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docx
- 文档编号:30382992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69.61KB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docx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定义:
(科学的,行为,个体,精神过程)
1科学性;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去收集证据。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2行为:
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3研究的对象是个体。
4精神过程是心理学探索最重要的一方面。
二、心理学的目标(基础心理: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应用心理;再加上一个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第一步:
描述。
对行为进行精确的,客观的,尽量消除主观偏差的观察,然后进行数据收集,在收集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分析水平(比如对一幅画不同水平的描述,或者由社会到个体,再到行为单元)。
行为数据:
关于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的观察报告。
第二步:
解释。
描述必须忠实于知觉到的信息,解释却必须谨慎地超越观察到的现象。
心理学的解释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一个心理学家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一个潜在的原因去解释多种行为。
(用害羞解释室友的全部行为模式)
机体变量:
行为的内部决定因素,即机体的一些特性。
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
秉性变量:
人类的机体变量。
环境变量/情景变量:
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
第三步:
预测。
心理学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对一个现象的原因的精确解释是作出合理预测的基础。
预测必须具有科学性,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于对事件相互关联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
一个因果预测详细地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第四步;控制。
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
三、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1结构主义产生于冯特和铁钦纳的工作。
强调由作为元素的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是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结构主义:
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认为所有人类的精神活动都是基本精神元素的联合,通过对人类各种精神生活体验(包括感觉在内)的构成因素,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批判:
简化论(把复杂的人类体验简化成简单的感觉)、元素论(寻求元素的简单联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的整体或行为)、心灵主义(依赖于口头报告,只研究有意识且能报告的对象,忽略了不能描述他们内省经验的个体)
格式塔原则也反对了结构主义
2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机能主义:
意识是流动的,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使人不断适应环境。
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非心理内容。
认为机体通过后天习得的习惯去有效地适应环境很重要。
现代的观念探索结构和机能之间的关系。
四、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观点:
寻找心理过程的生化基础,以及行为与大脑机制(基因,大脑,神经系统)的关系。
认为再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现象也能被分化为更小的生化单元去理解。
行为是由生物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行为是由本能,内在冲突(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以及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目的是满足机体需求,降低紧张度。
3、行为主义观点:
探索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行为。
首先分析环境条件,其次把主要研究对象看做是需要理解,预测和控制的行为。
一般有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通过操纵环境条件来收集特定的行为数据。
4、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内在的作出理性抉择的能力,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人本主义对行为的研究方法并非严格在实验室控制变量,而是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寻找特定的模式。
5、认知的观点;行为只是部分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行为结果所决定,强调人们的许多重要行为是由全新的思维过程(主义,思考,记忆和理解)和思维方式决定的。
