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基础教案0.docx
- 文档编号:30434408
- 上传时间:2023-08-15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423.60KB
建筑构造基础教案0.docx
《建筑构造基础教案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基础教案0.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构造基础教案0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
1、第一篇建筑构造基础知识——60学时
2、第二篇建筑装饰构造技术——46学时
第一篇建筑构造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论
本章重点:
民用建筑结构类型;民用建筑构造组成及其作用;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确定依据;模数概念与定位轴线。
本章难点:
模数概念、定位轴线标定。
本章学时:
授课4学时。
建筑物(简称建筑):
是指供人们从事工作、生活和活动用的房屋和场所。
水塔、烟囱属于构筑物。
建筑学:
研究建筑物设计与建造的一门科学。
建筑构造:
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组合原理和构造组成方法的学科。
构造原理:
综合多方面的技术知识,根据多种客观因素,以选材、选型、工艺、安装为依据,研究各种构、配件及其细部构造的合理性(包括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以及能更有效地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理论。
构造方法:
在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各种材料,有机地组合各种构、配件,并提出解决各构配件之间相互连接的方法和这些构、配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防范措施。
建筑设计:
把人们对建筑物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工程技术相融合,运用相应的构造方法和装饰手段,加以创造表现。
建筑装饰:
对建筑物进行更为细致的修饰与刻划,使建筑物获得特定的格调与氛围。
一、民用建筑及其结构的分类
建筑可分为三大类:
工业建筑(从事各种工业生产活动用的建筑)、农业建筑(从事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用的建筑)、民用建筑(非生产性建筑)。
(一)民用建筑的分类
1、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建筑。
2、公共建筑——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各种公共事业活动的建筑。
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观赏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公共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和功能可分为18种类型。
此外,根据层数和高度的不同,还可将建筑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
(二)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一般民用建筑的主要组成构件有:
基础、墙体、梁、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屋盖等。
基础——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起承重作用。
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传递给下面的土层(地基)。
墙体——围成房屋空间的竖向构件,起承重、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承受楼层传来的荷载,并传递给基础;外墙还起围护作用,内墙还起分隔空间、隔声和遮挡视线的作用。
楼板层——划分空间的水平构件,起承重、分隔空间和水平支撑的作用。
承受家具、设备、人体及自重,并传递给墙体或柱子;同时可增加建筑物整体刚度。
楼梯——楼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设施,起交通联系和承重的作用。
屋顶——建筑物顶部构件,起承重、保温隔热和防水的作用,同时还起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影响的作用(即围护作用)。
门窗——门窗均为非承重构件。
门主要起内外交通联系和分隔房间的作用,有时兼有采光和通风的作用;窗主要起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一般民用建筑除上述六大组成部分外,不同的建筑还有各自不
同的构配件,如阳台、雨蓬、散水、明沟、窗台、挑檐沟、女儿墙、遮阳板等。
(三)民用建筑的结构类型
建筑结构:
由承重构件组成的承力体系。
是建筑物的承力骨架。
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和适用范围。
1、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
(1)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的建筑。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目前常见。
(3)混合结构——主要承重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构成的建筑。
砖墙和木楼板为砖木结构;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楼板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墙或柱和钢屋架为钢混结构。
目前常见。
(4)木结构——以木制构件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
目前少用。
