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式学习.docx
- 文档编号:30438687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59KB
自主合作式学习.docx
《自主合作式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合作式学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合作式学习
“自主合作式学习”解读
背景: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这些已很不适应目前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
“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开始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概念:
合作学习,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特征
(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3)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4)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
优势:
(1)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4)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业成绩(5)激发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6)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质。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的单维交流以及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不作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可使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关键要素:
一、合理分组、科学操作是实现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根本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成功与否,合理的组建小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组的规模一般为4--6人(优等生1-2人,中等生2人,学困生1—2人)偶数最佳(可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合理安排),这样便于结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确定小组规模后,再进行合理分配学生。
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根本特色,而这一特色的形成取决于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与安排。
要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搭配,然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
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内都是异质的,这样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
将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于在合作中优势互补,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促进。
而组与组之间相对平衡的水平和一定的稳定性,又利于开展组间平等竞争。
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
必须使每一个学生始终有机会与其他伙伴共同学习。
二、互帮互学是自主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想想“我们”,而不是“我自己”,要让学生有合作意识。
学生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
一是必须保证学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二是必须保证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学会老师布置的作业。
互帮互学是合作教学的关键所在,离开了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将不复存在。
我们要让每位组员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担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即各司其职。
如小组长(优秀者,辅导者):
负责掌握小组活动的全局,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报告员(中等者,监督者):
负责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记录员(被辅导者):
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及活动结果;检查员(被辅导者):
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角色应随人数而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角色。
如:
组内还可以有副组长、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卫生组长等。
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组内成员适当的时候可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小组成员通过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真正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逐步形成既自主学习,又能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气氛。
三、恰当指导是实现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保证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要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教师该做的,不是等待、观望,而是对各个小组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指导学生善于倾听,学会彼此相互尊重。
真诚地倾听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心、认同感和成功。
当人们以开放的思想倾听他人的观点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仔细的倾听还有助于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2、指导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
如果让一个人做全部的工作,那么其他人就会没有认同感,并想退出工作。
乍一看,好像是一些组员在偷懒。
实际上那些被认为是懒散的学生会告诉你,别人在指挥他们,使他们没有可选择的机会,也不能为小组作出贡献。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合作关注的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我们要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任务(保证小组成员能独自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体现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指导小组成员向同伴提问(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着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协调组员间的分歧,归纳组员观点(共享合作成果)。
3、过程的指导和调控。
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并且不流于形式;当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出现浅层次、表面化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再组织他们开展些备用活动,如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响他人;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出现火花闪现时,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并给予及时的肯定。
教师的指导会让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自发的萌生合作意识,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在各个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来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培养组间的竞争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加大课堂学习的容量,让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利用合作学习小组,有效组织学生讨论。
(1)教师在组织讨论前必须布置明确的讨论任务。
(2)各组的管理员认真负责组织讨论。
(3)要求小组内的成员,人人都要发言。
(4)鼓励小组内的成员相互纠正错误。
(5)小组内选出在班级交流的代表。
(6)教师要肯定讨论优秀的小组。
四、适当评价是有效实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动力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所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要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
达标:
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
互相帮助,真正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优秀:
不但研究了,还能说清楚、说明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对每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组及个人要进行表扬、加分,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创新小组奖”、“最佳组员奖”等,一般一课一评,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导评的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实施要点:
一、内容的选择
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是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而某些较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时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看法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
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四是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二、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交流反馈----学习评价。
(1)课前预习:
提前分发学案,让学生分工查找有关资料,解决有关问题,做好课前相关预习工作。
(2)集体讲授:
在导入阶段,一般采用图表(书中现成的图表、或自制图表)、多媒体课件、模拟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全班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彩导入是教与学成功的前奏。
(3)小组合作活动: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分组合作学习期间,小组同学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完成任务。
(4)交流反馈:
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结果,学生和教师分享成果,及时反馈,确保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5)学习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努力。
三、评价机制
1、学生自评。
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的方法,反映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困难和经验,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
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表一、学生个人评价表
班级:
姓名:
组别:
项目
评价内容
自评
组评
合评
预习
我能按照学案的要求,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交谈
我的发言始终紧扣主题,始终保持较低的声音,与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很好地交流。
活动
我们设定了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我为实现目标发表了意见并努力工作。
责任
我对自己与他人负责。
我力争达到小组的目标而不是妨碍目标的实现。
评价
我会对最终结果和自己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的进展作出评价。
分享
我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任务与责任。
我完成了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作出贡献。
倾听
我是一个好听众,并认识到每个组员都会有价值的东西提供。
我倾听并且能够概括说出每个人的贡献。
合作
我很乐于和同学在一起,我的学习方法是成熟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合作的。
我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
在本节课(活动)中,我在合作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得好的地方有哪些?
与上次相比,在本节课(活动)中我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否有了提高?
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后的学习中,在合作能力方面我还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有哪些?
2、组内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
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
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在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家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表二、学生组内互评表
班级:
组别:
被评者:
项目
评价内容
组员1
组员2
组员3
组员4
组员5
组员6
组员7
组员8
预习
你能按照学案的要求,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交谈
你的发言始终紧扣主题,始终保持较低的声音,与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很好地交流。
活动
我们设定了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你为实现目标发表了意见并努力工作。
责任
你对自己与他人负责。
你力争达到小组的目标而不是妨碍目标的实现。
评价
你会对最终结果和自己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的进展作出评价。
分享
你与我们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任务与责任。
你完成了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作出贡献。
倾听
你是一个好听众,并认识到每个组员都会有价值的东西提供。
你倾听并且能够概括说出每个人的贡献。
合作
你很乐于和同学在一起,你的学习方法是成熟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合作的。
你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
备注:
定量评价栏中,组评栏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填写;评价的内容填“优”、“良”、“中”、“再努力”,相应的分值为4、3、2、1。
在评价过程中,规定自评和组评在合评中各占50%。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项中,自评为“优秀”记4分,4个组员分别评为:
“优”、“良”、“中”,组员人均评分(4+3+2+2)/4=2.75分,组分数为2.75分。
这个同学此项总得分为:
4×50%+2.75×50%=3.375分,等级为“良”。
3、教师的导评。
教师应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学生的总评,即为师评和生评各占50%
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将所有资料保存起来进行积累。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把表中的内容进行统计归类。
一般是每两个星期就可汇总统计一次。
教师要把统计的结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
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当学生对评价的结果不满意时,可申请重评,在协商的基础上得出共同认可的评价结论。
期末时,由教师把多主体的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作出终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该科学期成绩的一部分。
表三: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记录表
班级:
组别:
授课教师:
记录员:
课程名称
授课日期
周次
星期
节次
课题
小组成员
问题
1、
2、
3、
4、
过
程
记
录
1、发言人和发言内容。
2、交流、讨论过程3、评价:
表扬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
过
程
记
录
表四:
教师评分表
班级:
课程名称:
组别
分值
教师评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授课日期:
年月日周次:
节次:
授课教师:
在实施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无疑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主 合作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