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晓修改.docx
- 文档编号:30400369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70.44KB
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晓修改.docx
《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晓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晓修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两首集体备课晓修改
`玉环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备课文档(三号)
课题
2.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其余均为五号字体
课时安排
第课时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会认“枯、荣”两个生字,并了解这是一对反义词。
会写“枯、荣、烧”3个生字。
2.通过借助手册、注释等方式,运用“扩、补、换”理解诗意,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这首古诗。
3.在诵读中,感悟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二课时:
1.认识“宿、徐、篱、疏、未”5个生字,会写“未、追、店、徐、菜、宿”6个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扩、补、换”的方法,理解诗意,通过拆字、图片、借助手册、注释等方式理解诗意,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3.通过想象编故事等方法进行赏析,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感悟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以及春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拆字、图片、借助手册、注释等方式理解诗意,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从而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难点:
在诵读中,感悟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的意境以及春天的景色。
教具学具
PPT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时
1、温故导入(513分钟)
1.出示草原图片,生欣赏指生用词语形容看到的草原。
(预设: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
2.师:
大诗人白居易看到这样的草原,不禁写下了一首诗《草》。
3.介绍作者白居易。
相应资料显示:
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草》是他16岁的时候写的。
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后面还有两句。
“赋得”是一种诗体
3.发现古诗,每句5个字,共四句。
——五言律诗(生批注)
:
学1.师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稀稀疏疏的。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2.板书《古诗两首》,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草》古诗中的基础知识(12分)
1.介绍作者白居易,导入古诗
出示白居易图像
师:
我们先来认识下这位大诗人,他就是——白居易。
相应资料显示:
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草》是他16岁的时候写的。
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后面还有两句。
师:
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板书课题《草》,全班齐读。
2.生通读古诗,自学生字
师:
接下来请小朋友自读古诗,要求把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也想一想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生自由学习
2.一起学习生字
师:
这首古诗里藏着三个生字宝宝呢,请一个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
师: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枯:
木字旁+古
荣是上中下结构,用组词的方法:
光荣
烧用偏旁会意:
左右结构火字旁
去掉拼音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4.通读古诗,指导朗读
师:
生字学习得这么扎实,把他们带进古诗中你们一定能读把古诗读得很更棒。
如有学生出现错误及时纠正两个“一”的读法,如果未出现错误就无需强调。
(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读yì)
生自由读,全班齐读
师:
想要读好古诗,老师送给小朋友一个技巧。
出示停顿符号,学生习自由练习
指名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
分两大组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拆字、图片等方式理解诗意,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这首古诗。
在识字基础上将古诗化难为易。
)
三、古诗内容理解(3019分)
过渡:
这首诗是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想写下来的。
师:
这首诗写的是哪儿的草呢?
师:
你从哪个字中发现的?
生:
原
请生用原组词:
原因、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
“原”在这里指的是“草原”
出示草原上的图片
1句:
师:
瞧,这就是草原上的——草,你能用词语来形容这草长的怎么样吗?
预设:
生1:
绿油油(师评价:
恩,你点出了小草的颜色)
生2:
长的很高了
师引导学生讲出“茂盛、绿油油”
师:
是呀,(出示第一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怪不得诗人说——离离原上草(齐读)
诗人就用这句话来赞美小草的茂盛的呢,你能找出哪个词是说小草的茂盛吗?
这句诗中哪个词让你感到小草的茂盛?
生:
离离
师:
恩,真厉害,我们平常到处都能见到小草,那么诗人说的这么茂盛的小草长在哪里呢?
生:
草原上
师:
瞧,草原上的草真是一望无际呢,让我们读出那样的感觉吧!
生读
师:
读出茂盛的感觉。
指生读。
齐读
2句:
师:
请一生起立回答问题。
你现在几岁了呢?
生:
9岁
师:
9岁也就是说你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几年啊?
——9年
师:
你们读得这么好听,奖励你们一起来读这句诗,齐读。
那么这里的一岁指的是什么?
生:
一年如有学生出现错误及时纠正两个“一”的读法,如果未出现错误就无需强调。
(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读yì)
师:
对了,一年里面有四个季节,我们一起来看四个季节的草。
(出示图片)
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所以这个枯——荣还是一对——反义词,让我们一齐把这对反义词住到田字格里去吧!
