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语文命题模板须另附答案2.docx
- 文档编号:30394686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1.46KB
附语文命题模板须另附答案2.docx
《附语文命题模板须另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语文命题模板须另附答案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语文命题模板须另附答案2
附:
语文命题模板(须另附答案)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提防/醍醐灌顶忏悔∕阡陌 裨益∕刚愎自用 濒临∕彬彬有礼
B.曲折∕曲高和寡浸渍∕情不自禁殷勤∕雷声殷殷驽马∕万弩齐发
C.苔藓∕寡廉鲜耻淡薄∕日薄西山冠礼∕华冠丽服啼叫∕侧耳谛听
D.绿化∕绿林好汉瓜蔓∕不蔓不支和蔼∕曲高和寡果脯∕喘息甫定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面前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他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像。
B.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意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C.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D.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宵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作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满) 旁骛(追求) 兽铤亡群(慢走的样子)另辟蹊径(小路)
B.饿殍(饿死的人)长乐未央(尽) 左睇右盼(看,望) 秋行夏令(时令)
C.笃嗜(爱好) 天作之合(合作)绮靡(华丽、浮艳)黯然泣下(忧伤)
D.信而好古(喜爱)作孽(罪恶) 天道无为(道路) 洞悉(透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张老师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B.当前,发达国家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过量的消费发生是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
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D.大家对王教授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之言。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反之,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谈不到正确的解决什么问题。
那样,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违反毛泽东思想。
A.如果那从而虽然B.如果那更即使
C.因为所以更即使D.因为所以从而虽然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轻纱的梦。
②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生命力的人,就了美妙的图画。
③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于烟雨迷蒙中。
④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 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A.笼着变成消失弥散B.笼着织成出没弥漫
C.罩着织成消失弥漫D.罩着变成显现弥散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森林的层次高下,藤的攀援、草的缠结、灌木的丛生、花朵的艳丽,都在告诉人们,生命像一张网。
B.毛泽东同志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就是这次整风运功的主要文献。
C.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9.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②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③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根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毛孔不畅快。
④人之所以感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A.①比喻②反语③比喻④反问B.①比喻②对比③通感④比喻
C.①借代②反语⑨通感④比喻D.①借代②对比③比喻④反问
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描写)
B.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议论)
C.我们祖国大地,江山如此多娇,我的幸福之感,骄傲之感,更油然而生。
(抒情)
D.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
(记叙)
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报编写要实事求是,不虚构、假想,也不可以抒情和带有文学色彩。
B.说明书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写说明书时要注意重点突出,合理安排顺序。
C.广告是广告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词没有固定的格式。
D.计划没有固定的格式,常见的有条文式和表格式计划,也有两者兼有的。
12.下列各项中,作品、出处、文体及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州六月荔枝丹》《生物学碎锦》说明文贾祖璋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三国演义》小说施耐庵
C.《故都的秋》《晚华集》散文孙犁
D.《壮丽的三峡》《话说长江》解说词刘征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容量最大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本要素。
B.古典诗歌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格律上。
C.散文语言的要求,首先是准确鲜明,其次是形象生动,再次是讲究文字的绚丽华美。
D.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要在高度集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容量里,展开矛盾,塑造人物形象,浓缩社会生活。
14.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感知比领会进了一步,是对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路脉络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等有了基本认识,通常表现为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B.理解和阐释都不是对文章纯客观的分析和解说,而是表现了读者对文章的主观判断,反映出读者自身的价值取向。
C.对照和比较的文章作品,可以是相同的、相近的,不可以是相对、相反的。
D.辨析和品味是读者的主观臆测,是以文本为依据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内蒙访古》不同于普通的游记,它把现实环境、历史资料与个人见解溶于一炉,既有生动的文学性,又有严肃的学术性。
B.《荷花淀》描写白洋淀地区的斗争生活,并没有着重展现战争场面,而是独辟蹊径,从青年夫妻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去表现意义重大的主题。
