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入内容.docx
- 文档编号:30408166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62.09KB
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入内容.docx
《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入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入内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入内容
附件2:
参考资料3:
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渗透内容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提出: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素。
信息素养表现在: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
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思想和基本工具的了解和掌握;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不仅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也强调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强调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协作及参与社会活动习惯的养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在课程整体层面上要重视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有研究者从利于教学的角度给出信息素养解析方案,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
其中,知识为其他五个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各个部分(包括知识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
因此,知识和评价调控这两部分组成了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承载;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三部分有机相联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渗透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
六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图4-1所示:
图4-1信息素养组成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是:
注意、想象、情感、意志,具体分解如表4-2所示:
表4-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身心健康
能辩证认识和积极面对信息技术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能客观、积极地看待竟争关系、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成败得失,有意识地进行信息环境下的身体保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
信息意识
能认识到信息及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激发和保持衬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意识和态度;能形成更为开放的视野,具有勇于推介自己、合理争取与广泛利用国际国内各种相关资源的意识
作品欣赏
能正确认识信息产品和信息环境的陶冶功能,在提高信息作品欣赏水平和恰当使用娱乐产品的基础上愉悦心情和陶冶情操
行为规范
能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价值内化
能内化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健康行为习惯,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
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同时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能力塑造,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我们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课程的体系结构上简单呈现这些方面的概念,而是应该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效渗透信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因素,避免“价值教育”与“技术学习”两张皮现象。
特别是让学生在信息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信息技术活动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结合前三个单元的内容,在对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逐步形成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在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等方面,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科德育渗透。
1信息获取类
1.1合法获取信息
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大多是他人通过信息加工重新建构与创造的,是他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
信息资源要实现持续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对于他人劳动的尊重。
因此,获取信息是必须尊重他人的成果,表现在法律上是有信息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表现在道德上是有一定的信息资源获取规范。
信息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著作权制度、计算机软件保护等。
详见4.2参与信息活动。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
学生的信息道德规范体现在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正确选择有效信息;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在信息获取方面,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道并且遵守信息获取中的有关法律法规;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应标明出处;
●不盗用软件公司开发的商品软件和个人或单位购买使用的软件,不非法拷贝他人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软件;
●尊重他人的隐私,如不窃取他人的帐号和密码,阅读他人的电子邮件等;
●未经许可不得使用他人的计算机系统;
●不访问各种含有不健康信息的网站,不下载各种不良信息资源;
●不访问有反动思想的网站,不下载和传播有反动思想的信息资源;
●不传播病毒或获取制作病毒程序的各种代码。
1.2信息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商品。
信息社会通常被定义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集中。