2、按建筑结构的承重形式分
(1)墙承重结构
承重方式采用以墙体承受楼板及屋顶传来的全部荷载(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六层的民用建筑)。
(2)框架结构
承重方式采用以钢筋混凝土的梁、柱组成的骨架承受楼板及屋顶传来的全部荷载(常用于荷载及跨度较大的建筑或高层建筑,墙体不承重)。
(3)剪力墙结构
在房屋中布置从底到顶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作为承力结构体系。
当采用框架和剪力墙构成的承力结构时,称为框—剪结构。
(4)筒体结构
将房屋中纵横方向的剪力墙围成一个筒体来作为承力结构体系。
筒体的形式有框架内单筒、框架外单筒、筒中筒三种。
(5)大跨度空间结构
对于有大跨度、大空间要求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大型剧场等),需要采用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
常见有网架结构、悬索结构、薄壳结构、折板结构等。
这种结构体系所形成的屋顶造型不同,使得建筑的外观造型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二、民用建筑的等级
(一)按建筑的重要性及使用要求分等(表1—1)
特等:
具有重大纪念性、历史性、国际性和国家级的各类建筑
甲等:
高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乙等:
中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丙等:
一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丁等:
低标准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二)按防火性能的不同分等
1、划分依据
(1)构件的燃烧性能
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程度。
非燃烧体——金属材料、天然或人工的无机矿物材料(石材、砖、混凝土等)。
难燃烧体——沥青混凝土、经过防火处理的木材、用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等。
燃烧体——木材、纸质材料等。
(2)耐火极限
指建筑构件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的这段时间。
2.划分情况
A.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四级
B.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二级
(三)按耐久年限的不同分等
根据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不同,分为四个等级。
三、民用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与影响因素
(一)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分为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是初步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外观效果;施工图设计就是建筑构造设计,它要详细地研究确定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组成方法(即各部位各构件的选型、选材、尺寸、连接方法等),实际上是建筑方案设计的深入和详细。
(二)民用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本要求、特殊要求、技术要求等。
2、有利于结构安全——受力合理、连接妥当,结构安全稳定。
3、方便施工、适应建筑工业化——施工的可行性。
施工的技术条件、场地条件、季节条件等。
4、经济节约——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标准,采取合情合理的构造方案。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三)影响民用建筑构造的因素
1、荷载因素——构件的自重和使用中发生的外力。
2、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
3、使用因素——使用中产生的干扰因素(机械振动、噪音、火灾等)。
四、建筑统一模数制
建筑工业化:
包含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三方面内容。
为达到设计标准化,必须将建筑物及其各部分的尺寸统一协
调。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了模数和模数协调的原则。
(一)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
1、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1)基本模数——模数协调中的基本尺寸单位。
数值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
(2)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数倍数
2、导出模数的基数
(1)扩大模数的基数——3M、6M、12M、15M、30M、60M。
(2)分模数的基数——1/10M、1/5M、1/2M
3、模数数列——以选定的基数为基础展开的一系列数值系统(表1——3)。
建筑物中的尺寸,除特殊情况外,都应按照表中数列采用。
4、模数数列的使用范围
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开间(柱距),进深(跨度);构配件尺寸;门窗洞口尺寸;建筑物高度、层高等。
分模数数列——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等。
(二)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就是确定建筑物中承重构件(墙体、柱子、大梁)位置的轴线。
在建筑平面图中,定位轴线形成一定的网格来确定建筑构件的位置,是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定位依据。
1、横向定位轴线
