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0392132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92KB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结题总结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背景
数学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学,对实际问题教学越来越重视了,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偏重内容的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加之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不尽合理,教学的方法不尽
适当,以致花的力量很
大,收的效果较小。
因此,如何既提高学生解实际问题能力,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二、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1、理论准备阶段:
运用文献研究法。
系统学习“教育研究方法论”、“数学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差异教学理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完成理论学习。
2、调查分析阶段:
运用调查研究法。
对我校初中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活动要求,进行调查数据处理,撰写调查报告。
通过对我校七至九年级部分学生抽样调查问卷,我们发现:
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在逐渐减退,许多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老一套,没有新意,对数学的学习抱着消极的态度,以下是我们收集到的几组数据:
3运用实施阶段:
运用实验研究法。
在研究目标的指引下,分年级构建重点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体系,对于过时的教学情境要加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时代气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的情境,及时制作成案例和课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总结反思,修正研究方案。
在认真实践、筛选的基础上,提炼出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案例集和课件集,形成初步的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
4、评价总结阶段:
用经验总结法。
及时评价总结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完成结题研究报告,为下一阶段成果的推广打好基础。
三、研究成果
(一)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基本理解
情境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情境创设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实验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数学情境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通过学生了解的或感受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生活事件、人物事迹、数学典故等各种真实事件,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简言之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
(二)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指导原则
1、展示性原则。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必须经历由外部物质向内部认知活动转化的过程。
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材料,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
例如在学习相似形时,可以先向学生出示由同一张底片印出的两张大小不一的照片、两把大小不一的30°的直角三角尺等,问学生: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由于学习材料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
这样不但顺利引入新课,而且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相似形的本质属性。
2、发展性原则。
指构建的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功能。
因为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不仅应该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应该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情感信息。
例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时,可以先复习整式方程的解法,准备“最近发展区”,然后给出分式方程并提问: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不同,如何解分式方程?
由于学生对整式方程的解法已经轻车熟路,所以很自然地想到只要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就行了,这样不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且还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促进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结构性原则。
指情境的构建及其所揭示的知识应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
因为结构化的情境最易转化,为认知结构提供心理空间。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使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可以先设计一组问题:
(1)边长是4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面积是4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边长是9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面积是9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边长是1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面积是1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对于前面一些问题,学生都能轻松解答,但对于第(3)问的后一个问题,就碰到了困难了。
这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加以归纳: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列出方程X2=15,如何求X?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平方根,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而且还揭示了内在的逻辑结构。
4、操作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情境不仅有语言的解释、说明,而且有文字、图形的揭示;不仅有逻辑思维的支持,更有形象思维的配合,有助于形成和丰富学习的表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法则。
例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纸片不要展开,然后使折痕对折并重合,折叠出一个直角,以这一直角为一个内角减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展开,根据这个菱形学习菱形的性质。
然后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从操作中你得到什么猜想?
你能总结出菱形的性质吗?
同样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操作性原则,通过折纸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
创设情境,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而且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经久不忘。
(三)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实施
1、创设引入新课的情境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讲授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时,教师新颖巧妙的开场白,往往象一支兴奋剂,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乐学的境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整堂课的成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创设引入新课的情境,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趣味式引入、悬念式引入、实验式引入等。
案例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的引入,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创设引趣式的情境。
(多媒体放映以下影象)
清晨,东方微明,突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下冉冉升起,„„
老师提问:
大家对日出一定很熟悉把?
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运动的圆,把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那么圆和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的引入,就可以创设悬念式的情境。
案例2:
向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很早已前,有一个国王为了感谢一位大臣发明围棋,大臣在和国王下棋时,国王对大臣说:
“你发明了有趣的围棋,我要奖赏你,说吧你要什么?
