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docx
- 文档编号:30327750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8.43KB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docx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
摘要:
日本对虾抗病性强,生长速度较快,营养价值与中国对虾相似,具有在内湾海域进行增殖放流的优良品质。
随着我国对虾资源的衰退,日本对虾已成为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之一。
我国现北至渤海辽东湾,南至南海大亚湾,在许多条件适宜的港湾均有进行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
国内放流规格一般为10mm左右,回捕率普遍低于4%。
日本对该品种的增殖放流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放流体长稳步上升至30mm左右,回捕率为0%-22.1%不等。
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和回捕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营造良好的海洋环境、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保护适宜栖息地将有利于改善日本对虾增殖效果。
关键词:
日本对虾;增殖放流
1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习性
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俗称花虾、竹节虾或斑节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
日本对虾头胸甲和腹部体节上有棕色和蓝色相间横斑,尾节的末端有较窄的蓝、黄色横斑和红色的边缘毛,其前端有具齿的额角。
日本对虾的地理分布较广,为暖水性海产大型虾类,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广布种,主要分布于日本南岸沿海、韩国南岸、中国黄海南部、东海、台湾和南海沿岸,东南亚各沿岸,红海直到地中海东部和非洲南端的广阔水域,是我国近海尤其是东海区拖虾作业的重要对象种类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港湾生态系统重要的增殖放流对象。
日本对虾栖息于10~40m水深海域,喜砂泥底,白天潜伏砂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饵。
具有强潜沙特性,其深度在沙面3cm以下。
日本对虾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动物。
由于它具有吃粪便的习性,因而产生某些食物再循环现象。
冬季,当水温下降时,个体大的对虾游到30m或30m以上较深的海域越冬。
待水温回升时,移向浅水处产卵。
长大的幼体逐渐从浅水索饵洄游到深海区[1]。
日本对虾的适盐范围是20~35,它耐高盐度,而不耐低盐度,盐度7以下就大批死亡。
适温范围是25~30℃,但在8~10℃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
忍受溶氧的临界点是2mg/L(27℃时),低于这一临界点即开始死亡。
耐干能力好,是较易长途运输的种类。
日本对虾适宜PH一般在8.2左右[2]。
日本对虾繁殖期较长,产卵盛期为5月~8月,产卵适温为20℃~28℃。
性成熟个体的体长范围为118mm~180mm,以130mm~160mm为主。
日本对虾的变态、生长总是伴随着蜕壳而进行的。
每蜕壳一次,体长、体重均有一次飞跃增加,在此期间要注意对虾个体之间的残食现象。
2增殖放流技术2.1增殖技术
日本对虾亲虾全部来自自然海区,不至于使苗种退化。
日本对虾幼体培育水温在27~29℃,盐度24~32。
无节幼体及蚤状幼体要求较高的盐度,其后可逐渐降低,以加快发育速度。
日本对虾幼体的饵料在溞状Ⅰ期至糠虾Ⅱ期一直采用虾片加对虾幼体配合饵料,在糠虾Ⅲ期到仔虾第5天这一阶段采用虾片+配合饵料+卤虫幼体的饵料[2]。
2.2放流技术
2.2.1放流种苗的计量
常见的有三种:
(1)带水容量计数法
(2)无水容器计数法(3)重量计数法。
通常所用的放流种苗的计量方法为干称重法,在虾苗出池或放流时全部滤水称重计量,并用有足够代表性的多次取样测定平均体长,称重,换算为尾数,再记录放流的总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易行,精度较高;缺点是干称操作过程中易对虾苗造成较大的机械损伤[1]。
2.2.2放流地点的选择
根据日本对虾活动范围小、具有很强的潜沙生活习性等特点,选择水流平缓、有天然屏障、苗种运输方便、无污染的内湾浅海,以滩面平缓、底质为沙泥质最佳,对敌害生物应采取“回避”策略。
2.2.3放流时间的确定
根据日本对虾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0℃~30℃和潜沙的习性,应选择清晨太阳未出来之前、无风无浪时为好,这样可使虾苗避开高温的影响,无风缓流也可使虾苗迅速潜钻海底。
选择落潮将至干潮,海水落到0.2m~0.5m深时放苗,可保护虾苗不至于随潮流漂失。
此外,水浅也便于虾苗潜沙隐藏[4]。
2.2.4放流种苗的规格
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放流规格应是种苗放流入海存活率较高的最小体长。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日本对虾放流规格一般为10mm[3]左右。
2.2.5放流种苗的运输
运输中尽量维持其自然条件,防止活力减退途中应使桶内的海水轻微地震动,以增加水中溶解氧,并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中午运苗。
2.2.6合理放流数量
日本对虾的合理放流数量,通常可参照放流海区历年该种类最大的世代产量,并根据不同补充量水平与回捕率来确定相应年份种苗的放流数量[3]。
