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高考高考文科数学热点难点专题专题突破.docx
- 文档编号:30291706
- 上传时间:2023-08-1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8.76KB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高考高考文科数学热点难点专题专题突破.docx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高考高考文科数学热点难点专题专题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高考高考文科数学热点难点专题专题突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高考高考文科数学热点难点专题专题突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已知平面ABC,点M是空间上任意一点,点M满足条件=++,则直线AM( )
A.与平面ABC平行B.是平面ABC的斜线
C.是平面ABC的垂线D.在平面ABC内
答案 D
解析 由已知得M,A,B,C四点共面,所以AM在平面ABC内,故选D.
2.如图,点A,B,C分别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的三条坐标轴上,=(0,0,2),平面ABC的法向量为n=(2,1,2),设二面角C-AB-O的大小为θ,则cosθ等于( )
A.B.C.D.-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平面ABO的一个法向量为=(0,0,2),
由图可知,二面角C-AB-O为锐角,
由空间向量的结论可知,cosθ===.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A1C上运动(包括端点),则BP与AD1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B.
C.D.
答案 D
解析 以点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设正方体棱长为1,点P坐标为(x,1-x,x)(0≤x≤1),
则=(x-1,-x,x),=(-1,0,1),
因为BC1∥AD1,
设,的夹角为α,
所以cosα===,
所以当x=时,cosα取得最大值,α=.
当x=1时,cosα取得最小值,α=.故选D.
4.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M在上,且=,N为B1B的中点,则||为( )
A.B.C.D.
5.已知向量m,n分别是直线l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m,n〉=-,则l与α所成的角为( )
A.30°B.60°C.120°D.150°
解析 设l与α所成角为θ,∵cos〈m,n〉=-,又直线与平面所成角θ满足0°≤θ≤90°,∴sinθ=.∴θ=30°.
答案 A
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AA1和BB1的中点,则sin〈,〉的值为( )
A.B.C.D.
解析 设正方体棱长为2,以D为坐标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知=(2,-2,1),=(2,2,-1),
cos〈,〉=-,sin〈,〉=.
答案 B
7.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则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是( )
A.B.C.D.
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1(0,0,2),A1(2,0,2),D(0,0,0),B(2,2,0),
∴=(2,0,0),=(2,0,2),=(2,2,0),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n=(x,y,z),
则令x=1,则n=(1,-1,-1).
∴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
d===.
答案 D
8.二面角αlβ等于120°,A、B是棱l上两点,AC、BD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AC⊥l,BD⊥l,且AB=AC=BD=1,则CD的长等于( )
A.B.C.2D.
解析 如图,∵二面角αlβ等于120°,
∴与夹角为60°.
由题设知,⊥,
⊥,||=||=||=1,
||2=|++|2
=||2+||2+||2+2·+2·+2·=3+2×cos60°=4,∴||=2.
答案 C
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侧面BB1C1C,AB=BC=1,BB1=2,∠BCC1=60°.
(1)求证:
C1B⊥平面ABC;
(2)设=λ(0≤λ≤1),且平面AB1E与BB1E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30°,试求λ的值.
(2)解 由
(1)可知,AB,BC,BC1两两垂直.以B为原点,BC,BA,BC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0,0,0),A(0,1,0),C(1,0,0),
C1(0,0,),B1(-1,0,).
所以=(-1,0,),所以=(-λ,0,λ),∴E(1-λ,0,λ),则=(1-λ,-1,λ),=(-1,-1,).
设平面AB1E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得
令z=,则x=,y=,
,∴n=,
∵AB⊥平面BB1C1C,=(0,1,0)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cos〈n,〉|=
==.
两边平方并化简得2λ2-5λ+3=0,所以λ=1或λ=(舍去).∴λ=1.
10.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的菱形,∠BAD=60°,四边形BDEF是矩形,平面BDEF⊥平面ABCD,BF=3,G和H分别是CE和CF的中点.
(1)求证:
平面BDGH∥平面AEF;
(2)求二面角H-BD-C的大小.
(1)证明 在△CEF中,因为G,H分别是CE,CF的中点.
所以GH∥EF,又因为GH⊄平面AEF,EF⊂平面AEF,
所以GH∥平面AEF.
设AC∩BD=O,连接OH,
因为ABCD为菱形,
所以O为AC中点,
在△ACF中,因为OA=OC,CH=HF,
所以OH∥AF,
又因为OH⊄平面AEF,AF⊂平面AEF,
所以OH∥平面AEF.
又因为OH∩GH=H,OH,GH⊂平面BDGH,
所以平面BDGH∥平面AEF.
(2)解 取EF的中点N,连接ON,
因为四边形BDEF是矩形,O,N分别为BD,EF的中点,
所以ON∥ED,
因为平面BDEF⊥平面ABCD,
所以ED⊥平面ABCD,
所以ON⊥平面ABCD,
因为ABCD为菱形,所以AC⊥BD,得OB,OC,ON两两垂直.
所以以O为原点,OB,OC,ON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BF=3,
所以B(1,0,0),D(-1,0,0),E(-1,0,3),F(1,0,3),C(0,,0),H,
所以=,=(2,0,0).
设平面BDH的法向量为n=(x,y,z),
则⇒
令z=1,得n=(0,-,1).