”大臣想了想说:
“陛下,我不想得到金银珠宝的奖励,只要放满棋盘格子的米就够了。
”国王想,这没问题呀,几颗米而已。
而后,这个大臣看到国王同意了,就把具体的要求说了:
第一个格子放1颗米,第二个格子放2颗米,第三个格子放4颗米,依次下去,后一个格子放的米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
一个棋盘一共64个格子,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
“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
”,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掌握一个新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也是较为直观有效的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初中数学教材有很多内容都适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
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运用几何画板课件来演示函数图象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清晰地看清图形的变化与系数的关系,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总结出形如y=a(x-h2+k函数图象的特征。
让在黑板上很难描画的函数图像,通过在多媒体就很容易表现出来,教师讲解时减少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等繁琐复杂的工作,节约了学生等待的时间,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
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
2、创设尝试探究的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引入新课之始,学生的思维尚未启动,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一些“图式表象、图形表象”,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展开“图式想象、图形想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案例3: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1
(2设X1、X2是方程X2+bX+c=0的两根,则X1+X2=?
X1X2=?
设X1、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则X1+X2=?
X1X2=?
(3)如何验证?
对于第
(1)问填写表格,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
通过观察第
(1)问所得到的数据(图式表象),中等以上的学生都能根据这些表象猜出根与系数关系的猜想(图式想象),但是由于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它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学生自发地积极地去尝试、去探究它的真实性,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谓水到渠成。
案例4:
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尝试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如图,已知⊙A、⊙B,做一个圆⊙C,使它与这两个圆都相切。
你能做出多少个这样的圆?
与同学交流一下。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
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图1
图2
图3
与⊙A、⊙B分别相切的不同位置的⊙C(图形想象)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
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
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
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
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创设尝试探究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尝试探究,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3、创设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建模情境
据调查,初中毕业生中半数不理解看不懂股票走势图,弄不清统计图,不会填银行票据,更不会计算分期付款与一次性付款的利息问题。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校内外学做家庭理财和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太少了。
因此,平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应用实践情境,以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5:
小红家是一个个体商户,家庭用电分为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两种,晓红家安装了两块电表分别计算用电量,上月小红家的用电量一共为100度,共付电费52.40元。
已知工业用电的电费单价是0.617元,而居民用电电费单价是0.307元,晓红家上月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各用了几度?
这时来自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都有生活的体验,学生不是在学习书上“死”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活”的问题,教师不是在教“数学符号运算法则”,而是在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提高了学生从实际生活情景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能力。
案例6: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3月17日公告,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
受加息的影响,许多储户第二天都到银行办理转存手续。
如果以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为例,试问:
存了多久的存款提前领取后转存才划算呢?
(说明:
①领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银行都按每年0.72%的活期利率付息;②利息税率为20%;③一年期计息天数是360天)
分析:
设某储户a万元的1年期定期存款,到07年3月18日时已存了x天。
若他不转存:
第二年到期后(08年3月18日之前x天),他的税后利息收入为:
a×2.52%×(1-20%万元。
若他在07年3月18日转存:
(1)07年3月18日以前x天的活期税后利息收入为:
a×0.72%×(1-20%)×(x/360)万元;
(2)08年3月18日转存在(360-x)天中的税后利息收入为:
a×2.79%×(1-20%×(360-x)/360万元,
∴转存后他的实际收入是
a×0.72%×(1-20%)×(x/360)+a×2.79%×(1-20%×(360-x)/360万元。
由题意,要使转存后划算,则有:
转存前利息收入+转存后利息收入>利息未调整前一年期
定期存款年利息
a×0.72%×(1-20%)×(x/360)+a×2.79%×(1-20%×(360-x)/360>a×2.52%×(1-20%
化简解得x<46.96
所以,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存期在46天已内,提前领取后转存才划算。
归纳:
转存的天数<计息天数×(调整后利率-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说明:
(原定期存款计息天数:
一年期是360天,二年期是2×360天,三年期是3×360天)
此类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到生活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积累下来经验来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
案例7:
2008年甲型H1N1流感首次发现于墨西哥,引起来全球的流感大传播。
有一个人患了H1N1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美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开始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1个人,他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一轮后共有X个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有传染了X个人,用代数式表示,第二轮后共有X(1+X人患了流感。
列方程得1+X+X(1+X=121
面对实际情境,教师给予引导,根据所给条件,列出方程,步步深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建立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达到了从实际问题,到抽象出数学模型,进一步实现拓展与应用的目的。
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运用数学知识
