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明妃曲.docx
- 文档编号:30443040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25KB
明妃曲二首明妃曲.docx
《明妃曲二首明妃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妃曲二首明妃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妃曲二首明妃曲
[明妃曲二首]明妃曲
篇一:
[明妃曲]写出一首王安石的诗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春夜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示长安君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革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就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扩展阅读: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诗人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
篇二:
[明妃曲]《明妃曲》原文及翻译
《明妃曲》原文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翻译/译文
其一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其二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明妃曲》注释
⑴明妃:
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
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
回过来。
丹青手:
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
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
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
指汉王朝。
⑼毡城:
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
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
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
汉宫名。
阿娇:
陈皇后小名字。
⑾“毡车”句:
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
《诗经·召南·鹊巢》: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
两:
同辆。
⑿杆拨:
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
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
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
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
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明妃曲》赏析/鉴赏
其一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
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
清代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
明妃是悲剧人物。
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
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
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
《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
”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
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
所以“意态白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
“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
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
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是小说,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
而且,这些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
上面写“去时”,下面写“去后”。
对于去后,作者没有写“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数十年间之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这两句间,省略了“然而犹且”,意思是说:
“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
近代学者陈寅恪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
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
而在历史上尤其是文学上,用为文化的标志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
《左传》上讲“南冠”,《论语》中讲“左衽”,后来一直用为文学典故。
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与王安石写的“着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
杜甫、王安石皆设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经“心知更不归”了),不是“争宠取怜”。
因此,感情更为纯洁,形象更为高大。
接着又补上“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把明妃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写到镂心刻骨。
梅尧臣也说“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
王安石写得比梅尧臣更为生动形象。
最后,又用“家人万里传”来说,以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剧气氛写得更加浓厚。
更妙的是:
笔锋一带,又点出了悲剧根源,扩大了悲剧范围。
明妃这一悲剧的起点可叙从“入汉宫”时写起。
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
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淫欲。
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而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
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
李壁说:
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实际的;至于“不知其言之失”,则是受了王回、范冲等人的影响。
王回引孔子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却忘了孔子也说过“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论语》);特别是误解了“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
王回本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见来论诗,难以做到公允。
其二
首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
《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
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
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
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
“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
”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
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
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
“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
这四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
这句讲的是事实。
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
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这就接入第三层:
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
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
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
南宋初,范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壁注解中的话,此据《唐宋诗举要》转引),完全是没有懂得此诗。
范冲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贯反对新法的人,挟嫌攻击,更不足据。
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风俗”的,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明妃曲二首》体现出王安石注意刻画人物的特点,从描绘人物“意态”,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细节描写,相当于是把写小说的一些手法用入诗中。
而在“用笔布置逆顺”及“章法疏密伸缩裁剪”等方面,则又是把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来写诗。
这样,就使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诗歌的表现能力更强。
由于两者结合得较好,故虽以文为诗,而形象性并不因之减弱,此诗末四句以形象来进行议论,即其明证。
王安石既以小说手法与古文笔法来写诗,读者也就应以读小说、读古文之法来读它,才能读懂诗。
篇三:
[明妃曲]王安石的诗歌特点
王安石写诗与作文一样,也有重视实际功用的倾向。
但是他也把诗歌看作是抒情述志的工具,偏重于抒写个人的情怀,反映的生活内容也更为丰富,所以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超过了他的散文。
王安石的诗风在56岁退居江宁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的创作历程可以此为界分成前后两期。
前期的王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像《河北民》描写边界地区人民在灾年的悲惨生活,《兼并》、《发廪》等批判贪官污吏,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王安石也写了许多抒情诗,其中颇有思亲怀友的名作,如《思王逢原》三首怀念德才兼备却不幸早逝的好友王令,《示长安君》写岁月流逝、兄妹离别之情,语淡情深,十分感人,表现了这位严肃、刚强的政治家的另外一面。
写得更出色的是咏史诗,他继承了左思、杜甫以来借咏史以述志的传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了新颖的看法,并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情。
如《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前人咏贾谊,多着眼于其才高位下的悲剧命运,王诗却独排众议,认为贾谊的政治主张多被汉廷采纳,其作为政治家的命运远胜于那些徒得高官厚禄者。
此诗借咏史以明志,字里行间隐约可见王安石本的人政治家风采。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更是传诵一时的名作,试看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唐人咏王昭君多骂毛延寿,多写王之顾恋君恩,而此诗却说王之美貌本非画像所能传达,王昭君流落异域的命运未必比终老汉宫更为不幸,都体现了在唐诗之外求新求变的精神。
而结尾指出王昭君的悲剧乃是古今宫嫔的共同命运,议论之精警突过前人,充分体现了宋诗长于议论的特征。
王安石退出政治舞台以后,心情渐趋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
虽然后期王诗中仍有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情形,如《北陂杏花》中“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句,无疑寓有对自己高尚情操的孤芳自赏之意。
但如果与早期所作《华藏院此君亭》中的咏竹名句“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相比,则诗风显然已从直截刻露变为深婉不迫了。
后期王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
黄庭坚说:
“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叶梦得说:
“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
”(《石林诗话》卷上)从宋人的这些言论来看,人们称王诗为“王荆公体”,主要是着眼于其晚期诗风。
如《雪干》和《书湖阴先生壁》:
雪干云净风遥岑,南陌芳菲复可寻。
换得千颦为一笑,东风吹柳万黄金。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些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
如果说王安石早期的诗风显示了直截刻露的宋诗特征,那么其晚期诗则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
所以王诗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其艺术成就也足以列于宋诗大家的行列。
王安石非常器重的王令(1032~1059),才高命蹇,未及施展抱负即不幸早逝,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王令诗以评击时弊、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主要内容,风格雄伟奔放,语言奇崛有力。
充满着浪漫色彩的长篇五古《梦蝗》巧妙地借蝗虫申辩揭露了人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痛斥贪官污吏等寄生虫对人民造成的烈于蝗虫的灾难,构思奇特,笔锋犀利,是一篇杰出的寓言诗。
王令的抒情诗也具有开阔雄大的意境,如《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丰富的想象力和雄伟的气魄都是宋诗中罕见的。
但是此诗语句粗豪生硬,意蕴发露无馀,也正是宋诗缺点的典型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妃曲二首明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