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docx
- 文档编号:30321550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44KB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docx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
《曾国藩传》经典摘录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重要的一点,与他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读他留下来的文字时,发觉了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他使用一些数字表述,将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告白中,富含哲理,提炼归纳非常经典,即使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
随便举一例,他说:
“君子有三乐:
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我们评析一下,这段话粗看文采飞扬,再看哲味悠然,细思让人莞尔。
不是吗?
人生的乐事或许我们从来没弄清过,他老夫子弄清了,乃此三乐也。
曾国藩使用数字将这样的箴言表达出来,容非常之多。
他在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的日记中说道:
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
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
他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的日记后留了一个附记也写了一段这样的话:
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不三经三史
三子三集三实八本八常八德八败
八国八源八理八文八考八书
以上这些“三”和“八”条目其实就是他自己对这些格言警句的归总,他时时以这些文字来反省和约束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善自我教育和人格修养,这些,不但,让他成就了不朽的事业,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研究曾国藩,不能脱离“古为今用”的思想,要吸收他优秀的东西,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让每个人去把洋洋数千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读完,可能不大可能,但要记住他这些极具经典性的数字箴言,却是很容易的。
读着这些箴言,弄懂了他的涵,我们对曾氏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更重要的一点,他这些数字箴言,一直到现在,我们尚可资利用。
他涉及的容非常广泛,现在,我们就从修身、治家、为政治事、相人、艺文、求学、养生等方面来分析学习一下他的数字箴言。
修身
曾国藩的修身类箴言是很多的,人们称他为“理学大师”,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他的修身哲学具有中国儒家的典型特点,从下面这些修身的数字箴言中就可以看出来,读透他。
四课: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曾国藩所列的以上四课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核心思想,也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他一生念念不忘此四课,直到他临死前,犹将此四课剖析,不厌其烦的向两个儿子讲解: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处,也就是在没有人管束的情况尚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说:
“故能慎独,则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他还为此题专门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君子慎独论》,大家不妨找来一读,可以说,他是在进行着灵魂深处的革命。
“主敬”一条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好还是坏,直接决定了他事业的成败与否。
所以他十分看重这个问题,为此,他作了专题阐述:
“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他最后还说: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他明白地告诉世人,“主敬”不但能使身体强健,而且能使天下太平,或许,这一条,就是“以身作则”最恰当的解释。
“求仁”一词在儒家极为重要,曾国藩说: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人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实际上,求仁就是要对人有爱心,你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帮助你,这就是曾国藩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一语的意思。
你打算关心自己,那么,先去关心别人吧,你打算使自己有一番成就,建一番事业,那么,先让别人也有一番成就,建一番事业吧。
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很崇高的思想。
“习劳”一语与上面提到过的勤劳而后憩息有着同样的涵,都是说人应该以劳动来换取社会的认同,抨击不劳而获,他说: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我们小时候就读过宋时俞那首绝句:
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人用血泪控诉了不平等的社会。
曾国藩的这段话和这首诗有着相同的意义,他的“习劳”思想不仅仅是抨击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和社会渣滓,而且将劳动作为一个必修的课程永遗子,告诫他们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不管富裕到何种程度,都必需身体力行的去参加劳动,更不得鄙视劳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种思想值得我们永远弘扬。
天道三恶:
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曾国藩认为,天道有以上三恶。
其实这三恶,讲的是为人处世的三个道理,借老天爷之名公布出来。
巧,是指投机取巧,一个人应该塌塌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去奢望有任何投机的行为;盈,是满的意思,曾国藩多次提及“花未全开月未圆”,人不能自满,也不能追求完美,到那种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即行,因为,完美这一点很难达到,再说,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让人为一个没有的标准而去拼命,毫无意义,所以曾国藩主“求阙”,他的书房名亦命名为“求阙斋”,仔细想来,世间并无纯粹的完美,存心求阙,当然自我感觉就会好了;贰,是猜忌,不忠诚,无恒心的意思。