2.2.7日本对虾的放流效果评估
2.2.7.1放流苗种的跟踪调查
放流虾群的移动与分布,是多种因子作用的结果。
此处就用到标志放流的方法,观察对虾移动的方向和分布,这对于放流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虾放流方法有剪尾肢法.剪眼球法.标志牌法.荧光标志法等。
2.2.7.2放流群体的回捕率
日本对虾种苗目前有两种较可行的回捕率的估算方法,一是采用放流前后幼对虾相对数量两次调查的方法;二是幼对虾体长频数分布混合分布分析的方法。
目前国内估算回捕率的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将放流前5年该海域该种虾的年平均渔获尾数视为该海域该种虾的自然种群的渔获尾数,放流后该种虾的年总渔获尾数减去其放流前的年平均渔获尾数即为放流后增加的渔获尾数,其与当年放流该种虾的总尾数的比值即为回捕率[4]。
3我国的增殖放流现状3.1概况
我国内地沿海地区养殖日本对虾起步较晚,自1988年起在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陆续开始养殖。
随着养殖技术的开展,该养殖品种逐渐北移,并从1992年开始其增殖放流。
现北至渤海辽东湾,南至南海大亚湾,在许多条件适宜的港湾均有进行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
日本对虾放流地区以大亚湾、黄海北部、辽东湾、东海等地为主,涉及到省市则以我国各沿海城市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辽宁省等省为主,根据各地区自然资源衰退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等,日本对虾的放流数量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北方地区如山东省、辽宁省的放流量均较大,而日本对虾非其固有品种,所以大的放流量主要是应市场需求,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在南方地区,日本对虾作为固有品种,其增殖放流主要是为了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兼有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
根据市场需求和放流地区的环境特点,放流的对虾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不同,历年的数据也会有所变动。
3.2放流量
3.2.1放流数据
现从南至北,选取3个典型的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港湾或地区来概述我国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现状,分别为浙江宁波象山港、山东威海市及辽宁葫芦岛市。
日本对虾为象山港的固有物种[5],经多年过度开发,其资源衰退严重。
在象山港实施日本对虾增殖放流,保护并修复日本对虾资源,从种类选择的角度上讲,较为合理[1]。
象山港在2009年首次进行了日本对虾增殖放流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的具体放流状况如表1所示。
表1象山港日本对虾放流状况
年份
放流量(万尾)
规格(mm)
2010
16700
11
2012
10000
2013
19300
11.9
2014
37420
2015
20000
日本对虾是山东省引入的一个新的渔业捕捞品种。
未增殖前,黄海中部以北海域未有自然日本对虾分布的报告[6]。
山东省从1993年开始放流日本对虾,至2006年共放流体长10mm以上的日本对虾10亿尾。
山东省威海市近年来的放流数据如表2所示。
表2威海市日本对虾放流状况
放流地区
年份
放流量(万尾)
放流规格(mm)
山东省威海市
2005-2011
109000
基本上大于10
2012
24000
2013
26000
2015
21000
辽东湾海域未见有日本对虾分布的记录,辽宁省自1994年起在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开展的日本对虾移殖放流试验,取得较好效果[8];葫芦岛市自1998年开始,连续20年开展日本对虾放流,累计放流规模达20.86亿尾,其近8年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的放流量如图1所示。
与初期摸索试验阶段相比,各地后期日本对虾的放流数量均逐步增加,成功的增殖放流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几年,以葫芦岛市为例(见图1),其每年的对虾放流总量保持在4亿尾左右,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趋势,不过其中日本对虾与中国对虾所占比例会有所变动,日本对虾所占比例在逐年降低,原因可能是放流水域环境因子的改变,也可能是应市场需求而做出的变动。
3.2.2与中国对虾比较
我国现在增殖放流的主要对虾种类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由于中国对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亲虾越冬和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成熟等优点,中国对虾在我国的放流历史比日本对虾要更久远。
中国对虾的增殖放流始于1984年,是山东省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的“龙头”项目,也是全省受益范围最广的品种之一。
至2008年全省累计放流平均体长25mm以上的中国对虾143.8亿尾。
1995年之前,中国对虾放流规模较大,如1991年,放流数量约为15亿尾,但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中国对虾白斑病之后,中国对虾的放流数量锐减。
与此同时,抗病力较强的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规模逐渐增加,2005~2007年,日本对虾放流数量超过了中国对虾。
