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咏农诗.docx
- 文档编号:30390733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8.97KB
宋代咏农诗.docx
《宋代咏农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咏农诗.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咏农诗
欧阳修
欧阳修(二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贫好学。
天圣八年(1030)进士。
早年支持范仲淹等的政治主张,屡遭诬陷和贬斥。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晚出知青州,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
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致用,提倡古文。
他重视奖励后进,发现并培养了王安石、三苏、曾巩等一代名家。
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以散文为最。
散文师法韩、柳,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
词承南唐遗风,委婉清丽,富有情韵。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并著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的新体裁,对诗歌理论的发展颇有贡献。
有《欧阳文忠集》、《六一词》等。
田家
绿桑高下映平川[1],赛罢田神笑语喧[2]。
林外鸣鸠春雨歇[3],屋头初日杏花繁[4]。
注释:
[1]平川:
宽阔平坦的陆地。
[2]赛神:
又叫“赛社”,以酬谢神灵。
田神:
农神。
喧:
喧闹。
[3]鸣鸠:
即斑鸠。
[4]初日:
初升的太阳。
简析:
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
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
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
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
“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食糟民[1]
田家种糯官酿酒[2],榷利秋毫升与斗[3]。
酒沽得钱糟弃物[4],大屋经年堆欲朽。
酒醅瀺灂如沸汤[5],东风吹来酒瓮香。
累累罂与瓶[6],惟恐不得尝。
官沽味醲村酒薄[7],日饮官酒诚可乐,
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8]?
还来就官买糟食[9],官吏散糟以为德[10]。
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11],
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
仁当养人义适宜[12],言可闻达力可施[13]。
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民之饥[14]。
我饮酒[15],尔食糟。
尔虽不我责[16],我责何由逃[17]!
注释:
[1]糟:
酒糟。
酿酒剩下的渣滓。
[2]糯:
即糯稻。
是酿米酒的好原料。
[3]榷利:
指官方酿酒专卖取利。
《宋史·食货志》记载:
北宋时官方酿酒卖酒,各州各乡设酒务。
偏僻之地或许民酿,但须纳税。
秋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
这里比喻极微薄的利。
[4]沽(gū):
卖酒。
[5]酒醅(pēi):
已经酿成但尚未过滤的酒。
瀺灂(chánzhuó):
水声。
这里指滤酒的声音。
[6]累累:
形容很多的样子。
[7]官沽:
官家卖的酒。
醲(nóng):
酒味醇厚。
[8]糜(mí)粥:
即粥。
[9]就:
向。
[10]德:
恩德。
[11]长(zhǎng)民:
为民之上。
[12]养人:
指爱人。
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适宜:
行事正当。
[13]闻达:
使上面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
力:
能力,魄力。
[14]“上不能”二句:
上不能扩大国家的利益,下不能使老百姓吃饱肚皮。
[15]我:
我们。
泛指官吏。
因作者是官吏的一员,故用第一人称。
[16]不我责:
不责备我们。
[17]我责何由逃:
我们的罪责是没有理由可以逃脱的。
简析:
此诗开头至“官吏散糟以为德”写官民生活的对比。
作者用冷峻的写实笔法,一方面揭示官府既借酿酒专卖取利,又终日饮酒作乐,另一方面描述种田的百姓无米下锅,只得买糟食度日。
两相对比,官府只知盘剥百姓,腐败享乐的无“德”,百姓遭遇的悲惨表露无遗。
“嗟彼官吏者”八句对官吏虽为民之上却不耕而食、离弃仁义、上不能为国谋利、下不能为民造福的行为严加痛责,义正词严,对腐败官吏的痛恨、对百姓的同情体恤之情跃然纸上。
结尾四句,作者表明,包括自已在内的封建官吏都应对百姓的悲惨遭遇负责,这既是对不良官吏的当头棒喝,也体现出诗人傲立同群的高尚人格。
欧阳修曾长期任地方官,每至一地,都关心民众,颇多德政,深得当地百姓爱戴,这首诗所表露的为政思想可说是其从政的重要准则,这在封建社会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本诗句法极尽变化,所抒发的感慨以议论为诗,而不露痕迹,可谓开宋诗新风。
苏舜钦
苏舜钦(一首)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生于开封,少以父荫补官。
景祐元年(1034)进士。
曾任大理评事。
范仲淹荐其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后被劾除名,寓居苏州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后起用为湖州长史,寻病终。
他诗文皆工。
诗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但风格不尽相同。
其诗或揭露时弊,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抒发破敌立功的抱负。
风格粗犷豪迈、慷慨激昂,甚为欧阳修所重。
有《苏学士文集》。
城南感怀呈永叔[1]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2];
远林气霭霭[3],长道风依依[4]。
览物虽暂适[5],感怀翻然移[6],
所见既可骇[7],所闻良可悲[8]。
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
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9]。
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
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茈[10]。
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11]:
昔云能驱风[12],充腹理不疑[13]。
今乃有毒厉[14],肠胃生疮痍[15]。
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
犬彘咋其骨[16],乌鸢啄其皮[17]。
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天岂意如此[18],泱荡莫可知[19]?