信息集中度取决于对信息的需求以及此需求被满足的程度。
因此,一种看待信息社会是否形成的方法是评价信息的交换强度及信息内部流动的持久性。
那么,什么是信息价值?
它的价值如何确定?
这些问题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应该说,信息必须经过汇总、整合、分析才能产生价值,零散的信息只能是新闻性的,无法体现真正的价值。
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一方面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过滤出有效的价值点,同时又要降低获取相应信息的成本,使信息的实际使用价值大于收集、分析信息等过程所产生的成本。
1.2.1信息价值的标准
经济学界把经济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信息的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不妨引用其观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一书中,总结了对信息价值的三种规定:
标准价值,实际价值和主观价值。
首先,由于信息是一种经验商品,其价值只在使用后才被揭示。
我们假定信息有一标准价值,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经验不同,必然会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出现较大的差异。
所以,信息的标准价值就不是唯一的。
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标准”已经变得“不标准”了,这样反过来就发现标准价值的假定是有问题的。
其次,由于信息的再生产主要是通过复制完成的,因此信息的费用和其价值的产生都不与这种产品的数量有关。
在决策制定上,信息是其他商品的决策的一种工具或输入产品,因此信息有较强的间接效用,故直接就进行信息的实际价值的测量是不适当的。
测量信息实际价值的方法是依据对过去经济发展情形进行分析作出的,因此会造成所谓的“检验悖论”。
所以,信息的价值既不可能是标准价值也不可能用实际价值来衡量。
信息价值是人们对信息的一种感觉价值,是一种主观价值。
1.2.2影响信息价值的因素
(1)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资源的准确性是信息价值的关键,不真实的信息将毫无价值,并有可能带来危害。
信息准确性不仅包括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还包括研究分析的客观性。
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在信息的流程上设置质量控制点。
在时间性、内容性及信息背景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防止各种伪劣数据信息的干扰。
(2)信息的时间性
信息强调时间价值。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在速度和数量方面快速提高,谁首先获得信息谁将掌握主动权。
信息价值的时间性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信息价值的短期性表现为信息出现后,必须在一到两天或更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而有效期一过信息价值将为零。
信息价值的长期性表现为信息价值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存在,其价值或随时间递减或保持不变。
(3)信息的针对性
信息价值需要通过实际的需求来体现,以确保信息价值的最大化,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工时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有利于加强信息的保密性。
(4)信息的新闻性
信息具有一定的新闻的特点,但信息和新闻不同,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一般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新闻则具有宣传性,以受众的广度为特点。
不能把信息作为新闻来看待,应加以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延伸,发掘它的价值点。
(5)信息的知识性
信息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性特点,通过信息的汇总、整和、分析能反应事件的发展趋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1.3信息的鉴别
人们通常是根据信息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做出选择和决定。
信息作为产生知识的原始材料而言,只有真实可信的信息才能帮助我们了解认识世界,倘若我们的判断是根据错误的或不可信的信息做出的,那么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网络,Internet提供的信息门类齐全、数量巨大,但由于Internet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缺少了编辑出版这一至关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使网上的信息内容良莠混杂,真伪难辨。
因此,在开发、利用Internet信息时,必须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价。
网上信息都是以网页为载体的,我们对网上信息的评价也就具体到对网页内容的评价。
一个真实可信的网页应该包括几个基本要素:
作者(指信息发布者或发布单位)的姓名、职位、职业、所隶属的部门,信息发布的时间及版本,与作者联系的方式以及一些有关信息内容质量的参量。
评价网上信息的基本指标如图4所示。
外观、布局
图4网上信息评价指标图
评价网上信息的指标又称CARS列表,这是一种易学易用的评价方式。
CARS即指可信度(Credibility)、准确度(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及相关支持(Support),是评价网上信息的四个最基本的指标。
每个指标又分别由多个要素组成,当然很少有网页能够完全符合列表中的要求规定,但是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素有助于区分不同质量的网上信息,便于我们选择使用价值大的信息进行科研教学。
(1)可信度(Credibility)
一般而言,人们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做重要决定的,因此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非常重要。
例如,若有一条消息说,在未来的六个月中你所在的城市会经历一次较强烈的地震,那么对于这则消息的可信度可依据这条消息的出处,消息提供者的理论根据等做出判断。
在评价信息的可信度时应考虑:
●作者(指信息提供者)的可信度。
网页上是否有关于作者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以及他的职业、职位的信息,这些都可以反映他在某一研究领域的水平层次;作者是否在网页上提供联系方式,仅有Email地址是不够的,应有具体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网页上是否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其工作单位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如著名的科研院校或公司集团或政府组织;作者的知名度如何;作者的地位,如工作职务、头衔等,这些都可反映作者在网页上提供信息的可信度。
●网上信息质量保证的依据。
有质量保证的信息其可信度较高。
许多的学术期刊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了从编辑到主编的验稿、审阅,这些文章的观点、质量也可以说代表着某一期刊的观点、质量,经过严格审核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可靠的质量保证。
