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docx
- 文档编号:30381752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54KB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docx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
《梅花魂》教学反思1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
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
并运用换字对比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
通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处:
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提供学习资源。
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
2、在作业方面,我采用分层作业:
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不足之处:
课后我经过反思,知道,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但是由于孩子们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今后我会更加注意的。
《梅花魂》教学反思2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各位教研组老师陪着我一路走来,是你们一次次帮我磨课,对我的肯定与指点,才使得我今天可以较为自信的执教完这一课。
而刚才你们深刻的剖析、中肯的建议又使我受益匪浅。
今天整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同时也突破了难点,学生感悟到了外祖父的爱国情和思乡情。
下面,我就老师们的两个观察点简单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刚才,周老师对我的课堂评价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的评价语主要可以分为激励性评价语和提炼性评价语两种。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会儿,师傅就在指点我的教案时指出,要将课堂评价语也作为备课内容之一,作好充分的预设,学生说的好改怎样评价,学生没说好又该怎样说,所以本堂课,我就力图通过适时的评价,使学生乐于说,乐于读。
比如当我问学生外祖父心里当时会怎样想时,刚开始比较冷场,但当一个学生回答完后,我就适时的鼓励:
你真的是说出了外祖父的心声!
下面举手的同学顿时多了,甚至有了“外祖父此时已经把图当成了是自己的祖国”这样精妙的回答,我就及时点出他真是外祖父的知音。
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比如在朗读指导时,学生刚开始比较羞涩,举手的孩子不多,所以我通过评价语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从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傲雪而放的梅花”、“我似乎闻到了寒意中傲人的芳香”……于是,学生赛读的激情高涨,朗读指导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有时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感谢吕老师对于我本堂课的情境创设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其实《梅花魂》这篇__情真意切,所以备课时我力图营造一个个的情境,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外祖父的距离。
比如学生对于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感受不深刻,所以我就创设了将寒冬的萧条和梅花的傲放对比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压下,梅花仍是那么秀气,这个似乎是有点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所以有的孩子不禁发出了赞叹声,我就及时的让他们用学过的古诗来赞一赞,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经被这梅花所感动,都和着音乐吟诵起一句句赞美的诗句来,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
但是今天还是留有不少遗憾,我的设计初衷,四个情境的创设是在第四个情境齐读民族魂时达到高潮,但这节课,这个教学高潮似乎来得晚了些。
由此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觉得有一个小遗憾,可能是因为没有进行课前热身,开始教学有些仓促,所以第一个情境的创设揭题,让学生初识梅花,学生似乎没有进入状态,有的学生还游离在外,没有被带入情境中,使得整堂课的情境场进入滞后,也为高潮的形成带来一定难度。
另外一段情境是由梅花精神引申开去感悟有着梅花精神的人物。
我以江姐这一人物为例,使学生领会到象江姐这样坚贞不屈的人就是有中华民族气节的,由此再来回忆中华几千年的气节人物,学生就很容易的入境了。
但今天我将试教时放在后面的体会不屈不挠的民族魂放在了前面,而学生对文本欠熟悉,又说不准中华民族有怎样的精神,这里一纠缠,之前好不容易形成的一个小高潮就被打破了,冷了下来,之后再出示江姐的资料,教学的最好时机就错过了,学生在回忆时有些冷场。
虽然之后在朗读时,学生的这种情绪很快又被激发起来,齐读得也很不错,但我想,如果可以一气呵成,趁铁打热及时地紧跟第二个情境之后,像张老师说的,有了人物的范例,再来说民族魂是什么?
环环相扣,效果会更好!