我们和人相处,如果不能心心相印,而去猜忌,背叛别人,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做一件事,如果不能尽心尽力,坚持到底,结果自然会半途而废,不能成功。
为人之道四知:
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曾国藩这个为人之道四知,前面三个是出自于《论语》最后一章,然后他加了一条:
知仁。
这一点,在他的日记里也阐明了。
知命,就是懂得命运,这是告诉人要识时务,面对现实,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知礼,就是懂得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然后才能立足于社会;知言,就是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认识了解他人;知仁,曾国藩自己解释了:
仁者,恕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
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
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
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
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
他这种仁爱思想表现在立人达人,前面已经阐述过了。
凉德三端:
闻人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而忌名,幸灾而乐祸,此凉德之一端也;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思尊,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譬诸金跃冶而以镆邪干将自命,此凉德之二端也;胸苞清浊,口不藏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遇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习、优伶风切之态也,而吾辈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凉德之三端也。
这段话见于曾国藩咸丰九年九月廿日的日记。
凉德,就是薄德的意思,拿现在的常用语来说,就是缺德,做不应该做的事。
他告诫自己,这三件事不要去做;一是知道了别人的坏事,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幸灾乐祸,而人家有好事,就去妒忌人家。
二是不能安分守己,不懂尊卑长幼,时时妄自尊大,自命不凡。
三是口无遮拦,轻薄浮躁,遇到事情就冲动不已,乱加指点,使人无法下台。
曾国藩的这些话使人很有沉稳之感。
虽学究气也很浓,但让现在某些人去读读,也还有用。
课心课身六法:
敬、恕、诚、静、勤、润
以上六法,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无数次提到,这是他修身养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他讲:
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而敬、恕、诚、静、勤、润六者,缺一不可。
敬,是庄敬,恕,是宽恕、仁厚之意,诚,是诚信,静,是心静,无私心杂念之意,勤,是勤劳,润,无确切解释,似为圆通之意。
在讲了德成之后,阐述以上六法,另外还有学成和艺成,学成以三经、三史、三子、三集烂熟为要,这里所列的“三”,也就是四书五经中那些经史子集,古代读书人的必修之课。
艺成,以多作多写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这里说的是技艺方面,要有所成就,要多作多写,而且还要能培养人,能定出法度标准。
八德:
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以上八德,也是曾国藩无数次提及的。
并且这“八德”还经历了他无数次的修改,才最后定型。
他在同治元年十二月卅日的日记中说:
此后,当于“勤、俭、谨、信”四字之外,加以“忍”字、“浑”字,痛自箴砭,以求益炳烛之明,作补牢……,到了同治二年四月廿九日,他又写道:
写沅弟密信,畅论“勤、俭、志、谦、明、强”六字。
在同治三年四月廿一日,开始以“八德”自勉了:
前以八德自勉,曰:
勤、俭、刚、明、孝、信、谦、浑。
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二字尤觉相违,悚愧无已。
“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
孝以施于上,信以施于同列,谦以施于下,浑则无往不宜。
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
从此之后,他多次以此“八德”谕示纪泽纪鸿。
此外,在修身方面,这类型的数字箴言,还有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他在日记中记到:
欲求养气,不外“自反而缩,行慊于心”两句;欲求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
因将此三字多缀数语,为之疏解。
“清”字曰:
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曰:
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曰:
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
以上容,也是曾国藩修身之要语,辑录于此,供参考。
治家
当前,出现了一股曾国藩热,曾国藩的相关书籍摆满了各个书架,但是,最热的还是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他的治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绝非靠炒作得来的结果,我们读一下他这些治家箴言就明白了。
八本:
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提到曾国藩治家的格言,到过曾国藩故居谁都知道,最有名的当为“八本堂”上之八本了。
曾国藩说:
思凡事皆有至浅至要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
这立身处世的“八本”现在尚悬挂在富厚堂的厅上,警示着后来的人们。
读书以训诂为本,训诂,是一种专门学问,研究字词的来源、演变,考据它的本义与延伸意义,在这里,我想,不能简单地认为读书就是要去从事训诂学,而是指读书一定要认真,弄清来龙去脉,不要不懂装懂。
这才是读书之“本”。
诗文以声调为本,声调是指声调铿锵,我们写诗作文,先不论它的思想价值如何,第一个要求必需语句通顺,读来朗朗上口,音韵气势上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让人容易接受,便于背诵记忆。
这是诗文最基本的要求。
当然,这更是曾国藩的文学价值观。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讲的是孝顺父母亲人的事,就凭这句话,说曾国藩是儒学大师一点也不为过。
“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思想,它是仁爱体现在个人身上最直观的东西,一个人连自家的亲人都不能孝,还怎能去爱天下其他人?