思维是外显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个体的行为不和客观世界一致,而和通过思维转换的客观世界在个体内部的主观投射一致。
使人们有着超越当下环境的选择能力。
6、进化论观点:
和达尔文进化论相关。
认为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都经过长时间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
7、文化观点:
关注跨文化差异,探索行为及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之中的意义。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的两个范畴是形成想法(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
一、发现的背景
通过观察,信息整合和认识过程形成一个新的想法,并形成理论,可以去解释一个或一系列概念集合。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决定论。
研究者还假设行为和心理直接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并且这种联系可以被揭示。
理论:
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一切事件(物理,心理,行为)都是由特定因素所决定的。
人们还希望假说(假设)可以产生新的想法和假说。
假设:
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二、验证的背景
验证的背景:
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验证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方法的基础上。
因此,在验证过程中遇到客观性的挑战的时候需要依赖科学的补救措施。
1、观察者偏见和操作性定义
客观性挑战:
观察者偏见:
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而导致的错误。
补救措施:
为减小观察者偏见,采用标准化和操作性定义。
标准化:
在数据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操作化:
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
操作性定义:
在一个实验中以特定的测量或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使概念的含义标准化。
在一个实验中,所有的变量(量和质的变化)(自变量,因变量)必须给予操作性定义。
2、实验法
实验法:
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
实验法的目的是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
而心理学尽量克服的就是因果关系之间的模棱两可,克服备选解释的影响。
客观性挑战:
混淆变量:
一些并非实验中探究的,影响被试行为,使数据解释变得混乱的变量。
期望效应;真正诱发观察到的反应的是实验者的预期,而非自变量。
【实验1】老鼠走迷宫实验
分到两组老鼠都是一样的,可是一组学生被告知它们擅长走,另一组被告知完全不擅长走。
结果学生的实验结果符合它们的预期。
安慰剂效应:
在医学上指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应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增强。
在心理学上指个体受到实验处理可能会造成的结果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实际操作程序影响地作出反应。
补救:
控制程序:
一些力图使所有使除自变量外的条件保持恒定的方法。
双盲控制:
通过保证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项处理来消除偏见。
安慰剂控制:
让被试接受无效实验处理,却让他们认为自己接受的是有效处理。
被试间设计:
被试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或控制组,目的是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代表性样本:
各方面特征分布与总体十分相近的样本。
(如性别,年龄)
被试内设计:
用每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
A-B-A设计:
被试内设计的一种,被试先经历基线情境,再接受实验处理,再回到基线情境。
【实验2】匿名攻击性实验
假设;如果环境允许,儿童在感觉可以隐藏自己真实身份时,攻击性会提高。
实验情境:
万圣节舞会,儿童会参与各种各样攻击性或者非攻击性的游戏。
实验处理:
基线A1,儿童不穿万圣节服装。
处理情境B,儿童穿万圣节服装。
基线A2,儿童归还万圣节服装,继续参与游戏。
实验结果:
其它条件一致,穿上万圣节服装更有攻击性。
实验法优劣评估;
优点:
经常允许研究者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最强的表述。
缺点:
①条件因素控制过强,以致环境可能歪曲行为,使它们和自然发生的时候不同。
②被试意识到自己是在做实验且被监控,受这种意识影响,可能与未意识到被监控时行为不同。
③一些重要问题受伦理道德问题限制无法实施。
3、相关法
相关法:
探究两个变量相关联到什么程度的研究方法。
相关系数:
表示两个变量相关联的程度。
这个系数在+1.0到-1.0之间变化,前者表
示完全的正相关,后者表示完全的负相关,而0则表示根本没有相关。
相关法优劣评估:
优点:
是在未经扭曲的自然结果下进行观测,同时被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监控,最大
限度保证了行为数据收集的可靠性。
缺点:
①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②相关可能是伪造的。
【实验3】阈下效应
阈下:
低于绝对阈限值,影响潜意识的。
实验目的:
探究号称可以提高自尊和记忆力,影响潜意识的磁带是否真的有效。
实验处理:
237名男女被试参加实验。
前测:
确定自尊和记忆力的基线
第一次实验:
把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半听自尊,一半听记忆,之后研究者用量表对他们的自尊和记忆水平进行了测试。