所以也正如吕老师所说,今天的情境创设梯度十分明显,但欠连贯,有割裂之感,这也是最后教学高潮滞后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着不少的遗憾,但我回想,踏上工作岗位两年半来,正是在一次次的弥补遗憾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我会带着老师们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此作为前车之鉴。
《梅花魂》教学反思3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读为本”已成为当今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为朗读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然而课堂上学生读书次数是多了,但总感觉读书的味儿不浓。
走进课堂去听学生读书,发现添字,掉字,颠倒顺序,读破句等现象依然很多。
暂且不说那些正在学习的课文有些孩子读不好,就是拿来已经学过的课文让有的学生去读,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呢?
最近有幸读了特级教师周一贯的__《读通课文──阅读教学的底线》,使我豁然开朗,使我对“读通课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读通课文”即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是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之后,达到不错不漏不添不倒(词序不倒)和破句(读破句),能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
在我的眼前展现了一条通往阅读教学理想境界之路──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做起,正所谓即积跬步方能致千里。
于是我不断地在一节节语文课堂上实践着。
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在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引导点拨,正因“浓缩”出来了文中的“精华”进行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效率,学生也真正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发言明显积极了,有了自己个性化地理解。
课堂上我就是这样指导学生读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在学生“读错、读倒、读多、读漏、读破”处引导点拨。
从而使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生成”。
因为在学生读出问题之处常常暴露出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这正是最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之处。
按学设教,点在学生的需要处,才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从何处来,从一个方面说,来自于教师按学生的‘学情’施教,有的方矢,解决问题”。
周一贯老师在文中谈到:
含在语言里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才能体味出来,这种语言感受力是通过作者精心遣词组句来体现的。
小学生读书信口而出,读出问题处往是言语芜杂的流露。
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正是发挥文本言语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言语质量的好时机。
就是在这样的点化中,诱发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了__的思想感情。
现在我班学生的咬文嚼字能力明显提高,自主探究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就拿教学本课来说吧,文本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去一定难度,尤其是文中外祖父赞美梅花和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人物的一段话,学生更难以理解,但是因为有了第一课时扎扎实实地读文做铺垫,而不是一遍遍去机械重复地读,所以第二课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谈体会,学生的情感在领悟中得到了熏陶。
“积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是关键,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读情会因人而异,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读通、读透教材才是根本保证。
《梅花魂》教学反思4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展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知识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
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寻找突破口。
一、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
随着诗画同步欣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三、乡愁结题,诗化中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带来的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节课结束之际,随着动情的配乐朗读,孩子们对于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感受颇深。
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__中的老人了。
《梅花魂》教学反思5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一首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梅花魂》教学反思6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超多的工作,本篇课文资料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必须困难。
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透过上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资料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习资料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透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
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
并运用换字比较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
透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处:
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一样状况和需要,带给学习资源。
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潜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作业方面,我采用分层作业:
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资料,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一样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不足之处:
课后我经过反思明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带给平等参与的机会,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但是由于孩子们的感悟潜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一样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今后我会更加注意的。
《梅花魂》教学反思7
《梅花魂》一课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几件事,表达了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我精心的备课,细心的制作课件,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表达
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细读课文,用“——”画出表现外祖父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语句,并和同桌交流你的体会。
并说一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这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三、总结课文,总结写法,升华感情。
总结课文:
读一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体会他们之间前后连贯,首尾照应的关系。
这样更加突出异国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总结写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作业布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事实上一节下来,我感到非常的失败。
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呢?
我静下来好好反思,总结有四方面的原因:
1、问题问得不明白。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结果一连几个学生站起来都说课文主要讲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没办法我只好再问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说是通过几件事表达出来的,接着又说哪几件事。
实际上我要问的问题是: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问题问的不明白,造成罗里啰嗦的出现了几个问题。
本来3分钟解决的导入却花费了将近8分钟时间,给自己造成时间和精神上的紧张。
2、在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引导不到位。
在理解重点句、段的时候,总是把读放在前面,问题放在后面,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不知道要干什么?
比如,学习梅花精神一段,第一次读的时候,指名学生单纯去读,没有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
而是又让学生自己读,读后和同桌交流有几层意思。
最后又让学生齐读,问从中又体会出什么。
本应该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读,外祖父说这段话仅仅是对我说的吗?