一幢建筑物的平面图是经过剖切的建筑水平投影图,绘制平面图时通常为南面在下,北面在上(可依据指北针),此时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称为横向定位轴线,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采用数字。
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间距称为开间(或柱距)。
2、纵向定位轴线
沿竖直方向排列的称为纵向定位轴线。
纵向定位轴线编号采用大写字母(其中O、I、Z不能用)。
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间距称为进深(或跨度)。
3、定位轴线分区编号
在编排定位轴线时,建筑平面较复杂,转折较多时,定位轴线可以分区表示,每个区各自编号,如1.1、1.2、…;1A、1B、…;2.1、2.2、…;2A、2B、…;3.1、3.2、…;3A、3B、…。
对于一些较短的承重内墙或个别柱子,可采用附加轴线,附加轴线的编号以分数表示,分母为前一轴线号,分子为附加轴线顺序号,如1/1、2/1、1/2、2/2、1/A、2/A、1/B、2/B。
4、定位轴线的标定方式
定位轴线通常定在砖墙或柱子中心线上,也有例外,当承重砖墙上下层墙厚不一致时,如底层墙较厚楼层墙较薄,此时对于内墙可使上下层墙体对齐,定位轴线仍可与墙体中心线重合;但是当上下层墙体不对齐时,如外墙要保持外墙面平整,则无法使墙体对齐,则定位轴线应与最上层的墙体中心线重合。
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模数,同一位置上的承重构件由低至高均由同一定位轴线定位。
(三)几种尺寸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在建筑模数协调中为了保证尺寸间的协调,将尺寸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实际尺寸。
1、标志尺寸——用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进深、层高等),以及标注建筑制品、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应符合模数数列。
2、构造尺寸——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
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实有尺寸。
4、几种尺寸间的相互关系:
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
实际尺寸±允许误差值=构造尺寸。
第二章基础与地下室构造
本章重点:
基础与地基的概念;各种基础的构造;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本章难点:
钢筋混凝土基础构造;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本章学时:
授课4学时。
一、基础与地基的概念
1、基础与地基概念
建筑物的最下面的部分,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也就是说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而地基则是基础下面的土层,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基础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因此要求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计算基础下面土层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荷载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基础必须支承在持力层上才能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
2、地基分类
天然地基——不需经过处理就可以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
如:
岩石、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等。
人工地基——必需进行换土和加固的软弱土地基。
压实、换土、桩基。
二.基础的形式
(一)按材料及受力情况分
1.刚性基础
抗压性能好,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基础。
(1)按构造形式分——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2)按材料分——有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等。
(3)刚性基础高宽比允许值——为保证材料性能能够充分发挥,在构造上要限制刚性基础的台阶高度h和宽度b的比值。
(表2-1)
(4)材料要求——砖标号不低于M7.5,砂浆不低于M5,混凝土为C7.5~C10。
地下水位以上可用混合砂浆,地下水位以下须用水泥砂浆。
2.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二)按构造形式分
1.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柱下条形基。
2.独立基础——台阶形、锥形、杯形、薄壳等。
3.联合基础——井格(十字交叉)基础、片筏(板式、梁板式)基础、箱形基础。
二、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
地下室埋入地下的墙体和地坪都会受到潮气和地下水的侵蚀,必须采取防潮、防水处理。
(一)地下室防潮、防水材料
1、冷底子油——沥青用有机溶剂稀释而成。
2、乳化沥青——沥青混合在有乳化剂的水中形成的乳胶体。
3、沥青胶——沥青与粉状和纤维状矿质填充料的均匀混合体。
4、沥青卷材——沥青与纸或其它纤维织物浸渍而成的有胎油毡;石棉或橡胶粉掺入沥青经辊压而成的无胎油毡。
5、防水砂浆——易开裂少用。
6、钢板——较昂贵少用。
7、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密实剂等外加剂来提高抗渗性能。
(二)地下室防潮构造
1、设置要求
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并且无积水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受到土层中潮气的影响,必须防潮处理。
