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渡湖生态综合种养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 文档编号:3032480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3.90KB
涨渡湖生态综合种养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涨渡湖生态综合种养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涨渡湖生态综合种养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涨渡湖生态综合种养项目可行性报告
涨渡湖生态综合种养
可
行
性
报
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涨渡湖生态综合种养
实施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建设地点:
新洲区涨渡湖
技术依托单位:
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蓄洪水、提供水源、美化景观、休闲娱乐、鱼类繁衍、水产养殖以及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湖泊管理保护,维护湖泊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任务。
涨渡湖位于新洲区南部,与长江仅一堤之隔;东临举水,西靠倒水,现有水域面积5.6万亩,其中:
可养面积5万亩,消落区面积0.6万亩。
承雨面积524平方公里,是集水产养殖、防洪调蓄、抗旱排涝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性湖泊。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涨渡湖生态系统较好,生物结构相对完整,是新洲区主要的渔业产区,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的天然优质商品鱼生产基地。
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涨渡湖渔业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远超过湖泊水体资源承受力,湖泊生态系统逐步发生改变,加之周边鱼池肥水和生活污水等外源性污染源进入,湖泊水体的各类有机物、营养盐类的大量富集,使涨渡湖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Ⅳ类,并显进一步恶化趋势。
因此,在涨渡湖实施生态综合种养是对大湖生态环境修复与维护的有效途径。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武汉市亮点水产品养殖集团有限公司是这一水域生产经营的民营龙头企业。
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大型水产开发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
公司实行法人代表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单独核销。
现有人员110人。
其中生产管理人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在专技术人员中有中高级职称6人,占5%,年生产各类商品鱼3250吨,螃蟹180吨,芡实15吨,产值3500万元,利润500万元,资金和技术力量较为雄厚。
自成立以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先后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技术协作关系,大胆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在合理利用大水面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湖泊资源立体开发,使湖泊的经济收益得到成倍增长。
特别是近几年在涨渡湖开展生态综合种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利用种植水生经济植物芡实来吸收水体富营养物质,对修复湖泊生态具有明显作用。
为涨渡湖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促进湖泊渔业经济的多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承担该项目建设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
1.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项目建设总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保护湖泊生态环境为优先目标。
依照国家、省、市、区关于湖泊综合功能定位及湖泊保护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湖泊生态养殖的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湖泊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治理方式方法创新,探索并建立湖泊生态环境水生生物修复与维护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湖泊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项目建设总的原则:
从涨渡湖实际出发,利用湖泊西部浅水带种植水生经济植物吸收湖泊中富营养盐类,保护湖泊消落区水草生长,恢复湖泊定居性鱼类自然产卵场,并在深水区合理投放食物链短的滤食性鱼类白鲢、花鲢,以固着藻类为食的鲴类、花骨等,通过食物链转化直接消耗水中过剩藻类和有机碎屑,从而降低水体的氮、磷总量,不断加快湖泊水质净化速度,严格控制草食性鱼类的投放量促进湖泊生态系统修复。
从而达到提高涨渡湖综合效益的目的。
1.4.项目建设实现目标
1、坚持严格控养,压缩养殖效益。
实现品种结构,养殖总量控制。
严控投放草食性鱼类,合理投放滤食性品种,坚持不施肥,不投饵,采取人放天养,年鲜鱼产量控制在150万公斤以内,较之上年度产量下降50%。
2、加速生态修复,提高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期内恢复湖泊消落区水草面积6000亩,种植芡实20000亩,水生植物覆盖率达到40%以上,天然鱼类繁育场得到恢复,生物品种多样性更趋合理,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增强,力争三年内湖泊水质恢复到Ⅲ类水平,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健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3、发展产品加工,创造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后,实现了芡实种植、生产、加工一条龙的生产线,年加工芡实1500吨,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左右,通过加工增值不仅补偿了湖泊控养带来的经济缺失,而且可安置城乡就业人员200人以上,同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来源。
1.5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预算2000万元,由企业筹措资金2000万元。
项目建设期为三年,第一年完成种植芡实面积8000亩,养殖42000亩;第二年完成芡实种植面积15000亩,养殖面积35000亩;第三年完成芡实种植面积20000亩,养殖面积30000亩,并建设一座年加工芡实1500吨以上的加工厂。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加强湖泊管理保护,促进湖泊的健康发展和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2016年武汉市委、政府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种养的有关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以维护湖泊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依法严格规范和约束人类不合理活动,坚决遏制湖泊萎缩和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由于近十年来涨渡湖区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周边精养水面达到十万余亩,每逢汛期和成鱼捕捞季节大量鱼池肥水排入湖中,据初步概算,每年湖周排入湖中的鱼池肥水和生活污水达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排入湖中氮肥600吨,磷肥1200吨。
使湖泊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造成湖泊水体逐步富营养化,水质由原来的Ⅱ类下降为Ⅳ类。
