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0309047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32KB
重庆市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二学期
高一普通班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史 记
吴智勇
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
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
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
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
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慕不已。
B.《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C.《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
D.《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仅凭《史记》,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B.《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史记》是唯一的一部。
C.《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D.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
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作为史学著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
B.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涵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
C.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
D.《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
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蒋兆和:
为历史人物传神
1956-1966年这十年中,蒋兆和创作了几十幅现实人物画,比较好的有《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
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部分作品不满意。
他在这十年中,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把心血倾注到下一代人身上了。
这不免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而约稿者又总是不断,出于一种可以理解的政治热情,他每求必应,时常仓促为之,故作品有些粗糙,甚而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
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
蒋兆和也走过这样一段弯路。
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1953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
1954年,他又为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了头像。
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
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
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
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
1956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直笔史书”家。
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
那时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
39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50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蒋兆和对人物衣纹的处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寥寥十数笔,简练明快,宛若有梁楷遗风。
蒋兆和喜欢杜诗,也曾多次作杜甫画像。
1956年作的《杜甫》,告别京歌,牵马荒郊,面对人生,慨然长叹,诚为一幅“写心”的力作。
1959年,他再画杜甫,创造了中国画史上迄今最好的一幅杜甫肖像。
他将杜甫依石而坐的上半身,处理为稳重的三角形构图,就像一尊雕塑迎风而立,刚柔相济的衣纹,处理简练。
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
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
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
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形象。
1959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剪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
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
在他的笔下,曹操体魄宽厚,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表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庆和奸作的气质。
一贯追求传神的蒋兆和,永不满足。
他独到地运用造型艺术技巧,通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在丹青史上首次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这个多侧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选自刘曦林《艺海春秋一一蒋兆和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
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
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曹操》《李白》等。
蒋兆和的绘画造型精谨,笔墨精深,深刻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中国人物画在20世纪的发展创作出了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佳作。
(选自杨欣《蒋兆和的“不尽丹心”》)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兆和1956-1966年间的作品出现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
B.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 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
C.蒋兆和用《曹操像》参加了对曹操的争鸣,站在郭沫若、剪伯赞等人的一面,很好地为曹操进行了正名,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
D.蒋兆和在创作历史人物画时,没有照片作参考,但仍然画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甚至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形象的依据。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蒋兆和创作的《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约稿作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作者认为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B.蒋兆和创作的司马迁像,既强调了司马迁蕴藏智慧的高高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又用其受宫刑后的外在特 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
C.蒋兆和为历史人物画像,不只注重细节上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注意人物形象的造型之精谨,像杜甫依石而 坐和曹操倚几案而前倾的形象均是如此。
D.为弥补激情和精力的不足,年届五旬的蒋兆和对创作方向进行调整,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并创 作了一系列成就显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
E.这篇传记选取了传主蒋兆和创作历史人物画的一些典型事件,展现了他在历史人物画方面做出的非凡成就, 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
6.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
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2分)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
…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
律日: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日: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日: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日: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 (缩写节选自《 汉书· 苏武传》)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常果引张胜 引:
牵扯,招供。
B、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
拜.拜访。
C 、而收系张胜 收:
逮捕监禁。
D 、阴相与谋劫单于阏母氏归汉 阴:
阴谋。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③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②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④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 、① 与② 相同,③ 与④ 也相同 B、① 与② 相同,③ 与④ 不同
C、 ① 与② 不同,③ 与④ 相同 D、① 与② 不同,③ 与④ 也不同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欲因此时降武
A 、宁许以负秦曲 B、其一人夜亡
C 、单于壮其节 D、且庸人尚羞之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 年。
B 、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
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一)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鹖(hé)冠:
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
“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 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
“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
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
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
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13.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可堪回首, , 。
”
1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周瑜的意气风发衬托自己的落魄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16.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17.柳永<雨霖铃>下片,想象别后酒醒梦回场景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
,。
18.重阳节本是亲人团聚的日子,《醉花阴》中的李清照重阳节却过得很凄凉:
佳节又重阳,,。
三、语言基础知识(共24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
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全然忘记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②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③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的褒奖和肯定,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是埋着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针对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关系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
⑤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再一次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的巨大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老旧社区微改造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街心公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人际互动场所不足的局限。
B.蜂蜜是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它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
C.凭借智能化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这款新型扫地机器人一上市就迅速抢占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智能化家庭的新宠。
D.为设计一款既符合青年人口味,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手机游戏,他查了近一年的资料,还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1.“雅风汉服社”的同学拟举办传统汉服展示活动,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
本社拟举办传统汉服展示活动,需要使用礼堂及相关设备,请总务处予以落实。
谢谢!
B.请学校记者站宣传本次活动:
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汉服有雅风。
你们小记者可要把握好展示风采的好机会哦!
C.给其他学校同学发邀请函:
“汉服风采,青春气息”,我们恭候你们的大驾光临,一起在汉文化的世界嗨起来!
D.邀请某汉学专家现场指导:
您是汉学研究专家,希望您不吝赐教。
您的鼎力支持,一定会为本次活动增添光彩!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一部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00多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
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6分)
城区道路不仅有机动车通行, 。
为了保证道路夜间使用安全,城区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杆路灯。
而城区外的高速公路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的,机动车高速行驶时,间隔安装的路灯会产生一明一暗的照明效果,非但不能帮助司机看清路况, 。
高速公路利用完善的路面标志和反光设备,通过汽车前灯的强烈照射,将各种交通指示清晰地反射到司机的眼里,足以起到安全导向作用。
因此, 。
①
②
③
2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存在的问题(6分)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云南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民俗风情,这些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就会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①大力发展旅游不一定能让云南经济快速发展。
②
③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泉水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他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
但人们对地下泉水鲜有关注。
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
D 思路解析:
D项,分析错误,《史记》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尽管血肉丰满,但它不是纯文学作品。
(3分)
2.答案:
D 思路解析:
D项,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这部书的存在,才赢得“千古之绝作”的称赞,而是因为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
(3分)
3.答案:
C 思路解析:
C项,分析错误,“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其作品中的人物。
(3分)
4. D(A项以偏概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约稿不断”“政治热情”“每求必应仓促为之”等;B项强加因果,杜甫画像的传神,不只在于研究历史资料,而是“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C项分析错误,没有站在谁的一面,他的画只是“多侧面”地表现人物)(3分)
5. AD (A项,“作者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说法错误。
D项,无中生有,相关链接中提到“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说明他的创作不只是历史人物画像)(5分)
6.熟悉历史人物:
根据史传想象人物风采。
运用了适当的表现手法:
注意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形写神。
进行了微妙的艺术处理:
注意整体造型,强调局部细节。
创作上精益求精:
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永不满足。
(答对三点6分。
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
7.( D ) (3分)
【 解析】 (阴:
暗地里)
8.( D ) (3分)【 解析]( ①适逢 ②会同 ③被活(捉) ④活下去)
9.( A )(3分)
[解析](降:
动词使动用法。
A、动词使动用法,使… …担负 B、在夜里,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 为壮,认为… 壮;D、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
10.( B )(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二)
12.(5分)AD(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D项产生“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选三项及以上0分)
13.(6分)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
(答对三点即可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4.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1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16.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7.杨柳岸,晓风残月。
18.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三、基础知识(共24分)
19.(3分) B(柳暗花明: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
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此处取第一个意思,正确。
坐拥百城:
好像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普通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