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docx
- 文档编号:30425371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32KB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一、阅读《黄河颂》,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谈谈。
2.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和“屏障”能否换成“身躯”和“屏风”?
为什么?
4.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歌词“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诗中“铁的臂膀”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5.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本诗歌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哪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内容是什么?
(2)这首歌词的第一、二两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主体部分中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找出一个词来统领,应该是哪个词?
它所统领的内容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诗人从那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7.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
为什么?
8.“啊!
黄河!
”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9.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10.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在你的身边扮演!
望黄河滚滚, 啊!
黄河!
奔向东南。
你是伟大坚强,
惊涛澎湃, 像一个巨人
掀起万丈狂澜;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浊流宛转,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结成九曲连环;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从昆仑山下 啊!
黄河!
奔向黄海之边; 你一泻万丈,
把中原大地 浩浩荡荡
劈成南北两面。
向南北两岸
啊!
黄河!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从你这儿发源; 发扬滋长!
多少英雄的故事,
11.诗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2.诗中赞美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13.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是:
____________
14.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外收集描写黄河,赞美黄河的诗句,并摘出你最喜欢的6句诗句。
四、课内阅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 多少英雄的故事,
望黄河滚滚, 在你的身边扮演!
奔向东南。
啊,黄河!
惊涛澎湃, 你是伟大坚强,
掀起万丈狂澜; 像一个巨人
浊流宛转,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结成九曲连环;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从昆仑山下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奔向黄海之边; 啊!
黄河!
把中原大地 你一泻万丈,
劈成南北两面。
浩浩荡荡,
啊!
黄河!
向南北两岸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15.诗中,诗人称“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16.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九曲连环”?
请你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的?
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
17.“啊!
黄河!
”在诗中多次出现,是何修辞?
起什么样的作用?
18.诗人借黄河表达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
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惊涛澎湃,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
黄河!
结成九曲连环;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从你这儿发源;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9.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0.“啊!
黄河!
”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21.将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换成“看”字好不好?
为什么?
22.诗人为什么称黄河为“摇篮”“屏障”?
23.诗中,诗人把黄河描绘得一往无前、无坚不摧,以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
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诗人这样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啊!
黄河!
”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摇篮”,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3.不能。
“身躯”仅仅指身体;“体魄”还指蕴含着精力、精神,用“体魄”更能表现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
“屏风”太小,不足以形容黄河;“屏障”则显得高大,气势雄伟,用“屏障”比喻黄河,表达团结抗战、抵御外族入侵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形象、贴切。
4.D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诗句的作用。
在不同的段落有不同的作用,主要是起到烘托情感、强调内容的作用,有感慨、有期盼、有深沉的爱也有浓重的情。
从诗歌的内容上看,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
“啊!
黄河!
”起到了分清层次的作用。
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重要内容的理解。
“摇篮”,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试题分析:
考查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要对词语进行比较。
体魄包括身体和精神,身躯只代表身体。
“身躯”不能表现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
屏障,指所有的遮蔽、阻挡之物,比喻黄河,显得高大,气势雄伟,很很好地表达情感。
屏风只是室内陈设。
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不足以形容黄河。
4.试题分析:
D项“以长句为主”错。
应该是以短句为主,长短结合。
5.
(1)“颂”。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
主要是“颂黄河”。
(2)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二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望”。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对题目和诗文内容的理解。
《黄河颂》是一首面对黄河而唱出的颂歌,所以关键词是“颂”;诗文可以分成“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三个层次,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故“颂黄河”是诗文的主体部分——抒发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本题要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
第一节歌词主要用“望”字统领,引出了对黄河形象的描绘,重点叙写的对象是“黄河”;第二节歌词转入“颂”,歌颂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中华英雄儿女。
据此归纳作答即可。
(3)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这部分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
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
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据此分析作答。
6.黄河的自然特点:
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
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
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7.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字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8.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9.比成摇篮是因为黄河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成屏障,侧重葱黄核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10.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解析】
6.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7.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望”是向远处看,而“看”是单纯的用眼睛看见之意。
用“望”可以写出黄河之长奔流浩淼的气势,而“看”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因为“望”字更能表现出黄河的一望无际,源远流长。
更加突出了黄河激流的壮观景象,滚滚磅礴的气势,更能表现诗人那豪放的胸怀。
8.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三次反复出现,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说,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从表达情感上讲,反复吟咏,一唱三叹,增强了语气,更能表达作者对黄河的热爱。
9.考查对诗篇内容的理解。
因为黄河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所以说黄河是“摇篮”;因为黄河用它那英雄的气概,保护了中华儿女,所以说黄河是“屏障”。
“摇篮”和“屏障”都是比喻,一定要答出两个词的比喻义,当然这要联系诗篇的内容。
10.考查学习这首诗的意义。
《黄河颂》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伟大坚强,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黄河的主题,号召人们发奋保卫祖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11.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1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
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1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14.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③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解析】
11.试题分析:
考查“望”字的表达作用。
要注意“望”字处在诗歌中的位置。
“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内容都是由“望”字所统领的。
这些内容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和感受。
1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
诗中赞美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是“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此题比较容易,读懂诗句即可作答。
13.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
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读懂诗歌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要注意“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个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问题的下文就是答案。
14.试题分析:
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诗歌文化,对积累诗歌知识,对背诵有关黄河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1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是可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16.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入渤海。
17.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引向深入。
18.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理解词语一定要结合语境,“摇篮”本义是:
通常装在摇摆器上或悬挂于枢轴上可以摇摆的婴儿床或吊床。
这里指:
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
“屏障”本义是泛指遮蔽、阻挡之物,这里“用体魄筑成屏障”写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这里侧重于表现黄河对中华民族起到保卫的作用。
16.解答此题要结合一定的地理知识加以解答。
从黄河发源地,到流经几个省市,最后注入渤海。
17.“啊!
黄河!
”在诗中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8.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黄河颂”着眼于“歌颂”。
课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
诗人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19.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20.“啊!
黄河!
”在诗歌中出现三次,将对黄河的赞颂清晰地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这三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1.不好。
“望”字表示向远处看,可以写出黄河奔流浩渺的气势,而“看”字,是单纯地用眼看,无法体现这种效果,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因此换成“看”不好。
22.把黄河比作“摇篮”,是因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把黄河比作“屏障”,是因为黄河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同时,黄河所体现的伟大坚强的精神,也是民族精神上的屏障,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更加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23.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解析】
19.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由关键语句“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等可知,诗歌主要赞扬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0.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语句作用的理解。
通读诗歌可知,“啊!
黄河!
”在诗歌中出现了三次,将对黄河的赞颂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坚强伟大的精神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三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1.这道题考查对诗句词语的理解。
先分析这两个字的意思,然后将其分别放入具体语境中揣摩表达效果即可。
“望”是向远处看,而“看”是单纯的用眼睛看见就行。
用“望”可以写出黄河之长,奔流浩淼的气势,更能表现出黄河的一望无际,源远流长,更能突出黄河的壮观景象。
“看”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2.这道题考查对诗句词语的理解。
根据这两个词本身的意思,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情感分析即可。
把黄河比作“摇篮”,是从历史贡献的角度赞美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把黄河比作“屏障”,则是从优越的地理位置的角度赞美黄河在抵御外辱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23.这道题考查对诗歌主题情感的理解。
《黄河颂》是一首黄河的颂歌,更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
文章主体部分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坚强伟大的精神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以此来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家卫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颂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黄河 课内语段 阅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