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437220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09KB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x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
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
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那么美术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中应用广泛。
例如:
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
A:
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
B:
机械制造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
C:
交通工具:
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
D:
商品包装外观E:
广告业的装饰装潢。
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
教材插图:
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一石子》。
旨在向们展示美术的魅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如:
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
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
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
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
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4、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
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
(三)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
(1)偶然的写实阶段:
又称涂鸦期
(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
(3)知的写实阶段
(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d、局限的线画
(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
(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
(6)压抑(11岁—14岁)
(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1岁—3岁)
(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
(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2岁—4岁)
(2)前图式期(4岁—7岁)
(3)图式期(7岁—9岁)
(4)写实初期(9岁—12岁)
(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
(2)象征期(2岁—3岁)
(3)定型期(3岁—7岁)
(4)写实期(7岁以后)
(四)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作品展示与分析:
(1)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的而里面有的东西也画出来;有的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的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
(2)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决定着幼儿在画画时采取的方法。
先画哪里,后画哪里,怎么画?
每个小朋友会各有不同。
幼儿认为物体大小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来确定的。
比如,画骑自行车人的腿要比不骑车人的腿要长,因为,腿要用劲。
画踢毽子人的腿要比不踢的腿要长,画晾衣服人的胳臂,是根据需要画多长能够着晾衣绳就画多长,不是按正常人的比例去画的。
1、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
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
涂鸦后期,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象征期(3~4岁左右)象征期是在涂鸦期基础上的进步。
其特点是乱线条略有减少,开始有了简单的、不太明确的构思,偶尔也能有意识地画出一个类似某种东西的图像,但这些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仅是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往往会遗漏部分特征,没有整体感,结构有时不合理。
从色彩上看,此阶段的幼儿画面上颜色的种类通常达到3—4种以上。
他们喜欢在每种物像上都涂上颜色,并开始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如树叶是绿色、树干是棕色。
(3)形象期(5—6岁左右)形象期是幼儿开始真正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描绘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经验的时期,也是幼儿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了明显的发展。
从造型上看,能用较为流畅、熟练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试图将部分与部分融合为整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其结构较合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正确。
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
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
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2、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1)拟人化。
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
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和它们更亲近,对它们易于理解和交流。
(2)“透明”画。
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的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
这种透明式的画法,宛如幼儿的视线像X光一样穿透任何东西,所以也称为“X光的画法”。
(3)展开式。
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
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
也即画中的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或左右展开的画法。
(4)夸张法。
指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却加以忽视和遗漏的绘画现象。
幼儿的“夸张”法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5)基底线。
幼儿往往在画纸的底部画出一条长长的线条作为地面的标志,把整个画面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在基底线上排列成一排,表示这些物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注意:
幼儿阶段是不需要“绘画技法”的,幼儿有自己“无师自通”的学习方式和“天生”的创造能力和条件。
我们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自然“天赋”,重视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别干“统一”画法,抹杀孩子个性的傻事。
3、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引起绘画的兴趣工具的种类:
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
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
生活中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
如:
树叶、线、纸、海绵、瓶盖、玻璃球、等等。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运用同一性质的材料时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1)要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工具简便易操作,材料是身边熟悉有趣的,其实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简便、有趣的绘画工具,有趣的手指画经过掌心、手指肚的变化,再用彩笔添上一些辅助的成分,进行简单的装饰,孩子们更是兴趣十足。
(2)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彩色水笔是孩子最爱用,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绘画工具。
许多幼儿总喜欢在手、脸、桌、椅上画,这些多彩的圈圈、线线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和快感。
油画棒又短又粗,便于掌握绘画方法,是中班幼儿首选的绘画工具。
他们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3)大班幼儿多用素描、水粉等工具材料: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掌握水粉画的色彩、色调、构图的布局,以及怎样握笔、添笔、运笔的基本技能掌握。
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小班:
报纸撕贴纸盒画〈机器人〉手掌拓印〈的色彩〉毛线拖印〈风筝〉棉花、布料拼贴〈帆船〉。
中班:
海棉蘸色画〈春天的梦〉沥粉画〈艺术盘〉纸盒装饰立体画〈脸谱〉?
