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知识讲解.docx
- 文档编号:30348805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81KB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知识讲解.docx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知识讲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知识讲解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有节奏有感情朗读。
2、了解高适诗粗犷豪迈、遒劲有力的边塞风格,了解李贺诗幽奇神秘的意境,了解李煜凄凉悲壮、寄情深远的创作风格。
3、掌握«燕歌行»的主要内容,了解将士们为国献身的精神;«李凭箜篌引»为乐府歌行体,氤氲流转自然,诵读时注意是举止间的起承转合,注意体会诗中意象蕴涵的情感;«虞美人»一词的情感基调是无限伤感悲切的,学习中,结合背景,联系此人的身世,仔细体会词作的思想内容,理解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盛唐诗人。
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熟悉军事生活。
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被称为〝千古词帝〞。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写作背景
«燕歌行»,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李凭箜篌引»,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虞美人»,这首词作于南唐覆亡后,李煜被软禁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词,可以说是后主的绝命词。
歌行体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代表作,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字词汇总
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演奏。
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古今异义词。
二十三丝动紫皇:
动,使动用法,使……动。
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
露脚斜飞湿寒兔:
湿,使动用法,使……湿。
男儿本自重横行:
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特别,古今异义词;颜色,面子,荣光,古今异义词。
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为……而死。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高适«燕歌行»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那么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唐汝询说:
〝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
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
紧接着描写行军: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
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
〝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
这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人,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那么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最
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
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
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
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李贺«李凭箜篌引»
全诗可以分为三节,第一节,先声夺人,李凭出场〔1—4句〕;第二节,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5、6句〕;第三节,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7—14句〕。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说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如此描写,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那么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梦入神山〞两句,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以上六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李煜«虞美人»
词人又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
〝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
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一年。
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
感慨什么呢?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任情纵性,无所顾忌,感情纯真而深挚。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
〝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九个字,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
写作特色
«燕歌行»
1、对比与排偶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和排偶的句式,将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只做客观描述,作者的褒贬明晰可见,起到振聋发聩之效。
2、歌行中用典型的律句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
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
«李凭箜篌引»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虞美人»
1、对比手法
开篇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
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
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
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2、问答式结构,起伏跌宕的笔法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疏帘淡月·秋思
张辑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③。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①衣篝:
熏衣用的竹熏笼。
②线袅蕙炉:
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
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1.有人评价张词〝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实经熔炼,读来意蕴沉厚,耐人回味〞,这句诗妙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秋夜静思,词人因为哪些愁绪而〝无寐〞?
请结合全词分析。
参考答案
1.〝一分秋、一分憔悴〞形象地写出了眼前秋景的特点,〝憔悴〞双关,明写秋景凋残,暗写诗人的凄凉心境;〝一分〞本不多,但只〝一分秋〞就是〝一分憔悴〞,那么满眼的秋景定然让人满腔愁绪了。
两句诗简洁凝练,生动传神,秋深一分,人的憔悴也添加一分,表达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凄苦。
2.作者因秋雨、秋声、秋风、秋气、秋露、秋月触发的悲秋之愁而无寐;〝悠悠岁月〞〝吹老〞作者因时光流逝,岁月蹉跎之恨而无寐;〝天涯醉〞〝几番尘世〞作者因羁旅天涯,奔波劳碌之苦而无寐;〝凄凉客里〞〝归兴千里〞,作者因客居他乡,千里思乡之恨而无寐。
拓展阅读
边塞诗〝第一大篇〞
——高适«燕歌行»析读
关于高适的«燕歌行»,明代邢昉有这样的评语:
〝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唐风定»卷九〕
金戈铁马之声:
指出的是«燕歌行»的题材是边塞诗,写的内容是有关边塞战争、征戍之事。
〝玉磬鸣球之节〞,读此诗,给人的艺术感受。
读«琵琶行»时,我们学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形象的描摹展示琵琶声清脆、圆润、急促。
玉磬与玉盘敲击起来,都有清脆之共同特点,但磬形体更大,敲击出来的声音在清脆基础上又增加了厚重。
这里指«燕歌行»在读起来的声韵上朗朗上口,厚重不失清脆。
〝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这里说了两层意思,一,非一意抒写,非一意,便是多意。
«燕歌行»中表达的情感很丰富,并不是单一的;二,与内容相配合,«燕歌行»整体风格是悲壮的。
悲壮是两层含义——悲凉、雄壮,悲凉又雄壮。
由这那么评语,得出本课主要内容:
我们以分析«燕歌行»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为主线,对表达这些情感的诗句一一进行艺术的感知与解读。
在分析本诗的同时,适当做以拓展,了解一些其他的唐朝边塞诗。
〔一〕报国建功的豪情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如果用一个画面来描绘的话,两军阵前,无论是唐朝的兵士,还是敌人的兵士,短兵相接,血肉横飞。
如果我们真的见到这样的场景,多数肯定是心惊胆战,觉得血腥无比。
但是,如果把样的场面放到«燕歌行»这首诗里面,我们却没有感到血腥,为什么?
难道杀伐这样令人痛快?
是,很痛快,我们读来却不觉得血腥,甚至感觉豪壮,因为杀伐具有两面性,唐军的战士是我们的子弟兵,他们不是不爱和平。
而是正因为爱和平,所以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不得已进行战争,进行正义的杀伐。
〝岂顾勋〞,道出边塞诗的作者人为何投身边塞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一,保家卫国;二,建功立业。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作为一个大丈夫,顶天立地的男子,就应该纵横沙场,建功立业。
天子皇帝都非常给面子,赐予荣耀。
天子为什么会非常给面子?