2、古诗学习(30‘)
1.生自由读,指生读
相机正音关注“枯、荣”2个“一”读音不同
2.齐读,发现节奏规律,23停顿,划停顿符号,全班再读
3.书写“枯荣烧”
指导书写:
枯:
左右结构木字旁,古的竖要竖在竖中线上。
荣:
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
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4.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扩、换、补”
5.生默读古诗,思考:
草长得怎么样?
用圆圈圈出来。
6.指生反馈:
离离。
追问为什么?
生:
离离就是茂盛意思。
(师板书,生书中批注)
7.指生猜第一小菊的意思,用上“扩、换、补”的方法。
原:
草原、原野
师:
草什么时候最茂盛?
(春)什么时候会枯死?
(冬天)
8.引出——一岁一枯荣。
理解诗句。
岁:
年,枯:
枯萎,荣:
茂盛
9.连读1.2小句
10.小结:
这两小局主要写了草很茂盛。
11.师:
下两句讲什么?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由学习。
同桌交流。
12.指生反馈。
尽:
完。
理解意思。
13.再读古诗,想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预设:
为什么春风一吹草又长出来了?
讨论得出:
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板书:
顽强
师:
是啊,小草的生命力多么地顽强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觉吧。
齐读
14.师:
你们还真的,小草什么情况下,还会让你感受到它的顽强?
生:
生长在悬崖峭壁上、不怕踩踏
图片出示,补充理解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15.白居易写诗只是为了告示人们草生命力顽强吗?
体会:
希望人们有想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力
16.拓展关于草的诗句
生书中批注
板书设计:
3、4两句:
生生合作探究句意
请个别合作组代表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总结提问:
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但是为什么说烧不尽呢?
可是诗中却说野火烧不尽,尽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尽是完的意思,讨论得出:
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指导书写烧:
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师:
是啊,小草的生命力多么地顽强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觉吧。
齐读
师:
那么生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生长的意思,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
小草冬天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都让我们感受到它——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师:
是啊,小草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它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2、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白居易,对着这样顽强的小草,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自由说
生背诵古诗。
指生背——男女生背——齐背
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它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
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原野上又会长出青青的野草。
野草的生命力多强啊!
(设计意图: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想象观察诗句中的画面,很打程度上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
)
四、课堂练习(3分)
⑴照样子把诗句写在()里。
1.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离离原上草。
)
2.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
( )
3.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 )
4.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
( )
⑵填写诗句,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 )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 )
第二课时
一、背诵导入(1分)
小组比赛背诵《草》
师: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
春季
师: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看图背诵。
出示《初夏荷塘》图,
师:
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
1.《小池》背诵
师:
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
杨万里
2.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吗?
(夏季)你怎么知道的?
(才露尖尖头的小荷)
师: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1.说到杨万里,你们还记得他写得《小池》吗?
齐背《小池》
诗中的小泉、蜻蜓,还有那才露尖尖头的小荷,让我们沉醉在夏天的梦境中
3.师:
今天,让我们再次跟随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课题
3.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4.理解“徐公店”
(出示新市,表示一个地方的名字)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出示徐公店),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出示宿)在这里。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5.指导书写“宿”“店”“徐”
宿:
宝盖不宜太宽。
徐:
左右结构双人旁,右边的余第一个横横在竖中线上,竖钩的竖竖在竖中线上。
店:
宝盖头写的稍微大靠上些,占的竖竖在竖中线上,横稍短,横在横中线上。
6.知道书写”追、菜、未“
菜:
草字头略宽,爪子头稍窄,木的撇捺要舒展。
追:
第一笔师撇,就想人跑起来的头发
未.一横短一横长,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
生练习书写
6.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7.再读课题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基础知识(15分)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介绍题目,指导书写:
出示图片: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师:
如果你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
生:
美丽
师:
人呢?
生:
可爱
师:
想知道这是哪里吗?