其实他也在表达着什么?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读这段话。
我确确实实感觉到学生不发言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我要把他带到哪里去。
3、引导朗读课文,感情欠缺。
实际上我准备的很到位,但是操作不到位。
比如:
教我读古诗词一段,引导孩子带着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读一读;学习梅花精神一段,引导孩子带着对外祖父的敬意之情读一读,都没有实施。
4、没有完成学习目标,也没有对课文进行整体回归。
备课时准备引导孩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一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这样写是为了更加突出异国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因为时间不够省去了。
目标中外祖父的爱国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是对整篇写法的一个总结。
外祖父的爱国情感就是通过五件事表达出来的,每件事又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都因为时间紧来不及说便放弃了。
总之,这节课失误的地方太多。
真的需要好好的反思,也希望各位听课的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有提高。
《梅花魂》教学反思8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赏梅:
播放梅花图片
二、品梅:
了解前人对梅的喜爱和赞誉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语的认读
(2)思考:
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4、品读:
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并在文中简单作注解。
交流
四、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注意发现学生观点的独特之处)
3、引导分析:
(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
)
(1)__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谁能告诉我,“秉性”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得很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
(2)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四个“愈”“三个”最“的排比句式,充分突出了梅花的品性。
这就是梅花的灵魂所在。
让我们把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灵魂读出来。
)
(3)中国人的秉性是什么?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象梅花的灵魂一样。
)你知道中华民族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让我们通过读把中华民族的气节表现出来。
)
引导:
祖父的一段话,道出了梅花的秉性,道出了中华民族的秉性,这秉性是不肯低头折节,这秉性是顶天立地(板书:
顶天立地),来,让我们把这个词读一遍,再读一遍,读出中华民族的气势来。
(带读两遍)。
真棒,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4)外祖父说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
4、小结:
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梅花有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寄托着祖父对祖国无尽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他拳拳爱国之心。
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好好感受感受外祖父的这种心情。
5、返回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魂:
指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__表面上写梅花,其实是通过梅花魂表现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
)板书:
思乡情爱国心
三、拓展迁移
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
(板书:
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
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__,想想这几篇__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
)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借物抒情
梅花魂————思乡情爱国心
顶天立地
反思:
这节课就课文教学来说,条理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环节还算紧凑。
从课题入手,抓住“什么是魂”“什么是梅花魂”“想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
”三个问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的一段话。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梅花特点的一段话,认真品读,看有什么发现。
接着以“秉性”为切入口,通过理解秉性,进而理解什么是梅花的秉性,什么是中国人的秉性,理解外祖父说这段话的深意——表达思乡之情,爱国之心,教诲之意。
最后回归课题,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水到渠成,前后呼应。
但从课堂情况来看,显得过于平淡。
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对梅花魂的把握不够深入,由此也就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而仅停留在泛泛的表象思考中。
具体说来,用“顶天立地”概括梅花的品格并不十分准确,梅花品格更主要的是愈压愈强,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那为什么要用梅花比喻中华民族呢?
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该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梅花与中华民族秉性的结合上,应该引导得更细一些。
如课前做好充分铺垫,课堂拓展阅读一些有梅花秉性的人的事迹等。
《梅花魂》教学反思9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久不能平静,为自己,也为学生。
也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
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中国心”这首歌。
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
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
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
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
“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
我让学生品读思考:
“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
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
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于是我问:
“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
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
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
“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
”于是我追问: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
”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__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
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
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教学反思10
今天课上,讲《梅花魂》,因为依旧是去年的老教材,因此,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仍旧讲得轻车熟路。
在进行到第二个故事的朗读理解时,我与同学们突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见课文中写道: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可是,我随口读道: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了的吗?
”孩子们也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梅花魂 梅花 教学 反思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