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381662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78.48KB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
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
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
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
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D.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
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
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C
(2)A
(3)C
(4)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解析】【分析】
(1)A项,日光/景物;B项,全/数字“一”;C项,都是“离开之意;D项,快乐/以……为乐。
故选C。
(2)A项,都是“在”之意。
B项,因为/按照;C项,因而/却;D项,用于定语倒装句,不译/结构助词“的”。
故选A。
(3)“作者详写楼,略写湖”错。
应是略写楼,详写湖。
故选C。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越”:
到了。
“政通人和”: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微”:
没有。
“斯”:
这种。
还有“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故答案为:
⑴C;⑵A;⑶C;
⑷①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语法的辨析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之余要注意对常用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加以掌握,要结合句意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辨析,仔细判断。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
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
②朝晖夕阴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④日星隐曜________
⑤樯倾楫摧________
⑥把酒临风________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⑧去国怀乡________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2)A
(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分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
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
翻译为“日光”;或:
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
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
翻译为“倒下”;把:
翻译为“持、执”;求:
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
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一:
均翻译为“全、都”;B.之:
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而:
表承接/却;D.以:
因为/凭借;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①以:
因为;②微:
如果没有;斯人:
这种人。
故答案为:
⑴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⑵ A;
⑶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下雪;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
(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拏:
通“桡”,撑(船)。
毳衣:
细毛皮衣。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②焉得,哪能。
更,还。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果不是痴迷山水,怎么能如此?
也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下雪;勉强;尽力
⑵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⑶使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⑷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
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
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⑶本题考查从变现手法方面赏析语言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根据语句内容和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积累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此句属于写景,因此答题时分析出作者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⑷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分析文章中描写的人、景、物、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歇(hé)
B. 沉鳞竞跃(yào)
C. 参差(cī)披拂
D. 佁(tái)然不动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
②四时俱备________
③青树翠蔓________
④俶尔远逝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
(1)C
(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忽然
(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⑴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
A晓雾将歇xiē;B沉鳞竞跃yuè;D佁yǐ然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交辉:
动词,交相辉映;②四时:
名词,四季;③翠蔓:
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俶尔:
忽然。
⑶①实:
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
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句意是: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
②可:
大约。
许:
上下,左右。
头:
条。
句意是: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⑷【甲】:
“清流见底”;【乙】:
“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出水的共同点:
清澈、透明、纯净。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交相辉映;②四季;③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忽然。
⑶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⑷清澈、透明、纯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③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④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⑥脱粟而食之,曰:
“乐哉游乎!
”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⑦”,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糟啜醨:
吃酒糟,饮薄酒。
②岁比不登:
连年歉收。
比:
连续。
登:
丰收。
③葺:
修缮。
④庶几:
或许,也许。
⑤遗烈:
功业。
⑥瀹:
煮。
⑦超然:
超凡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安)释舟楫之安__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卖油翁》)
②(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_______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唐雎不辱使命》)
③(稍)稍葺而新之________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1)安逸,安适;怎么;靠着,顺着,就着;于是,就;略微,稍微;公家供给的粮食
(2)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3)(我)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4)苏轼乐于超然物外,他认为只要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就无往而不乐(无论到哪儿都能找到快乐),世间万物皆有可乐。
欧阳修则立足现实,与民同乐,率领百姓同游琅琊山,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解析】【分析】
(1)本题都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各自的语境辨析词义,如“稍”略微;稍微。
“安”安逸,安适;怎么。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背:
远离。
观:
美景。
适:
去,往。
(4)《醉翁亭记》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
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
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及其 解题 技巧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