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
- 文档编号:30429777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5.57KB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重点知识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
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①两者互相补充②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③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④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区别:
①微观经济学的本质:
市场有效,市场万能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4、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根据社会需求,组织物资资料、设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5、资源利用:
研究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的原因,寻求改良这种状态的方法,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
6、资源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资源既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
7、资源的稀缺(有限)性:
稀缺:
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①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②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③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8、资源稀缺的原因:
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②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9、机会成本:
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10、实证分析:
指超越一切价值判断,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前提出发,来分析人的经济活动。
其特点为: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11、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
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要作好坏的评价)
第二章
1、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④消费者偏好(嗜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⑤消费者数量与结构;⑥政府的消费政策
3、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
需求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变动主体
价格P
其他因数
图形表现
需求量变动
Q
变化
不变
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变动
D
不变
变化
整条曲线的位移
4、需求定理: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斜率为负值。
5、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6、影响供给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厂商的目标;④厂商对未来的预期;⑤生产要素的价格;⑥生产技术的变动;⑦政府的政策
7、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的区别:
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8、供给定理:
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9、供求均衡:
均衡:
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需求量与供给量、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同时相等时的价格。
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0、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D↑:
P↑Q↑D↓:
P↓Q↓
S↑:
P↓Q↑S↓:
P↑Q↓
需求增长幅度大于供给增长幅度,最终均衡价格上升。
1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价格交叉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某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括号中为PPT中表述】
1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1)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的情况,即|Ed|>1,被称之为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缺乏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小于1的情况,即|Ed|<1,被称之为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需求单位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等于1的情况,即|Ed|=1,被称之为需求单位弹性,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相等。
(4)需求完全无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等于零的情况,即Ed=0,被称之为需求完全无弹性,它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5)需求有完全弹性。
需求弹性系数趋于无穷大的情况,即Ed→∞,被称之为需求有完全弹性,它表示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或需求量的变动是任意的。
14、“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
富有需求弹性商品,E>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15、“谷贱伤农”: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提高价格会增加总收益,降低价格则会减少总收益
征收消费税,会提高商品价格需求越缺乏弹性,消费者负担比重越大,对生产者有利;需求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比重小,生产者负担比重大
16、市场经济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价格调节经济
17、供求定理要会和图形结合掌握
18、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9、限制价格:
【最高限价】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第三章
1、效用U:
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
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原因:
生理原因:
重复刺激兴奋度递减。
心理原因:
人性。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4、基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5、序数效用: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6、基数效用均衡的条件: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是MU1/P1=MU2/P2=a,即每一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任何商量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且都等于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7、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8、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X1、X2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凸向原点(3)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1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1、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1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原因:
①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②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13、预算线:
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14、序数效用论下的均衡条件:
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条件是MRS=P1/P2,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量价格比率。
15、用序数效用论解释配给制度或计划经济的缺点或慈善产品为什么最好是钱:
16、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17、恩格尔曲线:
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第四章
1、交易成本:
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2、厂商(企业)的本质:
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对市场的一种替代。
3、市场和企业的利弊比较:
市场的优势:
(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企业的优势:
(1)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部分交易成本。
(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5、
5、边际产量MP: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L)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
7、边际递减规律的原因: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①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
②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③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
或者说是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8、单一要素连续投入的合理区域:
见书108页图4—3
9、等产量线: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10、等产量线的特征(特点):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表明:
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
B、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11、边际技术替代率:
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1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①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②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使得等产量曲线像无差异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1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14、等成本线:
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K,L)最大组合的线。
15、等成本线特征:
(1)线上每一点,两种要素组合不同,但支出相等。
(2)向右下方倾斜,两种要素在数量上是替代关系。
(3)因成本或要素价格变化而移动。
16、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MR=MCMR=M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17、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
(是一种规模经济)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的倍数。
18、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
19、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
(是一种规模不经济)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的倍数。
第五章
1、显成本:
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2、隐成本:
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
不在帐目上反映。
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3、正常利润:
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
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判断长期和短期的依据:
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
短期:
①部分投入可调整-可变成本VC: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包括:
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资。
②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成本FC:
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短期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要素费用。
包括:
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
长期:
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5、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1)SM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
(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
第六章
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如:
农产品市场。
1、
2、市场结构的四种分类: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3、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的条件:
厂商均衡:
当厂商的生产水平保持不变,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时,厂商处于均衡状态。
短期:
价格既定,不变要素投入量固定。
厂商只能变动可变要素,来调整产量,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损失。
MR=SMC其中,MR=AR=P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损失。
4、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的条件的营利状况(盈利、盈亏平衡、亏损)的判断依据:
(1)行业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高。
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2)行业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低。
存在亏损GKEN(红色部分)(3)厂商需求曲线切于SAC最低点。
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5、生产者剩余:
厂商提供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完全竞争市场简评:
优缺点:
优点:
完全竞争市场最理想。
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1)供给与需求相等,不会有生产不足或过剩,需求得到满足。
(2)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最低,要素作用最有效。
(3)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价格最低,对消费者有利。
完全竞争市场的缺点:
(1)厂商平均成本最低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2)产品无差别,消费者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生产者规模可能都很小,无力去实现重大科技突破。
(4)实际中完全竞争很少,且竞争一般必然引起垄断。
宏观
十二章
1、经济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哪四个原则上?
