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设计史.docx
- 文档编号:30397288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58.33KB
现代城市设计史.docx
《现代城市设计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城市设计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城市设计史
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发展
摘要: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其中,“田园城市”规划思想,“明日城市”思想,有机疏散的规划思想等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产生。
关键词:
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规划思想、
一、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例如Camp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
(1)田园城市(GardenCity,E.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3)公共卫生改革。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圣西门。
傅利叶、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二、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发展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
1、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
2、近代人文主义规划思想
3、现代机械理性规划思想的起源
4、城市美化运动与自然主义的探索
5、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6、极度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理论
7、城市人文生态学研究与社区邻里单位思想
8、区域规划思想与实践的产生和发展
9、新(伪)古典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以下将分别介绍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的思想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特点以及影响等。
1、空想社会主义
1、1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托马斯·摩尔(早期)、欧文及傅立叶(后期)
1、2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
托马斯·摩尔在16世纪前期,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提出来空想社会的“乌托邦”,其理论观念是建设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到达。
欧文,于1817年根据他的社会理想,提出来一个“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
人口为300—2000人(以800~1200人为最好),耕地每人0.4公顷。
中间设公用厨房、食堂、幼儿园、小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场与手工作坊。
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全村的产品集小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公布。
傅立叶,1829年发表了《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主张以法朗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以社会大生产替代家庭小生产,。
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
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小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1、3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如田园城市)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2、近代人文主义规划思想
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者,从一开始就敏锐地觉察到工业社会以及机器化生产对人性的毁灭和摧残。
人本主义者认为: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是一切罪恶和问题的根源。
它破坏环境,疯狂掠夺农村资源,是“反人性”和“不人道”的,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和“消灭”。
对此,他们提出的策略是“分散”,即把大城市分解成数个小城镇,向农村发展。
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计中最著名的代表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
2、1霍华德与社会(田园)城市思想
2、1、1田园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
田园城市产生的前,当时的英国社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土地所有制、税收问题、城市的贫困问题、农民流入城市造成的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等,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影响,霍华德对其研究后,田园城市逐渐问世。
2、1、2田园城市的理论观念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
规划人口3.2万人,占地404.7m2。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和6条放射线路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公建、公园、商店、学校、住宅等;城市外围有2033.4hm2土地供农牧业生产。
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2、1、3历史贡献:
a.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换。
b.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乐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c.设想乐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
d.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2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
2、2、1盖迪斯规划观点
重视人对城市的多样化要求,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需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
他还创造了“城市科学”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的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
《进化中的城市》:
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3、现代机械理性规划思想的起源
与霍华德、盖迪斯等人文主义者对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所持有的基本观念不同,一些崇尚现代工业社会技术的建筑师则对城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基于现代技术提出来种种改造、建设城市的规划主张,因而被称为“机器主义城市”思想。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是索利亚·伊·马塔的带形城市模式和戈涅工业城市模式。
3、1马塔(Matao)的带形城市模式(LinearCity)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在马德里出版的《进步》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带形城市设想,他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应使城市沿一高速度、高运量的轴线向前发展。
3、1、1带形城市理论
3、2戈涅的工业城市模式(IndustrialCity)
1904年在巴黎展出了这一方案的详细内容,1917年出版了《工业城市》,阐述了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
对大工业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组群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
3、2、1工业城市理论
工业城市设计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
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
各区间有绿带隔离。
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
3、2、2工业城市特点
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解决工业与居住混杂的种种弊病。
工业城市以重工业为基础,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
4、城市美化运动与自然主义的探索
4、1城市美化运动
城市美化运动的实践实际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中便已开始,后来法国Haussmann进行的巴黎改建也属于美化城市的运动,并随后影响了柏林、巴塞罗那等许多欧洲城市。
如伯恩汉姆芝加哥规划以及F.L.Olmstead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
城市美化运动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来创造和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4、2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建筑师赖特,他基于自然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他1932年提出的“广亩城市”中充分彰显了出来。
(关于其设计思想在后面会详细提及)。
5、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5、1L.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
1923年《走向新建筑》、1922年《明日城市》、
1930“光明城规划”。
5、2明日城市的思想理念
柯布西耶于1922年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
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
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柯布西耶设计的昌迪加尔规划图
5、3城市规划观点
a.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使传统的城市出现了功能性的老朽。
城市中心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b.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摩天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c.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d.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
5、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与L.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的比较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L.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
6、极度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理论
6、1自然主义,分散主义规划师莱特及其广亩城市
6、1、1广亩城市产生的背景
美国建筑师赖特是一位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他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毕生致力于“草原住在”的设计风格,他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努力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因此,他反对大城市的集聚与专制,追求土地和资本的平民化,即人人享有资源等,赖特这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形态称为“广亩城市”,并认为其是真正的文明城市。
6、1、2广亩城市设计理念
在其《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
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6、2沙里宁的有机城市思想与有机疏散理论
6、2、1沙里宁的有机城市思想的背景
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
进而,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沙里宁提出来有机疏散理论。
6、2、2有机城市理论观念
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6、2、3沙里宁的有机城市思想的实践
沙里宁的有机城市思想规划实践有:
赫尔辛基规划(1918),大斯德哥尔摩规划(战后),底特律(1933),赫特福德(1933),芝加哥(1935)
7、后期发展
除以上六点以外,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后期发展有,城市人文生态学研究与社区邻里单位思想、区域规划思想与实践的产生和发展、新(伪)古典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并在二战后,城市规划获得了新的发展,城市规划从建筑学和工程技术学延伸到人文科学,成为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参与的结果。
三、结语
回顾西方城市近代规划思想的演变可以看出,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主要流派:
1)前期理论:
以E•霍华德(EbenezerHoward)为代表的强调城市分散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
2)功能主义:
以勒•柯布西埃(LeCoubusier)为代表的主张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强化城市集中的规划思想。
3)精神主义:
以伊利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为代表的倡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行有机疏散的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西方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
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到“广亩城市”到“明日城市”和“有机城市”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相信在以后我们的城市会成为真正-----明日城市。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