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0383328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60KB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大名一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40小题,每天1.5分,共计60分)
1.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
2.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户
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逐
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
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5.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8.2011年5月25日,汕头市南澳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再度打捞出大批文物。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在“南澳Ⅰ号”上最有可能发现的文物是()
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B.精美华丽的丝绸
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
9.一句俗谚
:
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
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0.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注重生活
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11.“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
”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②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唐律疏议》规定:
“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两年。
”这表明唐朝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格维护坊市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
1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5.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D.世界市场的形成
16.美国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上升到1910年的2亿桶以上,反映了当时美国(
①新能源的开发成为重要产业②重工业地位上升③内燃机广泛应用④成为最大石油输出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
“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
”又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
从1805年到1848年,英格兰因盗窃和抢劫财产等犯罪交付法庭审判的人数从4605人增加至27816人。
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
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拜金主义盛行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C.法律制度不健全D.城市化进程加速
18.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
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B.电灯泡、电动机C.汽车、汽轮D.电话机、内燃机
19.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
“谁控制了海洋
,谁就控制了一切。
”1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
20.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
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
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
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杆林立,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2.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A.都建在南方的通商口岸B.都是私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
C.都是外国人出资建立的近代企业D.说明中国工业文明战胜了自然经济
2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受商和洋务企业刺激D.洋务运动的诱导
2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生产茶叶和生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25.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
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
A.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
B.在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下,全面萎缩
C.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D.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
26.据史书记载:
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
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
这种情况发生在()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B.抗日战争前期C.抗日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胜利后
27、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
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
28.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
C.洋务运动的强烈刺激D.外商企业的利润诱导
29.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
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
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30.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
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
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32.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
33.1960年中共
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
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34.“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5.“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仍能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①“文革”主要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②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
作时的努力③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④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36.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7.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
“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
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38.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粮票→
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
39.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
的是()
A.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40.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
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C.建国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
“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
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
”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
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2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
“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6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2分)
4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
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
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
“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
材料三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
请回答: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8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4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
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8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
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6分)
姓名____班级考场_____考号
------------------------------------------------密--------------------------------------封--------------------------------线-------------------------------------------------------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题纸
41
(1)
(2)
(3)
(4)
42
(1)
(2)
43、
(1)
(2)
高一历史月考答案
一、1--5CBABA6--10BDCDB11--15BBBBB16--20ABABC
21--25CBABA26--30DAAAC31--35AADAB36--40CBAAA
二、41、答案:
(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有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
3)区别:
“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则在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
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等的发展。
(4)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市”“草市”概念内涵的理解。
第
(1)问对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解答;第
(2)问把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市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的答案;第(3)问可从“市”的所处位置与管理方面进行比较;第(4)问要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概括。
42、答案:
(1)原因:
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
(2)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③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④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⑤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3、答案:
(1)民国元年到民国八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
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第一 中学 历史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