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348835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3.96KB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敲掉不要的李子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
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
于是,摘了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
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
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
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
”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
“谁知道呢?
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
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
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林的李子敲到了地上。
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
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
“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
父亲说:
“当然会心疼。
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
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
父亲说:
“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
为啥呢?
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
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
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
”
我点点头。
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
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
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
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本文大约有640个字,我的阅读时间大约是________分钟。
2.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红彤彤”表现出作者()的情绪。
A.激动B.愤怒C.伤心D.心疼
4.父亲为什么费劲地把李子敲下来?
用“﹏﹏﹏”画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写出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
“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
我戏答曰:
“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和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
“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应该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
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作者认为中国人的凝聚力强的原因有二: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关于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东西,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4.这篇短文写了汉字的哪些知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
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zhònɡ)子种(zhǒnɡ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
葵花呢?
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
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
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
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bánɡ)。
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
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
多美的葵花呀!
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
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
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
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
请选出的正确。
()
A.按时间顺序。
B.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C.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D.按空间顺序。
四、课内阅读。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快速阅读第1自然段,你一眼看到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会面”突出了蔺相如是一个()的人。
A.不计前嫌、宽容大方B.勇敢机智、不畏强权C.顾大局、识大体
五、课内阅读。
白鹭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白黑B.短长黑白
C.白黑长短D.黑白长短
2.文中把清水田说成是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白鹭》的作者________,课文通过对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赞颂了寻常的白鹭所蕴含的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4.写出一句含有白鹭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
“你在这里作什么?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
“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
“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描写。
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
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A.共读西厢B.香菱学诗C.桃园结义D.宝钗扑蝶
七、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展,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
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气候多么和谐啊!
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末免令人有点扫兴。
1.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2.夏天的夜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黄昏又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描绘了很多迷人的情景,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用自己的话,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
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
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
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
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
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
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
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
”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
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
因为:
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
“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
”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
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
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
②惆怅:
伤感,失意。
③踅(xué):
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乡的人们不赏红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年作者内心惆怅迟疑,可为什么还是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试着写一写:
“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一个苹果
张计发
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
“连长,给您!
”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惊慌)地问:
“哪儿来的苹果?
”“半路上捡到的。
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干得烟熏火燎似的。
我说:
“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
”他非常(固执坚持),说什么也不肯吃。
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
”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
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
”我把苹果递给了他。
小李出神地望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
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上了。
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
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
”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啊!
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
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
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
我动员道:
“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来,一人吃一口!
”说完,我先咬了一小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
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
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
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
”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安静平静)。
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
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晩,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感动着,眼里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送来苹果—传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落泪。
3.找出两个表现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润喉的句子,用“”在文中画出来。
4.画“﹏﹏”的句子是对战士们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大家都______。
这是否与上面写到的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
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的青铜礼器,下至()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用“____”画出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______)珍贵(______)销毁(______)
4.选文第一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微笑的含义
前几日,与好友在外面吃饭,落座后,发现正对我视线的是门口站立的一位迎宾小姐。
看得出,这是个外地姑娘,二十出头,高高的个子,身着与其他饭店迎宾人员无异的旗袍,每有顾客光临或离去,她总会微笑着说“欢迎光临”或“请慢走”之类的话。
大概是食客们对迎宾小姐早已司空见惯的缘故,他们要么只顾着和身边的人攀谈,要么就匆匆走过,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
而这个外地姑娘似乎也习惯了人们的冷落,在没有顾客经过的时候,就收起微笑,面无表情地站着。
她的漠然和热闹的饭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但是,没人注意到,除了不经意间坐在她对面的我。
一个年轻女孩走了出去,外地姑娘的脸上又露出了职业性的微笑。
但出乎她的意料,年轻女孩并没有像其他客人一样对她视而不见,而是回过头回应了她一个微笑,一个甜甜的微笑。
外地姑娘愣了一下,但很快的,笑意重新回到她的脸上。
不同的是,那笑是如此由衷,如此生动。
年轻女孩已经走远了,但外地姑娘的笑却依然灿烂。
原来,一个微笑足以温暖一颗心。
目睹这一切,我不禁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
每天下楼,都会碰上一个女孩,她是楼下新搬来的住户。
我很想跟她打招呼,但又怕她不理我,自讨没趣。
一天,我下定决心打破沉默,可她板着脸,一股冷冰冰的模样,我又犹豫了。
思忖半天,终于硬着头皮对她微笑着点了点头,岂料,她马上回应了。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她也很想认识我,只是怕我拒绝她罢了。
原来,一个微笑就可以拉近两颗心的距离。
微笑,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传递着动人的情感。
怪不得有位哲人曾说: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_______)
(2)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_______)
2.短文画线句子中外地姑娘“愣了一下”的原因是____。
3.联系短文,为什么说“一个微笑就可以拉近两颗心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在生活中与“微笑”有关的经历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布鞋
历彦林
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
我娘一生勤劳,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
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
看娘做鞋,就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