(被试不知道自己听的是什么磁带)
第二次实验:
把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半听放在自尊盒子中的记忆磁带,一半听放在记忆盒子中的自尊磁带。
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发现被试的自尊和记忆水平都没有明显提高。
第二次实验发现听记忆磁带的被试自尊增强,听自尊实验的被试记忆增强。
实验解释:
安慰剂效应。
三、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目的是将看不到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外显化。
1、信度和效度
信度:
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
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效度:
指研究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得到的心理变量或品质。
实验结果可能是可靠但无效的。
2、自我报告法
自我报告法:
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提出的问题。
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自我报告法的缺陷;
1自我报告普适性不强,对于一些人群(儿童,文盲等),以及非人类不适用
2自我报告是不可信或不可靠的,过于依赖个人回忆
3自我期望可能会受社会期望与个人目的的影响
4访谈的环境也会产生个人偏见和成见
3、行为测量和观察
行为测量;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对于直接观察观察,研究的行为是清晰可见的,外显的,可记录的。
计算机技术是最受欢迎的观察技术。
自然观察中,不改变或干扰自然环境,研究者能观察到一些自然条件下发生的行为。
在某一研究的初期,自然观察十分有用。
它有助于确定研究范围,并为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提供线索。
个案研究:
不使用大样本被试,而是对特殊个体进行透彻的分析。
4、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事后解说:
给被试一份详细的事后解说,在这份报告中研究者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信息,并且确保被试没有疑惑、心烦和尴尬。
第三章、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和行为
心理学对因果关系解释的一个重要维度是遗传与环境。
遗传即为个体的生物学特性。
环境特征可以直接观察,生物学特性无法用肉眼观察。
二、进化与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
生物机体若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异,就会有比适应差的个体有更多后代。
自然会通过后代的数量“选择”具有适应生存特性的机体,保留适宜生存的形状。
2、基因型和表型
3、人类的进化
人类进化中,自然选择促成的两大适应性进化是两组行走和头脑发达。
直立行走意味着直立姿势,使祖先能够探索新环境和新资源。
头脑发达意味着脑的重量增大,体积变大,功能更复杂,使祖先变得聪明起来。
除此之外,人类最重要的进化里程碑还有语言的出现。
三、人类基因型的变异
遗传学:
研究遗传机制的学科,即个体从其祖辈继承体质和心理特质的研究。
1、基础遗传学
DNA,基因,性染色体
2、基因和行为
人类行为遗传学:
把心理和遗传统一起来,探索遗传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学科。
【实验4】幸福感的遗传性
探究方法:
遗传学的经典方法,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实验。
利用问卷对他们的幸福感加以测验。
探究过程:
分为两组,20岁组合30岁组。
研究者检验一对双生儿20岁时的幸福感水平以及另一对双生儿30岁时的幸福感水平,
社会生物学:
试图回答关于多种行为模式的问题,主要用进化的观点,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体系。
社会生物学和人类行为遗传学,前者关注特殊环境内的人种变异,后者强调人类行为类型的变异。
四、生物学和行为
1、对脑的窃听
①对脑的干预
研究者一直在试图发现行为变化模式与脑损伤部位之间的关系。
布洛卡通过“谭”的现象,发现了布洛卡区。
布洛卡区:
将思维转化成语言或符号的脑区,是大脑的表达中枢。
为了精确确定丧失功能的脑组织,科学家应用了一些技术:
手术切除脑区,切断损毁区神经联系,应用短暂高热或冷以及电等手段损毁这些脑区。
为了确定脑功能,50年代时黑斯首先使用电刺激探查脑的深部结构,将电极放入猫脑,用电刺,观察猫的行为。
②记录和反映脑活动
EEG(脑电图):
用于研究心理活动和脑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头皮上放一些电极,记录大范围整合性电活动模式。
PET(正电子发射断面扫描技术):
给被试服用不同种放射活性物质(但是很安全),这些物质在脑内被活动的脑细胞吸收。
头骨外的记录仪器能检测出参与不同认知和行为的细胞放射活性。
然后这些信息由计算机构造出脑的动态图象,显示出参与不同心理活动的脑结构。
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波在脑内产生脉冲能量,在关掉磁脉冲的瞬间可以用特殊仪器产生不同原子在脑中的定位图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通过检测血流进入脑细胞的磁场变化实现脑功能成像。
三个技术比较:
PET扫描对功能给出较好信息,MRI能给出清晰的脑解剖细节,fMRI结合两项技术的优势。
2、神经系统
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内的全部神经元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
由联系CNS和身体的全部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组成。
躯体神经系统:
属于PNS,调节身体骨骼肌的动作。
自主神经系统:
属于PNS,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过程。