高位厌粱肉[20],坐论搀云霓[21];
岂无富人术[22],使之长熙熙[23]?
我今饥伶俜[24],悯此复自思:
自济既不暇[25],将复奈尔为[26]!
愁愤徒满腹,嵘不能齐[27]。
注释:
[1]永叔:
欧阳修,字永叔。
[2]“春阳”二句:
春日阳光和煦,原野一派生机,四面云霭漠漠,与天相连。
春阳:
一说,春天的阳和之气。
春阴:
春天的云霭,与“春阳”相对。
[3]霭霭:
雾气笼罩的样子。
[4]依依:
柔和的样子。
[5]览物:
观览大自然景物。
适:
适意,快意。
[6]感怀翻然移:
触及愁怀,情绪就即将转变了。
[7]骇:
惊心。
[8]良:
更,很。
[9]宿麦:
年前种的麦。
[10]斫掘:
挖掘。
凫茈(fúcí):
荸荠。
[11]卷耳:
一种葡科植物。
其嫩叶可食。
资:
依靠。
[12]昔云:
过去说。
驱风:
驱除风邪。
[13]理:
理应,按理。
[14]毒厉:
毒害。
[15]疮痍(yí):
疮伤。
[16]彘(zhì):
猪。
咋(zé):
吃,咬。
[17]乌鸢(yuān):
乌鸦。
[18]天岂意如此:
天意难道是这样的吗?
[19]泱荡莫可知:
指天意高深莫测。
泱荡:
深远广大的样子。
[20]高位:
身居高位者。
厌:
通“餍”,满足。
粱肉:
美味佳肴。
[21]坐论搀云霓:
安坐空谈救民。
搀云霓:
牵引云彩,喻指不切实际的空谈。
[22]富:
使……富裕。
术:
办法。
[23]熙熙:
安闲和乐的样子。
[24]伶俜(língpīng):
孤单的样子。
[25]自济:
自救。
[26]将复奈尔为:
又怎么能解救你们(老百姓)呢?
