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辉初级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0364336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81.48KB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辉初级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辉初级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辉初级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辉初级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辉初级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刀具B.水银用于温度计
C.铜用于制导线D.铝用于烧水壶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固体一定是金属
B.盐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碱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3.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若不慎将稀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下列四个实验操作中( )
①
取液时挤入空气 ②
稀释浓硫酸
③
测溶液的pH值 ④
水的量取
A.只有一个有错B.两个有错
C.三个有错D.全部有错
5.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都是分类存放的,小科在帮老师整理化学药品时,应将纯碱和哪些试剂放在一起( )
A.Cu、Ag
B.NaCl、KNO3
C.HCl、H2SO4
D.NaOH、Ca(OH)2
7.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X+H2O+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u
B.CuO
C.Cu(OH)2
D.CuCO3
8.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条件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9.下列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
A.COB.H2OC.SiO2D.HgO
10.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1.“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a=56%B.b=6%C.c=17%D.d=8%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u+2AgCl=2Ag+CuCl2B.2Fe+3H2SO4=Fe2(SO4)3+3H2↑
C.KCl+NaNO3=KNO3+NaClD.CaCO3+2HCl=CaCl2+CO2↑+H2O
14.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克,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克B.0.6克C.0.8克D.0.9克
15.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两种物质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3个铵根离子________;
(2)银元素________;
(3)醋酸分子________;
1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常用________作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18.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19.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浓硫酸③氢氧化铝④稀盐酸⑤大理石五种物质,请用它们的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于除锈的是________。
(2)经常作为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
20.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Ag的活动性顺序。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__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
(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2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2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1)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对比A瓶与________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23.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
24.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ernet网上资料得知:
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设计方案]:
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小组讨论]:
①加入的金属: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中含银和铁。
②在这种方案中除去银粉中过量金属的方法:
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试剂________
[进行试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的定影液
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
请问操作a是__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________;
[产品验证]:
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________。
25.硝酸铵(NH4NO3)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
(1)硝酸铵属于________(选填“酸”或“碱”或“盐”)。
(2)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硝酸铵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6.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容易以假乱真。
小红同学想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
她称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_______
27.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m1为________克。
(3)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_______
28.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克;
(2)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
29..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
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
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
(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
(1)m点的数值是________。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___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_______
三、探究题
30.市场上有“问题藕”出售。
“问题藕”貌似白嫩,但切开有一股难闻的酸味。
用pH试纸测试,“普通藕”pH是7。
而“问题藕”在3—4之间,估计含有硫酸或盐酸中的一种。
究竟是什么酸呢?
市场管理人员榨取了“问题藕”的液汁.可以用来鉴别。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1.科学实验课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1)(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2)(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________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__。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四、简答题
32.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镁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含镁元素且不与AgNO3溶液反应)。
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g。
(2)样品中含镁元素的质量是____g。
(3)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33.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金刚石是碳单质,不是金属,符合题意;
B、用水银填充温度计是利用金属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金属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D、铝用于烧水壶是利用了金属铝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热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分析】根据酸、碱、盐的构成及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A.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固体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属于盐,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D.氨水属于碱,不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3.A
【详解】
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不能先用手揉眼睛,应先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严重就医,故A不正确;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故C正确;
D、若不慎将稀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4.D
【解析】
【分析】
根据滴瓶中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详解】
①取液时挤入空气时不能在药品中挤压胶头,应在外面挤压然后伸进液体药品中,错误;
②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错误;
③测溶液的pH值进不能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错误;
④水的量取读数时视线应看凹液面最低处,错误;
故答案为:
D。
5.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各类、元素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均不变。
【详解】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
故选C。
6.B
【详解】
Cu、Ag属于金属单质,NaCl、KNO3属于盐,HCl、H2SO4属于酸,NaOH、Ca(OH)2属于碱;纯碱属于盐类物质,所以要和NaCl、KNO3放在一起。
故选B。
7.B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详解】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2X中要含有2个铜原子、2个氧原子,X化学式为CuO,故选B。
8.B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等信息,但无法得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信息,故选B。
9.D
【详解】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A不正确;
B、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H2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B不正确;
C、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Si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C不正确;
D、汞属于金属元素,HgO属于金属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镁在空气中点燃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气体参与且不是密闭容器,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不正确;
B、氯化钾与硝酸钠不发生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正确;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沉淀,反应中没有气体参与,该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逸出,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C。
11.D
【解析】
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
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
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三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34%: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c=6%+17%=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13.D
【分析】
先依据物质间的性质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方程式,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详解】
A、氯化银不溶于水,铜不与氯化银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4,不是硫酸铁,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与硝酸钠接触没有水、气体、沉淀产生,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解析】
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2
7.2gx
x=0.22g
同理,假设全为M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可得y=0.6g;假设全为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可得z=0.8g。
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m(氢气)>0.22g。
故选B。
15.C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铁、铜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粉先与氯化铜反应,后与氯化亚铁反应,锌与氯化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1份质量,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9份质量,故可知,bd段为锌与氯化亚铁反应;
A、a点时,溶液中的部分氯化铜参加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锌,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铜和氯化锌和氯化亚铁,错误;
B、c点时,锌将氯化铜完全反应,又于部分氯化亚铁反应,故固体中有铁生成,加入稀盐酸时,一定有气泡冒出,错误;
C、d点时,锌将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锌,正确;
D、e点时锌有剩余,故固体中有铜、铁和锌,错误。
故选C。
16.3NH4+AgCH3COOH
【详解】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铵根离子表示为3NH4+;
(2)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银元素表示为Ag;
(3)化学式表示分子醋酸分子表示为CH3COOH。
17.二氧化锰(或MnO2);2H2O2
2H2O+O2↑
【详解】
过氧化氢常温分解速度慢,所以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18.长颈漏斗Ab
【分析】
根据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析;根据收集方法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
【详解】
(1)X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选择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所以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A,不能选择B的原因是长颈漏斗没有形成液封,气体会逸出;
(3)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HCO3溶液法收集,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b。
19.HClH2SO4
【分析】
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根据稀酸的用途分析。
【详解】
(1)稀盐酸、稀硫酸可用于除锈,但不用浓酸;
(2)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故填:
HCl、H2SO4。
20.Al>Cu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反应是否发生也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详解】
(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铝在氢前,铜在氢后,则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Al>Cu;铝表面有氧化铝膜,为防止影响实验,实验前要先将其打磨掉。
故填:
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
(2)要验证Al、Cu、Ag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要验证铜与银的活动性强弱,所以要进行的实验是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21.
(1)CaCO3+2HCl=CaCl2+H2O+CO2↑
(2)BaCO3(3)CaCO3、BaCl2和KOH
【解析】取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得到白色沉淀,且沉淀全部溶于盐酸,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存在碳酸钙,且硫酸钙和氯化钡中最多只能含有其中一种,(要是这两种物质同时存在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然后往第一步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可得出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与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固体中不含硫酸钙。
故此固体一定含有CaCO3和BaCl2。
22.A>B>CC
【详解】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借助装置内压强减小使塑料瓶变瘪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解答】
(1)饱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大,则吸收二氧化碳多,饱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微溶,浓度小,所以吸收二氧化碳少,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更少,所以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宁波市 余姚市 初级中学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科学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