交感神经系统:
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紧急情况的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监测身体内部功能常规活动。
3、脑结构和它的功能(注意看书上的图)
脑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到外依次是脑干、边缘系统、大脑。
1脑干
脑干:
含有综合调节机体内部状态的脑结构。
主要是维持基本生命功能。
延髓:
位于脊髓上端,是呼吸,血压和心搏调节中枢。
延髓的损伤是致命的。
桥脑:
紧贴延髓之上,提供传入纤维到其它脑干结构和小脑之中。
网状结构:
一类致密的神经细胞网络,唤醒大脑皮层去注意新的刺激,甚至在睡眠中也保持着脑的警觉反应。
该区的大面积损伤会导致昏迷。
网状结构有经丘脑的长纤维束,传入的感觉信息可经丘脑达到大脑皮层适当区域。
小脑:
在头骨基部贴在脑干之上,调协着身体的运动并影响一些类型的学习过程。
2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
与动机、情绪状态和记忆过程相关。
它也参与体温、血压和血糖水平的调节并执行其他体内环境的调节活动。
边缘系统由三个结构组成:
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
海马:
边缘系统中最大的脑结构,在外显记忆获得(提取自己觉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海马损伤,并不影响内隐记忆的获取。
即可以习得新技能,却不记得自己学会了。
杏仁核:
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
下丘脑:
调节动机行为,包括摄食,饮水,体温和性唤醒。
维持身体内稳态。
3大脑
大脑:
占据脑总重量的三分之二,作用是调节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
大脑皮层:
大脑表面的薄层组织。
大脑两半球:
大脑左右对称的两半,在功能上存在分化。
胼胝体:
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束,在两半球之间发送和传递信息。
大脑由中央沟和外侧裂划分为四个区:
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额叶:
具有运动控制和进行认知活动的功能。
顶叶:
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
枕叶:
是视觉信息到达的部位。
颞叶:
负责听觉过程。
运动区皮层:
位于额叶,对侧控制随意肌,产生随意运动。
躯体感觉皮层:
位于顶叶,处理温度、躯体、位置和疼痛的信息。
听皮层:
位于颞叶,加工听觉信息。
每侧半球的听皮层都从两只耳朵接受听觉信息。
视皮层:
位于枕叶,接受眼后部视网膜的传入信息。
大部分皮层的功能与解释和整合信息有关
联络区皮层:
将不同感觉模式的信息结合起来,用于筹划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4、半球功能一侧化
【实验5】裂脑人实验
实验操作:
癫痫病人切断胼胝体,使视觉情景分别被呈现给每个半球。
实验现象:
1、一个裂脑人用左手去寻找匹配在左视野的物体,手眼之间的协调是正常的,因为手眼信息都到达了右半球。
但是让他用右手匹配呈现在左视野的物体,则病人无法完成任务,因为右手的感觉信息传到左半球。
2、将一幅雪景图呈现到病人的右半球(左视野),同时将一只鸡爪图呈现到病人的左半球(右视野),再告诉病人,请从手边一些物体中找出与两张图有关的项目。
结果病人用他的右手指着鸡头,用左手指着铁锹说:
用铁锹清理鸡舍(而不是铲雪)。
这说明切断胼胝体体之后,左右脑没什么相关。
功能一侧化:
一侧脑半球完成这些功能时具有主要作用。
例子:
左脑更有语言优势。
右脑在创造性或者灵感爆发的问题时更有优势。
性别差异。
信息处理方式:
左半球分析式,右半球全息式。
5、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一种腺体网络,分泌激素调节许多生命过程。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间的中转站。
脑垂体:
通常被称为主腺体,能够产生约10种激素。
睾丸酮:
由睾丸分泌的一种雄性激素,可以刺激精子的产生,也能增加雄性个体的攻击性和性欲望。
雌性激素:
由雌性脑垂体刺激产生,指一类激素。
五、神经系统的活动
1、神经元
神经元:
一种细胞,能接收,加工或传递信息到体内其它细胞。
由树突,轴突,胞体组成。
终扣:
轴突末端是稍微膨大的纽扣结构,神经元通过终扣刺激附近的腺体,肌肉或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分为三种,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
胶质细胞:
支持神经元分布的网架,在脊椎动物中有几种功能。
①帮助神经元定位②清除垃圾③绝缘作用,胶质细胞形成髓鞘包在轴突上,增加信号传导速度。
④保护脑,使血液内的有害物质无法到达脑细胞的精细结构内。
⑤通过影响神经冲动所需离子浓度,对神经信息交流产生重大作用。
2、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当兴奋性传入足够强而达到的细胞的去极化状态。
细胞膜上电位为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
细胞膜没有电传导时的极化状态。
细胞膜上电位为内负外正。
离子通道:
细胞膜上可兴奋的部分,能选择性地允许一定离子流入和流出。
动作电位有几个性质
1全或无规律: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受阈上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一旦兴奋性传入总和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产生,如果未达到阈值水平,就没有动作电位出现。
动作电位大小沿轴突全长传播时并不减弱。
2不同神经元沿轴突传递动作电位的速度不同。
有髓鞘轴突的神经元内,动作电位从一个节向下一个节跳跃式传递。
3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时,下一个刺激无论多么强,都不能引起另一个动作电位的产生;相对不应期时,神经元只对强的刺激发放冲动。
不应期的部分作用在于保证动作电位只沿轴突向下传播,不能反向传播。