而对于网上信息可以有几个要素来反映它是否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如是否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组织站点发布的信息,如MIT(麻省理工学院)站点,这类站点上的内容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可靠性较强;网上的电子刊物,由于经过编辑的审核可信度也较高;还有一些是已在书籍、期刊等媒体上公开发表在网络上再呈现的信息,这类信息都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元信息。
元信息是指有关信息的信息。
世界各地的信息工作者都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评价的工作,随着各种信息以几何级数的递增,如何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元信息也变得至关重要。
元信息可以有多种形式,主要的形式有两种:
总结性的(summary)和评价性的(evaluative)。
总结性的元信息通常是对信息内容的概括,如摘要、内容总结等。
总结性的元信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内容的框架,使我们无需对所接触到的信息从头到尾进行阅读,便可对该信息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可以增大信息量。
评价性的元信息主要是有关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判断,如评论、被索引的次数、推荐意见和评述等都属于该类。
当然总结性的元信息与评价性的元信息也可相互结合,对信息提供最精炼准确的概括。
(2)准确度(Accuracy)
对准确度的验核主要是确保所获取的网上信息的内容是正确的。
信息都有生命周期,即具有时效性。
例如,一个权威人士或机构所发布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其二十年前所发表的正确的信息,在今天就未必仍然适用。
而且有些信息不能涵盖全部相关内容,这就造成了有些信息有某种程度片面性或偏颇。
影响准确度的要素有:
●时效性。
网上有些信息内容是不受时间影响的,如经典名著等,但有些则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曾令人振奋的586技术也终将成为昨日黄花。
所以在网上查找到信息后应注意它的发表日期,以确定该信息是否有使用价值。
信息的更新速度愈来愈快,尤其在科学技术、医药卫生、商务等领域的信息表现更为突出。
一般在网上查找最新的信息比较可行。
对于整个站点而言,其主页中的LastModify(最后修改时间)非常重要,这一参数直接反映了整个网站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全面性。
准确度较高的网上信息应该是具有一定全面性。
若一条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主张或是一个结论,那么这种主张或结论只有是建立在全面、准确的信息的基础上才是真实可信的。
但面对如此巨量的信息要求穷其所有,做出结论也不大切实可行,但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信息,增加全面性,提高准确度。
●针对性。
若要判断一则网上信息是否准确,是否为查找者所需要,还可从该网页面向的对象及他们的使用该网页的目的中反映出来。
例如,就“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这一主题而言,针对儿童所做的旨在传授基于常识性的网页就不适于大学生在撰写相同题目的论文所用。
在评价网络信息时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该网页开发的目的。
当某一网页信息面向的对象及目的与查找者的情况相同或基本一致时,查找者不防对该网页多考虑一下。
(3)合理性
网上信息若具有合理性,就应做到信息内容是公正、客观、适度和一致。
●公正性。
所谓公正就是网页提供的信息是均衡、合理的,包括正面及反面的两种信息。
一个优秀的信源应该是从平和、理性的角度提供的信息,不掺杂个人的倾向性。
所以可以通过信息的措词、语气来判断该信息是否是建立在一种公平的态度上,而不添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
●客观性。
一则有价值的网上信息应尽量做到客观。
影响信息客观性的因素较多,信息发布者的认识问题或利益驱动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客观、属实。
这种现象在商业类的信息中,尤其是广告信息中较突出。
所以在对信息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其客观性。
●适度性。
所谓信息的适度性即指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真实可信的信息内容通常是符合常规的,合理性相对较高,因而对一些有悖于常规的奇谈怪论可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判断。
不排除有些违背常规、常识的信息的真实性。
●一致性。
网页上的信息应该是前后一致不相互矛盾的。
这也是评价所接触到的网上信息质量优劣的基本条件之一。
●世界观。
作者的世界观会对他的所提供的信息的内容及框架,如主题的筛选、问题的侧重、所举例实例的类型、对对立者的态度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某些信息的质量时,尤其是人文类、社科类的信息时,作者的世界观是不可忽略的。
(4)相关支持(其他信息来源渠道)
因为网页中的一些信息,尤其像统计数据这类内容,又是从其他信源中择取的。
这些被索引的信息内容的出处可以从另一面反映网页信息的内容质量。
●索引的文件或目录。
一般被索引内容的出处、作者等都可间接反映网页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如就统计数据而言,引用官方数据说服性较强。
有时一些公司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包括产品介绍、技术、工艺等多种信息,这时就要区分哪些是知识性信息哪些又是广告内容。
●确证。
在引用一种观点或论断时,应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种观点或论断的正确合理。
一般而言一种观点或论断影响力越大,拥护或赞同的人也越多。
所以当我们查找事实依据、理论观点或一些建议,应至少找到三个支持这些理论观点事实依据的信息内容,以增加内容的力度。
这条原则在用适度性原则检测一些非常规类的信息无效时尤其有用。
●外部一致性。
外部一致性是指网页提供的信息通常是由新旧信息共同组成的,在这些信息中有些是用户已知道,有些则不是,用户可以通过对网页上已知的信息的质量来推断网页上的新知识的质量水平。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自己已具备的知识来判断网页上提供的一些过去的信息、观点等内容是否正确,若有出入,那么该网页所提供的新知识点的质量也值得怀疑。
2信息加工类
2.1信息作品的发布
完成一个信息作品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发布,如组内、班内、校内等小的范围。
由于信息作品的数字化特点,使其很容易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更大范围的发布。
信息作品一旦发布,发布者就要对其可能产生的效应负责,因此,在进行信息发布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
所谓规范是指一种共同的约定或必须遵守的标准,如语言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
信息表达的规范化,就是指表达信息时要遵照一定的标准,以利于信息的交流。
例如:
1955年,我国统一推行普通话;1988年我国开始使用条形码。
为了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信息表达要遵照一定的标准,以避免引起交流双方的误解。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时,事先必须对各类信息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使得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交流信息成为可能。
目前国际公认的信息表达规范有:
英文字符信息交换的ASCII码;汉字信息交换的国标码GB2312;商品信息的条形码;网络数字音乐的MP3编码;静态图像压缩技术的JPEG标准和视频压缩技术MPEG标准。
2.2信息作品的评价