其中,2007年放流数量近8亿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对虾资源,至2008年全省累计放流平均体长8~10mm的日本对虾30.0亿尾[7]。
3.3放流效果
目前国内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案例较少,本文根据现有论文中象山港、崂山湾以及葫芦岛市海域日本对虾的回捕率来大致反映国内日本对虾的放流效果。
利用2010年8月15日—10月1日期间的象山港日本对虾渔捞日志,分析日本对虾增殖放流苗种的回捕率。
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桁杆拖虾和地笼网作业日本对虾单船渔获尾数均值分别为7591尾和487尾;两者总渔获产量分别为37.96万尾和4.87万尾,合计42.83万尾。
按9月份中旬调查所获取的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占总渔获的比重98.2%计算,在此期间,两种作业方式共计捕获日本对虾放流苗种42.06万尾,回捕率约为0.25%。
2010年9月中旬,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95.4mm和71.4mm,成活率分别约为0.786%和1.06%;10月上旬,放流群体数量锐减,可能离开港区,洄游至港外近海越冬[1]。
根据崂山区和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统计资料及现场回捕调查统计数据,自2008年8月20日至10月底,崂山湾放流海域约有490条渔船参加了日本对虾的回捕作业,累计捕获日本对虾约7910kg,根据日本对虾月捕捞量及回捕调查中各月的平均体质量,回捕尾数合计约30.68万尾,日本对虾放流群体在崂山湾的回捕率为:
30.68/6328.2=0.48%[3]。
葫芦岛市于1998年在近岸海域进行了日本对虾的移殖放流试验,1999年、2001年又进行了移殖放流试验,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02年和2003年渔民自筹资金进行日本对虾移殖放流。
2002年投放日本对虾苗280万尾,平均体长10mm,2003年投放日本对虾苗1100万尾,平均体长14.6mm,放流时间均为7月上旬。
2002年8月中旬正式开始回捕,使用的网具为亮子网、三层挂网,截止10月20日共捕获日本对虾10万尾,不考虑自然群体数量,回捕率为3.62%;2003年7月下旬开始回捕,截止10月15日共捕获日本对虾29万尾,回捕率2.65%[8]。
4日本的增殖放流现状4.1概况
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Bate)是日本的重要放流增殖及养殖对象,1963年,日本渔业局JapaneseFisheriesAgency发起了海洋种群增殖项目marinestockenhancementprogrammes,将濑户内海作为模式区域开展重要渔业种质资源的育苗和放流,日本对虾在增殖物种名单内,从此开始了日本对虾的增殖放流历史。
本部分根据日本学者HamasakiK和KitadaS的一篇综述性论文[10]来展示从1977年-2002年日本的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现状。
4.2放流量
在日本,日本对虾的幼苗是在国家和地区性的育苗场培育的。
放流是各地的渔民合作机构完成。
一些情况下,在放流前幼虾会在放流地点附近的陆地水箱或开放式的网箱里培育3周。
1977年用于增殖放流的日本对虾幼苗数量是3.80亿,1997年增加到4.00多亿,然后直跌至2002年的2.14亿。
提供给渔民合作机构的幼苗体长从1977年的13mm增加到2002年的20mm。
而实际放流的幼苗数量和体长趋势与提供的有幼苗数量和体长趋势一致。
实际放流的幼苗数量在90年代中叶变动范围在2.4到3.0亿,然后跌落至2002年的1.4亿。
实际放流的幼苗体长从70年代的20mm增长到最近的30mm以上(见图2)。
尽管90年代中叶放流的日本对虾幼苗数量减少了,但是它们的大小在增大。
这是因为对虾存活率随着体型大小增大而增大,促使生产更大型的幼苗,而育苗场生产大型幼苗的能力不如小型幼苗。
根据体长体重生长方程计算出年度放流对虾的总体重,结果显示,放流总体重是增加的。
90年代中叶放流总体重直线上升,几年时间里保持稳定,然后在21世纪开始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育苗场的生产能力在90年代达到顶峰(见图3)。
研究者考虑了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的经济成本,利用2002年幼苗的平均体长和单个幼苗的成本数据,它们得到一定体长的单个幼苗的生产成本,再计算出每年的育苗成本。
尽管这个计算没有考虑价格变动,但还是可以得出结论:
最近几年日本对虾幼苗的生产的年成本有所下降。
实际上,用于日本对虾增殖的资金也有所减少,这可能是日本对虾幼苗数量下降的一个原因(见图3)。
图2日本的日本对虾提供和实际放流的苗种数目及体长
图3日本用于增殖放流的日本对虾苗种的总重量和育苗成本
4.3放流效果
4.3.1渔获量
渔获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放流效果。
从1965年到1970年,日本的日本对虾渔获量从2915吨下降到1263吨;在1985年渔获量恢复至3741吨;之后又迅速跌落,至2001年渔获量为1271吨(见图4)。
最高产量区域具有相对密集的平坦潮间带(tidalflats),如中太平洋CP、东中国海ECS和濑户内海SIS(见图5)。
每个海区日本对虾渔获量趋势与全国的一致,濑户内海除外,濑户内海日本对虾渔获量没有下降。
图5日本海区分布图
图4日本全国和各海区年渔获量
4.3.2回捕率
日本对甲壳类幼体的标志方法在90年代得到突破,1995年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带编码的、铁磁性的金属丝成功标志对虾幼苗。
培养实验证明,编码的不锈钢金属丝CTW(Imaribay1995年到1996年期间曾使用22k金标志幼虾)插入第3或第6腹节,对虾的生存和生长没有影响,而且在54-129天内保留率达到79-95%。
