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夫子庙景区商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及意见.docx
- 文档编号:30322746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47KB
对夫子庙景区商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及意见.docx
《对夫子庙景区商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及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夫子庙景区商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及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夫子庙景区商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及意见
对夫子庙景区商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及意见
LT
时间,可以获得更多不同的视角,有利于我们多角度地思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定了此课题,深入研究近代化历程中南京夫子庙的发展变革,以及其商业模式带来的利弊。
在查找资料中,拓宽我们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实地走访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如何融入社会。
一、实地走访(此部分配合照片解说)
初到夫子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热闹——或者说是嘈杂。
川流不息的人群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和机动车周旋,人行道上更是复杂:
举着黄旗儿领队的,提着大包小包购物的,甚至是牵着狗链遛狗的,无奇不有。
环顾四周,建筑虽是古色古风,却”新“得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灯火阑珊依旧,但用led灯泡取代灯笼烛火后的光亮显得着实有些刺眼,或者如龚文瑞所说的有些”艳俗“了。
与龚文瑞不同,我们并没有放弃登船的想法,虽然早有桨声无处可寻的准备,我们还是决定更全面地感受当今的十里秦淮。
果然,发动机取代了木桨,能容纳20人的观光船取代了曾经悠哉的”七板子“。
40分钟的游历下来,眼里的都是些饭店招牌,耳里的都是讲解器机械的声音,不免乏味。
本来期待的琴音也只持续了不到二十秒,扫兴而归。
最让我们难以接受的,就是那些”强行融入“的商业元素。
比如台北的鸡排店,北京的布鞋店,再有就是各式各样的中低档服装店,舶来的快餐店,而具有游历和探索价值的夫子庙老街却是空空荡荡,索性用广告墙拦住。
夫子庙没有了夫子,甚至都没有了庙。
再想到文章里写到的”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我们也几乎完全认同了龚文瑞文章中的观点。
三、数据呈现+分析
回到酒店,我们开始分头搜集资料,试图更多的了解夫子庙景区的发展情况,以解决我们在晚上游览时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下面先看一组网上给出的数据调查: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286名当地南京市民中,有120名也就是42%的受访者表示每天都会光顾夫子庙景区。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我们所见人头攒动的景象,因为在人群中其实大部分是南京本地人,而非向我们一样的旅行者。
这一幅图就更为直观地说明了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人们来到夫子庙最主要的原因是购物,也就是说,夫子庙在南京人的眼中,更多地是以一个“商业中心”的形象出现。
这张图也很好地解决了我们游玩时的一个困惑:
为什么夫子庙景区里会有那么多的服装店?
如图所示,在整个夫子庙区域内,服装店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半数。
而据我们观察,其服装店几乎都是一些现代品牌,也就是说,这些服装店都是纯商业行为,和文化、旅游关系都不大。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初步总结了夫子庙发展中的问题。
夫子庙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与文化然而现在的夫子庙,到过的游客,多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夫子摇身变陶朱,夫子庙一带再也不现往日的文人骚客聚集于此品茶作赋的场景,成了南京的杂烩市场,小商品、廉价服装的聚集地,文化的气息都少得可怜。
那些造型独特的楼阁几乎已经被各种商业标牌所掩盖。
四、进一步探索
就在我们集体探讨夫子庙商业气息如何如何之重的同时,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让我们的认识又产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夫子庙所经历的历史变故。
资料指出,夫子庙的历史可谓坎坷。
它从宋朝起经历了四毁五建,其中最严重的两次莫过于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以及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被日军焚毁而严重损毁。
由此可见,夫子庙古遗址的匮乏决不能单单归结于政府注重商业发展而忽略了文化保护,其实战争的摧残才是让夫子庙不复往日的罪魁祸首。
而面对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夫子庙,能复原为如今我们眼见这片繁华的景象,政府的投入是值得肯定和褒奖的。
其次,我们也关注到了,夫子庙在历史中承担的角色和今天并无太大差异。
说白了,当年之所以能有“十里秦淮”“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等繁荣景象,还要归功于夫子庙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可见,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哪个时代,繁荣的一定是要靠商业来带动的,如今的夫子庙,只不过把古代的商业内容转换为了现代的商业内容,其本质是相似的,我们又能去批判什么呢?
最后,政府对于夫子庙的商业规划对当地百姓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解放前的秦淮地区是贫穷市民的聚集区,由于炮火的摧残,市政设施破败,市场萧条,民生凋敝。
可夫子庙一带却是灯红酒绿,藏污纳垢,“流氓多,乞丐多,扒手多,妓女多”,仅石坝街一街就有妓院183家,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繁华”,昔日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夫子庙景区也在规划下成为了将旅游和商业融为一体的南京商旅中心。
三十年后我们看到的欣欣向荣之景象,与当年对夫子庙的定位规划有着很大的关系,或者说,是商旅业的发展挽救了夫子庙。
像龚文瑞这样一个局外人看了,兴许会批驳商业化的“粘稠”和文化气息的淡薄。
但倘若换做一个经历了从解放到今天的南京人,夫子庙人,一定会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拍手叫好的。
五、理清思路
基于对以上资料的充分研读,我们认识到夫子庙的商业化绝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综合历史、经济乃至社会多种因素的综合规划。
因此,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商业疯狂发展,更要着眼时代,不能举着文化的大旗去肆意批判。
在这里,我们认为北京的许多商业区的发展模式值得夫子庙去借鉴。
在此以王府井为例。
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
王府井作为商业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东安市场,当时的商品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直到今天,王府井商圈仍飞速地发展着,现在已经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
如此繁荣至极,但你可曾听说有人批判王府井商业氛围过重?
王府井的历史内涵不及夫子庙是其一,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王府井的商业发展中保留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历史的尊重。
内联升、步瀛斋的鞋,盛锡福、马聚源的帽子,瑞蚨祥的丝绸,王麻子的剪刀,戴月轩的湖笔徽墨,稻香春、桂香村、祥聚公的糕点,这些传统的中华老字号并没有被王府井所摒弃,这才是夫子庙商业发展最值得借鉴的一点。
六、我们的建议
1.消除和减少扭曲、冲突、劣质的商业元素
对类似于之前提到的台湾鸡排店,肯德基等快餐店整体气息格格不入的店面,进行适当清理,或将其移到商圈更外围的位置。
对于过多的服装店,尤其是一些低档劣质的服装店,进行外迁。
2.将老字号位置进行调整使之聚集
前几年政府对杂乱无章的小吃店铺进行了汇集,建立了夫子庙小吃城,很好地治理了当地秩序,统一了管理。
这种方法也可以借鉴到老字号的布局上,将夫子庙中的百年老店汇集到贡院街附近,让游人更好地领略夫子庙的历史文化内涵。
3.提高环境质量,降低店铺密度
这里所提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声音等。
在小吃店铺较多的地方,很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香气”,再比如一些服装店门口,会用低音炮放出声音很大的流行音乐。
这些元素对于那些寻求购物和娱乐的人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则是极大的干扰,严重影响游览情绪。
在此建议降低点店铺分布的密度,提高环境质量的同事,促进和谐竞争。
4.建立夫子庙网上商城
这一举措利用互联网,将夫子庙的部分商品上架官方商城进行出售,这样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方便管理,又可以有效地减少夫子庙景区内商业店铺的数量,同时减少前来购物的人数,还夫子庙一个更清净的氛围。
七、小组分工
于震京(组长)撰写文稿
刘浩参与讨论提出建议
黄一诺改稿
彭琳雅摄像、ppt
王云嵩参与讨论提出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夫子庙 景区 商业 发展 模式 探讨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