)
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二)
科学研究的环境——自由、宁静、时间。
(三)
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说说作者的信念是什么?
她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信念?
(P152)
居里夫人的信念就是为科学献身。
她是从科研工作的宗旨、科研工作所追求的环境和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精神等方面阐发自己的信念的。
二、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P152)
1、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因素。
主要包括:
完成任务的决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崇高的使命感等。
2、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梦想家”与“讲究现实的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
“梦想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
3、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为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
“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
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
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
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
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
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4、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子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在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居里夫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
)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其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二十一外星人
主旨、大意、写作特色:
《外星人》节选部分虽然没有离奇的情节,但大胆的想像却引人入胜。
1、
方括号中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对故事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P166)
方括号中的文字提供了外星人和平探访地球的目的,交代了他们来自何方、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意外,为文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交代了必要的条件,也预示了故事发展的方向。
2、
艾略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P166)
从小男孩温度计把戏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敏,从他对外星人的言语中,反映了他的善良和喜欢思索。
3、
外星人对艾略特的把戏了如指掌,由此你猜想外星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外星人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
(P166)
外星人也有孩子式的把戏和小聪明,这是智慧生物的共同特点。
4、
玛丽妈妈的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和用昂贵的肥皂沐浴的描写,让你想到什么?
(P168)
玛丽妈妈的不适反映是外星人善良的戏谑的结果,肥皂的描写反映了科技发展在日用品上的体现。
5、
葛蒂和玛丽妈妈都梦到怪人,这是巧合吗?
(P168)
葛蒂和玛丽妈妈梦中见到的外星人似幻似真,显示了外星人的神秘性。
6、
外星人走出壁橱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它暗示着什么?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71)
房内的各种东西从质地到形状都与外星上有异,唯有“书桌”为他熟悉,说明两个星球之间的不同与相同,知识是智慧生物的共同追求,学习是智慧生物的共同需要。
7、
外星人有哪些特点?
这些都是作者凭空想像的吗?
(171)
外星人的特点体现在眼睛、脚趾、手势上,反映他的表达信息的特殊性,这些想像的基础仍然在现实生活中。
8、外星人打算与艾略特沟通,他打算怎样做?
他们之间能沟通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知道?
(171)
外星人“眨眨眼睛”“动了一下手指”以及对他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他渴望交流的迫切心情。
9、外星人对播放音乐有什么反应?
从哪里知道?
(P172)
外星人用双手捂住耳朵,反映他对地球音乐声波节奏、频率的不解。
10、从音乐事件和钱币事件看,外星人还有什么特点?
(P172)
而通过音乐、钱币事件反映外星人勤于探究的特性。
11、外星人为什么认为叉子是“这幢房子里见过的最佳器皿”?
他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这种经验是怎样产生的?
(P175)
叉子形似发射天线,外星人由此联想到制作发射信息的仪器,这种由熟悉到陌生,由需求而创新的思维过程是人们经常经历的。
12、外星人和艾略特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对方?
发生了哪些心理变化?
预示着故事发展到哪一步?
(P175)
他们通过手指的接触,产生生物电波,彼此开始沟通,预示着故事将推向高潮。
13、外星人手指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你由此会产生哪些联想?
(P178)
用手指传达信息是其重要功能。
14、外星人对水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外星人世界里有水吗?
你怎么知道?
(P178)
外星人对水的态度由陌生、胆怯到喜欢、探索,说明外星上没有水。
15、艾略特是怎样和外星人谈起飞船的?
他们各有什么反应?
预示着故事发展到哪一步?
(P178)
艾略特从父亲的外出想到飞船,两人都为飞船的离去而忧伤或伤感。
预示着故事即将进入高潮。
16、狗哈维是否是一个多余的角色?
(P179)
本节文字起着过渡作用,哈维穿插其间,不仅反映了它与艾略特之间亲密关系,从侧面表现了艾略特善待小动物的态度,而且也表明了艾略特善待一切生命的特点,否则,植物们不会发出信息指示外星人进入他家。
17、艾略特为什么坚信外星人“会喜欢这里的”?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一点?
(P182)
艾略特从两个方面坚信外星人会喜欢“这里”。
从自己方面看,己准备了外星人“需要的一切”,又安全,“没有人会区分出你和它们的不同之处”。
从外星人方面看,艾略特的“体内接受了一种信号”,“他从未像现在这样舒服”,反映了外星人的认同和感谢。
18、外星人心里想着什么?
前面哪些地方曾有暗示?
他会成功吗?
(P182)
外星人始终想的是逃离地球,他从看到的天窗图案、台灯灯光、留声机针头等事物中想到过去的天宇来客、今后的逃跑方案,而这些曾在前面刀叉描写中有过的暗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期末 考试 复习 学习 要点 资料 七课内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