3、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时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不能有其它递质或化学分子附着到受体分子上。
2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与受体分子匹配。
4、神经递质及其功能
1乙酰胆碱:
一种兴奋性递质,引起肌肉收缩。
【例】阿茨海默症:
记忆丧失是由于分泌乙酰胆碱的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所造成的。
②GABA:
γ-氨基丁酸的简写,最普通的脑内抑制性递质。
对GABA敏感的神经元特别集中于丘脑、下丘脑和枕叶皮层等脑结构中。
焦虑症常用安定等药物提高GABA的活性。
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羟色胺
儿茶氨酚包括两类重要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显然与抑郁症有关,增加脑内这种递质含量的药物,可以提高情感状态,减轻抑郁。
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多巴胺高于正常水平。
帕金森氏症,这是一种运动功能的进行性重大疾病,由脑内制造多巴胺的神经元退行病变引起。
5-羟色胺(serotonin)的神经元都位于脑干,这一结构与唤醒水平和很多自主神经过程有关。
致幻药LSD,即麦角酸二乙胺(lysergicaciddiethylamide),抑制5-羟色胺神经元而产生幻觉效应。
许多抗抑郁药物如Prozac由于妨碍5-羟色胺从突触间隙移出,而增强其作用。
④内啡肽:
内源性吗啡的缩写,是一组神经调质类的化学物质。
神经调质是能够改变或调节突触后神经元功能的物质。
在情绪性行为和疼痛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章感觉
感觉:
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体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
一、关于世界的感觉知识
1、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
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和体验的关系。
(德国,费希纳)
(1)绝对阈限和感觉适应
绝对阈限:
产生感觉体验所需要的最小物理刺激量。
(操作性定义:
有一半次数能够感觉到感觉信号的刺激水平)
心理测量函数:
绝对阈限研究的结果总结为心理测量函数,表示每一种刺激强度下刺激被察觉的百分数的图线。
感觉适应:
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2)反应偏差和信号检测论
阈限测量受到反应偏差的影响。
反应偏差:
由一些与刺激的感觉特性无关的因素引起的,观察者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系统趋势。
通过信号检测论消除反应偏差
信号检测论:
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不严格关注感觉过程,而是强调刺激事件出现与否的决策判断过程。
讲感觉觉察区分为两个独立的过程①最初的感觉过程②随后的独立决策过程,反应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根据是否有信号出现和观察者的反应是否正确,可以分为四种反应:
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
通过击中率和虚报概率确定被试的反应特性从而确定适宜的反应标准水平,消除反应偏差。
差别阈限:
能够识别出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物理差异。
(操作性定义也成为JND最小可觉差,即一半次数刺激之间的差别可被识别)
韦伯定律:
刺激之间的JND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恒定。
这个比值称为韦伯常数。
JND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
2、从物理事件到心理事件
感觉生理学:
研究物理事件到中枢事件的转换机制。
换能:
一种物理能量形式到另一种物理能量形式的转化。
感觉系统加工过程:
①感受器察觉刺激②感觉信号转化为细胞信号③细胞信号向更高水平的神经细胞传递信息④神经细胞整合信息,提取关于刺激的基本性质的信息。
二、视觉系统
1、眼结构图P79
1人眼
角膜(眼前前面透明的凸起)——眼前房——瞳孔(不透明虹膜上的开口)——晶体状(通过改变形状聚焦物体,变薄聚焦远处物体和变厚聚焦近处物体)——玻璃体液——视网膜。
②瞳孔和晶状体
虹膜使得瞳孔舒张和收缩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晶状体倒置客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图像。
睫状肌可以改变晶体状的厚度,光学特性称为调节。
近点——能够清晰聚焦的最近点
③3、视网膜
把光波转换为神经信号是在视网膜完成的。
具体由锥体和杆体细胞完成的。
这些光感受器在连接外部世界和神经过程的内部世界之间的神经系统中的位置是特异性的。
黑暗中时,有1.2亿个杆体细胞在活动。
杆体细胞有700万个锥体细胞对白天的颜色和光线起作用。
暗适应:
从光亮处到光暗处眼睛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暗适应产生原因是在黑暗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杆体细胞比椎体细胞变得更敏感,杆体细胞能对环境中微弱的光进行反应。
中央凹,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杆体细胞。
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对颜色和空间细节的检测部都十分准确。
双极细胞是一种神经细胞,它整合感受器的神经冲动,并传递到神经节细胞。
每一个神经节细胞都将整合一个或多个双极细胞的冲动,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形成视神经。
水平细胞和无轴突细胞整合视网膜上的信息,水平细胞把感受器连接起来,无轴突细胞则负责双极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 中的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