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docx
- 文档编号:30356550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51.34KB
政治理论.docx
《政治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理论.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理论
《政治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最大实际是( )
A.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底子薄
C.生产力不发达 D.商品经济不发达
2.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A.基本路线 B.基本方针 C.基本理论 D.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权利的相互制衡 B.政治协商
C.人民当家作主 D.工农联盟
4.我们只有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突出的是( )
A.实践的观点 B.群众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5.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 )
A.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 群众路线 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 红色政权 党的领导
6.( )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A.发展 B.创新 C.共同富裕 D.革命
7.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 )掌握在谁的手里。
A.控股权 B.管理权 C.经营权 D.人事权
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人民的生存权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发展经济为根本 B.以人为本
C.以全面发展为宗旨 D.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
11.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公有经济数量上 D.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B.与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D.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
14.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是(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动力和基本力量是( )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各民族的团结 D.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6.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 )
A.二十世纪40年代 B.二十世纪60年代
C.二十世纪70年代 D.二十世纪50年代
17.“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18.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主张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19.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20.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A. 有益补充 B. 主要经济成分
C. 重要组成部分 D. 权宜之计
2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改革开放不动摇
23.抗日战争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互谅互让 D.独立自主
2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 B.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实践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5.实现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 )
A.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经济发展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C.产业发展从以农业为基础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本转变
D.产业发展从以农业为基础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转变
26.我国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关系的政策实质上体现了( )
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有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
C.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D.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28.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9.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3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3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改革开放不动摇
3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 )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3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 )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5.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 )
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36.“三个有利于”标准()
A.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37.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恐怖主义
C.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 D.和平演变的威胁
3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C.实行国有经营 D.实行非国有化
39.市场经济是(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B.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C.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 D.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40.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国务院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4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3.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的发展要求。
A.先进文化 B.先进生产力 C.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
45.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
A.根本任务 B.优越性 C.根本目的 D.发展动力
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47.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 ),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按劳分配 B.对外开放 C.共同富裕 D.经济建设
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49.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0.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
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谈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三大
5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说的是( )
A.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B.国际经济交流的障碍已经消赊
C.世界各国已经对中国完全开放 D.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5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 )
A.自我完善 B.自我否定
C.自我革命,象传统的暴力革命一样 D.自我修补
53.“三个有利于”是( )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B.江泽民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结
C.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标准 D.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54.马克思主义认为:
民主首先是指( )
A.个人民主 B.统治阶级的民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一种法律制度
5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人民的生存权
5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5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58.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59.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
A.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上是统一的
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 D.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
60.()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A.发展生产力B.发展教育C.发展高科技D.改革开放
61.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62.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6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6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
6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67.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一个中国
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68.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C.发扬党内民主 D.坚持从严治党
69.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池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
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70.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7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72.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90年7月1日 B.1993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7999年12月31日
73.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74.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75.“一国两制”的构想开始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可信 D.爱国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
A.也是解放生产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艰苦奋斗 D.独立自主
3.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邓小平理论是( )
A.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B.是邓小平一个人创立的理论
C.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
5.社会主义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现阶段我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包括( )
A.私营企业职工 B.知识分子
C.公有制企业职工 D.外资企业中国职工
8.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 )。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
A.是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B.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出表现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必然选择 D.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需要
10.引进技术的必要性有( )
A.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 B.我国科技水平整体上还比较落后
C.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D.我国有很充足的外汇储备
1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3.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因为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15.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之间具有( )的关系
A.批判 B.否定 C.继承 D.发展
16.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 )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A.革命 B.外交 C.建设 D.改革
17.在新民主义革命中,处于中间地位的阶级和阶层有(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8.我国改革的革命性质主要体现在( )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性变革
C.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D.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1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的领土上,都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3.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消极影响。
5.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7.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过去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9.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惟一途径。
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2.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又什么重要意义?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9.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材料分析题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