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课程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3262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89KB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课程教案.docx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课程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课程教案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课程教案
本次授课题目:
工程成本管理概述对应教学
大纲章节:
第一章教师、听课对象、时间和地点:
教学目标:
了解本课程整体结构、预备知识和学习方法
熟悉工程成本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工程成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熟悉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熟悉国际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和工程造价的职业资格教学重点:
本课程教学方式及特点
工程成本管理发展历程
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及化解措施:
工程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结合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举例说明)
工程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复习已学相关课程内容,讲解后续课程基本内容)教学过程序号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本课程整体结构、预备知识和学习方法及课程参考书目10分钟讲解听课,理解2工程成本的基本概念15分钟讲解,举例说明,回答问题听课,理解,提问3工程成本管理的历史发展30分钟讲解听课,记录4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20分钟讲解,回答问题听课,理解,提问5工程造价的管理模式和职业资格10分钟讲解听课,记录6课程最终要求,考试安排5分钟讲解,回答问题听课,理解,提问
工程成本管理概述(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工程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让其明确本课程学习的预备知识及学习的方法,并让其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的发展动态,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本章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工程成本管理发展历程和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本章教学内容
(一)工程成本的基本概念
1.工程成本的定义
成本就是为达到一定目标(如生产产品等)所耗费资源的货币体现。
工程成本则是围绕工程而发生的资源耗费的货币体现,包括了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资源耗费。
工程成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
2.工程成本与造价、投资和费用的关系
(1)工程成本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从英文翻译来看,成本和造价都可以用COST表示。
但在国内的工程实践中,成本和造价还是有区别的。
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性质不同和概念定义的角度不同两个方面。
造价除了包括成本,还包括创造出来的利润税金,即造价是成本、税金及利润之和,但狭义的造价与成本的概念时等同的。
共同点则主要体现在两者构成上有相同之处、两者均影响项目利润。
因此,在很多地方两者是混用的。
(2)工程成本与工程投资的关系
投资与成本均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发生的支出,二者之间的界线在某些情况下是较模糊的,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3)工程成本与工程费用
为了避免提到立场,而是纯粹探讨管理本身的方法,有的人提出“费用”一词,认为费用是一个较中性的词,脱离立场,不过分强调业主或承包商,只是强调完成工程的必须的付出。
比如九五优秀教材《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一书中,将PMBOK知识体系的“COSTMANAGEMENT”翻译成“费用管理”。
因此,在本课程中,成本和费用是等同的。
3.与成本相关的概念
(1)静态投资
静态投资是以某一基准年、月的建设要素的价格为依据所计算出的建设项目投资的瞬时值.它包含因工程量误差而引起的工程造价的增减。
一般把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费用,其他费用(不包括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和预备费的基本预备费之和,作为静态投资。
(2)动态投资
动态投资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预计所需投资的总和,包括静态投资,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而需要增加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以及预计所需的利息支出。
动态投资=静态投资+工程造价调整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4.工程成本的特征
(1)单件性计价(通过特殊程序就各个项目计算建设工程成本);
每个建设工程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功能、规模,每项工程的结构、空间分割、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不同的要求。
建设工程还必须在结构、造型等方面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这就使建设项目的实物形态千差万别。
再加上不同地区构成投资费用的各种要素的差异,最终导致建设项目投资的千差万别。
因此,建设项目只能通过特殊的程序(编制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及最后确定竣工决算等),就每个项目单独估算、计算其投资。
程序:
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最后确定竣工决算
(2)多次性计价(计价过程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如图1.1所示。
图1.1多次性估价示意图
(3)计价依据的复杂性
建设项目投资的估价依据复杂,种类繁多。
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的估价依据,且互为基础和指导,互相影响。
如预算定额是概算定额(指标)编制的基础,概算定额(指标)又是估算指标编制的基础,反过来,估算指标又控制概算定额(指标)的水平,概算定额(指标)又控制预算定额的水平。
间接费定额以直接费定额为基础,二者共同构成了建设项目投资的内容等等,都说明了建设项目投资的估价依据复杂的特点。
(4)按工程构成的分部组合计价;
在建设工程中,凡是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单项工程。
各单项工程又可分解为各个能独立施工的单位工程。
可把单位工程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
还可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构造及规格,把分部工程更细致的分解为分项工程。
其分解程序如图1.2所示
图1.2分部工程分解程序图
(二)工程成本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1.国际工程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
①国际工程估价的产生
国外工程估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时大多数的建筑都比较小,且设计简单。
业主一般请当地的工匠来负责房屋的设计和建造,重要的建筑,业主则直接购买材料,雇佣工匠或者雇佣一个主要的工匠(通常是石匠)来代表其利益负责监督项目的建造。