第一,符合科学的可证伪原则。
第二,采用假设手段构造理论,用简化模型表达理论。
第三,坚持内部逻辑一致性原则。
第四,不断把理论假设与经验事实相对照,以检验理论真伪。
经验观察,包括直观性事实,整理性事实,标准性事实。
2、什么是GDP?
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3、什么是GNP?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4、GDP与GMP之间的区别?
GNP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的特点?
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
(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
(2)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
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3)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
是流量而非存量。
(4)是最终产品,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6、什么是最终产品?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
最终产品通常包括:
①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存增加);③净出口(进出口差)。
7、支出法如何计算GDP?
又称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
8、收入法如何计算GDP?
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W+i+R+E
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9、什么是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10、什么是NI?
广义:
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
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11、什么是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12、什么是DPI?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
DPI=GDP-Z-T(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13、什么是名义GDP,什么是实际GDP及两者间转换?
名义GDP:
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反映通胀的物价指数。
只有实际GDP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情况。
名义GDP有时会造成一些假象,即名义增加,而实际减少。
14、什么是潜在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潜在GDP是充分就业时的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15、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恒等式?
两部门:
GDP=NDP=NI=Y从总支出的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
从总收入的去向角度看,GDP=消费用途C+储蓄用途S
C+I=GDP=C+S即:
I=S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
三部门:
支出方面:
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收入方面:
Y=C+S+T,(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0-Tr=全部税金-转移支付)
C+I+G=Y=C+S+T,即I+G=S+T,I=S+(T-G)
其中(T-G)为政府储蓄,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
四部门:
四部门=三部门+国外部门
支出方面:
Y=C+I+G+(X-M)(X-M)为净出口
收入方面:
Y=C+S+T+KrKr为是本国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C+I+G+(X-M)=Y=C+S+T+Kr
I+G+(X-M)=S+T+Kr
I=S+(T-G)+(M+Kr-X)=本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十三章
1、什么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
被直接称为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2、影响消费者因素有哪些?
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3、什么是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
4、凯恩斯消费函数的表达式?
c=消费,y=收入:
c=c(y)满足dc/dy>0
5、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
MPC+MPS=1:
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
6、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
APC+APS=1
7、什么是乘数?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总需求(I、C等)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8、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方程及其相应的变量乘数?
两部门:
y=(a+i)/(1-b),a=自发消费:
最低消费;i=固定自发计划投资;b=边际消费倾向乘数:
三部门:
税收乘数k=-b/1-b投资乘数k=b/1-b平均预算乘数k=1
十四章
1、什么是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
相互联系的有4层含义:
一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二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三是有购买力的需求;四是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
2、什么是货币市场?
指存续期在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组成的金融市场。
主要任务在提供工商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或营运周转资金、金融同业的拆款及各种短期有价证券的买卖。
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特性是流动性高、交易期限短,而且倒帐风险也较低。
3、什么是投资及其影响因素?
是建设新企业、购买设备、厂房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以及存货的增加,其中主要指厂房和设备。
投资就是资本的形成。
因素:
(1)利率。
与投资反向变动,是影响投资的首要因素。
(2)预期利润。
与投资同向变动,投资是为了获利。
利率与利润率反方向变动。
(3)折旧。
与投资同向变动。
折旧是现有设备、厂房的损耗,资本存量越大,折旧也越大,越需要增加投资以更换设备和厂房,这样,需折旧的量越大,投资也越大。
(4)预期通货膨胀率。
与投资同向变动,通胀下,短期内对企业有利,可增加企业的实际利润,减少工资,企业会增加投资。
通胀等于实际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
4、投资函数的表达式?
i=e-dr(e:
自主投资,是即使r=0时也会有的投资量。
d:
投资系数,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表示利率每增减一个百分点,投资增加的量。
)
5、MEC、MEI的比较?
资本边际效率(MEC):
正好使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MEI(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减少了的MEC。
称为投资边际效率曲线,要低于MEC。
6、什么是IS曲线,IS曲线的经济含义?
一种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含义: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3)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变化。
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增加。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第五 重点 知识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