2、防潮构造
(1)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饱满;
(2)墙体外侧水泥砂浆抹面(应高出散水≥300mm)。
(3)再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刷至散水底)的垂直防潮层。
(4)然后在外侧回填隔水层(粘土或灰土分层回填夯实),宽度为500mm左右。
(5)在墙体的上下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一道设在室外地坪以上150mm~200mm处。
(三)地下室的防水构造
1、设置要求
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下水不但会侵入墙体,还对地下室外墙和底板产生侧压力和浮力,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2、防水构造
防水措施有卷材(柔性)和防水混凝土(刚性)自防水两种:
(1)卷材防水
外包防水——防水层设在墙体外侧迎水面上,防水效果好,但不利维修。
构造做法是:
先在混凝土垫层上满铺油毡(留有足够的长度与墙身油毡搭接);在油毡上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再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砌筑墙体;在墙体外侧抹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冷底子油一道,再粘贴两毡三油(与地坪处的油毡搭接严密,且防水层应高出地下水位500~1000mm);在防水层外侧用水泥砂浆砌筑半砖厚的保护墙(保护墙与防水层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实,保护墙每隔5~8m长设一道垂直通缝);保护墙外侧回填隔水层;隔水层外侧回填虑水层(炉渣、碎石等)。
内包防水——防水卷材包在地坪和墙体的内侧。
内防水是将防水层设在外墙的内侧面,施工方便,维修容易,但防水效果不太好。
(2)混凝土自防水
利用材料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实性来防水。
采用整体式的防水钢筋混凝土墙体和地坪,同时具有承重、围护、防水的功能。
防水混凝土墙体厚度不小于200mm,板厚度不小于150mm,为防止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在墙体的外侧抹水泥砂浆找平后涂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
第三章墙体构造
本章重点:
砖墙的细部构造;墙体的抗震要求和措施。
本章难点:
砖墙各细部的构造做法;圈粱与构造柱的设置与构造要求。
本章学时:
授课10学时。
一、墙体的作用及类型
(一)墙体的作用
1、承重作用2、围护作用3、分隔作用
(二)墙体的类型
1、按位置分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体。
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体。
窗间墙——窗与窗或门与窗之间的墙段。
窗下墙——窗洞下方的墙体。
女儿墙——屋顶上部高出屋面的墙体。
2、按布置的方向分
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体,建筑物两端外横墙通常成为山墙。
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体。
3、按受力分
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
非承重墙——不承受其它构件传来的荷载,又称承自重墙(承受自重)、隔墙(分隔空间)、填充墙(框架结构中柱子之间的墙体)、幕墙(悬挂在骨架外部的轻质墙)。
4、按墙体材料分
有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砌块墙、板材墙等。
二、砖墙构造
(一)砖墙的材料
1.砖(表3-1)
类型:
普通粘土砖、粘土多孔砖、粘土空心砖。
规格:
240×115×53、190×190×90。
强度等级(标号):
MU30~MU7.5
2.砂浆
种类——按作用:
砌筑砂浆、抹面砂浆、防水砂浆。
按材料:
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砂浆。
强度等级:
M15~M0.4
3、砖砌体的砌筑方式(表3—2)
(二)砖墙组砌方式
1、实体墙的砌式
全顺式、一顺一顶式、多顺一顶式、每皮顶顺相间式、两平一侧式。
名称、墙厚及尺寸关系见表3—3。
2、空心砖墙和多孔砖墙砌式
全顺式砌筑,墙厚200mm。
空心砖用于非承重墙,多孔砖可用于承重墙。
(三)砖墙的细部构造
1、墙脚构造
(1)墙身防潮层
A.墙身受潮情况——土层中的毛细水沿孔隙进入墙内。
B.防潮层的作用——阻断毛细水,使墙身保持干燥。
C.水平防潮层的位置——一般设在地坪层中的混凝土层中
D.水平防潮层的做法:
①油毡防潮层——铺设油毡。
②防水砂浆防潮层——铺设防水砂浆。
③细石混凝土防潮层——浇注细石混凝土。
④防水砂浆砌砖防潮层——用防水砂浆砌砖。
E.垂直防潮层
当内墙两侧地坪标高不一致时,应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和一道垂直防潮层。
(2)勒脚
A.勒脚的位置——外墙接近室外地坪的部位。
B.勒脚的作用——防潮、防水、防冻,防机械碰撞,美化建筑立面。
C.勒脚的高度——一般不低于室内地坪高度,有时做到底层窗台底。
D.勒脚的做法——①抹灰:
水泥砂浆、水刷石等。
②贴面:
各类石板、面砖等。
③石砌:
毛石、条石等。
E.勒脚的构造要求
①湿润和清扫墙面;②墙面留槽口;③勒脚面层伸入散水下面。
(3)明沟
A.明沟的位置——建筑物外墙四周紧靠墙根的排水沟。
B.明沟的作用——将屋面落水和地面积水有组织地导向地下排水井,保护外墙基础。
C.明沟的构造做法——明沟宽度不小于200mm,沟底纵坡0.5%~1%。
材料有混凝土浇注,砖、石砌筑后抹水泥砂浆。
(4)散水
A.散水的位置——房屋外墙四周靠墙根处的排水坡。
B.散水的作用——将雨水散至远处,防止雨水对墙基的侵蚀。
C.散水的构造做法——散水宽度600~1000mm,坡度3%~5%,外边缘比室外地坪高出20~30mm。
材料有混凝土、砖、石等。
2、门窗过梁
(1)过梁的位置——设在门窗洞口上部的横梁。
(2)过梁的作用——承受洞口上部的砌体传来的各种荷载,并传递给洞口两侧的墙体或柱子。
(3)过梁的形式:
A.砖拱过梁——有平拱和弧拱。
常见平拱,适用于洞口宽度不大于1.8米,上部无集中荷载时。
