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30453457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42KB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docx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如今,多少人知道《论语》,多少人会去研读《论语》,更别说有人会去潜心研究和体会《论语》带给我们的真理和境界。
于丹老师以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孔夫子身边,聆听人生的真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于丹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的确,世间的真理不一定是束之高阁、高不可攀的,而应该是平淡的、朴素的、具有普适性的。
就像《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而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缓和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
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是多么得令人敬佩啊!
这让我联想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时常提倡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
它不仅仅是小区里的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人和社会的一种融合。
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拥有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拥有孔夫子那样的态度。
现如今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许多人越来越觉得不平衡了,总是埋怨为什么别人可以住海天别墅,自己却蜗居于简陋的屋子之中,别人为什么可以开名车喝名酒,而自己却还每天挤着公车上班。
于丹老师说: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
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子贡曾问孔子“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境界: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即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内心能时常保持快乐,这种快乐,不会被贫困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的人。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我想,这就是《论语》能给我们的现实启示吧。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
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
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她以崇敬、温暖和质朴的真心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门所领悟出的朴素的真理带到了当今现代生活中,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你与其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
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于老师说的好,“一切高远的理想,都建立在朴素的起点上。
”“从容是经历千锤百炼的。
”我明白了,人这一生,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该自满。
我的性格里有那么多不安分的因素,读读论语是好的,它细细地告诉我必须谨言慎行,修身养性,过好每一天。
正如于丹所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也不例外。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之后,才突然发现两千五百年前的哲学思想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原本晦涩深邃的宏篇巨著原来传递的是这样一种简单、朴素的人生态度;原来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解读《论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从容淡定。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纷繁复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种思潮交替激荡的时代。
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背景下,《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犹如一缕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吹进了迷惘的心灵,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朴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听那久远的心灵之声,重新走进古圣先贤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个人坐标。
我是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于丹〈论语〉心得》的。
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十分钟的学习时间对我来说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通过读书,我感受着《论语》所传递的朴素和温暖,同时也感受着把这份朴素和温暖传递给大家的幸福。
当有人打电话说,每天都在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并与我交流心得时,心中便觉自己从事着一份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值得尊敬的,除了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有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那怕是一只小蚂蚁,一棵小草,也有它生存的权利和存在的意义。
我们最终所要建立的和谐世界,便是这样一种天、地、人共荣共生、和谐快乐生长的状态。
读《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处世为人、修身齐家的方法,更是一种态度。
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于丹将《论语》的深邃转化为一潭清可见底的碧水,映照我们的心灵,启迪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纷扰繁杂的世俗中又回归单纯。
尽管世人对《于丹〈论语〉心得》褒贬不一,甚至有知名院校的十余名知名教授联名声讨,但并不影响我对“她”的认同和喜爱。
“《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僵死的去理解。
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欢心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读《于丹〈论语〉心得》,似乎每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心里敞亮无比,对人、对事、对人生的态度也有了新的感悟,在修身养性、锻造自己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快乐和从容。
感谢《于丹〈论语〉心得》!
感谢风雨!
感谢阳光!
感谢生活!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在文法学院老师们的倡议下,我翻开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慢慢的开始了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与品读,在陆陆续续的两个月时间中,我在空余时间认真的读着这本书,116页的论语心得简单明了的阐述了于丹对论语的独到见解,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
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教授说:
“《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强调大学生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做好自己,向明白自己的任务和前进方向,让自己有所发展。
还应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要求。
在生活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的同时,这一种涵养一种自信给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走出拥有健康心态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比如学习上面的压力有时候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选择了认真对待,所要承受的压力会更加的大,所以我觉得当改变心态,这些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学会遇事冷静、对学习有耐心,不能让坏心情一直围绕你,否则会影响学习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无成。
又如经常听同学们说,我们很尽力,也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
读了“论语心得”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许有较长时间的面对,绝不要抱怨,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终有一天我们会进步的。
正如那句经典的老话: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快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旋律。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
于丹说得好,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
学会了宽容,我们就能真正的面对这个世界,去更好的了解它,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
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
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同时自己也不会过的很累。
这样去跟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
《论语》告诉我们: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
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也通过前辈们的总结,写出了下面五点概括。
(一)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
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
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
《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
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
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
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
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
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
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三)交友之道。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
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
《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
可见,通过《于丹〈论语〉心得》,《论语》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交友方式:
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四)理想之道。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修身可理解为:
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
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
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
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 心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