但“孝”绝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做给谁看的,要有实质东西,曾国藩很生动地讲解了,要以得欢心为本。
《论语》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它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有些人讲孝顺父母,以为只要提供物质条件就行了,父母要什么,就给什么,自认他已经尽孝了,丝毫不顾父母的感受,其实养只狗,养匹马也都是养,这样的孝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孝,就是在于一个敬字。
曾国藩把这个意思讲得更明白了,谁都听得懂,人区别于动物就是有心啊,最关键的是要顾及父母的感觉,让父母开心啊!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制怒,从养生的角度讲,当然谁都明白,越少发脾气对身体越有好处。
但在这里,主要还是讲修心养性的问题,曾国藩主“打落牙齿和血吞”,一个人不发怒不是等于没有作为,而是告诫自己不要自暴自弃。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不妄语,就是不随便说话,收发有度。
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这类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妄语”,说空话,说探头话,说不着不边际的话,或者干脆撒谎吹牛,曾老夫子最忌恨的就是这种人。
他也时时以身作则,鞭策身边的人按照他的信条去做。
居家以不宴起为本,不宴起,这是句方言,说的是早上要早点起床,不要贪睡,很多人一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一天一下就那么过去了?
其实,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一计在于辰,曾国藩告诉你了,要早点起来,早上明媚、空气清新,人的精神也正处于最佳状态,正是读书做事的大好时光,浪费了,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当今社会,我们最恨的人是什么人?
相信很多人会回答:
贪官!
这些驻虫眼里时时想着如何去捞钱,去谋私利,谁还会有心去治理国家,去安抚人民?
如果让这些人放任下去,国家之柱石如何能不倒?
人民的生活如何能保障?
曾国藩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为官之道以不要钱为本,杜绝贪污腐化,把做官视为居家一样,公家的事,即是自家的事,应该尽心尽责。
他有一副题州县官厅对联很能说明问题: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
行军之不扰民为本,这句话也是曾国藩治军思想的核心提炼,他的这种理论是组建军队的基础,曾国藩能在短短数年中组建起湘军,并且灭亡了太平天国,与他的这种用理论武装军队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他在这种不扰民的思想基础上还编出了《爱民歌》,这种思想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主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是脱胎于此。
八字家训:
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这八个字的著名家训也是曾国藩经过很长时间归纳出来的,考,是指诚心祭祀祖先的意思;宝,是指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是以和为宝;早,就是起早,也就是上面说的不宴起;扫,是打扫卫生,洁静环境;书,是读书;蔬,是指种蔬菜;鱼,是养鱼;猪,是养猪。
曾国藩把这些家庭琐事集合到了一起,也是他治家的经验之谈,这是一种非常朴实的思想。
三不信:
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
这三不信是指曾国藩不喜欢的三样事物:
坑蒙拐骗的僧侣巫师;补养的药物,看地的地仙。
曾国藩并不是不和和尚打交道,也不是不吃药,他对风水并且还深有研究,为什么他会有此三不信呢?