[27]嵘(rónghóng):
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
这里形容心情愁愤难平。
齐:
平。
简析:
这是苏舜钦创作的一首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著名作品。
诗分三部分,前四句写景,春日万物萌生,云霭漠漠,春风轻柔飘荡,景象清疏淡远,令人心旷神怡。
“览物虽暂适”至“泱荡莫可知”为第二部分,写农民向诗人哀诉其生活苦难。
“览物”两句承上启下,“暂适”、“翻然移”见出诗人情感变化的迅疾。
农民的诉说层层递进,愈进愈惨,愈进愈悲。
灾害接踵、庄稼无收、野菜充饥、疾病侵袭、死伤七八,貌似平静的叙述,将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悽惨悲苦叙写得令人触目惊心,“十有七八死”四句更是让人惨不忍睹。
“胡为残良民”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诗人的情感反映。
“胡为残良民”四句连用两个反问,强烈的情感表达,传达出诗人对统治者无视百姓死活的愤怒。
“高位厌粱肉”四句是对统治者的正面指斥和抨击,指出统治者是百姓苦难的罪魁祸首,诗句揭露有力,正气贯注,极富战斗力。
“我今”六句写诗人的愁苦,流露出对百姓悲参遭遇的无限关切和同情。
此诗写景、叙事、抒情结合,语言朴质,感情真挚深厚,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梅尧臣
梅尧臣(三首)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
少时应进士不第,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历任州县属官。
中年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
他反对西昆派内容空洞、语言晦涩的诗风,对宋诗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
他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
他的不少诗篇含蓄深刻、平淡朴素、清丽闲雅。
不少作品揭露了社会矛盾,反映了人民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但也有作品流于平而无力、淡而无味。
有《宛陵先生集》。
田家语并序
庚辰诏书[1]:
凡民三丁籍一[2],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3]。
主司欲以多媚上[4],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属县令[5]。
互搜民口[6],虽老幼不得免。
上下愁怨,天雨淫淫[7],岂助圣上抚育之意耶?
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8],以俟采诗者云[9]。
谁道田家乐?
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们,日夕苦煎促[10]。
盛夏流潦多[11],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12],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13],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14]。
州符今又严[15],老吏持鞭朴[16]。
搜索稚与艾[17],唯存跛无目[18]。
田闾敢怨嗟[19]?
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20],买箭卖牛犊[21]。
愁气变久雨[22],铛缶空无粥[23]。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24],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25]。
注释:
[1]庚辰:
宋仁宗康定元年(1140)。
诏书:
皇帝布告臣民之书。
[2]三丁籍一:
一家有三个男丁,要征集一个去服兵役。
宋代兵制:
正规军外,犹有“乡兵”,或称“弓箭手”,或称“弩手”、“枪手”等。
从各户居民中抽丁,设立统领,团结训练,以为防守。
[3]不虞(yú):
意外,没想到的事。
[4]主司:
主管征集乡兵的官。
媚上:
讨好皇帝。
[5]属:
交付,委给。
[6]民口:
居民人口。
[7]淫淫:
久雨不止。
[8]次为文:
编写成诗。
次:
按顺序编排。
[9]俟(sì):
等待。
采诗者:
采集风谣的官吏。
[10]日夕:
从早到晚。
煎促:
指火急催逼。
[11]流潦(lào):
大水。
潦:
同“涝”。
雨水成灾。
[12]菽:
豆类总称。
[13]生齿:
人口。
板录:
登记到册。
[14]恶使操弓韣(dú):
凶狠地逼使丁壮们拿起武器当弓箭手。
恶:
凶狠。
弓韣:
箭和弓的套子。
[15]州符:
州郡衙门的命令或公文。
[16]老吏:
指执事多年老奸巨滑的官吏。
朴:
木棍。
[17]稚与艾:
小的和老的。
[18]跛无目:
跛腿的和瞎子。
[19]田闾(lǚ):
村里的老百姓。
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或称里)。
敢:
岂敢。
[20]南亩焉可事:
田地怎么耕种。
焉:
怎么。
[21]买箭卖牛犊:
把牛卖了买弓箭。