报纸立体画〈水果娃娃〉大班:
硬纸壳宣纸立体画〈魔法面具〉卵石彩绘〈动物园〉塑料瓶彩绘玩偶之家〉口罩彩绘〈我的大嘴〉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绘画教育目标,在绘画活动中具体运用的方法。
方法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绘画的效果。
结合案例分析各方法:
观察法含义:
是指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分析:
1、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及用动作模仿等。
如绘画“调皮的小猴”,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
又如泥工活动“刺猬”,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还可请幼儿轻轻触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
如“节日的街道”欣赏活动,幼儿通过视听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但这种气氛是从何而来的呢必须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远处的天空飘着彩色汽球,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中间摆放着鲜花,四周插着彩旗等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热闹与喜庆,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和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
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防止幼儿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或者走马观花,使幼儿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物。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范例演示法含义:
范例是指用来向幼儿演示的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画册、教具、实物以及教师画或做好的样品等。
范例的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表现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细节,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对范例的要求:
(1)形象明确、清晰,能够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篇幅要大一些,使全班幼儿都能看清楚。
(2)富于美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情感。
(3)描画方法和制作方法易于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绘制程度上是大多数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在使用范例中应注意的是:
(1)要对范例有明确的使用目的。
(2运用范例要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因为幼儿不仅看范例,还难以知道它的绘制过程。
(3)有时,范例应有一定的数量,能从各个角度反映事物,启发幼儿的思也为其创造性地表现事物提供借鉴和参照。
(4)正确处理好运用范例和创造表现的关系。
范例是为幼儿学习提供的参照物,而不能机械划一地作为统一的范本,要求幼儿画和做的范例有所不同。
(5)要掌握好出示范例的时间。
一般在交待课题后才出示范例,在上课前可以用白布或白纸将它们遮盖好。
(6)范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使用,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的观察力越强,表象积累越丰富,技巧越熟练,他们的创造性就越强,而范例的地位就越小。
相反,美术活动中创造的成分越少,利用范例的机会就越多。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亲自观察,丰富感情,提供想象和创造,补之以适应得范例,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创造才能提供条件。
演示:
是教师或幼儿把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显示出来,使幼儿对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以利于他们再直接模仿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技巧。
演示要求:
动作熟练连贯、节奏速度适中、线条清晰流畅、想象准确优美。
种类:
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归类演示。
游戏练习法含义:
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分析:
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游戏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
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不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画。
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
有时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
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
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
”(迎春花)。
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
语言指导法含义:
语言指导法是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内容:
(1)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幼儿创造的氛围
(2)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3)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创造信心(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幼儿创造动机。
分析:
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世上的一切物质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喜怒哀乐的,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绘画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
当我把蜜蜂比作“蜜蜂宝宝”时,幼儿会让它们害羞、哭泣,和蝴蝶、蜜蜂做游戏等。
当我把花儿比作“花姐姐”时,幼儿会把它们比作花房子,给“蜜蜂宝宝”遮风挡雨。
在想幼儿讲述创造意图时,将讲述的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并将动词、名词以象声词、叠声词的形式出现,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幼儿浮想联翩。
(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
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1、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
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
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
年龄层次的目标
⑴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⑵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⑶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①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②绘画教育目标
③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四)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1、线的练习
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
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
2、线条的内容
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重力线和悬浮线
旋转、重叠的线
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3、形的感觉
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
(1)圆和圆的组合
(2)方形和长方形
(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4、色彩的感觉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
(1)基本色训练:
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
(2)认识间色:
绿、橙、紫。
(3)认识无彩色:
黑、白、灰。
(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
年龄稍大的儿童学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
(5)背景色和主题色
(6)用色彩表达自然界
(7)色彩的情感
(8)色彩的装饰
5、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
(1)手指画:
(2)吹画
(3)蜡笔画
(4)彩色铅笔画
(5)彩色水笔画
(6)水色画
(7)水粉画
(8)水墨画
6、装饰与美化
⑴线的游戏:
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
⑵线和色的自由分割:
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⑶方形的结合:
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
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⑷三角形的组合:
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
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
⑸圆形的组合:
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
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⑹图案装饰:
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
⑺日常用品装饰:
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
(五)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
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
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
鲁道夫认为:
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
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
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
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
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线条:
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
形状:
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
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大小、方向:
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
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色彩:
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
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美术教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