因为你是真汉子,纵横驰骋,能帮助他平定边患,自然对你高看一眼。
大唐是一个可以多途径成就功名的时代,社会的循环能力非常强。
除了读书科举之外,还可以通过边疆立功来实现立业封侯的愿望。
高适绝不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他本人就是通过边塞军功封侯的诗人。
史载高适〝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四十六岁才应试中第,任汴州封丘尉之职。
三年后弃官而去。
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旧唐书»说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二〕对将领无能的愤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高适«燕歌行»中最著名的两句。
广大士兵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和将帅们纵情享乐、不恤士卒,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这是多么的苦乐不均!
但是,这两句诗除了表达苦乐不均之外,还有什么意味呢?
我们通过史料来探索一下。
高适«燕歌行»前的小序说: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可见,高适写此诗的直接原因是张守珪边塞军事失败这件事。
我们来看史书记载:
二十六年,〔张〕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余众于湟水之北,将践其禾稼。
知义初犹固辞,真陁罗又诈称诏命以迫之,知义不得已而行。
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
〔«旧唐书•张守珪传»〕
这段话说明几个问题:
1、主要人物:
张守珪——主将,手下两员副将:
赵堪、白真陁〔tuo2〕罗。
平卢军使:
乌知义。
敌军:
奚族残部。
2、主要事件:
副将立功心切,假传主帅将令,让乌知义进攻奚族残贼,先胜后败。
〝残贼〞两字,我们要特殊注«燕歌行»前两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这里的〝残贼〞多数的注释解释成〝残忍的〞,但林庚先生解释成残余的。
林庚先生的解说是正确的。
既然是进攻残贼,当然无需多虑了,自然可以像东晋淝水之战时的谢安那样谈笑自假设,〝为君谈笑净胡沙〞了。
苏轼«赤壁怀古»不也写过〝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吗?
换句话说,在非常轻松的、毫不紧张的前提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是多么潇洒!
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呢?
有,诗中明确说——
〝身当恩遇常轻敌〞,唐军将领不是花天酒地、糜烂无能,而是自高自大,高估自己的能力,立功心切!
他们不是不努力,因为我们看:
他们手下的士兵虽然战死过半,但军心不动,仍然在战斗,——〝孤城落日斗兵稀〞,虽然没有解围,但是他们仍然〝力尽〞——〝力尽关山未解围〞。
可见,〝战士军前〞这两句诗歌看似在说苦乐不均,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在写守将无能却贪功的愤慨。
并且,这个讽刺,愤慨还是有出处的:
〔开元〕十五年,吐蕃寇陷瓜州……以守珪为瓜州刺史、墨离军使,领余众修筑州城。
板堞才立,贼又暴至城下,城中人相顾失色,虽相率登陴,略无守御之意。
守珪曰:
〝彼众我寡,又创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也。
〞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
贼疑城中有备,竟不敢攻城而退。
守珪纵兵击败之。
〔«旧唐书•张守珪传»〕
张守珪是大唐著名的战将,唱过空城计的人,有过美人帐下歌舞推敌军的经历。
但张守珪此时已经到了生命与仕途的晚年,尤其是败给奚族残部的这件事令他晚节不保。
虽然这次失败与张守珪没有关系,但是张守珪对的两位部将培养不利,战将不成气候,还妄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可以说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所以高适这里非常气愤。
深得天子恩遇,却不能为天子分忧。
出征时的声势与战场上的惨败的对比,揭露了主帅恃宠轻敌与腐朽无能。
兵熊熊一个个,将熊熊一窝。
将领的无能给士兵带来空前的灾难。
所以,面对无能的将领,高适和很多后人都想起了自然想起了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广不但武艺高强,还是一位深得属下爱戴的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
〔李〕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可见,李广身上兼具这样的几种优点:
武功高强,自信,体恤士卒,战功卓著。
然而,高适面对的这场战争却是由于主帅的指挥不力而失败,怎能不让人怀念李将军?
如果有李将军这样的将领,广大将士们那么能还〝半死生〞,那么能还〝斗兵稀〞,怎能还会感受到〝沙场征战苦〞?
另外,我还有一个猜测,那边是高适感慨自己沉沦下僚,满腔报国志,一身能力不得施展。
他觉得自己便是李广。
以为李广除了上面说的特点外,还有就是一生战功卓著,但不得封侯,郁郁不得志。
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本诗的小序中写到:
开元二十六年,开元二十六年是公元738年。
高适的生卒年是700-765年。
此时的高适39岁,还没有任何的官职,属于在野状态,所以,他提到李将军,便会有一层〝李广难封〞的切身感慨了。
〔三〕戍卒思妇的相思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
常年征戍在外,哪能不想念家人?
家人又如何不想念自己的丈夫?
这几句诗,作者将笔触深入到士兵们的内心,着力刻画了士卒内心的矛盾。
战斗结束了,兵士们又饿又累,默默地围坐一堆儿,心情十分沉重,他们经历了刚才那场拼命厮杀,非常疲倦。
现在心情稍舒缓,就想到了许多问题:
他们想到自己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燕歌行 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 歌行 箜篌 知识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