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docx
- 文档编号:30328508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4.21KB
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docx
《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卫滨区实验小学杜秀敏
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古人形象地将文章的漂亮开头称之为“凤头”。
没错,美丽、灵动的“凤头” 会使你思维的大门大开,要说的话顺思而出;美丽、灵动的“凤头”,就会像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读者,使其必读之而后快;美丽、灵动的“凤头”,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
美丽、灵动的“凤头”会使你的文章在浩瀚文海中脱颖而出……所以如果学生的文章开头能像“凤头”一样漂亮,自然地,这篇文章的等次也就能得到提升。
但是,正如人们所说的“万事开头难”。
高尔基也曾说:
“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和难度,而“编框编篓,重在收口”则表明了结尾的重要性,可见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
学生作文,对开头和结尾都感到困难。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密切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认识许多文章的各种开头和结尾,并分析这些写法的好处。
因此,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是十分必要的。
习作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习作教学是个复杂的研究领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教师来说,觉得习作课不好上,也不知怎么上才好;对于学生来说,害怕习作,也不知道怎么写才好。
要写好习作,开头和结尾更是必不可少。
研究怎样写好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势在必行
习作教学的开头和结尾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特别需要去探寻其源。
因此我们根据区总课题组的要求提出了“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进行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小学习作教学中开头和结尾存在的问题,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和习作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要想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把以下教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在写话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积累,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加以有效的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感知,想象、联想,实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组与构建,获得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说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笔写下来,使书面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此项课题研究对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在习作教学中体现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开头和结尾是习作教学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写好开头和结尾是习作教学必须学习、训练的过程,经过训练指导从中获得习作知识和表达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获得方法;写出引人注目的开头和结尾从而达到认识的提升,感情的共鸣。
以上教学理论为我校的习作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使用教材的变化,人们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参差不齐。
从各级公开课来看,教师重阅读轻习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习作教学即使有研究,大都也是零打碎敲,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进行习作教学,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探讨。
目前,有关习作教学的研究也有许多,比如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训练》,比如24位名师的作文教学经验《可以这样教作文》及杨和平的《突破作文瓶颈的三维教学法》等资料都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因此在研究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吸收前教育家理论思想精髓,还要挖掘和反思其中的弊端,找到适合我校习作教学中开头结尾的新路子新方法。
近几年来,我校的科研骨干教师一直在进行课题研究。
97年就参与了“九五”课题“学习科学”实验研究,初步进行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习品质、学习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五”期间进行了“学习科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滚动研究,探究出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师生都受益匪浅;“十一五”我们又进行了“自能习作”的实验与研究,通过了省级鉴定。
现在把小学习作教学“读导写”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的策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实验,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搞好此项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课题界定
(1)“读”:
就是读书注重积累。
除了读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从中感受和感悟习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还要阅读课外的经典名篇,达到熟读成诵,甚至抄录背诵。
因为只有读得多了,学生自然会悟到什么叫具体,什么叫形象,什么叫总分,什么叫对比。
如果说学生悟不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识的目的。
(2)“导”:
就是进行习作指导。
由于小学生进行习作好比是小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走路一样,几乎是一样的步子,因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过程是学生习作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指导的本意在于“唤醒”,习作需要指导,学生只有先学会了,才能自然而然地会学了。
(3)“写”:
就是指学生运用习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自我习作,然后通过修改、评讲等方式完善习作。
即课内取法,课外用法,解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问题,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开头。
总而言之,站在此项课题的角度审视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低年级段重“读”,中年级段重“导”,高年级段重“写”;从年级段的习作教学来看,经过“读、导、写”的过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每单元的习作教学来说,要先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获得习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再进行习作训练,指导学生整理材料,构思谋篇,最后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自命题进行习作。
2、研究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总目标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习作。
此项课题研究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情境教学理论,采取种种评价激励措施因材施教,把习作教学的开头和结尾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习作开头和结尾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习作开头、结尾能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习作的开头和结尾的研究与实践。
不同内容,不同习作用不同的方法开头、结尾,使习作引人注目。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使课题研究更科学化、系统化,体现过程化,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叙事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