《汉书·龚遂传》载,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此处反用其事。
[22]愁气变久雨:
言上天因民生怨气而久雨不止。
[23]铛(chēng):
平底锅。
泛指锅。
缶(fǒu):
指瓦锅。
[24]徒尔叨君禄:
白拿了朝廷的薪俸。
叨:
辱承,过分地获得。
[25]“却咏”二句:
意即作者借陶渊明的故事表达自已弃官归隐的思想。
刈薪:
砍柴。
简析:
这首五言古诗深刻地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
首四句写租税的繁重,春税至秋而未交完,其繁重可知,官府催促急迫,田家凄惶可知。
次四句写水灾、蝗灾一并为害,秋收无法指望,田家处境愈加悲惨。
“前月诏书来”以下八句诉说兵灾的惨酷。
前月诏书要三丁抽一,州里再催迫敲扑,在家者唯有跛、瞎,农村凋弊、凄凉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田闾敢怨嗟”八句总写在租税、水灾、兵役的煎迫之下,田家生活艰难,哭诉无门,挣扎在死亡线上。
以上均为田家自诉之语,是作品的第一部分。
结尾四句写作者的深深感慨,是作品的第二部分。
农家的自诉,激起身为地方官的作者无尽的自责,并表明不能救民于水火,只好效法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心志。
仁宗康定元年(1040)六月,西夏攻宋,宋大举征招乡兵,官吏们又借此胡作非为,百姓未遇外患,却遭内殃,加上灾害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本诗是这一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继承了杜甫、白居易关怀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传统。
而作者目睹田家惨况后的深深自责,也体现出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的可贵人格。
艺术上,本诗朴质无华,感情深厚,对宋初华而不实的诗风是有力的拨正。
田家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1];
空收一束萁[2],无物充煎釜[3]。
注释:
[1]碎荚落风雨:
细嫩的豆荚在风雨中凋落。
碎:
细。
[2]萁(qí):
豆秸,豆秆子。
[3]釜(fǔ):
锅。
简析:
这首小诗叙写了农民的劳而无获。
南山种豆的艰辛、风雨催落豆荚的无情、农民没有收成的无奈、无粮下锅的辛酸尽包蕴于短短的四句诗中。
而平实的叙写中又分明流露出诗人同情的叹息,及对农家艰难生活处境的忧虑,可谓语短意永。
扬扇[1]
田扇非团扇[2],每来场圃见[3]。
因风吹糠籺[4],编竹破筠箭[5]。
任从高下手[6],不为暄寒变[7]。
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肯倦[8]。
注释:
[1]扬扇:
农具名。
形似锹而首较方阔,柄长无拐。
用以抛扬谷物,借风力以去杂质。
[2]田扇:
即扬扇。
[3]场圃:
打谷场。
[4]糠籺:
谷物的皮屑等杂物。
[5]筠(yún)箭:
竹的青皮。
箭:
小竹。
[6]任从:
任凭,任意。
[7]不为暄寒变:
不因天暖天寒有什么变化。
暄:
暖和。
[8]莫肯倦:
不倦怠。
指不间断地抛扬谷物。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扬扇是一种打场时用的农具,用以抛扬谷物,借风力去除谷物中的杂质。
诗首句示其形,次句标其常见,三句写其作用,四句写其制作,这四句无一不扣扬扇的平凡处。
后四句写扬扇的品格,是作者的引申发挥,而有这四句,扬扇的不平凡也就凸现无遗。
五六句言扬扇不因位置高下,气候寒暖而有不同,颇有富不骄,贫不馁的味道。
七八句写扬扇持之以恒地做着去粗取精的工作,更是价值非凡了。
这首诗咏扬扇,既生动贴切又从扬扇悟出了大的人生哲理,因而是一首极成功的咏物诗。
以农具入诗,体现了诗人重农尊农的农本思想。
作者所作农具诗,共有十五首,王安石曾有和作。
王安石
王安石(三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庆历二年(1042)进士。
为人刚直不阿,历任地方官十几年,锐意改革。
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
先后两次为相。
王安石变法,抑制了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限制了土地兼并,发展了生产,国富兵强。
后被罢相退居江宁(今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国公。
卒谥“文”。
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散文多政论,雄健峭拔,结构谨严,辩理深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歌长于说理,遒劲清新。
其词亦有特色,“一洗五代旧习”。
有《王临川集》等。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1]。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2]。
今年大旱千里赤[3],州县仍催给河役[4]。
老小相依来就南[5],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6],路旁过者无颜色[7]。
汝生不及贞观中[8],斗粟数钱无兵戎[9]!