对信息作品的评价,是一个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既会受到信息作品技术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的制约,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观点兴趣等产生主观审美体验。
一般来说,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作品评价应注意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全面性原则。
对信息作品的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不应简单的判定作品的好坏,而应依据作品创作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思维品质、个性特征和潜在能力进行评价。
●个体性原则。
对信息作品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采取不多样的评价标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个性需求。
●动态性原则。
对信息作品的评价要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学生发展进步了,评价要求也要相应提高。
2.3信息作品的文化价值
所谓文化价值,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
另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
作为信息加工的产物——信息作品,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信息作品的信息含量很高。
信息作品是对未经加工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或对已加工的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而形成的作品,是开发信息资源的结果。
因此,信息作品以信息为原料,并在其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学生的信息劳动,这使得信息作品中必然包含着很多的信息。
●信息作品应当满足一定的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人们在工作、生产和生活中对信息、知识和情报等的需求;信息需求的目的可以是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可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学生创作信息作品,也应该满足一定的信息表达的需求。
3信息管理类
3.1信息管理的规范
为了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必须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规范,作为信息管理的章程和准则,使信息管理规范化。
●真实和全面。
信息对所涉对象的活动、特征的反映必须真实,信息失真,其传递越快、越广,可能造成的失误和损失就越大、越严重。
●及时和适用。
信息贵在及时,这是由其时效特性决定的。
事物、对象和环境不断变化,对能反映其变化的信息,若收集或处理迟缓,一旦时过境迁,其原有价值再大,也只得用其一二,甚至一无所取。
●连续和反馈。
信息的连续,就是要保证其与外部环境交流的持续性和自身各环节相互衔接的连贯性。
为此,必须通过反馈来控制,根据新的需要,环境的变动及内容衔接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信息流动方向与衔接方式。
●充分和经济。
充分是对信息手段与条件而言,它有两点含义:
一是种类全,一是质量高,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工作的要求。
充分与否同实际需要和可能直接相关,其中有经济原则的作用。
追求手段、条件的充分性,不能超出需要与可能,盲目地增添管理成本。
3.2信息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资源管理为人们提供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手段,避免人们盲目开发和无节制利用信息资源所带来的高成本、低利用率以及信息污染、信息冗余、信息犯罪等问题。
●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部分,以信息为中心展开管理与决策,信息成为组织开展的重要条件。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之一是制定并监督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政策、规章和条例。
这对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合法权益、取缔非法和不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资源管理对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信息资源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加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4信息技术与社会类
4.1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群落,它是发展快、影响力大和渗透力强的一门高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全球网络化时代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但与此同时,如同工业化给世界带来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一样,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也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的社会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负面作用。
4.1.1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全球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
(1)推动经济发展
信息技术飞速的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经济领域中的推广和普及,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产业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传统产业的比重将随之显著下降。
●信息化进一步带动了工业化。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钢铁、船舶、汽车、石化、轻工业、金融、等行业都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技术产业化。
包括:
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业、电信运营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信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管理朝着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迈进,这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改变经营理念、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为了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新问题、新形势,调整经营理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德育 渗入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