这里是新市(出示新市,表示一个地方的名字)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出示徐公店),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出示宿)在这里。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齐读宿和徐的拼音,宿也是住的意思
板书课题和作者
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指导书写:
宿:
宝盖不宜太宽。
徐:
左右结构双人旁,右边的余第一个横横在竖中线上,竖钩的竖竖在竖中线上。
店:
宝盖头写的稍微大靠上些,占的竖竖在竖中线上,横稍短,横在横中线上。
1.生通读古诗,自学生字
师:
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小朋友先自读古诗,要求把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也想一想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生自由学习
2.一起学习生字
生自由拼读
请小老师带读
全班齐读,男女生互读
交流识字方法,离对应篱未对应末
去掉拼音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3.通读古诗,指导朗读
师:
同样的老师加了停顿符号到古诗里,相信你们能读得很棒。
生自由读,男女生读,分两大组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达到将古诗诵读成诵的目标,在诵读中初步体会始终的意境。
)
3、古诗内容理解、小组合作(17分)
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扩、换、补
1.古诗整体感知
2.师: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用圆圈画出这首诗里描写的景物事物?
用横线划出怎么样?
3.生反馈,师相机板书
景物:
篱落、径、树头、花、儿童、黄碟、菜花
4.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时间4分钟
2.师:
看看诗中是怎么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交流:
对照图画了解疏、深的意思)篱也是篱笆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就是篱笆(指图片),那么谁知道篱落疏疏是什么意思呢?
你瞧这个篱笆都怎么样子的啊?
生:
一个一个分的很开
师:
是啊稀稀落落的。
那么这里面的径又什么意思呢?
(提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生:
小路
师:
是啊,篱笆稀稀落落的沿着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有一种很安静很悠远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
齐读第二句,理解:
树头:
树枝头未:
没有阴:
树荫
师: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因为叶子未长大。
指导书写未:
第一横要比第二横短,第二个横横在横中线上,竖竖在竖中线上。
师:
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长的茂盛形成树荫。
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小组合作学习下面两句话,讨论“走”字的涵义应该是走路还是跑,为什么?
师:
前两句描写了安静的背景,而这两句就有了活动的画面,谁来说说你对走的理解?
预设:
生:
应该是跑步的意思,因为他在抓蝴蝶如果是走的话那肯定抓不到。
师:
你真厉害啊,那么他有追到那个黄碟吗?
生:
没有
师: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
飞到油菜花地,找不到了
生:
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
在学过的哪句诗里也有“无”指“没有”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师: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师:
是啊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师:
这样一静一动已经把诗人对春天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的这份心情吧,齐读!
师:
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把你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听。
交流说说诗句的大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地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叶子还没成阴。
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指名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齐背
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小结:
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设计意图: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想象观察诗句中的画面,很打程度上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
)
四、课堂练习(4分)
1.()的篱落()的小径
()的儿童()的蝴蝶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
诗中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的菜花()的树
五、课外延伸(5分)
1.看着图说说话:
预设:
稀疏的篱笆掩映着一条幽深的小径,枝头的春花已经凋落,绿叶初长,还没成阴,天真的儿童在捕捉一直黄色的蝴蝶,蝴蝶飞金黄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2.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3.师:
古代诗人中对春天特别的喜爱,所以有了很多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再来看两首。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板书设计: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美丽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荣 春风吹又生 人 可爱
教
学
反
思
之前教学古诗都比较迷茫,以前觉得教古诗就是要教导学生朗读,上完之后总觉得还需要上的知识点没有上透,虽然PPT做得很丰富,课堂上借助比较多的图片帮助学生去理解,但总觉得课后生的记忆不是十分深刻,比如自编里的一些题目不会,朗读变味等。
上个学期,听了师傅毛校的课,虽然自己学习了“拆字释字、扩、换”等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这个学期,再次听完毛校的课后,我觉得学习古诗可以将教学返回黑板,和生一起板书、批注,加强记忆。
可以抓住关键词从而理解句子意思,站在诗人的角度,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
在以上基础上,加以指导朗读才会事半功倍。
教师的教学应该体现在教方法重于教知识,比如教学《草》时,引领着学生借助词语手册,运用了“扩、换、补”的方法学习古诗,中间辅以同桌、小组学习。
第二节课时,更多的就是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将主要问题出示,以合作学习为主,再全班反馈。
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可以较好地完成古诗意思的理解,部分同学已经学会了翻译古诗。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一思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集体 备课 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