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组织结构.docx
- 文档编号:30344284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3.78KB
什么是组织结构.docx
《什么是组织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组织结构.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组织结构
第一章
1.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
2.常见的组织结构几种:
(1)直线制
(2)直线职能制⑶事业部制⑷矩阵制⑸子公司和分公司
3.什么是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
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4.直线制的优点:
①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②责权关系明确;③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④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5.直线制的缺点:
缺点: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6.直线制的适用范围
直线制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7.什么是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8.直线职能制的特点
①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②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实施指导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9.直线职能制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人员决策。
所以,它不失为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2)缺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职能部门也将会随之增多,于是,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加上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须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等改良措施都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时,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就会倾向于更多的分权。
10.什么叫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11.事业部制遵循什么总原则
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
12.事业部制的特点
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13.事业部制的优点
①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②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限制,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③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④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14.事业部制的缺点
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15.事业部制的适用范围
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采用。
16.什么是矩阵制
矩阵制是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
17.矩阵制的特点: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18.矩阵制的优点:
①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②能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
③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的工作任务的执行变得不再困难;
④为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
19.矩阵制的缺点:
在于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20.什么是子公司
子公司是指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21.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特点:
①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它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限责任,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②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
③分公司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没有独立的章程和董事会,其全部资产是母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④如果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母公司必须以其财产对分公司的债务负责。
22.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评价一种组织结构的优劣,不能离开具体条件,即制约组织结构的六个方面:
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
23.信息沟通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有哪些具体要求?
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组织结构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能否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及能否及时地利用信息。
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有六项具体要求:
(1)明确工作内容和性质、职权和职责关系;
(2)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
(3)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不论是上传还是下达,都应经过信息联系的每一个层次,不能随意超过;
(4)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
(5)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这要求组织设计把重点放在职位上,即要因事择人,而非因人设岗;
(6)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共同工作会使人们形成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沟通正式组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所以组织结构设计必须尊重非正式组织及其沟通方式。
24.技术特点包括哪两个内容,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
①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决定着部门规模的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
②从技术的稳定性角度看,对于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形态,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
③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
25.造成组织结构方面很大差民的因素有哪些?
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决定着部门规模的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
26.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
27.经营战略包括的内容
它包括确定长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实施的计划和资源分配。
28.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①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
②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
③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
④进入纵向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
⑤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
29.在组织起步阶段经营战略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
30.在地区开拓阶段经营战略的重点是什么?
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
31.进入纵向发展阶段经营战略的重点是什么?
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
32.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经营战略的重点是什么?
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转向分权制结构。
33.企业规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企业规模是制约组织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般的规律是:
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
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相对复杂。
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34.什么是部门结构?
企业内部的部门是承担某种职能模块的载体,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便表现为部门结构。