C.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表现湘西普通人自然纯朴的生活,体现了环境和人性的完美。
D.《风景谈》写于1945年,文章表现了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与崇高的精神境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一)
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
冰心先生喜欢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
《病榻呓语》《我梦中的小翠鸟》《我的家在哪里》这几篇公认的冰心近年的代表作都属于此类。
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亲情,也有离别;有成功,也有失落。
它们是梦的经纬,它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
冰心先生零零星星地告诉过我许多早年的故事,都和甲午海战有关。
根据我的观察,她的这些故事迟早都会进入她的文章。
类似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
我相信,这大概已是一个规律:
大凡在思想里反覆出现过的故事,十之八九离日后落在纸上形成文字已经不是太远了。
我想,冰心先生说的那些故事可能就是“大作品”中的一些可贵的单元,也许正是它们不止一次地引得老人号啕大哭吧。
16.对“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梦中积累的素材很多,醒后回忆一下再写下来就能成文。
B.梦中的事,是冰心的一种人生经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值得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C.梦中酝酿的题材很多,醒后回忆一下再写下来就能成文。
D.“梦”是一种比喻的写法,事实上喻指的是冰心的一种人生追求,这种追求不仅“很精很美”,而且“博大”,近一个世纪所积累的“欢乐”“痛苦”“亲情”“离别”“成功”“失落”等生活的素材,“记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
17.选文第二段中的“此类”是指( )
A.冰心今年的代表作。
B.冰心喜欢在清晨写作。
C.冰心先生在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直接流淌出来,而写成文章。
D.冰心在清晨记下来的关于梦境的文章。
18.结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那些故事”主要指的是( )
A.冰心丈夫吴文藻逝世的故事。
B.包括其父母在内的有关甲午海战的故事。
C.“大作品”没写成而“豪恸大哭”的故事。
D.甲午海战100周年,冰心向作者说起“要写一部大作品”的故事。
19.文中的“大作品”三个字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
A.特定称谓B.引用C.讽刺否定D.着重指出
(二)
母亲赋予我生命。
她只有我一个儿子,不可谓不疼,也不可谓不娇。
然而好多年,母亲对我总是淡淡的。
起初我不甚了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地对慈母之心有了一些理解。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且还是个中文本科。
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这是开天辟地第一个。
左邻右舍的道贺声中,一片“啧啧”,“啧啧”里还含着惊诧!
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
酒后吐真言:
“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
”随后便要我去亲朋好友家一一拜别,那意思里也带有一点儿炫耀。
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也不见她多么愁。
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
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又继续埋头缝被子。
我说:
“妈,我要上大学去了!
”母亲说:
“我知道了。
”没有鼓励,没有过高的期望,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上路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
“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和儿女的眼睛里都注着一泡泪。
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
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
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
我反倒觉得赤条条无牵挂,心里轻松,行动潇洒!
大学四年,花开花落,一连串长得令人发腻的日子。
读书读烦了,作文作累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
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于是便想立刻动身,风雨兼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
当收拾提包的时候,母亲淡淡的神情渐渐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心也就逐渐凉了,终于叹出一口气……
20.选文的作者是( )
A.梁衡B.常跃强C.刘征D.贾宝泉
21.选文中画线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细节描写。
B.描写用词准确精当。
C.描写极富人情味。
D.描写是为表现我的顽皮。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通过叙事来表现母亲对自己的“淡淡的深情”,突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B.选文最后一段表现出母亲对小时候的我欲恨不能的心情。
C.选文第二段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父亲因为我考上大学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D.选文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介绍了我对慈母之心的理解。
23.选文中思念母亲的心情由“热”转”凉”的原因表述妥当的一项是( )
A.很快回家可以见到母亲。
B.母亲淡淡的神情在“我”眼前出现。
C.思念的情绪渐渐平定。
D.包括以上三方面的原因。
(三)
成熟的荔枝,大多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成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24.这段文字的作者和体裁是( )
A.梁启超说明文B.贾祖璋说明文
C.梁启超议论文D.贾祖璋议论文
25.以下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荔枝的颜色、成熟期、形状、大小和重量等内容。
B.文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引用、下定义、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C.这几段文字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
D.文章先介绍颜色、成熟期,再介绍形状、大小和重量等内容,符合人们的观察和了解顺序。
26.以下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表明荔枝是深红色或紫色的。
B.“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荔枝的颜色。
C.“南州六月荔枝丹”一句,表明荔枝的颜色全都是红色。
D.“南州六月荔枝丹”这句诗出自明朝陈辉的诗作《荔枝》。
27.对文中语言的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用了“通常、有的”等限制性的词语,如果去掉,表述就不准确。
