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首古诗词鉴赏.docx
- 文档编号:3037904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63.31KB
34首古诗词鉴赏.docx
《34首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首古诗词鉴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4首古诗词鉴赏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思想感情:
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感情基调:
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练习: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整部诗集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并多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大胆的追求却追求不到,最后在幻想中得到心爱的姑娘。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物与情感完美结合。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
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
(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
艺术特色:
兴的手法借景抒情重章叠句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惆怅之情。
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练习: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苍苍—萋萋坻----沚湄----涘
4、诗歌抒发了一种主人公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但是却始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的思想感情。
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赏析)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的强烈。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一、内容:
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三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
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
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
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
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可看出)
写法:
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
练习: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
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
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
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
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
练习: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此”指作者的隐居生活。
“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宁静(平和、闲适)的特点。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
本诗融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淡静谧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无意而“见”,从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用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9.描写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点明送别之地:
长安
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
四川。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
方“蜀川”联系起来
与君离别意,写离情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无为:
不要。
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名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也如同比邻一般。
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
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
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为”:
不要。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4 古诗词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