工程完成后按双方事先协商好的总价支付,或者先确定一个单位单价,然后乘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现代意义上的工程估价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
最先产生的是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英国。
16世纪至18世纪,技术发展促使大批工业厂房的兴建,许多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向城市集中,需要大量住房,从而使建筑业逐渐得到发展,设计和施工逐步分离为独立的专业。
工程数量和工程规模的扩大要求有专人对已完工程量进行测量、计算工料和进行估价。
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逐步专门化,并被称为工料测量师。
他们以工匠小组的名义与工程委托人和建筑师洽商,估算和确定工程价款。
工程估价由此产生。
②国际工程估价的发展
19世纪20年代,英国在经历了多年战争后,国家负债严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
当时英国军队需要大量的军营,为了节约成本,特别成立了军营筹建办公室。
军营筹建办公室决定每一个工程由一个承包商负责,由该承包商负责统筹工程中各个工种的工作,并且通过竞争报价的方式来选择承包商。
这种承包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费用支出。
竞争性招标需要每个承包商在工程开始前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然后根据工程情况做出工程估价。
参与投标的承包商往往雇佣一个估价师为自己做此工作,而业主(或代表业主利益的工程师)也需要雇佣一个估价师为自己计算拟建工程的工程量,为承包商提供工程量清单。
这样在估价领域里有了两种类型的估价师,一种受雇于业主或业主的代表建筑师,另一种则受雇于承包商。
从此,工程估价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专业。
到了19世纪30年代,计算工程量、提供工程量清单发展成为业主估价师的职责。
所有的投标都以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为基础,从而使投标结果具有可比性。
当发生工程变更后,工程量清单就成为调整工程价款的依据与基础。
1881年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成立,这个时期完成了工程估价第一次飞跃。
至此,工程委托人能够在工程开工之前,预先了解到需要支付的投资额,但是他还不能做到在设计阶段就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投资进行准确预计,并对设计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因此,往往在招标时或招标后才发现,根据当时完成的设计,工程费用过高、投资不足,不得不中途停工或修改设计。
业主为了使投资花得明智和恰当,为了使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迫切要求在设计的早期阶段以至在作投资决策时,就开始进行投资估算,并对设计进行控制。
1922年,工程估价领域出版了第一本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使得工程量计算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加强了工程量清单的使用,进一步促进了竞争性投标的发展。
1950年,英国的教育部为了控制大型教育设施的成本,采用了分部工程成本规划法(ElementalCotPlanning),随后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的成本研究小组(RICSCotReearchPanel)也提出了其他的成本分析和规划方法。
成本规划法的提出大大改变了估价工作的意义,使估价工作从原来被动的工作状况转变成主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应运而生,完成了工程估价的第二次飞跃。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建筑业有了一种普遍的认识,认为在对各种可选方案进行估价时仅仅考虑初始成本是不够的,还应考虑到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维修和运营成本。
这种“使用成本”或“总成本”论进—步地拓展了估价工作的含义,从而使估价工作贯穿了项目的全过程。
以英国为例:
17世纪:
设计与施工分离,对已完成工程进行计价
19世纪:
招投标,根据图纸估价,1881年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成立
20世纪:
设计前期进行计价
(2)发展特点
从上述工程估价发展简史中不难看出,工程估价是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日臻完善的,这个发展过程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①从事后算账发展到事先算账。
即从最初只是消极地反映已完工程量的价格,逐步发展到在开工前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估价,进而发展到在初步设计时提出概算,在可行性研究时提出投资估算,从而成为业主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从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发展到能动地影响设计和施工。
最初负责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和结算,以后逐步发展到在设计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做出预测,并对设计和施工过程投资的支出进行监督和控制,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
③从依附于施工者或建筑师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专业。
如在英国,有专业学会,有统一的业务职称评定和职业守则。
不少高等院校也开设了工程估价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例:
英国:
工料测量师(QS);美国:
成本工程师;中国:
造价工程师
2.我国工程成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1)北宋时期已有雏形,如《营造法式》。
早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土木建筑家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工料计算方面的第一部巨著。
《营造法式》共有三十四卷,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5个部分。
第十六至二十五卷是各工种计算用工量的规定,第二十六卷至二十八卷是各工程计算用料的规定。
在中国古代工程中,很重视材料消耗的计算,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计算工程工料消耗的方法和计算工程费用的方法,以则例的形式保存并流传下来。
如清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是一部优秀的算工算料著作,它包括27种建筑物的各部尺寸单位和瓦工油漆等工作的算工算料算账法。
梁思成先生曾将搜集到的古代算工算料方面的秘传抄本编著成《营造算例》一书。
(2)19世纪末,少量的工程采用了招投标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工程估价的产生,应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当时在外国资本侵入的一些口岸和沿海城市,工程投资的规模有所扩大,出现了招投标承包方式,建筑市场开始形成。
为适应这一形势,国外工程估价方法和经验逐步传入。
(3)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的预算做法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国民经济的恢复,在沿用过去的招标方法时,私营营造商利用国家工程估价方法不完善的弱点,一方面高估投标造价,另一方面在施工中又偷工减料,严重地阻碍了基本建设的发展。
为了改变上述局面,党和国家对私营营造商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学习前苏联的预算作法,这种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0世纪80年代,概预算管理和定额管理;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恢复重建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80年代初,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成本 规划 控制 课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