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行业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0393334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9.40KB
白茶行业分析报告.docx
《白茶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茶行业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茶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4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4
1、行业监管体系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5
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5
1、我国茶叶种类6
2、我国茶叶种植面积6
3、我国茶叶产量7
4、我国茶叶内销量9
5、我国茶叶出口量10
6、小结11
三、我国茶业行业发展前景11
1、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11
2、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日益重视11
3、生产方式将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12
4、电商渠道将受到品牌企业重视12
5、茶叶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12
四、我国白茶行业发展概况12
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13
2、产量较小,增长空间较大13
3、白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13
4、白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13
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扶持14
(2)产地政府对白茶的大力推广14
(3)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15
2、不利因素15
(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低15
(2)深加工技术仍较为薄弱15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监管体系
国家林业局是主管林业工作的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含茶树在内的经济林等森林资源的管理,研究提出林业发展的经济调节意见,监督国有林业资产,审批重点林业建设项目,指导各类商品林和风景林的培育。
国家农业部是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茶业种植业的行业管理,拟定茶叶种植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茶叶种植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标准化生产;拟订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组织监测发布植物疫情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繁育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在全球茶叶市场与贸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取得连续19年增产增收的好成绩。
1、我国茶叶种类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茶大国,拥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根据生产工艺和茶叶颜色分为绿茶、青茶(乌龙茶)、黑茶、红茶、白茶、黄茶六大类。
2、我国茶叶种植面积
在良好的效益驱动下,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园面积逐渐扩大,尤其是中西部主要产茶省份,政府加大了对茶农种植茶叶的扶持力度。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农业部的数据统计:
2004-2014年,我国茶园面积连续十年保持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6%,2014年创出历史新高,茶园面积为2741万公顷,同比增长628%。
3、我国茶叶产量
2004-2014年,我国茶叶产量连续十年增产增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2%。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农业部的数据统计:
2014我国干毛茶总产量为2092万吨,增长1033%,干毛茶总产值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1907%。
全国茶叶单产水平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止降回升,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5088公斤,增长489%,但亩产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由于大部分茶区只重视扩大茶园面积,忽视茶园管理,采茶偏好于抢早和嫩芽,忽视夏、秋茶的采摘。
因此,全国茶叶增产趋势短期难以改变。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我国绿茶增产816万吨,达到13326万吨,增652%;黑茶增产584万吨,达到2804万吨,增2633%;红茶增产381万吨,达到2153万吨,增2155%;乌龙茶增产126万吨,达到2454万吨,增545%;白茶增产4106吨,达到15708吨,增3539%;黄茶增产884吨,达到3109吨,增3973%。
绿茶是我国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茶类,其次是黑茶、乌龙茶与红茶,白茶和黄茶产量较小。
2014年我国绿茶产量约占全国茶叶产量的6368%,黑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340%,乌龙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173%,红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029%,白茶和黄茶的占比均不到1%。
4、我国茶叶内销量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天然饮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消费历史。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商务部的数据统计:
2003-2012年我国茶叶内销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我国茶叶内销量为125万吨,比2012年下降385%,从2003年的50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12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
5、我国茶叶出口量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海关的数据统计:
2003-2013年我国茶叶出口量稳步增长,从2003年的26万吨,增加至2013年的32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9%。
2013年我国茶叶总出口量为326万吨,同比增长392%。
绿茶、普洱茶出口同比增长,其它茶类量减价增。
同时,受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西部地区茶产业加速发展,茶叶出口的区域分布日趋平衡。
东部沿海省份茶叶出口占比下降,湖北、贵州、四川等中西部省份茶叶出口大幅提升。
6、小结
近年来,随着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的不断提升,我国茶产业整体呈现供略大于求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平稳快速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同时,国家继续推行稳增长的经济政策,切实确保人民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效果不断显现,为消费领域的茶叶行业构建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茶与健康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时在产地政府和茶企的共同推动下,具有独特保健功效和收藏价值且目前产量较小的白茶将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发展前景广阔。
三、我国茶业行业发展前景
1、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