由ED⊥平面ABCD,得平面BCD的法向量为=(0,0,3),
则cos〈n,〉=
=
=.
所以二面角H-BD-C的大小为60°.
11.如图,△ABC是以∠ABC为直角的三角形,SA⊥平面ABC,SA=BC=2,AB=4.M,N,D分别是SC,AB,BC的中点.
(1)求证:
MN⊥AB;
(2)求二面角SNDA的余弦值;
(3)求点A到平面SND的距离.
解 以B为坐标原点,BC,BA为x,y轴的正方向,垂直于平面ABC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1)证明 由题意得A(0,4,0),B(0,0,0),M(1,2,1),N(0,2,0),S(0,4,2),D(1,0,0).
所以:
=(-1,0,-1),=(0,-4,0),·=0,∴MN⊥AB.
(2)设平面SND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
则:
m·=0,且m·=0.
∵=(0,-2,-2),=(-1,2,0),
∴即
令z=1,得:
x=-2,y=-1,
∴m=(-2,-1,1).
又平面AND的法向量为n=(0,0,1),cos〈m,n〉==.
由题图易知二面角SNDA为锐角,故其余弦值为.
(3)∵=(0,-2,0),
∴点A到平面SND的距离
d==.
12.如图,将长为4,宽为1的长方形折叠成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四个侧面,记底面上一边AB=t(0 (1)当长方体ABCD-A1B1C1D1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B-A1C-D的值; (2)线段A1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1C⊥平面BPD,若有,求出P点的位置,没有请说明理由 解法一 (1)根据题意,长方体体积为V=t(2-t)×1=t(2-t)≤=1, 当且仅当t=2-t,即t=1时体积V有最大值为1, 所以当长方体ABCD-A1B1C1D1的体积最大时,底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作BM⊥A1C于M,连接DM,BD, 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A1BC与△A1DC全等,故DM⊥A1C,所以∠BMD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17.如图,已知圆锥OO1和圆柱O1O2的组合体(它们的底面重合),圆锥的底面圆O1的半径为r=5,OA为圆锥的母线,AB为圆柱O1O2的母线,D,E为下底面圆O2上的两点,且DE=6,AB=6.4,AO=5,AO⊥AD. (1)求证: 平面ABD⊥平面ODE; (2)求二面角B—AD—O的正弦值. (1)证明 依题意知,圆锥的高为h==5,又圆柱的高为AB=6.4,AO⊥AD, 所以OD2=OA2+AD2, 因为AB⊥BD, 所以AD2=AB2+BD2, 连接OO1,O1O2,DO2,易知O,O1,O2三点共线, OO2⊥DO2,所以OD2=OO+O2D2, 所以BD2=OO+O2D2-AO2-AB2=(6.4+5)2+52-(5)2-6.42=64, 解得BD=8,又因为DE=6,圆O2的直径为10,圆心O2在∠BDE内, 所以∠BDE=90°,所以DE⊥BD. 因为AB⊥平面BDE,DE⊂平面BDE,所以DE⊥AB, 因为AB∩BD=B,AB,BD⊂平面ABD, 所以DE⊥平面ABD. 又因为DE⊂平面ODE, 所以平面ABD⊥平面ODE. (2)解 如图,以D为原点,DB,DE所在直线为x,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A(8,0,6.4),B(8,0,0), O(4,3,11.4). 所以=(8,0,6.4),=(8,0,0),=(4,3,11.4), 设平面DAO的法向量为u=(x,y,z), 所以·u=8x+6.4z=0, ·u=4x+3y+11.4z=0, 令x=12,则u=(12,41,-15). 可取平面BDA的一个法向量为v=(0,1,0), 所以cos〈u,v〉===, 所以二面角B—AD—O的正弦值为. 18.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B∥CD,AB=2AD=2,∠DAB=60°,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平面CDEF⊥平面ABCD. (1)若点G是棱AB的中点,求证: EG∥平面BDF; (2)求直线AE与平面BDF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线段FC上是否存在点H,使平面BDF⊥平面HAD? 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解 因为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所以ED⊥DC. 因为平面CDEF⊥平面ABCD, 平面CDEF∩平面ABCD=DC,DE⊂平面CDEF, 所以ED⊥平面ABCD. 在△ABD中,因为∠DAB=60°,AB=2AD=2,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BD=, 所以AD2+BD2=AB2, 所以AD⊥BD. 在等腰梯形ABCD中,可得DC=CB=1. 如图,以D为原点,DA,DB,DE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0,0,0),A(1,0,0),E,B,F, 所以=,=, =. 设平面BDF的法向量为n=(x,y,z), 因为 所以 取z=1,则x=2,y=0,则n=. 设直线AE与平面BDF所成的角为θ, 则sinθ===, 所以AE与平面BD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解 线段FC上不存在点H, 使平面BDF⊥平面HAD.证明如下: 假设线段FC上存在点H,设H, 则=. 设平面HAD的法向量为m=, 因为 所以 取c=1,则a=0,b=-,得m=. 要使平面BDF⊥平面HAD,只需m·n=0, 即2×0-×0+1×1=0,此方程无解. 所以线段FC上不存在点H,使平面BDF⊥平面HA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体几何 中的 向量 方法 高考 文科 数学 热点 难点 专题 突破