另一种低成本的标志方法也出现。
科学家证明,重新生长的尾节比正常的色素更少,剪尾节这种方法也能区分放流的和野生的对虾,甚至在放流后3年内持久有效。
1995-2002年,40组调查使用CTW法和剪尾节的方法测评了回捕率,日本对虾回捕率范围是0%-22.1%,其中只有2组回捕率超过10%,7组超过4%。
在较广阔的潮汐育苗场中虽然放流的种苗规格较小,但是获得的回捕率较高。
5总结与展望
日本对虾是我国重要的增殖放流品种,各地区日本对虾的放流数量随自然资源衰退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等会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日本对虾放流规格一般为10mm左右,回捕率普遍低于4%。
在日本,日本对虾的放流量从90年代初的3.0亿持续跌落至2002年的1.4亿,但每年放流的苗种体长从70年代的20mm增长到2002年的30mm以上,40组调查案例显示日本对虾回捕率范围是0%-22.1%,其中2组回捕率超过10%,7组超过4%。
提高幼虾的成活率和回捕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日本学者研究表明,对虾在放流后的前几个小时内有高死亡率,这主要是由于鱼类和其他天敌的捕食,因此,设想在此阶段保护其免受天敌捕食将大大提高其成活率。
此外,可能影响其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有:
放流对虾的大小、放流地点、放流时间和放流技术,包括调节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和对虾对当地环境的适应。
合适的底质和虾苗大小有利于对虾潜沙躲避天敌,日本对虾在体长>30mm时才能完全藏匿于沙中,建议放流个体相对较大的幼虾,同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
对虾的质量是另一影响因素,在幼虾培养过程中,使用砂质底而非混泥土底质能更好模拟海洋环境,强化对虾的潜沙习性,从而增加其成活率。
在放流海域施行暂养也能起到类似作用[10]。
现在国内对虾增殖放流大多缺少效果评估这一环节。
用标志放流方法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进行评估,有利于后期发现问题和改进放流技术,为对虾增殖放流积累经验。
在进行效果评估时,应详细记录放流的幼虾大小、海水理化因素、放流技术等可能影响对虾成活率的因素,将评估做细做实,为寻找技术上的突破点做铺垫。
使用年产量来评估虽然有一定可信度,但并没有科学试验研究当年对虾产量多大程度来源于前一年的放流幼虾,捕获的幼虾可能来源于以往放流形成的群体、自然群体或因环境变化从其他海域迁移至当地的群体。
在管理层面,日本对虾增殖苗种有过早利用的现象,这是由于对地笼网和桁杆拖网等小型生计渔业的管理存在很大难度,这些渔业作业方式的渔获选择性能较差,致使日本对虾增殖苗种投放后就被过早利用,进而大大降低了放流苗种发育成为补充个体的几率[1]。
为对虾营造良好的海洋环境、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保护适宜栖息地是维持日本对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产量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类活动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影响的不断深入,海洋底质环境已有明显变化,航道疏浚、采砂等作业致使日本对虾的栖息场所大幅减少,这不但加剧了日本对虾自然种群的衰退程度,同时也大大制约了日本对虾的增殖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亚洲,凌建忠,林楠,等.象山港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J].生态学报,2012,32(9):
2651-2658.
[2]范延琛.崂山湾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古镇口湾褐牙鲆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3]梅春,任一平,徐宾铎,等.崂山湾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效果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9):
45-50.
[4]鲁伟,姜明成,吴伟.古镇口湾日本对虾、海蜇增殖放流研究初探[J].齐鲁渔业,2007
(1):
40-41.
[5]魏崇德.浙江动物志.甲壳类[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李旭杰.古镇口湾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增殖放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7]徐炳庆.山东近海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
[8]陈志民,陈淑珍,崔良弼,等.浅析葫芦岛市日本对虾移殖放流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产科学,2005,24
(2):
44-46.
[9]刘莉莉,万荣,段媛媛,等.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其渔业效益[J].海洋湖沼通报,2008(4):
91-98.
[10]HamasakiK,KitadaS.AreviewofkurumaprawnPenaeusjaponicusstockenhancementinJapan[J].FisheriesResearch,2006,80
(1):
80-9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本 对虾 增殖 现状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