这里,他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学无术、而借助某些幌子坑蒙拐骗的人。
他本身是个学问非常渊博的人,深谙此理,为防止家人上当受骗,所以制定此家训。
三致祥: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对家庭充满着责任心,他时时思考着如何能让家庭兴旺发达,能够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清吉平安,这个三致祥也是他思索的结果,他告诉家人,孝、勤、恕可以给家庭带来吉祥。
和这个三致祥对应的还有一篇“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曾国藩不厌其烦的讲解着这些大道理,也讲解着怎样进行操作。
当然,作用很明显,他的家族几代人才兴盛,便是明证。
为政、治事
曾国藩是书生带兵,文人从政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代表人物,在那个举世昏然的时候,他白手起家,在体制外建立起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就是赫赫有名的湘军,湘军的声望与勋业自不待言,但曾国藩靠的是什么?
这其中有诀窍吗?
我们读完他为政治事的箴言或许就明白了。
得人四事:
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治事四端:
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曾国藩认为,为政之道,必需得人与治事二者并重。
而得人不外乎四事,即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治事不外乎四端,即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这是他在为政治事方面的一些具体操作理论。
在得人方面,曾国藩有个很好的优点,他每到一处,先就是要当地人推举人才,举荐贤良,这就是“广收”,这样做好处是不言而明,尤其是时至今日,现代社会的管理者们,更需要这样,但“广收”并不是没有选择,“慎用”就含有选择的意思,人才还得德才兼并啊。
网罗到人才后,也不能听之任之,得加强管理,这就是“勤教”和“严绳”,也就是多与沟通,促进教育,并按标准衡量和约束。
他的这种用人观很值得今天的领导者参考借鉴。
治事四端,“经分”和“纶合”是分析和综合的意思,“详思”和“约守”是详细思考和约束职守的意思,人才能各安其位,但还需要领导者进行全局的统筹,让他们各司其职,曾国藩诚可谓呕心沥血啊。
在曾国藩于咸丰九年九月初七所写的日记中,他也说了相类似的言论:
“夜与申夫论营务处之道:
一在树人,一在立法。
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
树人之道有二:
一曰知人善任,一曰熔造就。
”
带兵之道四字:
勤、恕、廉、明
将才四大端:
知人善任、善觇敌情、临阵胆识、营务整齐
这里所列的带兵之道四字是曾国藩在与表弟毓桔谈话时说的,他并且作了记载,这四字意义很明显,领导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勤勉辛劳,宽厚仁爱,清正廉明,明察秋毫,这不仅是带兵打仗的人应具有的资质,而且是每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资质。
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晚上写了封信给曾国荃,畅论治军的要诀,就归纳了以上将才四大端,这四端讲的是行军打仗知人用人、熟悉敌情从而知己知彼、在临阵时的胆识和具体发挥、日常营务管理四个方面。
可以看得出来,曾国藩绝不仅仅是一介书生,他的兵法也是非常厉害的。
五到:
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这五到,出自于曾国藩的一篇杂文《格言四幅书赠芋仙》,他自己对这五到作了详细解释:
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
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
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
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
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
他的这五“到”不外乎“勤勉”二字,他自己做到了,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地告诫同僚,也要这样去做。
在他的另一篇《劝诫浅语十六条》杂文中,他又作了细细述说:
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
勤之道有五:
一曰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
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
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州县之道四要:
一曰整躬以治署,一曰明刑以清狱讼,一曰课农以尽地力,一曰崇俭以兴廉让。
将领之道四要:
一曰戒骚扰以安民,一曰禁烟赌以儆惰,一曰勤训练以御寇,一曰尚廉俭以率下。
委员之道四要:
一曰习劳苦以尽职,一曰崇俭约以养廉,一曰勤学问以广才,一曰戒傲惰以正俗。
绅士之道四要:
一曰保愚懦以庇乡,一曰崇廉让以奉公,一曰禁大言以务实,一曰扩才识以待用。
凭以上四个“四要”,说曾国藩是高明的政治家当之无愧,他从文官到武官,从军队到地方,各个方面他都就具体事务作了提炼,而且这些提炼通俗易懂,让人一看就能明白。
在当时,这些条目的实用性是相当强的。
相人