B.钢筋砖过梁——在砖墙灰缝中设置钢筋。
适用于洞口宽度不大于2米,上部无集中荷载时。
C.钢筋混凝土过梁——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梁。
宽度与墙厚一致,或做成L形断面,高度与砖墙皮数相适应,有60mm、120mm、180mm等。
3、窗台
(1)窗台的位置——位于窗洞口下部的排水构件。
(2)窗台的作用——及时排除淋在窗上的雨水,避免积水渗进室内或墙身。
且能丰富建筑立面效果。
(3)窗台的形式——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外窗台和内窗台;砖砌窗台和混凝土预制窗台。
(4)窗台的构造——悬挑窗台挑出墙面60mm,下边缘做滴水,表面做成向外的坡面,外窗台两端比窗洞每边挑出60~120mm。
可将外立面上的窗台连成通长腰线或分段腰线,也可做成外窗套。
三、墙体的抗震要求和措施
(一)圈梁
1、圈梁的位置——沿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2、圈梁的作用——提高房屋的整体刚度,增强墙体稳定性,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振动荷载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房屋抗震能力。
3、圈梁的构造形式——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
4、圈梁的设置要求——圈梁应设在房屋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要求连续封闭不能断开,若被断开要采取构造措施。
表3—4为圈梁设置要求,一般设在基础顶、楼板底、门窗顶、屋面板底等处。
5、圈梁与过梁的区别——圈梁可以代替过梁,过梁不能代替圈梁。
(二)构造柱
1、构造柱的位置——设在墙体内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柱。
2、构造柱的作用——与圈梁共同形成空间骨架,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抵抗变形的能力。
3、构造柱的设置要求——表3—5。
一般设在外墙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梯间四角、较大洞口两侧、较长墙体中部。
4、构造柱的构造
A.配筋构造——最小截面为240180mm。
纵向配筋最小4Φ12,箍筋Φ6间距最大250mm,与圈梁连接端要加密箍筋。
可不设基础,但应伸入基础梁内或伸入室外地坪以下500mm处。
B.拉接构造——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要砌筑成马牙搓(错),并且沿墙体高度每隔500~600mm设2Φ6拉结钢筋,拉结筋每边伸入墙体不小于1米。
(三)横墙间距和墙体局部尺寸
1、横墙间距(表3—6)
横墙间距小房屋刚度大,抗震性能好,但房间大小受到限制。
为保证横墙的承载力和屋盖的水平刚度,规定了横墙的最大间距。
2、墙体局部尺寸(表3——7)
为保证承重墙体的承载力,承重墙体上洞口不能开得太大,墙段的尺寸不能太小。
第四章楼板层与地坪构造
本章重点: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形式与构造;地坪层的构造;阳台与雨蓬的形式及排水;阳台栏杆的形式及细部构造。
本章难点: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布置;阳台与雨蓬的结构形式。
本章学时:
授课6学时。
一、楼板层构造
(一)楼板层的作用及组成
1、楼板层的作用——承重、分隔竖向空间、水平支撑
2、楼板层的组成——结构层、面层、顶棚、附加层
(二)楼板的类型
1、钢筋混凝土楼板2、木楼板3、钢衬板组合楼板
目前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楼板。
(三)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现浇式和预制装配式
1、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1)板式楼板——墙体间距在三米左右时,楼板可直接支承在墙体上,称为板式楼板。
板式楼板的跨度为3米以下,板厚60~100mm。
多用于较小的房间。
如厨房、卫生间、过道、走廊等。
(2)梁板式楼板——当楼板的跨度太大时,在板中设梁形成梁板式楼板。
A、次粱楼板:
楼板的跨度在4~6米时,板中设次粱。
B、肋梁楼板
楼板跨度超过5米时,板中设主、次粱形成肋粱楼板。
a.组成——主梁、次梁、板。
b.荷载传递顺序——板→次梁→主梁→墙或柱。
c.经济尺寸——主梁:
跨度5~8米,梁高为跨度的1/14~1/8,梁宽为高度的1/3~1/2。
次梁:
跨度4~6米,梁高为跨度的1/18~1/12,梁宽为高度的1/3~1/2。
板:
跨度1.7~3米,厚度60~80。
次梁的间距就是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就是次梁的跨度。
C、井式楼板
板接近方形,梁的断面大小一致,不分主、次梁。
为使顶棚美观,可布置成正井式和斜井式两种。
(3)无梁楼板——楼板直接支承在柱子上,不设梁。
为了增加柱子支承面积,在柱顶设柱帽或托板。
柱网一般为方形,柱距6米左右,板厚不小于120。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按生产过程不同有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两种。
按外形和使用不同有实心平板、槽形板、空心板三种。
(1)实心平板——规格较小,适用于走道板、平台板、搁板、盖板。
(2)空心板——规格较大,用途较广。
(3)槽形板——在板的周边和中间加上肋(小梁)。
板上可开孔。
铺设方式有正铺和倒铺两种。
二、地坪构造
1.面层——各种饰面材料。
2.附加层——防水防潮层、保温层、管道层等。
3.垫层——混凝土或碎砖或砂石。
4.素土夯实——夯实的土层。
三、阳台与雨蓬构造
(一)阳台
1、阳台的类型——挑(凸)阳台、凹阳台、半凹凸阳台。
2、阳台的组成——挑梁、面梁、板、栏杆(栏板)扶手。
3、阳台的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美观。
4、按结构类型
(1)挑板式——将房间的楼板挑出作为阳台板。
(2)挑梁式——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构造 基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