35.企业部门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②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部门结构。
36.企业部门结构设计最关键的是什么
最关键的是对部门结构的选择和规划。
37.部门结构有哪些模式
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结构等。
38.贯穿部门结构的不同模式的组合(设计)原则:
这些结构模式本身贯穿着一定的组合原则,包括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组织设计原则,以成果为中心的组织设计原则和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设计原则。
39.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的结果及优缺点:
①结果: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其设计的结果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组织结构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②优点:
这种结构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
③缺点: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往往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的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
在企业规模较小时,这种结构模式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而当企业规模较大或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时,员工的不安全感就会上升,企业的适应性就随之下降。
因此,这种结构模式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40.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的结果及优缺点:
(1)结果:
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通常表现为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结构模式。
(2)优点:
①在这种结构模式下,一个企业由若干个自治性或模拟的自治性单位所组成,每个单位须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和成果负责并对整个企业做出贡献。
②事业部制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它既能使每个自治单位了解自己的任务,又能了解整个企业的任务;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③当一个企业规模很大且产品种类复杂或者分布区域很广的时候,采用事业部结构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缺点:
①当一个企业规模很大且产品种类复杂或者分布区域很广的时候,采用事业部结构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需设置较多的机构,管理费用较多。
②模拟分权制结构中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由于企业生产技术上的联系紧密,不能完全拥有自治权,但它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并用内部规定的转移价格来相互购买和出售,或进行利润和成本计算。
③当一个大型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方面有紧密联系时,模拟分权结构模式比较适用,但其明确性不强,实际工作中也不易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
41.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设计形成的系统结构的适用范围及缺点
①适用:
从本质上说,该结构模式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它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之中,如某些跨国公司。
一般的企业在一般的情况下不采用这种结构模式。
②缺点:
这种结构模式的实用性较差,因为它既缺乏明确性,也缺乏稳定性。
42.部门结构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部门结构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
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①企业规模的大小。
规模较小,宜选择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规模较大,宜选择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规模特大,则可考虑采用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
②各部门工作的性质。
如果一个部门工作以利润为中心,可采用事业部制;如果一个部门工作以成本为中心或以责任为中心,则适宜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
③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速度。
如果外部环境稳定,对企业的影响因素比较简单,宜采用职能制结构;反之,则可考虑采用事业部制。
④企业的技术状况。
技术的复杂程度高低会影响管理层次的数目、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直接工人与间接工人的比例、管理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集权的程度等等,从而间接地对部门结构的选择产生影响,特别是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影响更大,这些企业是采用直线制还是直线职能制,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状况制约。
⑤企业成员的素质状况。
成员素质高,往往对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不适应,.更愿意接受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反之亦然。
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往往是交互作用的,究竟主要应考虑哪个因素,应视企业情况而定。
一个较大的企业,其整体性的结构模式和局部性的结构模式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在整体上是事业部制的结构,在某个事业部内则可以采用职能制的结构。
因此,不应该把不同的结构模式截然对立起来。
43.正式组织的概念: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44.正式组织概念包含的基本点是:
①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是个人的行为,不包含个人在内;不是体现个体人格的行为,而是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为。
②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
它是包含各种对立、利害关系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体系。
③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方法、时间、质量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它不同于个别的行为,不能归结为个体行为的相加,正式组织行为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个体行为的累计;是具有一定结构、统一目标、特定功能的整体。
④正式组织是动态的、发展的。
当其中某一部分关系发生变化时,整体也随之改变。
45.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在组织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长期的社会性接触和影响会形成共同的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具有一定同质性的心理状态。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46.设计在服务和后勤部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与整体设计协调起来,在服务和后勤部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服务和后勤部门的设立必须和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结合起来,即通过这些部门的设立,使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②尽可能把服务部门设置在靠近被服务的单位所在地,以使这些部门能又快又好地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③注意服务部门的社会化趋势。
凡是可以利用外部力量来满足本企业服务的需要,而且成本比自己建立服务部门更低时,就不需要再专设服务部门。
如果已有后勤和服务部门,则可让其在满足企业内部服务需要的同时,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
47.组织结构诊断的概念:
是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进而帮助指导实施的一种管理改善活动,它是组织结构变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和科学方法。
48.组织结构调查:
对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充分调查,掌握资料和情况。
49.系统地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有:
①工作岗位说明书。
它包括企业各种管理岗位的工作名称、职能、权限、责任、薪金、级别,以及该岗位同其他岗位的关系等。
②组织体系图。
用图形来描述企业各管理部门或某一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一般常采用金字塔式的体系图。
③管理业务流程图。
用图解方法来表示某一管理业务的工作流程,如物资采购流程、设备工具维修管理流程等。
它的内容包括:
(1)业务程序,即某项管理业务的标准化的工作内容及顺序;
(2)业务岗位,即根据程序及分工协作要求而设置的各个工作职位,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信息传递,即岗位之间信息传递的形式(申请单、说明书、明细表、计划表、原始凭证等)、手续、传递路线等;(4)岗位责任制,即各岗位的责任、权限及考核指标等。
借助上述各类资料,能系统地了解组织结构的现状及问题,但这些资料只反映正式组织关系,而未反映非正式组织关系;也难完全反映结构运行中的情况,如人员之间的扯皮、摩擦等。
必须把死资料同“活”情况相结合,采用深人的个别访问、印发组织问卷等方法,搜集各种情况、意见和建议。
50.组织结构分析主要有三方面:
(1)随着内外环境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
哪些原有职能需要加强?
哪些陈旧职能可以取消或合并?