是指研究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它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后经人们运用,不断改善日趋完善,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应用时要注意收集各种资料,详细分析,使研究顺利进行。
个案研究法:
研究者以单一的人、事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教育测量、文献资料等方法,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详细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科研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教育叙事法:
教育叙事法是教师对在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是一种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效结合的研究方法。
七、课题研究过程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理论,采取种种评价激励措施因材施教,遵循写话教学的“导读、导说、导写”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达到提升教师的写话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写话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
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
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作为课题的主持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广泛阅读——积累方法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指出: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这几句话不但提出了九年义务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目标,概括出了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巨大影响,而且指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靠大量阅读。
为了指导小学生作文,我们以现代的小学语文课文作范文,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让学生阅读小学各册语文课文,总结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开头和结尾方法如下:
有的文章的开头:
开门见山,引人注目。
1.点明时间开头。
这在革命回忆录、参观访问记、游记中较为普遍。
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又如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开头: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
2.点明地点开头。
如第十册《大理石街》一文的开头:
“云南大理三塔寺后面,有一条础石街,闻名世界的大理石就产在这个地方。
”
3.点明人物开头。
这在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比较常见。
如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的开头: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
他长得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
4.点明事物开头。
这在状物记叙文或说明文中常见。
如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开头: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
”又如第十一册《黄河象》的开头: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
”
5.点明主要内容开头。
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的开头: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
6.点明题意开头。
如第九册《伟大的友谊》的开头: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作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
”这样的开头能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有的文章的开头:
含义深长,耐人寻味。
1.写景开头,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如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
“天灰朦朦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2.抒情开头,动人心弦,引起共鸣。
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的开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
不,永远不会。
”
3.回忆联想开头,激发兴趣,别有风味。
如第十册《老水牛爷爷》的开头:
“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
”
4.用歌谣、传说、谚语、诗句等开头,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如第七册《年关》的开头:
“跳呀跳,笑呀笑:
砰叭放鞭炮,新好热闹……”又如第九册《太阳》的开头:
“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5.提出问题开头,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
如第五册《给自己写信的人》的开头:
“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
”
6、以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开头,新颖别致,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第十二册《三人行》的开头: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休息!
’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株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
7.交代时代背景、故事缘由开头,使线索清晰,并为下文埋下伏笔。
如第九册《赤壁之战》的开头: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
俗话说: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文章好的结尾耐人寻味,启人深思,能为文章增色添彩。
反之,则会影响文章的表现力。
结尾同样没有固定的格式,这是从小学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尾,归纳如下:
(一)自然式结尾:
这是最简单的结尾方法,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自然地结束了。
如第十二册《穷人》的结尾: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二)总结式结尾:
1.直接了当,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
如第九册《太阳》的结尾: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
2.画龙点晴,点题作结。
如第十一册《老科学家下乡》的结尾:
“老科学家下乡来了,带来了科学,也带来了改变农村面貌的希望。
”
3.用强烈的抒情语句结尾,情深意切,激发感情的共鸣。
如第七册《再见了,亲人》的结尾: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4.用对人物的评价作结尾,加深读者对人物的总印象。
如第八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
5.用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作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如第八册《草船借箭》的结尾:
“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不如他!
’”又如第八册《马背上的小红军》的结尾:
“陈赓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
‘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
6.用诗句结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如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的结尾: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7.用设问或反问语句结尾,启发读者思考。
如第五册《周总理的睡衣》的结尾:
“……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的呢?
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又如第七册《海上日出》的结尾: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三)启发式结尾:
1.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如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
“谁也不知道: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
2.用格言、警句作结尾,引人注目,意味深长。
如第十册《大理石街》的结尾:
“记得高尔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
自然本来是丑陋的只有人才能使它美化。
是的,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
3.借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景物描写作结尾,启发读者去想象去思考。
如第九册《白杨》的结尾:
“突然,他的嘴角又泛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从课文中我们总结出最常用的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法、环境描写法、倒叙法、外貌描写法等;结尾方法有自然式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首尾呼应式结尾等等。
无论哪一种开头方法都要做到引人入胜,结尾要耐人寻味。
我们总结出文章开头的几种基本方法:
1)有话直说。
这是文章最常见的开头,开门见山,十分明确。
如《养花》、《背篼》等。
2)引人入胜。
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常常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设置了一个悬念,引人入胜。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3)先作铺垫。
有的文章开头写明事情缘由,目的是先作铺垫,突出文章的重点内容。
如《落花生》,本课的中心是托物喻人,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所以谈论花生的好处是写作的重点。
但不能先写花生是怎么得来的,文章的开头虽简短,却很必要。
4)交代事件。
开头对文章的事件作简要的交代是经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游记、参观记一类文章。
5)点明中心。
有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中心,突出要写的重点。
了《詹天佑》
结尾的方法
作文要开好头,也要结好尾,有始有终,使作文结构完整,故事圆满结束。
作文要结好尾同开头一样没有一定的格式,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内容确定,以下几种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
话说完了就自然结尾,一般叙事的文章,往往事情叙述完了就自然结尾。
如《猫》一课的结尾:
“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写完了“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就自然结尾。
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自然结尾是最常用的方法。
事情写完了就干脆利索地结尾,不要拖泥带水。
2)总结性结尾。
这种结尾的方法能使文章的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养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3)照应开头。
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更加鲜明。
如《詹天佑》等。
4)引发想象。
有的文章结尾意思含蓄,给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言已尽而意无穷。
如《嘱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对同学们来说,文章开头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尽快地接触主题,而不要绕大弯子。
下面这些课文的开头,就是很好的范例。
请看《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开头:
去年暑假,我去甘肃省永靖县看爸爸。
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这个开头,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这样,文章的主要篇幅就可以用于具体地叙述参观的过程,做到重点突出。
因此,一般记事的文章,都可以这样开头。
请看《詹天佑》的开头: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个开头,概括地介绍了人物的身份和主要功绩,作为下文具体描述的总起。
一般写人的文章,都可以这样开头。
上面所说的几种开头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
如果这些方法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作文水平也很不错了,那么,你就可以想想怎样写出一个新颖的、有吸引力的开头。
再看下面这些课文是怎样开头的。
请看《小木船》的开头:
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
这是睹物恩人,从回忆入题。
请看《年关》的开头:
跳呀跳,笑呀笑,新年就来到:
闺女要花,小子要炮,拍着手,笑着跳,砰叭放鞭炮,新年好热闹……。
这是以引文的形式开头,写的是跟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歌谣。
请看《海底世界》的开头: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这是以设问作为文章的开头,引人思考。
请看《小水车》的开头:
雨过天晴,蔚蓝的天幕上点缀着几朵白云;和煦的阳光洒遍绿色的田野,显得格外清新、明媚……。
这是以景物描写作为文章的开头,既交代了小孩玩小水车的环境,又渲染了气氛。
请看《老水牛爷爷》的开头:
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
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这写的是人物的肖像。
再看《三人行》的开头: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
”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这写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还有的文章,一开头就写人物的语言。
这样描写人物,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刚开篇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写同一题目的文章,可以有好多种开头的方法;写不同题目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要想学会各种各样的开头方法,在平时阅读时就要多多留心,看到自己满意的开头就把它记下来,学着写一写。
这样日积月累,见得多了,用得活了,在写作文时写文章的开头就不难了。
对同学们来说,文章结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草草收场,也不要画蛇添足。
怎样才算恰到好处呢?
主要应当做到八看:
一看事情发展的过程。
事情总有个开始和结束。
一般记事的文章,多半依着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随着事情的结束而收尾。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就是这样结尾的:
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
二看事情后来的影响。
有些事情从当时当地来看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却长留在人们的心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写这样的事,结尾往往要说明后来的影响。
《书的故事》就是如此。
请看:
四年之后,鲁迅先生逝世了。
卖票工人向人谈起这件事,他说:
“从那一天以后,我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这件事,就更加坚强起来了!
”
三看人物产生的感情。
文章中的人物,或是亲身经历了一件扣人心弦的事情,或是亲眼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一种强烈的感情便会油然而生,写这样的文章,结尾就要注意抒发人物的感情。
《一夜的工作》的结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我的声音全世界都能听见似的: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
四看人物获得的认识。
人,在跟人的交往中,在跟事物的接触中,往往会随着了解的加深,而获得新的认识。
《盲童的画》的结尾,就注意到这一点。
请看:
不,就从这没有色彩的画幅上,人们看到了她心灵上的色彩;从这线条简单的构图上,人们听到了她感觉到的声音。
谁走过这张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美好的内容:
一个热爱生活的盲童在向你招手,一棵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馨的阳光下生长,一棵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心在向你微笑。
五看文章的题目。
文章在收尾时,一定要看看题目。
如果需要回扣的话,就要把题目扣紧。
请看《鸟的天堂》的最后一句话: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六看文章的开头。
有些文章,“头”怎样开,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尾”应该怎样结。
如《海底世界》,开头和结尾就是问答式的,开头提出的问题,结尾作了明确回答: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七看文章的内容。
有些文章讲的内容比较丰富,结尾时就有必要作个小结,把全文的内容概括出来。
这样,就会给人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如《养花》的结尾,就高度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八看文章的中心。
写文章,不论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总有一个目的。
在结尾时,要想一想:
要不要把文章的中心点明?
如果需要的话,篇末就应当揭示中心。
如《大森林的主人》就是这样做的,结尾写道:
猎人微笑着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习作 开头 结尾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