注释:
[1]二边:
宋和辽、西夏的接界处。
[2]输与:
交给、献给。
官家:
皇帝,此指朝廷。
夷(yí)狄(dí):
古代对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指辽和西夏。
[3]千里赤:
广大地区寸草不生。
[4]给河役:
做河工(防治黄河)。
[5]南:
指黄河以南地区。
[6]悲愁天地白日昏:
人们愁苦不堪,仿佛天地变色,日色无光。
[7]无颜色:
面无人色。
[8]贞观:
唐太宗年号,当时连年丰收,粮价低,人民生活安定。
[9]兵戎:
战争。
简析:
这首诗生动真切地反映了河北人民在天灾人祸双重折磨下的痛苦生活。
首两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二边”指邻近辽国和西夏的边界地区,但诗并非重在描写辽与西夏对边地的侵扰,因此时宋王朝用屈辱妥协换来了暂时的苟安,边民的“苦辛”另有深因,作者分三层作了揭示。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家家户户耕织的劳动果实,交给朝廷后又转手给了辽和西夏,此为第一层;“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天降旱灾,赤地千里,官府不知赈济救助,反将最有生产自救能力的丁壮抽去上河工,不问丢下的老弱妇孺的死活,此为第二层;“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边民无奈向南逃荒求生,而河南百姓虽遇丰年,但遭苛敛搜刮,也在挨饿。
以上三层,紧扣“长苦辛”三字,将河北边民的苦难叙写到极致。
“悲愁”两句承上文理路,一虚一实,写河北边民心中弥漫悲愁惨雾,悲痛欲绝,色沮神丧。
结尾两句用古今对比的手法抒写内心的无尽慨叹,表面上象是对流民的安慰,实际上是对时政的深刻批判。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此诗鲜明地表现了他同情民生疾苦的可贵品格,以及敢于抨击时政的过人胆识。
后元丰行
歌元丰[1],十日五日一雨风[2]。
麦行千里不见土[3],连山没云皆种黍[4]。
水秧绵绵复多稌[5],龙骨长干挂梁梠[6]。
鲥鱼出网蔽洲渚[7],荻笋肥甘胜牛乳[8]。
百钱可得酒斗许[9],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10],但道快乐无所苦[11]。
老翁堑水西南流[12],杨柳中间杙小舟[13]。
乘兴敧眠过白下[14],逢人欢笑得无愁。
注释:
[1]元丰:
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78—1085)。
[2]十日五日一雨风:
古人形容气候和美,风调雨顺叫“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3]麦行(háng):
麦垅。
[4]连山没云皆种黍:
一山连着一山,从山下到山上,没入云端都种上了黍。
[5]绵绵:
绵延无边的样子。
稌(tú):
糯稻。
[6]龙骨:
水车。
梁梠(lǚ):
屋梁的屋檐。
因为雨充足,水车用不着,总是干燥着挂在家里。
[7]鲥(shí)鱼:
体侧扁,银白色,生活在海中,五六月间溯江产卵,肉味鲜美,为名贵食用鱼。
[8]荻笋:
芦笋。
[9]斗许:
一斗左右。
许:
表约数。
此句言因年丰酒价低。
[10]吴儿:
苏南一带属古吴国,故称那里的青年男女为吴儿吴女。
踏歌:
用脚踏着拍子唱歌。
[11]但道:
只说。
无所苦:
没有苦恼。
[12]堑(qiàn)水:
开挖水道。
[13]杙(yì):
小木桩。
这里作动词用,“系”、“拴”的意思。
[14]敧(qī)眠:
斜躺着。
白下:
白下城,在今南京市。
简析:
这首反映北宋元丰年间社会现实的诗作,既是北宋中叶变法改革的颂歌,也是作者政治理想的直接展露。
开头两句为作品第一部分,歌颂元丰年间风调雨顺的喜人气象,王充《论衡·是应篇》:
“言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褒之也,风雨虽适,不能五日、十日正如其数。
”王安石化用此典入诗,亦为“褒之”之意。
同时,“五风十雨”也是新法兆民万福的象征。
下六句为第二部分,歌颂元丰年间五谷丰登,物产精美的盛况。
到处是长势喜人的庄稼,丰收在望,抗旱用的水车根本派不上用场,各种物产琳琅满目,描绘出一幅特别理想的农业生产的图画。
最后八句为第三部分,歌颂元丰年间人民的幸福生活。
“百钱”两句总写乡村的欢乐气氛,下面分写青年和老年的快乐,生动地勾画出了农村富足、祥和的生活画面。
此诗中的元丰朝,国泰民安的景象不啻唐虞盛世复现,于王安石的新法的作用,作了极形象有力的证明,尽管王安石出于政治目的,不无夸大美化之处,但本诗对农业理想的讴歌、对元丰新法的肯定颂扬仍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1]。
聊向村家问风俗[2],如何勤苦尚凶饥[3]?