(2)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
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即:
产生成果的职能,如产品的制造、销售和开发;支援性职能,如质量和财务监督、教育和培训、法律咨询等;附属性业务,如医务卫生、环境绿化及饮食供应等,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社会化;还有高层领导工作,其性质同上述各类不同。
通过分析职能的性质和类别,要使成果性职能的位置,配置在非成果性职能之上。
51.在分析决策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或部门时,要考虑的因素有:
(1)决策影响的时间。
某项决策的后果,仅影响当前一个较短时间,则可放给较下层的层次或某个具体部门。
(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
如仅涉及某一职能,由最低层次决策;如影响到多项职能,应由能全面照顾各方面的较高层次来决策。
(3)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
作决策的层次要同决策者所需的知识面、经验、信息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相适应。
复杂的和战略性决策,需放在较高的层次。
(4)决策的性质。
常规性、重复性决策,可交给较低层次去决定;“例外性”、非程序性决策,则应由较高层次来决定。
52.组织结构分析的内容:
(1)组织结构现状与分析
(2)组织决策分析(3)组织关系分析
53.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通过组织结构,企业的目标和战略转化成一定的体系或制度,融合进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指导和协调的作用,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完成。
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
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3.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
战略前导性指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结构滞后性指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常常慢于战略的变化速度。
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里更是如此。
从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时,企业不可错过时机,要制定出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战略。
一旦战略制定出来以后,要正确认识组织结构有一定反应滞后性的特性,不可操之过急。
54.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
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主要战略有哪些:
(1)增大数量战略。
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
(2)扩大地区战略。
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要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
为了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形成标准化和专业化,企业组织要求建立职能部门结构。
(3)纵向整合战略。
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
此时,组织应运用事业部制结构。
(4)多种经营战略。
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往往选择多种经营战略,这时企业应根据规模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
55.什么是企业组织机构外部环境
企业组织机构外部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
56.企业组织机构外部环境包括哪些?
对于企业宏观环境的分析和认识可以使企业识别外部因素中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趋势,识别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
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组织机构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及其运行状态。
如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势,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法令以及国家的执法机构等因素。
2.经济环境。
指构成企业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
3.科技环境。
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
4.社会文化环境。
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
5.自然环境。
指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相关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河流、海洋、生物、矿产、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57.岗位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包括哪些
(1)制定更能反映劳动特点和差别的工资、奖励制度,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2)解决企业在员工招收、任用、晋升、考核中存在的难题,促进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3)设计科学合理的岗位培训规范,以便提高对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4)改进工作设计,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创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
58.岗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任务:
(1)岗位描述。
对岗位的名称、劳动活动的程序、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等所进行的一般说明。
(2)岗位要求。
通过岗位描述,进一步说明担负某一岗位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如经验阅历、能力、技能、体格、兴趣等方面的要求。
59.岗位描述的目的
是要使岗位要求科学化、规范化,而制定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反映岗位要求的人事文件,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企业员工的招收、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报酬等项劳动人事管理职能。
60.工作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
1.岗位名称的分析。
2.岗位任务的分析。
3.岗位职责的分析。
4.岗位关系的分析。
5.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的分析。
6.岗位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体格、体力等必备条件的分析。
以上第1—5项的综合分析构成岗位描述的主要内容,而第6项主要侧重岗位对员工必备资格条件的分析研究。
61.岗位职责分析的项目
(1)资金,设备,仪器仪表,工具器皿,原料材料的使用、保管;
(2)与他人的分工、协作,安全生产;(3)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效率;(4)维护企业信誉,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检验,行政管理,政治思想,素质培养等等。
62.岗位关系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个岗位与另一个岗位具有何种协作关系,协作的内容是什么?
它受谁的监督、指挥,它又去监督、指挥谁?
这个岗位上下左右关系如何?
本岗位员工升降的方向、平调的路线如何?
这些项目是岗位关系分析的主要内容。
63.岗位设计应满足的条件14
(1)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64.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
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提供依据,保证事(岗位)得其人,人(员工)尽其才,人事相宜。
65.岗位分析的结果
岗位分析的结果——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必须是以良好的岗位设计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上述目标。
66.岗位设计改进的内容
为了使岗位设计能够满足企业上述各种需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进行改进:
1.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1)工作扩大化。
(2)工作丰富化。
2.工作满负荷。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什么是 组织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