茶叶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国民经济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茶叶消费。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不断增强。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饮料,其天然、健康的特性将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茶叶消费量也将随着消费理念的改变进一步增加。
2、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日益重视
收入水平的提高将逐步带动消费升级,下游客户对茶叶消费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消费者对茶叶质量、食品安全将会日益重视,除传统的口感需求以外,消费者对茶叶品牌和品质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3、生产方式将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我国传统的茶叶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加工方式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
这类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无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低,且营销能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茶叶企业的生产效率,建立自主品牌,更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和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将成为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电商渠道将受到品牌企业重视
近几年,茶叶电子商务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网络茶叶品牌,引领行业进军电商,拓展茶叶销售途径,也为茶叶销售带来了更多年轻化消费力量。
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电商将引起众多品牌企业的重视。
5、茶叶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
目前一些国外企业利用工艺创新生产冷水冲泡型红茶/绿茶、脱咖啡因茶、GABA茶、降糖茶等多种多样的茶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国内很多茶企正在研发各种茶饮料、茶叶面条、茶叶饼干、茶叶蛋糕、茶多酚防龋牙膏等。
通过茶叶深加工,将有效解决中低档茶出路,拓展茶叶应用领域,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叶附加值。
四、我国白茶行业发展概况
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
白茶是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
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建阳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统计:
2014年,福鼎全市茶园总面积21万亩,连续五年持续增长,全市推广无公害茶园185万亩,建立了11万亩的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认证基地,38万亩的无公害茶园认证基地;2009-2014年,政和县茶园面积分别为85万亩、87万亩、89万亩、101万亩、105万亩、11万亩,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建阳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全市白茶种植面积约为32万亩。
此外,福建省南平、宁德地区的其它县市也在快速发展茶产业。
2、产量较小,增长空间较大
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统计:
2010-2014年我国白茶产量从122万吨增长至157万吨,增长幅度较小。
2014年我国白茶产量15708吨,增幅为3539%,在六大茶类中增幅排名第二,产值达到128亿元,增长175%。
其中福鼎市白茶产量7800吨,同比增产13%;政和县产量为2080吨,同比增产146%。
目前,在产地政府政策支持和茶企加大宣传力度的共同推动下,白茶生产已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等传统主产区扩大至省内的周边县市,江西、湖北、陕西、贵州、广西等全国其它省区的部分县市也已试制生产。
3、白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近年来,白茶的加工方式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自然萎凋、日光萎凋、复式萎凋、室内加温萎凋等多种方式,避免了传统的白茶加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易受天气与场地制约及存在卫生隐患等弊端,使白茶加工趋向自动化、连续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茶产业技术的提升,生态茶园建设、清洁化白茶加工以及茶叶资源高效利用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白茶产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目前,白茶产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现代高新技术(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肥料缓释,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以及连续化自动加工,茶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物联网技术等)将得到更加深入全面的应用,驱动着现代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4、白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已把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并已上报国家文化部审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白茶多以外销为主,内销市场占比较小。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不断增强,白茶独特的保健功效不断被国内消费者认知与认可;同时经陈放适口性更好、功效更佳且具收藏价值的特点被投资者所逐渐看好,加之产地政府对白茶的推广和金融资本大量涌入的综合因素推动下,白茶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扶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不断推出惠农政策。
茶叶是农产品的一类,种植茶叶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级地方政府都很重视茶叶行业的发展,茶叶行业将直接受惠于国家的惠农政策。
(2)产地政府对白茶的大力推广
福建省从2008年开始在茶叶主产区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茶产业生产发展项目”,2012年颁布实施了全国首个涉茶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2014年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
福鼎市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包括积极申报“中国茶文化之乡”、依托生态茶园大力发展茶文化、通过茶艺表演和茶文化交流等形式传播茶文化、通过组织福鼎市茶企参加上海世博会和国际茶展活动等。
上述政策的大力推广,为白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同时,国家着力推进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扩大内需政策逐步实施,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使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
2、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低
目前,国内白茶行业多以家庭式、作坊式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
这类企业茶园管理分散、机械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稳定、营销能力较弱、缺乏自有品牌。
(2)深加工技术仍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生产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茶叶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使我国茶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存在瓶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茶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