曾国藩是位相人高手,在当时即被人称道,现在流行一本书叫《冰鉴》,这本书的作者其实不是曾国藩,但人们还是认为是曾国藩写的,可见曾国藩相人术的影响。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他的相人术并不是特重于推断吉凶,而是推断人的心术、品行居多。
现在很多人根据面相而去测吉凶,这是流于迷信,而根据人的容貌气色去推断他的心术品行却是一种用人绝学。
相人之法十二字,六美:
长、黄、昂、紧、稳、称;六恶:
村、昏、屯、动、忿、遯
上面这相人十二字,长,是指身材;黄,是指肤色;昂,是振奋的样子;紧,是指收束;稳,是指平稳、妥贴、把握;称,是指轻重、协调。
六恶中,村,是指粗俗;昏,是指愚昧,惑乱;屯,字意为困苦,此处似指自私;动,静和稳的反意;忿,是指不平衡,易激动;遯,是遁的异体字,是逃、避的意思。
曾国藩相人之法还有一些口诀,抄录如后: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艺文、求学
在读完曾国藩的全部文字时,我们惊奇的发现,他和主席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
两人都是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而且还是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这其中,因为两人都是人,毛是不是受了曾的影响,不言而喻。
现在我们就曾国藩文人的一面来进行评析,探讨一下他作为学者、书法家、文学家、诗人而对这些领域的见解。
同样,他在这方面的数字箴言也不少,并且相当具有代表性、经典性。
读书三要: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的信中说了这段名言: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读书之法四字:
看、读、写、作
看,就是阅读的意思,曾国藩认为,读经史子集应该“看”,提高阅读速度,以便多读一些书。
读,就是高声朗读,要读出声音,他认为读诗文词赋就要抑扬顿挫的去读,以便领略气势,体会韵味。
这也是他在“八本”里面说的,诗文以声调为本之意。
写,就是写字,以前没有电脑,所有的文字全都靠手写,所以要锻炼写字,要写得又快又好。
作,即创作,写诗作文,文章不写一句空,如果我们不去试着多作,那写作水平怎么能提高?
艺术水平从哪里谈起?
曾国藩还有个为学四字,他说:
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四者缺一不可。
古文八言:
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
在曾国藩同治四年正月廿二日的日记中,他将创作古文的心得归纳成以上八个字,说古文的意境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种,他将这八字分别作了十六字的赞语,具体于下:
雄:
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直:
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若龙,转换无迹。
怪:
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互见。
丽:
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
茹:
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
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
冗意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
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不过,他这八个字也是经过多次领悟修改而成,在咸丰十年闰三月廿三日的日记中,他就写道:
往年,余思古文有八字诀,曰雄、直、怪、丽、淡、远、茹、雅。
近于茹字似更有所得。
而音响、节奏,须一“和”字为主,因将“淡”字改为“和”字。
到了同治二年九月廿三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
因思文章阳刚之美,莫要于“涌、直、怪、丽”四字,阴柔之美,莫要于“忧、茹、远、洁”四字。
惜余知其意,而不能竟其学。
文章的创作非常之难,尤其是要写出有意境的好文章。
曾国藩在这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但最重要的是,还是靠多去领悟。
一个人,要多读点书,充实自己的功底,也才能领悟得来。
曾国藩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说:
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
诗之节,书之括,孟之烈,之越,马之咽,庄之跌,之洁,杜之拙。
这些理论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必需另撰专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定要多读书!
书法八端
阳德之美四端:
曰直,曰觩,曰勒,曰努
阴德之美四端:
曰骩,曰偃,曰绵,曰远
曾国藩同时也是位书法名家,这是他书法理论的归纳,阳德和阴德的意思就是阳刚和阴柔,是美学概念。
这两个概念是曾国藩所推崇的鼐提出来的。
阳德之美中,有此四种情况:
直,就是直笔正直不弯;觩(qiù,二声),就是弯笔象兽角弯曲的样子;勒,就是横画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努,就是竖笔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
阴德之美中,有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曾国藩 家书 经典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