致使湖泊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水域承担污染物的压力越来越大,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减少,水质污染日益加重,并有继续下降趋势。
为此,加强涨渡湖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已迫在眉睫。
积极探索一条修复涨渡湖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湖泊的综合种养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2.2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大力发展湖泊生态综合种养,是保护区域内生态平衡的需要。
涨渡湖是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武汉市政府列为湿地保护区,东临举水、西靠倒水、北纳红安、麻城等流域水流,并与区内的七湖、陶家大湖、安仁湖直接相通,境内河、沟、渠、港星罗密布。
每年灌江纳苗,极大地丰富了鱼类资源;区域内盛产的黄颡鱼、鳜鱼、甲鱼、螃蟹、芡实、白莲等蜚声海内外,定居性鱼类就有10多种。
由于过多的人为养殖,特别是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养殖水体的排入,造成湖泊水质严重富营养化,水生植物急剧减少,对鱼类生长繁育区域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生息。
造成水体中的鱼类与生物饵料资源结构不平衡状态,导致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定居性鱼类增殖减慢,湖泊综合效益受到严重制约。
不仅如此,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区域内小型湖泊渔业和其他农、林、牧产业发展。
因此,在涨渡湖大力发展生态综合种养既可加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鱼类和水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坏境,又能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区域经济综合效益的目的。
2.大力发展湖泊生态综合种养,是实现区域内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涨渡湖是整个涨渡湖区流域的主体,也是全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伞。
管理和保护好涨渡湖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一个良性循环的湖泊生态系统,能有效促进区域内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湖泊综合种养能有效解决涨渡湖大水面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寻找更多的商机,它可以面向大中城市提供附加值很高的绿色食品和安全鲜活的副食品,更可利用优质环境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居住,确立面向大中城市的城郊型湖区农业的基本构架与主导产业,获取丰厚的环境经济回报,从而实现全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大力发展湖泊生态综合种养,是促进行业经济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湖泊的生态综合种养实现了湖泊单一的养殖经营向多种经营的转变,按照项目建设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全面实现生产、保鲜、加工、销售、供应等综合经营,既提高了湖泊经营的综合经济效益,又扩大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来源。
因此,发展湖泊生态综合种养可促进渔业经济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使湖泊渔业经济发展更加完善。
4、本项目是建设生态立体种养殖复合模式基地,改变单一的数量型渔业模式为环境保护型的生态立体复合式的农业,渔业,种养殖模式,引进种植水生经济植物芡实的目的,是为了修复和改善涨渡湖水生态环境,利用芡实的规模化的种植,达到吸收湖泊底泥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减少湖泊中N.P的含量。
长效稳定湖泊水质,恢复涨渡湖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水生植物的规模化,有效地改善水生态环境。
加之配套养殖滤食性的花白鲢和吃食湖泊中的有机碎屑,固着藻类等鱼类,通过食物链的转化,降低减少水中N.P营养成分,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确保水体生态环境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芡实具有十分丰富营养成分和极高的药用价值特点,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芡实的加工生产,不仅为市场提供1500吨有益身体健康的营养食品,大大地提高了湖泊综合经济效益,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所以在涨渡湖实施生态综合种养,能有效地提高湖泊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同时也将涨渡湖现有的单一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成立体开发的综合经营,并最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立体发展模式。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现状及有利条件
3.1项目建设的现状
涨渡湖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湖泊水域面积趋于稳定,水面面积5.6万亩,大湖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由人放天养逐渐发展成为以人工养殖为主。
特别是近几年来对涨渡湖渔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过度开发,加之湖泊周围大量养殖水体的排入,根据武汉市渔业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涨渡湖水体总氮含量1.4—2.1mg/l、总磷0.11—0.17mg/l、氨氮0.59—0.64mg/l,水体富营养化日趋加重,加快了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衰减。
湖内水生生物资源不断退化,仅水草覆盖面积由40%下降为不足15%,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Ⅳ,水体透明度降低,水生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天然鱼类繁育场所遭受严重破坏,加剧了湖泊污染,导致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定居鱼类增殖减慢。
水体中的鱼类与生物饵料资源结构已出现不平衡状态,湖泊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损害,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涨渡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已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湖泊管理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旨在进一步加强和保护湖泊的健康发展和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2年12月,涨渡湖正式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示范项目确定为长江生命之网示范区,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被世界性环保组织参与保护的湿地。
2004年,涨渡湖湿地成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以维护湖泊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依法严格规范和约束人类不合理活动,坚决遏制湖泊萎缩和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永续为人类造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涨渡湖 生态 综合 项目 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