注释:
[1]芦箔(bó):
用芦苇做成的蚕箔。
密茧肥:
蚕又多又肥。
[2]聊:
姑且。
风俗:
世情。
世俗。
[3]凶饥:
荒年饥岁。
简析:
诗写桑尽茧肥,是蚕农的收获时节,诗人本欲分享蚕农收获的喜悦,于是随便问问农家的生活,结果却让诗人困惑惊异:
农人长年勤苦,生活却一贫如洗,如同遭遇荒年饥岁。
诗人未写答案,但诗人定如读者般心知肚明,正是统治者的残酷盘剥,使百姓愈劳愈贫,诗就在如闲话家常般的语句中,在只问不答,而答尽在问中的含蓄技巧下,表现出对农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及作为封建官员的自责。
苏轼
苏轼(七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
曾上书力陈王安石新法之弊,调任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下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旧党执政,召为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惠州、儋州。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
谥“文忠”。
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喜奖励后进,与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他在诗、文、词及书画等方面成就卓越。
他的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妙趣横生。
其散文纵横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大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朝一代诗风;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世称“苏体”;其绘画尤其是竹木画亦具特色。
他一生关心民生疾苦,诗词中有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吴中田妇叹
和贾收韵[1]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2]。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3]。
眼枯泪尽雨不尽[4],忍见黄穗卧青泥[5]!
茅苫一月垅上宿[6],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赬载入市[7],价贱乞与如糠粞[8]。
卖牛纳税拆屋炊[9],虑浅不及明年饥[10]。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11]。
龚黄满朝人更苦[12],不如却作河伯妇[13]!
注释:
[1]吴中:
今江苏吴县,因春秋时为吴国都,故称吴中。
此泛指苏南、浙江北部一带。
和(hè)韵:
和别人的诗并仍用原韵叫“和韵”。
贾收:
字耘老,浙江吴兴人,有诗名。
苏轼朋友,唱和极多,曾造“怀苏亭”,并有诗集《怀苏集》。
[2]庶:
庶几,将近。
几时:
不多时。
[3]杷头:
即耙头,整地的农具。
出菌:
长出霉菌。
生衣:
生锈。
[4]眼枯泪尽:
泪水流尽,眼睛干枯。
写出农民因为久雨不止损伤庄稼而万分焦急与痛苦的情形。
杜甫《新安史》: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5]忍见:
何忍见,不忍心见到的意思。
[6]茅苫(shān):
茅草棚子。
苫:
编草盖屋。
[7]赬(chēng):
赤色。
[8]粞(xī):
碎米。
[9]拆屋炊:
拆掉房屋做烧柴。
[10]虑浅:
考虑短浅,只顾目前。
[11]西北万里招羌儿:
宋神宗欲灭西夏,采用王韶《平戎策》,用钱粮“招抚”羌人部落。
羌儿:
羌人。
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
[12]龚黄:
龚遂、黄霸。
汉朝两个以爱民著称的好官。
这里是反语,意在讽刺朝廷官吏。
[13]作河伯妇:
即投河而死。
此用《史记·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 咏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