B.文中用了“稍、浑、微微”等修饰性词语,如果去掉,有些荔枝的具体形状就不够明了。
C.“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这里用的是约数,如果能改为确数则更准确。
D.“《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重六十克”这里用的是确数,表明是六十克整。
用语十分准确。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28.以下各句,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而翁长铨 (ěr) B. 以欹为美(qī)
C.王室之胄 (zòu) D. 公使阳处父追之(fǔ)
29.对以下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土委地 (散落) B. 君何辱讨焉(敬词,相当于屈尊)
C.卮酒安足辞(推辞) D.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对付)
3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视为止,行为迟。
C.于是余有叹焉。
D.足肤皲裂而不知。
31. 下列“而”字表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
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善刀而藏之D.信而见疑
3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膝之所踦。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C. 四支僵劲不能动。
D.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3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 可烧而走也。
D. 朋友信之。
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吾从而师之。
35. 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都是“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一项是( )
A.乐道人之善 出珠授之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C.臣之所好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若水之归海 士大夫之族
36.以下各句,不属于倒装句的一句是( )
A.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蚓无爪牙之得,筋骨之强。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D.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37. 下列各项对课文中成语与人物对应,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颜渊 B.正襟危坐——苏轼
C.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 D.德隆望尊——宋濂
38.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A.③⑤①⑦②⑥④B.①⑦②⑥④③⑤
C.③⑤②⑥①⑦④D.①⑦③⑤②⑥④
3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司马迁,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其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C.崔铣,字子钟,又字仲凫,明朝安阳人,著名学者、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有《洹词》《政议》《文苑春秋》等20余种。
D.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宋代浦江人,一生勤奋好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40. 下列各项中古诗文名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李白
C.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
4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B.古人在叙述方位时,山的“阴、阳” 分别指山的北面、南面;水的“阴、阳”分别指水的南面、北面。
C.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D.古代有些日子也有特定称呼,农历每月初一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
4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我们的精神相遇了,就不用眼睛去看了。
视觉停止了,而精神还想活动。
C.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也没有。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安帝常常听说张衡善于天文、历算,特地派官署前去征召,授以郎中官职,两次调动后担任太史令。
43.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列传》一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屈原不幸命运的同情和高尚人格的景仰,同时也隐晦曲折地透露出对他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的最高统治者的怨愤。
B.《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缅怀,抒发了杜甫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钦敬和对他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C.《赤壁赋》一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思路,以泛舟夜游为线索,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表现了一种面对失意人生的超然旷达的胸怀。
D.《殽之战》一文通过正面描写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围绕蹇叔对战争的论析这个纲领,表现秦、晋、郑三方四重矛盾。
第Ⅱ卷(共80分)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44.简介诗歌的作者,并概述这首诗的主题。
45.全诗可以分几层?
说明你的理由。
46.如何理解诗句“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五、口语交际(8分)
47.辩论
围绕“手机普及对中学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不少于三个回合。
正方:
手机普及对中学生利大于弊反方:
手机普及对中学生弊大于利
六、应用文写作(10分)
48.撰写会议记录。
针对当前的环境保护这一热点问题,红美中学的三年级一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替他们写一份会议记录。
200字左右。
文中涉及的人名一律用:
张小强、王丹、李露、彭友斌、项大林、赵华刚、薛军、陈文、钱兆新、王丽丽,等。
其它没提供的内容自己补上。
七、小作文(10分)
49.描写(10分)
请你选取学校生活的某一个场景展开描写,要求使用两种以上修辞格,不少于150字
八、作文(40分)
50.阅读下边的材料,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
——秦文君
语文试卷答题纸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第Ⅰ卷(共7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命题 模板 须另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