来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会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捕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创设新的应用实践情境,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开放型问题有条件不完备或答案不确定、有层次性、解决策略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索,从而让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在成功的基础上,又能去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案例10:
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教师提问: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图片显示操场上旗杆实景)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在纸上总结出了如下示意图,
方法1: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由相似形的性质有
,△ABC∽△A’B’C’
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要测量出BC、B’C’、A’C’的长度,便可得到旗杆AC的高度。
C
方法2:
利用镜子的反射
如图,线段AC、A’C’分别表示旗杆和站立的人,点B表示平直与地面的镜子,根据平面镜反射原理,△
ABC∽△A’BC’,
C
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要测量出BC、BC’、A’C’的长度,便可得到旗杆AC的高度。
见学生设计的方法如此之多,教师趁机让学生走出教室,分小组实际操作,结果很有意外收获。
学生的发现:
(1)旗杆底部有基石,与竹竿底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测量计算所得的结果需减去基石高度才是旗杆的实际高度(这是真实情境对学生的考验)
(2)因为基石及其他原因,所有数据有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太好了!
这是统计知识的实际应用,表现出数学与生活相关,体现了知识的积累和反思意识)
总之,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无论是哪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均在于为每一节课设置一种全新的、多样化的、合乎实际并贴近内容的“情境”,以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合作交流、开放拓展等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动脑、动口,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类比,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
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反思
(一)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对策可以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从而激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学生爱思、会思、善思、乐思,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创设教学策略,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易于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知识的系统性。
(二)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得到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处于主动接受状态,学习的行动有了预定的方向和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有助于教师对来自学生方面的内部干扰及时准确地作出调整,使教学系统达到真正的动态平衡。
(三)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也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体现了和谐教学和思维训练的多样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锻炼。
我们发现:
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起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技能,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大胆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使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真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发现、确认并分析数学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总之,长期下去,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五来自学生的声音
卢丽红:
这些问题大部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实际性。
从生活中出发,有利于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曹可心:
我觉得这样引入的内容非常实际,很容易理解,学生有兴趣学习下面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张蕊:
开始用几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能够激起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重要性。
希望老师以后能够继续用这种方法来教学,让我们从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白杨:
你所创设的实例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大的实用性,不会因为一开始就讲数学知识而不能接受,听不懂。
王璐琪:
我认为在课前先举几个例子,能让同学们联系到生活实际,不会觉得那么抽象,于是就认为学习数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且也会让学生们感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运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刘文波:
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可以让人感觉学习数学很简单,而且有利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实验期末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查统计表
七研究的结论
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
我执教的学生比以前更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积极发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课后作业认真,订正及时,学生主动拿来面批的人数多;课外复习、预习,甚至自学的学生人数增加;肯钻研课外习题的同学也多了起来,常常会有学生来问问题;班中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使班中逐步营造出主动学习数学的氛围。
同时,班中的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实践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是能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
我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更深地探索如何创设最有效的问题情境,并时时改进,使问题情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向心性,它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的加油站。
就像德国一位学者曾作的一个精辟的比喻:
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
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接受。
但是,这种教学策略也存在弊端,有待于改进。
如由于一个教学班的几十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完全一样,对极少数的学生来说,把情境教学过程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不能把情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看情境情趣盎然,引申到数学知识则一落千丈。
情境创设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不能起到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作用。
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并不能提高这部分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好的学习品质的学生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课前预设情境,课内生成情境),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初中 数学 教学 过程 情境 创设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